《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世界から貓が消えたなら》

【假如我從世界上消失了,究竟會有誰爲我傷心?】

《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世界から貓が消えたなら》

又是一個平常的一天,在朋友那裏借來了新的電影錄像帶的年輕的郵差,騎着自行車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正當他思索着有關於未來的事情時,他的大腦劇烈疼痛,隨後,他仰面栽倒在水泥地上。

在醫院裏,他從醫生口中得知,他的腦子裏面有一個極其巨大的腫瘤,如果不積極治療,他的生命最多還會剩下半年,在巨大的絕望前,他甚至都不知道該想些什麼,他就那樣呆滯的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中後,迎接他的除了他的小貓捲心菜,還有一個與他一模一樣的男人,郵差驚愕萬分,那個男人卻能精確的道出他的所思所想,他沒有多說廢話,他順着郵差的話自稱爲惡魔,並向郵差提出交易。

郵差第二天就會因爲劇烈的痛苦死去,但是他現在有一個機會,世界上每天都會消失一樣東西,這樣郵差的生命就會延續一天,但要消失的東西,由惡魔來定。

惡魔很快就決定了要消失的東西,“電話”。

惡魔讓郵差在電話消失前再打一個電話給最後一個人,但是郵差不停翻着滿滿當當的通訊錄,卻始終找不到一個可以打電話的人。而惡魔在譏諷了郵差後消失。

第二天早上,郵差醒來,手機並沒有消失,他以爲那只是個夢,但是因爲自己確實即將死去,他想把最後一個電話打給自己的前女友。

電話很快接通,前女友甚至答應郵差出來見面,兩人相見後十分尷尬,不知道該說什麼,在短暫的寒暄後,兩人去了咖啡廳,聊起過去,對話可以順利進行,甚至可以說依然投機,直到郵差開始思索並詢問前女友:

“我們到底爲什麼會分開呢?”

兩人的相遇始於一通打錯的電話,那時還在讀大學的郵差有一天在家裏看電影《大都會》,意外接到了一個女生打來的電話,雖說是打錯的電話,但兩人聊的卻分外投機,他們甚至發現他們居然是一個學校的,從此以後,兩人就開始了交往。

注:

《大都會》是1927年表現主義的科幻默片,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獻遺產,一個小有名氣的人物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他叫希特勒。



他們的戀愛方式有些特殊,他們常常可以每天打四五個小時的電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是一旦到了現實面對面的時候,兩人總是相顧無言,但縱使如此,兩人還是繼續談了很久。

直到一次阿根廷之旅,郵差和女友在阿根廷旅遊的時候遇見了一個正在進行全球旅行但又窮困潦倒的人,他叫湯姆,他風趣幽默而灑脫,正在進行全球旅行,雖然身無分文,但他依然還是旅行到了阿根廷,並且將繼續旅行下去。

他帶着兩人,爲他們介紹阿根廷的風土人情,爲他們介紹餐廳,帶他們去參觀景點,度過了非常有趣和悠閒的時光。

但是在與湯姆告別還沒兩分鐘後,正準備朝着下一個地方前進的湯姆就因爲車禍死亡,這次事件給兩人都留下了極大的陰影,在伊瓜蘇大瀑布下,前女友不停的朝着瀑布詢問:

“假如我從世界上消失了,究竟有誰還會記得我?就算沒有我,這個世界還是會繼續迎接一個個相同的早晨。”

而郵差什麼也沒說,回國後,兩人就分手了。

回到現在,郵差送前女友回到家,她依然還是住在電影院的閣樓上,每天擔任電影院的售票員。

在臨走前,前女友對郵差說,“幸好電話讓我們相遇。”

回家的路上,郵差反覆思索,這時惡魔再度出現,它看到了郵差和前女友交談的全過程,並且當着他的面將電話的概念抹除,郵差看着在手中化爲塵土的手機,驚恐萬分,惡魔此時告訴他,電話消失後,那些因爲電話而鏈接的緣分也將會全部消失。

郵差趕緊回到電影院,可此時正在售票闖的前女友已經對郵差沒有了任何記憶。

而下一個要消失的東西惡魔已經選好了,“電影”。

郵差非常喜歡電影,從他書架上各種演技鍛鍊的書籍來看,郵差很可能曾經想當演員,他還在房間裏貼上了《舞臺春秋》的電影海報。

注:

《舞臺春秋》是喜劇電影和默片的傳奇演員卓別林參演的電影,於1952年上映,但因爲各種原因,直到1973年纔拿到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本片的主題曲是卓別林本人親創的。

郵差愛上電影的契機來源於學生時代認識的一位朋友,當時那位朋友拿着一本電影介紹雜誌看着,而郵差忍不住上前搭話,兩人聊起了“庫里斯圖卡”導演的,於1995年上映的戰爭片《地下》

兩人聊的很投機,此後,朋友每次都會帶來一部非常適合郵差喜好的電影,而且看完一部還有另一部,例如《舞臺春秋》、《盜日者》、《大都會》、《春光乍泄》。

而二人的關係維持了許多年,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注:

《盜日者》1979年的日本犯罪類題材電影

《春光乍泄》1997年的中國同性愛情電影(梁朝偉和張國榮演的)





而回到現在,郵差來到了朋友的電影錄像帶廳,向他合盤托出自己的生病事實,並請求朋友在他臨死前爲他找到人生的最後一部電影。

朋友找了很久,卻找不到他認爲最適合的最後一部,他無助的哭泣:

“我以爲我們與電影的關係會一直持續下去,一直以來都是我爲那傢伙找電影,可我卻找不到這最後一部,我一直都在找,可是一直都找不到!”

