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加勒比考斯。
很高興再次見到大家。
綠聯NAS崛起是令我非常驚訝的,如今它的國內市場份額已經排進了前三,而且擁有十分龐大的粉絲羣體,這真的令人難以置信,我看了各個平臺綠聯NAS評測下方的評論以及商品評價,總結出來主要有三點:
1、綠聯NAS用料紮實,做工好,價格真的便宜,比如搭配N5105處理器的DX4600在618大促活動中只要199XX元,對比一衆成品 NAS 甚至是 DIY NAS 產品,能跟綠聯DX4600 抗衡的對手少之又少。
2、綠聯NAS響應受衆的需求快,最近才短短2個月已經更新了4個版本的固件,包括各種新功能與用戶提出的需求優化,完善了web端界面、webadv的掛載以及硬盤休眠等等需求。
3、綠聯UGOS系統整體簡潔漂亮,功能點該有的都有,而且優化的都很好,另外綠聯外網訪問帶寬是所有NAS品牌裏面給的最高的,對於家用玩家來說十分合適。
綜合以上,可以看到綠聯做NAS的確是非常有誠意的,所以這個成績也是理所當然。
在之前我已經評測過了綠聯DX4600,最近綠聯又發佈了新品DX4600+與DX4600 Pro,兩款4盤位登峯造極的旗艦新品,無論是性能還是拓展性已經達到了4盤位天花板,那麼新品到底能衝嗎?咱們以DX4600 Pro爲例上手來跟大家好好聊聊。
這次的新品相比較於DX4600主要升級有兩點:
第一點:處理器的升級,DX4600 Pro換成了intel N6005的處理器,該處理器四核心四線程,最高 3.3GHz 主頻,性能相比於N5105提升了不少,其中處理性能約提升15%,顯卡性能約提升25%。至於DX4600+保持原來的N5105不變。
第二點:也是綠聯的一個佈局,DX4600+與DX4600 Pro都新增了HDMI接口以及兩個USB3.2接口。HDMI接口的作用很大,一是可以直通系統,當後面綠聯在開放更多權限後,HDMI接口拿來系統直通;二是影音功能,具備HDMI接口後完全可以用綠聯去搭建電視系統或者媒體流直通。
好了,咱們後面就產品來進行分析。
外觀篇
關於DX4600 Pro,這個新品與DX4600外觀設計還是延續了DX4600的風格,或者說基本保持一致,一體化的鋁合金材質機身以及貼心的前後磁吸面板,主要的外觀差異就是接口的差異。DX4600 Pro正面多了一個最高10G速度的USB C 3.2接口以及USB A 3.2的接口,同時背部也增加了HDMI接口。
DX4600 Pro外觀同樣還是採用的磁吸式面板,這個設計其實是十分方便的,我看到有很多粉絲有反饋這個面板可能影響通風散熱,實際上手可以看到這個面板相較於盤位位置已經突出來很多,中間的縫隙足夠用來通風散熱啦。
而且可以注意一下,對比 DX4600的磁吸面蓋,DX4600Pro的腳墊更高了一點,凸出來更多,也就是通風面積加大了。
DX4600 Pro背面是一個防塵網,中間有個寫着“防塵網”的紙條,這個紙條在使用過程中是拿掉的。這個網可以過濾毛髮灰塵,尤其是家中養有貓狗等寵物的,用了一段時間你就可以看到防塵網上面是真的一堆毛髮灰塵,可以說真的太有用了。
防塵網下方從左到右分別是:HDMI接口、USB A 3.0接口、2* USB A 2.0接口、兩個2.5G網口、RESET按鍵以及電源接口。接口可以說是非常豐富的了。而且兩個2.5G網口支持鏈路聚合,聚合到5Gbps的速度,實際傳輸可達到600MB/s。
而在機身底部,拆開金屬面板,可以看到2個支持DDR4 2933的內存插槽,2個支持M.2 2280 NVMe SSD的盤位。這個SSD盤位在綠聯NAS系統裏面可以做存儲加速使用,也可以單獨做存儲卷使用,十分靈活。
另外,DX4600 Pro也支持綠聯AC1300雙頻無線網卡,雙頻最大1300M(867M+400M)帶寬,帶WPS一鍵快速連接。
