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和GPU的發展歷程中,也不乏一些因技術原因或市場誤判而失敗的產品,它們留下了寶貴的反面教訓。以下就讓盤點下,CPU和GPU的發展歷程中黑歷史產品吧
1.AMD FX系列,一代“推土機”
AMD的FX系列CPU代號就叫“Bulldozer”,直譯過來是“推土機”。那麼問題來了,這批CPU的實際效果確實像自個名字一樣——推土機式的笨拙與遲緩。它的性能不僅落後於對手,還不如AMD老產品,Bulldozer”因採用了存在缺陷的模塊化設計,其性能表現大幅低於期望值,最終 marketplace失敗。也難怪這“推土機”CPU直接把AMD的市場份額掘了個大坑,成爲它發展路上的絆腳石。
2.英特爾的安騰處理器,春秋大夢的破碎
2000年初,英特爾耗資巨大研發的安騰處理器 64位CPU,自帶一個不兼容x86的嶄新指令集。英特爾肯定想着自成一個標準會讓錢袋子鼓起來。但結果大家都不買賬,沒有軟件支持的安騰處理器就像門前冷落的大白菜。最後只能孤單單地在服務器市場打轉,英特爾砸錢研發的安騰處理器,長期處於尷尬,最終在2021年8月5日徹底停產。
3.英偉達GeForce GTX 970顯存爭議
看似高大上的NVIDIA GTX 970顯卡,標榜了高達4GB的視頻內存。但後來被用戶統計發現,可用的只有3.5GB,剩下0.5GB的速度直線下墜。這不就是故意虛標規格嗎?也難怪這場“內憂外患”最後讓NVIDIA聲名掃地。想想廣告上標得清清楚楚的4GB,結果用戶拿到手只有3.5GB,像不像買保健品結果發現自己上當了?
4.AMD Phenom三核CPU
因爲製程問題,AMD的四核Phenom CPU常常有一核不良。爲了解決返回率問題,AMD乾脆通過關掉壞核拼湊出三核CPU來商業化。世界上哪有什麼又臭又硬的好東西?這種怪異的三核配置,就像穿着單鞋子走路,結果整個CPU市場的評價也變得跛腳。閉着眼睛也知道,湊合是AMD最失敗的產品策略。
5.RTX 4080 12GB
這原本是英偉達RTX 40系列的一款高端產品,但是其實際規格卻遠弱於同系列的4080 16GB版。用戶認爲這種擬態命名在哄騙消費者,最終英偉達取消了這款“假冒”卡的發售計劃。
6.英偉達舊核心換新產品(智商檢測卡1050)
英偉達有時會使用舊有的GPU核心,通過改變包裝或者名字來推出新的產品系列,其目的主要是爲了充數。例如GTX 1050 Ti實際上還是採用了上一代GTX 960的核心。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也招致了部分用戶的反感。
7.NVIDIA GeForce FX 5800 Ultra
在2003年,NVIDIA發佈了當時最高端的GPU - FX 5800 Ultra顯卡。但是這款頂級旗艦卡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失敗,原因在於其發熱、功耗過高,同時遊戲兼容性也很差。這成爲NVIDIA歷史上一次重大的負面案例。
8.英特爾Pentium III 1.13GHz
這款Pentium III系列CPU由於時脈設置過高,導致發熱嚴重,不得不由英特爾停產召回。它成爲英特爾因爲追求時脈而栽了跟頭的教訓之一。對於用戶而言,CPU的穩定遠比頻率數字更重要。
總體而言,這些失敗的案例反映了研發與品質管理的重要性,也提醒着行業巨頭保持謙遜謹慎的心態。技術迭代需要不斷反思總結,並以用戶體驗爲中心,而非依靠虛假營銷來包裝產品。這些例子對整個行業也提供了寶貴的反面教訓。#遊戲裝備DIY#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