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的大腦似乎老得更快

一些關於大腦的研究或許揭開了一個關於衰老的細微祕密:男性的大腦,似乎確實比女性老得更快。

關於大腦衰老相關研究

在一項涵蓋4726名認知健康參與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大腦掃描顯示出“微小但穩定的性別差異”——男性的大腦組織隨時間流逝而萎縮得更明顯。

人的大腦本就會隨年齡自然收縮,尤其在死於阿爾茨海默症的人羣中,這種體積減少更爲劇烈。奇怪的是,雖然女性罹患阿爾茨海默症的比例幾乎是男性的兩倍,但科學界對“性別如何影響大腦老化”這一問題,卻知之甚少。

如今,證據顯示,女性的大腦無論在灰質還是白質方面,都以更慢的速度流失。

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神經科學家Anne Ravndal向《Nature》記者Rachel Fieldhous解釋說:“如果女性的大腦萎縮更快,那也許能解釋她們更高的阿爾茨海默症發病率。但結果恰恰相反。”

Ravndal和她的國際團隊整合了超過1.2萬份腦部掃描數據,參與者年齡介於17至95歲之間,每人平均間隔三年接受兩次MRI掃描。

當研究人員剔除了大腦體積的自然性別差異後,他們發現:隨着年齡增長,男性在更多腦區出現體積下降,尤其是大腦皮層的多個區域。而女性的大腦則在較少的區域出現萎縮,且皮層厚度隨年齡變化的幅度也更小。

研究結果提示,衰老在生物層面上確實存在性別差異。然而作者也提醒,這些發現仍需謹慎解讀,因爲相關研究還遠未充分。

關於影響因素相關爭議

事實上,在衰老神經科學領域,長期存在嚴重的性別偏差。到2019年,僅有5%的神經科學或精神病學論文真正考慮了性別因素的影響。

結果是,學界在這一議題上至今分歧重重:有的研究認爲男性灰質、白質下降更陡峭,也有的報告女性衰退更快。

這項由奧斯陸大學主導的新研究試圖釐清混亂。科學家分析了包括總腦體積、皮層厚度、下丘腦體積、表面積等數十項指標,確認男女之間確實存在系統性差異。

不過,這些腦區體積變化對認知功能意味着什麼,仍是未知之謎。科學界纔剛開始理解“大腦形態與疾病的關係”,而某些萎縮甚至可能是有益的適應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並未在海馬體體積變化上發現性別差異。海馬體是記憶與學習的核心區域,與癡呆症密切相關。

但在老年階段,女性的海馬體纔開始出現較快萎縮。如果考慮到女性普遍壽命更長,這種“延遲式衰退”可能只是時間差的產物,而非真正導致癡呆的風險因素。

當研究者將男女的預期壽命調整爲相同水平時,許多腦區的性別差異便趨於平衡。

然而,要真正分辨性別、基因與環境對大腦老化的各自影響,極其複雜。這不僅需要長期追蹤研究,也需要擺脫過往科學偏見。

一篇發表於2023年的綜述文章甚至警告說,持續的性別失衡正在給女性健康帶來“嚴重後果”,並讓她們承擔“過度的健康負擔”。

對女性大腦衰老的研究,的確早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