惡魔最後一個要拿走的,是貓,是世界上所有的貓。

郵差坐在牀上,看着這隻名叫“捲心菜”的貓,他抱着貓,很快就睡着了,然後,他夢見了小時候的事。

他的第一隻貓,叫做“萵苣”,他在雨夜撿到了它,並把它帶回了家,媽媽有貓毛過敏,但爲了讓郵差開心,還是收留了萵苣,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萵苣反而更喜歡媽媽,而媽媽也不再對貓毛過敏了。

隨後過了許多年,郵差長大了,媽媽和爸爸都老了,而萵苣也老了,它開始不喫東西,而媽媽也檢測出重疾,在一個下午,萵苣躺在媽媽懷裏離世,萵苣死後,媽媽非常傷心,每天都翻着萵苣的相冊看來看去,直到有一天,郵差帶回了一隻新的小貓,它跟萵苣長得很像,而路過的父親看到小貓待在一個捲心菜的盒子裏面,於是給它取名叫“捲心菜”。

但是沒過多久,媽媽就已經無法走路了,一家人在結束前還讓媽媽坐着輪椅去過溫泉旅行,去過海邊旅行。

郵差的爸爸是個寡言少語的男人,因爲話很少,並且很少表達自己的感情,郵差其實並不喜歡爸爸,而讓父子關係破裂的原因,是在媽媽去世的時候,那天媽媽在病牀上苦苦支撐許久只爲再見爸爸一面,但直到媽媽死去,爸爸才匆匆趕來,他趕來的原因,只是爲了修好一塊曾經的懷錶,郵差怒斥爸爸需要他時總是不在,自此,郵差在葬禮結束後,再也沒有回去見過爸爸,雖然偶有電話聯繫,但總是沒有幾句就掛斷。

回到此時,郵差從夢中醒來,他沒有找到捲心菜,想到惡魔的話語,他在房間中慌亂的尋找它的身影,但是始終不見蹤影,他急忙跑到室外,冒着傾盆大雨四處尋找,卻找不到一點痕跡,他忍受着大腦的疼痛,在雨中哭嚎。

等郵差無神的回到家時,卻發現捲心菜就蹲在門口等他,他趕緊抱起捲心菜,擁在懷中。

而跟捲心菜一起的,還有一封信,一封來自多年前,媽媽的遺書。

信中抒發着媽媽對郵差的不捨,她列舉了郵差的許多優點,並希望郵差在未來可以把這些優點繼續保持下去。

郵差想起了媽媽把卷心菜託付給他的那一天,那是在海邊,母子倆聊了許多,最終,她把卷心菜託付給郵差,也把郵差託付給了捲心菜,媽媽還對郵差說,爸爸曾經在郵差出生時,對着他說:

“感謝你,來到世界上。”

而爸爸從遠方走來,在爲媽媽和郵差拍最後一張照片的時候,雙手顫抖,眼眶溼潤,最終拍下的照片模糊不清。

此時,郵差回過神來,發現惡魔正在他背後看着他,他們在記憶的沙灘上面對話,其實惡魔就是郵差自己,是那個不願意死去的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消失,最重要的東西一直都在,郵差想起了一切,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亦或是親情,即使即將死去,他也能夠坦然面對了。

“惡魔”輕笑:“最終要用謝謝的方式死去嗎?”

第二天,郵差寫好要交給父親的信,坦然的接受了死亡的郵差帶上捲心菜,騎上自行車,他要進行最後的告別。

郵差去找了前女友,他知道,那是前女友放在那裏的,因爲在他們分手後,前女友和郵差的母親一直還有聯繫,媽媽教她做飯,帶她去美容院,然後把這封當年郵差沒有收下的信交給了前女友,郵差的媽媽拜託前女友在郵差迷茫時交給他,而前女友照做了,郵差也確實認清了自己,兩人熱情的相擁,做好了最後的告別。

郵差去找了朋友,沒有過多言語,而是用一句話作爲最後的告別:

“有一個好故事,有一個人與我分享,那麼人生就不算壞。真慶幸我喜歡看電影。”

朋友滿面熱淚,最後爲郵差推薦了死前的最後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

最後,郵差帶着捲心菜來到了闊別多年的家,在要交給父親的信中,郵差寫道:

“致父親。

如果世上不再有貓,這個世界會有怎樣的變化?

如果世上不再有我,究竟會有誰爲我傷心?