從外在而言,綠聯DX4600 Pro的設計可謂是爐火純青,顏值與做工都十分給力,配置與拓展性自然也毋庸多說。
性能篇
綠聯DX4600 Pro的性能已經是天花板了,它採用的是Intel N6005處理器,這個處理器非常強悍,咱們拿它與上代神U Intel J4125以及這代最流行的Intel N5105進行對比。
首先是Cinebench R20測試,這是一個CPU性能測試工具,可以看到綠聯DX4600 Pro採用Intel N6005處理器是所有裏面最強的。相比較N5105,多核性能提升13%,單核提升10%;相比較與J4125,多核性能提升37%,單核性能提升45%。
接着還是Geekbench 6測試,這是一個CPU性能測試工具,可以看到:相比較N5105,Intel N6005多核性能提升20%,單核提升20%;相比較與J4125,Intel N6005多核性能提升48%,單核性能提升44%。
最後是顯卡單精度浮點性能(FP32)測試,越高代表顯卡性能越強。相比較N5105,Intel N6005集顯性能提升33%;相比較與J4125,Intel N6005集顯性能提升至640%。集顯性能提升過於恐怖了!
整體而言,綠聯DX4600 Pro 的性能相比較與市面上其他配置型號的NAS而言, 優勢太大了!
接下來我使用綠聯DX4600 Pro與綠聯DX4600同時解碼同一個電影,來看看CPU佔用與內存佔用。
綠聯DX4600 Pro :
4K杜比視界原盤
1080P藍光原盤
綠聯DX4600:
4K杜比視界原盤
1080P藍光原盤
可以看到兩者對比幾乎一致,解碼這種40~60GB的電影毫無壓力。另外,綠聯DX4600 Pro關於系統內存佔用表現略好。
系統篇
目前而言,綠聯NAS的UGOS系統做得已經比較齊全了,包括Docker、影音庫、網絡協議等等都已經做得比較完善,我接下來會從大家最關注的幾個點來進行講解:數據安全性,網絡協議使用,外網訪問,影音下載以及Docker功能。
目前綠聯雲 App可以在安卓、iOS、Windows 和 MacOS 系統隨時訪問 NAS 文件,可以實現自動備份、全局搜索、文件去重、安卓端微信備份等功能,綠聯雲 App 也支持一臺設備多賬號共同使用,提供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
另外,如果不方便安裝APP的設備,也可以使用瀏覽器進行 WEB 端登錄來用。
綠聯雲應用從整體來看有26個,這26個應用還能再細分出多個模塊,覆蓋了各種使用場景,也能滿足玩家各種需求。接下來咱們從數據安全、網絡協議、外網訪問以及影音下載四大方面娓娓道來。
數據安全
關於安全是NAS的首要條件,其實綠聯在這塊做得非常好,在講綠聯的安全性之前,咱們對安全保護措施做個初步的科普。
傳統的3-2-1數據備份原則作爲黃金數據保護法則,對於任何存儲環境均行之有效。隨着時間推移,它如今已經演化成爲各種企業級數據保護方案最基本的概念。然而下放到消費級而言,咱們依然可以從根本出發來實施該原則,它可以提供安全的數據保護,以及遇到災難後的數據還原。
數據備份的3-2-1規則規定,應在兩個不同的存儲介質上至少存儲三個數據副本或版本,其中一個不在現場設施中存儲。以下了解這三個要素中的每個要素及其要解決的問題:
圖片來自Veeam
3個數據副本:除了原有的副本,你應該始終讓你的重要數據有兩個額外的備份副本,無論是存儲在服務器、NAS、硬盤驅動器、網盤或其他地方。這將確保不會發生一次單一的事件而毀掉所有重要數據的情況。
2種不同的存儲介質:用戶應該將數據的副本以至少兩種不同的媒介或存儲類型保存。這可能包括一個內部驅動器,以及外部媒介,如磁盤、磁帶、閃存、以及NAS或雲盤存儲。理想情況下,本地備份的其中之一應該採用映像技術,例如蘋果公司的Time Machine其能夠備份整個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文件來創建本地備份,所以您不必重新安裝或重新配置您的系統偏好了。從本質上講,映像備份可讓您將整個系統恢復到一個特定的時間點。每種媒介都有不同的故障模式,而這就保證了不會有一樣的故障模式。
