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相信不少盒友會對史前巨獸——恐龍,不會感到陌生,那麼除了我們常爲熟知的霸王龍、翼龍等還有什麼恐龍呢,請看本期文章詳細給你介紹。
求盒電、點贊收藏!
前言
盒友們熟知的恐龍一詞,是對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統稱。恐龍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3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億5千萬年。在大約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幾乎所有種類的恐龍都滅絕了,通常的解釋是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了滅絕(最早爲Walter Alvarez提出),但這一理論尚有爭議。
至於恐龍(Dinosauria)這一詞,最早是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1842年提出。它由希臘詞彙deinos(意爲“恐怖的”或“極其巨大的”)和sauros(意爲“蜥蜴”)組成。恐龍一詞爲日本翻譯,後被中國引用。
那麼廢話不多說,正文開始!
霸王龍
![]()
肉食性恐龍
成年霸王龍體長約12米,體重7噸左右。
霸王龍,又被稱之爲雷克斯暴龍,生存於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晚期,是那個時候最頂級的獵食者,同時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它們的化石分佈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三角龍
![]()
草食性恐龍
三角龍個體的身長約6到10米長,體重估計達5到10噸。
三角龍多分佈於北美洲地區,生活在白堊紀晚期(上文有提及具體時間),三角龍常利用集羣生活的優勢保護幼崽,面對敵人時,經常低頭用角抵禦獵食者。三角龍是植食性恐龍,主要喫植物枝葉、果實等,它們是一種繁殖速率極低的動物,雌三角龍並非每個繁殖季都能成功產卵。
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爲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
禽龍
![]()
草食性恐龍
成年禽龍的體長約9米,體重7噸左右
禽龍,意爲“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
禽龍是種大型鳥腳類恐龍,身長約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者。它們是主要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距今6500萬—2億年)的大型恐龍。
後肢發達,直立高約5米,尾巴粗重,起平衡作用。禽龍是古爬行動物,也是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在1822年於英國南部發現,體長約9米,重7噸。
前肢有五指,拇指像釘子。兩足行走,以植物爲食,舌長,牙齒鋸齒狀,用以撕扯和切碎樹葉,生存於白堊紀早期。它們的化石主要發現於歐洲、北美、北非和東亞。
小盜龍
![]()
肉食性恐龍
小盜龍體長約0.45到1米,體重在一到三千克左右。
小盜龍是一種長有羽毛和翅膀的恐龍,體長不到80cm,是已知的最小的恐龍之一。它的身體上覆蓋着一層厚厚的羽毛,其中四肢和尾巴上的羽毛很長。可能像鳥一樣棲息在樹上。
雖然小盜龍長了厚厚的羽毛,可是它並不能像翼龍那樣自由自在的飛,相反,它的翅膀只能起到一個滑翔作用,每當他們滑翔到地面上就準備開始覓食了,小盜龍以蟋蟀、蚯蚓等蟲子爲食。
似鱷龍
![]()
肉食性恐龍
似鱷龍體長可達12米,體重3噸左右。
似鱷龍這個名字意爲“鱷魚模仿者”,它是一種大型棘龍科恐龍,它的嘴巴與鱷魚的很相似,但體型比世界上現存體型最大的鱷魚還要大很多。
至於覓食方面,似鱷龍以中型恐龍和魚類爲食,這種恐龍的體長11米,在已知774種恐龍中排第147位,生活在距今1億年前的早白堊紀。
ps:
本期文章就先到這裏結束了,頭太暈了,我得去休息會……
後面還有47種恐龍沒科普的,盒友們等我回……
文章末尾,還求投一投盒電、點個贊!
![]()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