如果我從世界上消失了,沒能實現的夢想和心願,或者是無法完成的事情、沒做完的事情、還有後悔,肯定會有很多吧。

不過我相信,有我的世界和沒我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樣的。

或許只有很小很小的差別,然而正是他們,正是我存在過的證明。是我掙扎着、煩惱着,生活過的證明。”

一路上,郵差想了很多,他其實直到現在纔想起來,父親究竟有多愛母親,他爲了母親可以泡到溫泉,在小鎮上到此跑,只爲找到一間可以下榻的旅店、他爲了讓母親開心,精心挑選了一隻跟萵苣長相相似的貓,還讓郵差不要告訴母親,爲了跟萵苣的名字相匹配,他還買來捲心菜的盒子,然後裝作爲捲心菜取名、爲母親拍照時,他手抖不停,滿眼淚水、母親離世時,爲她找來並修好最愛的懷錶,他只是不擅長言辭。

郵差帶着捲心菜來到家門口,在推開門的一剎那,視角轉換,時間彷彿來到了郵差剛出生的時候,父親看着媽媽懷裏的郵差,對着他溫柔的說:

“謝謝你,來到世界上。”

【END】

接下來是我的看法

電影中其實消失的是四樣東西,分別是電話、電影、鐘錶以及貓,鐘錶我想了很久,還是覺得歸類到貓的單元裏面進行統一講。

電影中的三個消失的“東西”其實正是指代着愛情、友情以及親情,物品的消失其實是這三個情感的消失,郵差害怕失去這些情感,失去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

所以他想象出了惡魔,想象出了一個可以讓他再一次面對失去這些情感的勇氣,他其實很害怕面對這些人,很害怕說出接下來自己講要去的地方,正如郵差的母親說出郵差的優點時,她說郵差會爲別人考慮一樣。

其實我在講述電影劇情的時候是改動了非常多的,不是說改動了劇情,而是順序,電影中的每一個小單元的探討總是戛然而止,觀衆的情感還在共鳴的路上,情緒也還在醞釀中時,導演便立馬投入了下一個單元。

顯得各個單元之間是孤立的而又因爲剪輯的原因,各個單元之間總會牽扯一些其他單元的場景,導致故事不流暢,觀感凌亂。

最開始的想法裏,我以爲惡魔是真實存在的,並且拿走的東西是郵差和人所有的交流,也就是所謂的人有兩次死亡,物理上和心理上的,但是其實並不是,雖然劇情變得平和和老套,但是終歸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但是電影想要講述的東西太駁雜,顯得大多數都是淺嘗輒止。

手機單元想講述的可能是隻有面對面的對話,才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最真實的情緒和情感的流動,這些在屏幕上是無法完成的。

電影單元想講述的是友情和電影的藝術,友情講的很透徹,但電影藝術方面就非常少了,只是列出幾部很優秀的大作並不足以講清楚電影的藝術感,雖然電影其實是郵差和前女友以及朋友之間互相認識的紐帶,但終歸只是淺顯提及。

鐘錶其實是我看的最雲裏霧裏的一段單元,它想講述的可能是跟父親有關的回憶之類,但是這些回憶是散步式的分佈在整個電影中,這讓鐘錶的單元顯得沒什麼意義。

單元代表的則是親情和郵差自己,找回貓的那一刻,男主找回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他的生命重量是無法簡單衡量的,對於那些他愛的人,愛他的人,他的存在便是意義。

貓單元想要表達的想法十分類似存在主義,而郵差和母親在海邊互訴衷腸的那一幕讓我這種鐵石心腸的人都足以落淚,那一段真的是十分感動,母親灑脫的把郵差託付給捲心菜和父親拍攝母親時手不停顫抖,讓整個故事有關於親情的部分彰顯的淋漓盡致。

郵差的朋友最後爲什麼推薦《海上鋼琴師》?

因爲那同樣是一段懦弱而勇敢、平凡而偉大、專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

我以前寫過《海上鋼琴師》的影評,所以在此推薦一下。

《海上鋼琴師》

郵差爲什麼分手?

電影中,我本來覺得阿根廷那一段非常突兀,因爲它是卡在電影的單元回出現的,而且最後分手的景象也特別抽象,後來想了想,其實原因在電話單元講的很清楚,郵差和前女友在談戀愛的時候基本只能通過手機聯繫,而面對面時根本不懂如何交流。

而在阿根廷受到打擊後,兩人在伊瓜蘇大瀑布下,前女友聲嘶力竭的吶喊時,郵差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說。

(其實我並不知道這地方是不是伊瓜蘇大瀑布,我是通過他們在阿根廷旅遊,想到那地方有一個世界三大瀑布才幹脆直接說是伊瓜蘇大瀑布。)

“致父親。

如果世上不再有貓,這個世界會有怎樣的變化?

如果世上不再有我,究竟會有誰爲我傷心?

如果我從世界上消失了,沒能實現的夢想和心願,或者是無法完成的事情、沒做完的事情、還有後悔,肯定會有很多吧。

不過我相信,有我的世界和沒我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樣的。

或許只有很小很小的差別,然而正是他們,正是我存在過的證明。是我掙扎着、煩惱着,生活過的證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