1個異地備份:將至少一份備份存儲在異地是保證數據免於受到類似火災,水災或盜竊等物理災難損害的必要措施。當您已經對您重要的數據創建了多個副本之後,保存初始原件的完整性就顯得異常重要,否則有該原件所備份的每個副本都會有相同的缺陷。如果你將其存儲到多個位置,必須檢查所有文件都是一致的。這樣,重複數據刪除技術將確保你能消除冗餘的數據塊,而加密將增加安全性,而分類編目和索引將方便您進行快速檢索。
3-2-1數據備份原則一直是很好的法則,如果玩家能理解並且遵守這個原則,那麼在數據保護層面會節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
綠聯的3-2-1數據備份法則實現方式如下:
第一個工具:文件同步
綠聯可以與電腦進行單向或者雙向同步,保證資料多地保持一致。即使一個平臺出現問題,另一個平臺也有資料保留。
第二套工具:百度網盤、中國移動網盤
綠聯NAS支持百度網盤、中國移動網盤備份數據,數據加密上雲處理是諸多企業級常用手段,該種方式能夠很好的保護重要的數據,即使本地設備遭遇不可預測自然災害問題,也能保證重要數據不會丟失。
第三個工具:Mac備份
綠聯NAS支持蘋果的時光機器備份,可以將蘋果電腦整機資料備份,對於使用Mac電腦的用戶十分方便。
第四個工具:數據保護
綠聯雲NAS在有多個存儲空間的使用下,還可以使用數據保護功能,對重要數據進行二次備份。
此外,綠聯將NAS最基礎的RAID功能做得非常好,非常齊全。在多硬盤下支持多個存儲模式組合使用,提高了硬盤Raid模式的靈活度。比如:2個硬盤組成RAID1,2個硬盤組成RAID0;
磁盤陣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獨立磁盤構成的具有冗餘能力的陣列”之意。磁盤陣列是由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磁盤,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的磁盤組,利用個別磁盤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盤系統效能。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盤上。
綠聯NAS支持的RAID磁盤陣列非常齊全,包括有普通(Basic)、RAID 0、RAID 1、RAID 5、RAID 6、RAID 10一共6種模式。
RAID 0無冗餘備份,存儲池包含所有硬盤容量,硬盤全部用來提升讀寫能力。簡單而言:假設10塊硬盤組成RAID 0陣列,存儲池讀寫能力變成單個硬盤的讀寫能力的10倍!硬盤只要損壞一塊,陣列內所有硬盤的數據會立刻丟失。
RAID 1是一種鏡像磁盤陣列,其原理就是把一塊硬盤的數據以相同位置指向另一塊硬盤的位置。RAID 1又稱爲Mirror或Mirroring,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它只支持2塊硬盤。存儲池容量只有單塊硬盤容量大小,不能提高存儲性能,硬盤可以允許隨機損壞一塊。它的高數據安全性,尤其適用於存放重要數據,如服務器和數據庫存儲等領域。
RAID 5將數據以塊爲單位分佈到各個硬盤上。RAID5不對數據進行備份,而是把數據和與其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盤上,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盤上。當RAID5的一個磁盤數據損壞後,利用剩下的數據和相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去恢復被損壞的數據。它的容量爲(n-1)塊硬盤總容量,存儲性能提升(n-1)倍,硬盤可以允許隨機損壞一塊。
