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錘40K|陣營聚焦——基因竊取者

“神皇以四臂垂憐衆生,基因之吻是神聖的蛻變。當我們的血肉與星空的血脈交融,將在蟲羣的浪潮中獲得永生。”

——“四臂神皇”信徒禱文

“神皇之舌穿透血肉,泰倫之種播撒希望。接受這份恩賜,成爲星辰之子的先驅。”

——感染儀式禱文

滲透,潛伏,感染,吞噬!

——基因竊取者

基因竊取者

  在第41個千年中,無數恐怖的事件使許多世界加強了防禦,以此來抵禦混沌的襲擊者和異形種族的入侵,但即使是那些建立最強大堡壘和最致命防禦網的人也忽視了內在的危險。對於那些飽受壓迫的羣衆,在帝國的枷鎖下辛勤工作毫無回報,於是他們點燃了叛亂的火花——這是由一種陰險的外星感染所造成的靈能衝擊。

基因竊取者起義

  這些陰謀煽動者便是基因竊取者教派,這是一個由異形教徒混合而成的大型集會,他們對壓迫者發動致命的叛亂戰爭,並在精心準備的起義中篡奪整個星球的控制權。他們世世代代辛勤工作,滲透到權力的中心,在民衆中播種他們的族長的統治權,所有的這些都是爲了實現他們的最終命運,並引導他們預言中的救世主(或者他們是這麼認爲的)走向他們的世界。

    在遙遠而黑暗的40K宇宙,威脅人類帝國的力量從未停歇。它們有的是咆哮於星空的異形勢力,有的是潛藏於文明根基的隱祕蛀蟲,而基因竊取者(Genestealer)無疑是後者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存在。作爲泰倫蟲族(Tyranid)先鋒部隊的核心成員,基因竊取者並非依靠蠻力征服世界,而是以一種緩慢、隱祕且極具腐蝕性的方式,從基因層面瓦解文明的根基,爲泰倫艦隊的吞噬鋪平道路。

一、起源與本質:泰倫蟲族的基因探針

  基因竊取者的起源與泰倫蟲族的宇宙擴張緊密相連。泰倫蟲族作爲一個以吞噬宇宙中所有生命和資源爲目標的星際遊牧種族,其在入侵一個星系之前,會先向目標區域散播大量的“基因探針”——即基因竊取者的孢子或幼體。這些探針以亞光速在星海中漂流,一旦抵達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便會迅速滲透當地的生態系統,尋找合適的宿主。

  從生物學本質來看,基因竊取者是經過泰倫蟲族高度特化的生物兵器,其身體結構完美服務於“基因同化”這一核心使命。它們體型修長而健壯,平均身高約2.5米,覆蓋着幾丁質外骨骼,顏色多爲深紫色或黑色,能與陰影完美融合。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們的頭部:巨大的腦殼內包裹着發達的神經系統,雙眼散發着幽綠或猩紅的光芒,而那張佈滿利齒的嘴部下方,隱藏着一根可伸縮的、如同注射器般的基因吸管——這是它們完成基因植入的核心器官。

舌頭也就是注射器官

  基因竊取者的生命力極爲頑強,能夠在極端環境中存活數十年甚至更久,且擁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它們不需要複雜的食物來源,僅靠吸收宿主的生物能量就能維持活動,同時其幾丁質外骨骼能抵禦常規輕武器的射擊,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則是致命的近戰武器。更可怕的是,它們具備一定的智慧,能夠進行戰術配合,甚至理解宿主文明的基本社會結構,從而制定更高效的滲透策略。

二、恐怖的基因同化機制:從個體感染到種羣蛻變

(一)感染:基因種子的植入

   當基因竊取者接觸到宿主(幾乎所有具備脊椎動物特徵的智慧生物都可能成爲宿主,其中人類是最常見的目標)時,會通過基因吸管將自身的泰倫基因片段注入宿主體內。這一過程並非致命,甚至不會引起宿主的即時不適,只會在其基因組中埋下“泰倫烙印”。

