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和父母發生分歧時,該不該聽他們的?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作爲一個畢業了幾年的社畜前輩,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推薦給學弟學妹們的,但是可以分享一些我的想法。正好最近和父母發生了一些分歧,於是和他們進行了深度的溝通,我想這些經驗可能會對大家有用。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父親是一個很傳統的男人,幾乎很少和我溝通,從不在我面前流露情感,所以我的家教通常是由母親來完成的。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發現和母親在接受新知識方面的差異之外,還有性別上的差異,導致思考問題的方式完全不一樣。

 

基於我自身的情況,同時也相信我的情況是可以代表大部分的普通人家庭,所以我認爲應該較少(即使是要聽也得謹慎思考一個問題:他們爲什麼要做出這樣的建議?)或者完全不聽從他們的建議。這不是在教你做一個叛逆的壞孩子,恰恰相反,這可能更容易實現父母對你的遠大抱負。信息時代增加了我們看世界的能力,而大部分人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意味着他們並不是行業內的佼佼者,同時也不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這就導致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非常淺顯:我爸就跟我提過,親人、同事、朋友,對他來說就是整個世界,而我媽平時基本上已經放棄思考了,只作爲一個家庭主婦全心全意地照顧這個家。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爲在他們這個年紀,最關心的就是家庭,其次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不在意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行的,但這恰恰就是問題的所在。

 

在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時,比如工作、比如情感這些,父母所給的建議導致的結果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就像我前面說的,受限於他們自身的視角和能力,給出的建議可能往往是落後於時代的。如果說我們事事都聽從父母的建議,那麼最好的情況就是把自己打造成另一個的ta(基於時代的因素和經濟的影響,大概率會比他們更差)。而你依靠網絡接觸的各種各樣的信息,通過自身的觀察和分析,做出的選擇大部分情況下可能優於他們,所以我纔會說這樣更容易實現他們對你的遠大抱負,因爲你跳出了他們自身的框架來看待問題。

 

最後以紀伯倫的一首詩結尾:

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讀一遍

#開學必備#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