RAID 6同RAID5一樣,數據和校驗碼都是被分成數據塊然後分別存儲到磁盤陣列的各個硬盤上。RAID6加入了一個獨立的校驗磁盤,它把分佈在各個磁盤上的校驗碼都備份在一起,這樣RAID6磁盤陣列就答應多個磁盤同時出現故障,它會進行兩次奇偶校驗,以提供寫入保護,因而RAID 6的寫入速度小於其它級別的RAID。RAID 6容量爲(n-2)塊硬盤總容量,存儲性能提升(n-2)倍,硬盤可以允許隨機損壞2塊。但是在4塊硬盤的情況下,RAID 6的計算相較於RAID 10而言會更加密集,所以重建速度較慢。
RAID 10其實結構非常簡單,首先創建2個獨立的RAID 1,然後將這兩個獨立的RAID 1組成一個RAID 0,RAID 10容量爲2塊硬盤總容量,存儲性能提升2倍,硬盤可以防止兩個磁盤同時出現故障,但是這兩塊硬盤不能是存儲同一份數據的硬盤。如果發生意外,RAID 10重建速度較RAID 6更快。
考斯一般推薦是2個硬盤組成RAID1,這個存儲空間只放重要資料,剩下的2個硬盤都基本模式,用來放電影啥的。
網絡協議
新手可能還在綠聯雲APP裏面操作文件存儲,但是老手絕對都是走的各種文件及網絡共享協議。比如局域網的SMB、DLNA、AFP,外網的WebDav、FTP。只要用上了就不想再回去了。綠聯的網絡協議支持比較完善。
綠聯各種協議都支持的較爲齊全,注意:綠聯是單獨把DLNA協議拎出來了做了一個應用。因爲DLNA嚴格來說不算是一個協議,而是一種解決的方案,通過網絡來快速尋找其他設備存儲的方案。
咱們說明一下每種傳輸協議的場景適用性,安全性以及兼容性情況。
場景:webdav 和 ftp 適合廣域網使用,smb 和 AFP 適合局域網使用。
安全性:webdav over https、sftp、ftps、smb3 安全性高,webdav over http、ftp(不帶 s)、smb1、smb2、nfs 安全性低。
兼容性:webdav 支持的客戶端少,ftp、smb 支持的客戶端多,AFP是蘋果的協議,半放棄狀態。
就個人體驗而言,SMB穩定性和兼容性最佳,不同的平臺都可以使用,沒有亂碼和權限問題,但是傳輸時佔用處理器資源也相對大一些;ftp速度最快,但是不同的平臺很容易出現亂碼,疊加不同文件系統的影響,兼容性不佳,出錯率也相對高得多;外網用webdav方便些,而且文件預覽、上傳與下載都不錯,唯一的不好就是需要用第三方軟件;FTP可以用windows自帶的程序實現,但是FTP容易亂碼,而且對共享文件夾的慣例和屬性的查看沒有webdav友好,因爲沒有預覽圖。
大家按照對應協議的優缺點,或者是各自設備屬性,選擇適合的網絡協議即可。
外網訪問
非常值得一說的是,綠聯沒有在服務器端限速,遠程訪問的速率取決於運營商給到的上下帶寬,用戶在外面訪問家中NAS速度可以達到家庭上傳帶寬滿速。
我家中上傳帶寬只有30Mbps,可以看到綠聯NAS上傳速度已經跑滿了,聯網體驗已經達到了公網IP的水平,這點太強了。
影音下載
一般而言,一部blu-ray 4k影片的體積大概在50~100GB。由於格式編碼不同,壓縮率不一樣,實際容量千差萬別。而且壓縮方面,也分有損壓縮,無損壓縮。例如無壓縮avi,和無損壓縮後的AVC,HEVC,體積就不是一個數量級,咱們大致瞭解就好。部分有收藏愛好的倉鼠症玩家,動輒幾十上百 TB 的容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麼多資源,從目前市場面向消費級產品來看,也只有NAS能勝任裝下它們。
影視資源的下載主要分爲兩個層面,一個是資源的尋找;二個是如何下載?