   宿主會逐漸被蟲巢意志控制,併產生強烈的繁殖慾望。這種感染最初表現爲皮膚輕微發紫或精神異常,但宿主仍能保持人類外觀 。被感染的宿主不會立即變成基因竊取者,而是成爲“基因攜帶者”,其身體機能會發生輕微變化,例如反應速度加快、力量增強,但更重要的是,其生殖系統會被徹底改造。

(二)特徵

  基因竊取者從原始形態到新輪迴共有6個世代包括始祖族長、P1被感染者、F1、F2、F3、F4和純血F5,其中P1被感染者依然是被控制的人類,P1和F4擁有完全的人類外貌,從F1到F4逐漸近似人形,F5出現返祖現象。

基因竊取者的輪迴

始祖和P1親代宿主

  舌頭部位擁有產卵管,通常作爲蟲巢艦隊進攻的滲透部隊使用,直接由空投囊降落到地表,在夜色掩護下翻過要塞的高牆,使防禦崩潰。

  從外表上暫不具有其他種族的特徵,更多地是表現爲泰倫的爬蟲特徵。基因竊取者開始通過抓捕目標種族的生物並使用舌頭上的產卵管進行“死亡(授精)之吻”,將含有生物質和遺傳信息的卵注入宿主體內。

  在發育一段時間後宿主開始被神經控制,不久其配偶也會被交叉感染,從而一同置於基因竊取者的控制之下。

感染

族長 patriarch

  由初始的基因竊取者始祖逐漸進化而來,體型相當巨大,比起正常人類高大了一倍有餘,舌頭部位有明顯的產卵管,從頭部延伸到後背的蟲族外骨骼,標準的蟲族鋒利尖爪,能夠撕開重型單位的裝甲,族長在體型上比原先的原始形態成長地更大。

  基因竊取者感染的源頭——比其他生物都更加龐大更加危險。除非接受過對抗大型泰倫生物的訓練,請不要和它交火。

基因竊取者族長-桌面棋子形象

F1 子一代

   目標宿主被感染後,自身依然爲人類,但遺傳物質發生了變化,繁殖培育出的後代在外形上擁有明顯的基因竊取者特徵,在整個繁殖週期中,子代始終是由基因竊取者的特徵漸漸向着目標種族靠攏。

  被異形污染的混血明顯的顯示出基因竊取者基因的跡象,包括有爪的3肢,駝背的姿勢、球根狀的頭部、紫色皮膚。

  捕捉到的影像展示了STC標準環境作業服和帝國武器(自動手槍)的使用,異形造型的利刃需要特別注意。

  這一代表現出的智力水平較爲低下,因此在武器選用上比二代小。

  外貌上的區別爲三臂、後小腿近似鳥類,頭冠比二代更長

基因竊取者的輪迴

F2 子二代

  第二代混血展現出了更多的直立姿勢,在三肢,頭部和臉部的異形影響的證據更少了。骨冠仍然可以在前額看到。

  被視爲侍僧的角色,與羣落有更緊密的聯結。套裝經過了大量骨骼適應的改造,製造技術可能有所影響,早期的混血很少在巢穴附近被目擊。

  擁有3臂,後腳相對較小,智力略高一點。

F3 子三代

  第三代的異形特徵更加不明顯。

  頭部和骨冠更小了,完全直立行走了但是雙臂仍然有增大的手掌和爪子

  最顯著的區別,頭部比人類仍然較長,相對於2代,只有兩隻手臂,雙手持握武器,然而頭部外貌與人類的區別依然十分明顯,能夠完全地操控人類武器。

F4 子四代

  第四代混血可以輕鬆騙過人類,因爲它們只有蒼白的皮膚和過度發育的額頭能夠作爲異形感染的跡象。

  晚期的混血被分類在新信徒裏。可以騙過人類。

  官方棋子的外形與普通人類別無二致,既沒有舌頭也沒有牙齒可以區分,完全是人類模型,如果沒有特殊說明則完全不能辨認。

F5 第五代 純種 bu********

  基因竊取者的子五代(Filial Five)是泰倫蟲族入侵戰略中最致命的一環,也是基因竊取者教派生命週期的終極形態。他們既是基因污染的終點,也是蟲巢艦隊降臨的起點,其存在標誌着一個星球即將從內部被徹底瓦解。

