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萎靡的韓國影視市場和無法招架的流媒體網飛!

前言:獲得奧斯卡獎的《寄生蟲》,21年的《魷魚遊戲》和最近的《黑暗榮耀》應該是登上熱門視頻和討論數量最多的韓劇了。不需要主動了解,熱搜就會持續的轟炸。那麼說起最近的韓國影視市場又是怎麼樣的呢?

我第一次瞭解韓劇還是兒童時期的《大長今》,高中時期《來自星星的你》。大學時期看了《昆池巖》。

那時候的韓國電影市場還算穩定,但是隨着疫情到來。電影院關閉,以網飛爲首的流媒體開始了全球的擴張。憑藉本土導演+本土知名演員的策略製作了一部又一部的爆款影視劇集。這個時候韓國電影市場的內憂外患也正式開始了。

首先是演員的斷層問題,前幾天提過港臺地區的演員的匱乏。劉青雲、古天樂頻頻的老面孔刷屏,也不是不好看。就是出現的次數太多了,就連TVB也開始淘寶帶貨了。

國內的培養策略也在不斷的改變:從一開始的全部小鮮肉引發不滿,到後來普遍老帶新。所幸國內的市場很大,經得住打擊。國內除了新生代還有中生代,也還算是比較良好的循環。

韓國則是面臨和港臺地區一樣的問題而且還更加嚴重。根據韓國電影市場反饋,去年開始截止到現在只有八部電影盈利。

那些撲街的電影裏面不乏知名導演和知名演員,例如黃政民的《交涉》,翻拍國內電影《風聲》的《幽靈》等。影視市場萎靡直接帶來的就是投資商的不滿,影視投資公司直接停止投資。沒人投資,電影自然拍不了。

其次就是網飛的摘果子行爲。演員的演技是不斷進步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作品來磨練和進步。但是網飛直接跳過成長階段,用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來吸引知名導演和演員。網飛和演員導演自然一拍即合,但是對於那些新生代演員和導演來說則是毀滅性的打擊。

最後就是韓國影視劇集的侷限性和平庸,受制於歷史問題。韓國只能不斷的縫合不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最後卻成了一個四不像。觀衆不買賬,自然市場就縮小。

財閥黑暗,校園霸凌,復仇爽劇,暴力血腥。已經沒有了我當初看韓國影視劇的驚奇和新鮮了。以前誇韓國電影還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形容詞,現在卻只有“這都敢拍”。

之前的文藝片等百花齊放,爲了全球化的市場。韓國本身就微小的獨特文化也隨之消失殆盡。

不過網飛除了挑戰以外也帶來了不少機遇,大手筆的投資讓導演和演員可以更加完全的釋放自己的才華。一些高質量的劇集也被製作出來但是對於韓國影視市場來說沒有絲毫作用,新演員不會得到使用,等到老演員過期的時候網飛就會直接離開。《請回答1988》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了呢?

全球化的影響下,美國龐大的基礎盤可以輕易的喫下這些資源。但是韓國的市場對於網飛來說卻是應接不暇!至於隔壁日本,他們則是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動漫市場。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