首先來說如何尋找片源?在尋找片源之前,咱們需要對資源的命名方式做些瞭解。包括咱們經常聽說的4K藍光原盤等。這些資源可以從PT站點、BT站點進行下載。
PT
PT定義:PT(Private Tracker)下載其實是原理類似BT下載的一種,但有兩個明顯的改進:一是私密的小範圍下載,二是進行流量統計,其根據下載量決定你的權限。
與BT的差別:
1、PT的本質是基於 BitTorrent 協議的一種 P2P 下載,這點和BT是一樣的。
2、PT是小範圍的的下載。
3、會對用戶進行流量統計,遵從公平原則。要下載多少,你就上傳多少。
PT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玩法,需要人帶,需要入門,需要熟悉規則。
BT
BT(BitTorrent)下載對應的都是公開的網站,只要在網絡能找到鏈接,就可以下載。BT是用戶羣對用戶羣,下載同一文件的人越多,且下載後,繼續維持上傳的狀態進行“分享”,下載該資料的速度越快。
但是有一點咱們需要注意,就是“下載後,繼續維持上傳的狀態進行分享,下載該資料的速度越快”,但是很多人會有以下行爲:
1、下載完就關閉
2、直接刪掉任務不做種
3、下載過程中,千方百計限制上傳速度
此外還有某些吸血下載軟件修改下載鏈路,數據都經過服務端,在服務端上限制只下載不上傳。等等這些行爲,導致BT往往下載效果不如人意。如蘋果是徹底封殺BT下載軟件的。BT站點一般網絡上搜索,到處都是。
綠聯無論是在下載還是在影音這塊都做得不錯。
首先說下載,綠聯提供了下載工具與迅雷工具。
其中迅雷與下載都是屬於BT工具,日常看到的一些種子直接往裏面丟就好了,均可以高速下載,非常好用。
至於PT下載工具,綠聯也提供了Docker功能,最好用的PT下載工具都在Docker裏面,比如qBittorrent,Transmission等。
綠聯提供了常用鏡像庫,而且這個鏡像庫裏面的每個鏡像還提供了教程,照着抄就行,部署非常簡單。
至於影音這塊,綠聯NAS提供了綠聯雲影院。
可以看到綠聯雲影院的刮削非常完美,它不再需要使用Plex、Emby、Jellyfin複雜的搭建,只需要添加文件就行了,它不需要手動輸入或匹配任何信息,就會自動匹配並給出準確度極高匹配結果,然後自動分類,並可按國家,年代,清晰度等條件進行檢索;
而在點進來也可以看到影片的詳細信息,比如年份、簡介、時長以及演員列表等等,同時他還會根據查詢豆瓣評分等。它最近還出了一個新功能可以找好友一起看。
而在視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有諸多設置選項。包括有視頻比例,解碼方式、音軌、字幕等。還可以針對畫面調節進行鍼對性的調整,十分方便。
Docker功能
綠聯關於Docker部分我之前也和大家聊過很多,今天再來說說。綠聯把Docker的思路理的特別清晰,使用體驗也比其他傳統NAS的操作略微簡單,提供的2項分別是容器與鏡像。當玩家理解鏡像與容器的關係之後就可以變得很簡單,鏡像可以理解爲是一個需要容器承載的工具,將其放入容器中就可以正常運行。
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還不知道Docker是什麼?
其實Docker是一個開源的應用容器引擎,它讓開發者可以打包他們的應用以及依賴包到一個可移植的鏡像中,然後發佈到任何流行的 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統的機器上,也可以實現虛擬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機制,相互之間不會有任何接口。
而大家常用的各種好玩的好用的應用以及個人開發的應用也都會丟在上面,折騰起來樂趣十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綠聯提供了常用鏡像庫,而且教程寫的非常完善,照着填就行了,非常好用。
總結
整體而言,綠聯DX4600 Pro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次升級,性能做了大幅度提升,就目前而言,無論是將DX4600 Pro應用於什麼場景都能輕鬆駕馭;此外,綠聯也新增了HDMI接口,開始了新的佈局,這個佈局是一個非常大的動作,畢竟即將能夠實現的功能非常多,無論是系統直通還是媒體直通都有無限潛力,所以說從長遠來看,綠聯DX4600 Pro非常值得購買。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