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前的人們是怎麼炒作飾品的?

如果說本月遊戲圈最大的震動是什麼,那絕非CS飾品市場的崩盤莫屬了。Valve此次補丁更新,導致CS2飾品市場蒸發了近20億美元。

據瞭解,這次更新主要調整了皮膚和刀具的交易機制,允許玩家用五件相對容易獲得的紅色品質皮膚,合成以往難得一見的暗金武器。 在此之前,獲得一把心儀刀具或是稀有手套,往往需要玩家開啓大量虛擬箱子,投入從數千到數萬元不等的成本,且全憑概率決定。 獲取門檻斷崖式降低,直接摧毀了高端飾品的價值基礎,市場也迅速對此作出反應。據飾品數據分析平臺SteamDT,10月23日當天,飾品市場大盤指數由1662點直線跳水至943點,單日跌幅約44%,10月24日繼續大跌30%。

很多“玩家”紛紛抱怨這是場“黑天鵝”,更有很多攻擊V社這是在“背刺”玩家。

然而,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CS飾品市場的泡沫不過是歷史長河中一個並不算起眼的漣漪罷了。在17世紀的時候,一場發生在荷蘭的“鬱金香泡沫”實際上就對此做出了預言。

16世紀中期,鬱金香作爲一種裝飾植物,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由於鬱金香的美豔,不久,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生了狂熱。到17世紀初期,一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而富人們也競相在他們的花園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種。

1593年,鬱金香傳入荷蘭。17世紀前半期,由於鬱金香被引種到歐洲的時間很短,數量非常有限,因此價格極其昂貴。在崇尚浮華和奢侈的法國,很多達官顯貴家裏都擺有鬱金香,作爲觀賞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國人用價值3萬法郎的珠寶去換取一隻鬱金香球莖。不過與荷蘭比起來,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

因爲荷蘭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業,他們甚至爲了炒作鬱金香專門開設了交易市場。

當鬱金香開始在荷蘭流傳後,一些機敏的投機商就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不久,在輿論的鼓吹之下,人們對鬱金香表現出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忱,並開始競相搶購鬱金香球莖。1634年,炒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爲荷蘭的全**動。當時1000元一朵的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後就升值爲2萬元了。

到了1636年,一株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面對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衝昏了頭腦。他們變賣家產,只是爲了購買一株鬱金香。就在這一年,爲了方便鬱金香交易,人們乾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所內開設了固定的交易市場。正如當時一名歷史學家所描述的:“誰都相信,鬱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錢人都會向荷蘭發出訂單,無論什麼樣的價格都會有人付賬。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蘭,貧困將會一去不復返。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伕、隨從、夥計,甚至是掃煙囪的工人和舊衣服店裏的老婦,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機。無論處在哪個階層,人們都將財產變換成現金,投資於這種花卉。”

1637年,鬱金香的價格已經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平。與上一年相比,鬱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1637年2月,一株名爲“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然而,一頭“灰犀牛”已經開始顯現自己的輪廓,因爲鬱金香種植的時間快到了。對於鬱金香的種植,顯然大部分投機者都對此一竅不通,所以鬱金香必然會在即將被種植時開始大量脫手,但實際上所有人都在有意無意忽視這頭灰犀牛。越是在接近鬱金香的種植期,鬱金香的價格上漲地越快。

在1636年12月到1637年1月之間,所有品種的鬱金香價格全線上升。以一種稀有品種Gouda爲例,其價格在1634年底僅爲每盎司1.5基爾德 (荷蘭盾),到1636年底也只不過上升到每盎司2基爾德。隨着鬱金香投機市場的形成,Gouda的價格大起大落。在1636年11月價格猛升到7基爾 德,隨後回跌到1.5基爾德,在12月12日其價格再度強烈反彈,直上11基爾德。過了新年之後,再猛跌到5.5基爾德。由於新投機者的加入,價格再次急 劇上升,到1月29日已經突破了14基爾德大關。這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的振盪幅度都超過400%。拿12月9日最低點(1.5基爾德)與12月12日的 最高點(11基爾德)相比,3天之內價格上升將近10倍。

超額利潤招來了四面八方的投機客。也許有人早就懷疑到鬱金香的價格已經完全背離了作爲一種花卉的 常規,但是倒買倒賣所獲取的暴利使得許多投機客們喪失了理智。到了1637年1月連普通品種的鬱金香價格也被抬高了25倍多。例如,Switsers的價 格在1637年1月上旬尚且低於1基爾德,到月底就被炒到14基爾德,到2月5日上漲爲30基爾德,在30天內漲幅超過了29倍。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每一個投機者都沉浸在突然發了一筆橫財的美夢之中。

直到越來越多的倒買倒賣的人逐漸意識到鬱金香交貨的時間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鬱金香的球莖種到地裏,也就很難再轉手買賣了。人們開始懷疑,花這麼大的價錢買來的鬱金香球莖就是開出花來到底能值多少錢?

前不久還奇貨可居的鬱金香合同一下子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持有鬱金香合同 的人寧可少要點價錢也要拋給別人。在人們信心動搖之後,鬱金香價格立刻就開始下降。價格下降導致人們進一步喪失對鬱金香市場的信心。持有鬱金香合同的人迫 不及待地要脫手,可是,在這個關頭很難找到“傻瓜”。惡性循環的結果導致鬱金香市場全線崩潰。

由於許多鬱金香合同在短時間內已經多次轉手買賣且尚未交割完畢,鬱金香合約的第一個空頭(賣方)開始向多頭(買方)討債,這個人又向後面的人(他的多頭)索債。荷蘭的鬱金香市場從昔日的景氣場面頓時間變成了悽風苦雨和逼債逃債的地獄(最後的買主無法支付賣主的貨款,因爲價格太高,這個賣主又是倒數第二個買主,同樣支付不了他的賣主的貨款,以此類推鏈條上的所有人,除了首尾的兩個人都在躲債、討債。)。

荷蘭政府的介入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崩潰,以至於最後不得不在事實上承認了絕大多數合同最後成爲一筆爛賬。在這個打擊之下,荷蘭的鬱金香投機市場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恢復過元氣來。

再回到最近的CS飾品市場的崩盤,這真是由於V社的“背刺”導致的嗎?真的只是一場“黑天鵝”嗎?

V社調整市場打擊飾品炒作也並不是一天兩天了。 在去年10月,遊戲的飾品就推出 t+7交易限制,飾品轉手難上加難;在今年7月,又新增交易保護機制,飾品交易後7天內無法轉賣、撤回還封市場功能30天。在9月又推出的“創世紀箱子”,無需鑰匙、明碼標價、開出即購這些政策,都是在打擊短線倒賣、抑制投機套利。

當我這種連CS邊都不沾的玩家,都在諸如B站和小黑盒裏,頻繁刷到關於CS飾品交易的相關內容時,說明這玩意已經到了完全是投機者充斥這市場上下的境地。因爲過多的投機者和越來越多的泡沫需要繼續有更多新鮮血液接盤,那崩盤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爲什麼飾品價格還是一路高漲直到最近的崩潰,就是因爲如今的大部分人依然沒有從鬱金香泡沫中吸取教訓,貪婪與無知足以讓他們無視“灰犀牛”,直到膽怯壓倒了貪婪,理智最終佔據了上風,最後引發連鎖反應。

人類能從歷史中吸取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