純血基因竊取者擊殺BA終結者

- 外觀返祖:子五代完全恢復純種基因竊取者形態,擁有四臂、鋒利骨爪、紫色甲殼和發光的複眼,其體型比普通基因竊取者更大(約2.5米高),肌肉纖維密度提升300%,可徒手撕裂動力甲 。

- 靈能強化:子五代的腦容量是人類的3倍,通過靈能網絡與蟲巢意志直接連接,其意識波可穿透亞空間干擾帝國通訊

- 適應性進化:根據宿主星球環境,子五代會出現環境特化變異。例如在死亡世界,其甲殼會分泌抗輻射黏液;在工業星球,其爪子可導電以破壞機械設施

三、基因竊取者教派:特色單位

一、領袖核心:教派意志的具象化身

1. 基因主腦(Patriarch)

  作爲教派的“活神”與基因源頭,基因主腦是首個降臨星球的純血基因竊取者經數代繁衍後的終極形態,其存在本身就是泰倫腐蝕力的直接體現。在拉斯馬爾三號的地下礦井中,當地的基因主腦潛伏近百年,從最初的小型滲透者成長爲三米高的龐然巨物,背部神經節突如王冠般隆起,能通過靈能波覆蓋整個巢都底層 。

主腦

  它不僅是戰術核心,更是教派的宗教圖騰——信徒們將其蛻皮視爲聖物,將其分泌物當作“賜福之油”。在馬庫拉格叛亂中,極限戰士曾試圖用心理戰瓦解教派士氣,卻發現所有信徒因基因主腦的靈能影響而毫無懼色,甚至主動衝向爆彈槍火力網。

  當蟲巢艦隊臨近時,基因主腦會進入“覺醒狀態”,其靈能足以干擾星際通訊,爲泰倫先頭部隊標記防禦弱點,而在被重創後,它還能通過吸收周圍混血兒的生物質緩慢再生,曾在卡迪亞之戰中從等離子炮轟擊的廢墟中爬出,繼續指揮叛亂。

2. 聖殿守衛(Magus)

  聖殿守衛是第四代混血兒中的靈能精英,通常以“占星師”“先知”的身份潛伏在社會中,其外貌與人類極爲相似,僅瞳孔的垂直狹縫暴露異化痕跡

  拉斯馬爾三號的叛亂領袖烏芮迪勒便是典型代表,她自稱能“解讀星辰之子的意志”,實則通過蟲巢意志的靈能網絡操控信徒,用被盜的採礦設備武裝起一支畸形大軍 。

具有靈能的主教

  這類單位的核心使命是“精神統戰”:它們編造“飛昇之日”的教義,將泰倫大艦隊的到來描繪成救贖,在底層民衆中播種叛亂火種。其靈能既可爲信徒編織防禦屏障,抵擋住帝國衛隊的激光槍齊射,也能釋放神經電流擊倒敵人。

女主教

  在至點星的淨化戰中,當地聖殿守衛曾用靈能催眠數百名封建士兵,讓他們轉而攻擊自己的領主,直到國教傳教士尤里亞·雅可布斯率領冷兵器部隊拼死突襲纔將其斬殺。他們手中的力之杖以基因主腦的幾丁質爲核心,輕微磕碰便會釋放靈能衝擊波,足以讓受害者理智盡失、身體扭曲 。

二、精英作戰單位:精準清除的致命獠牙

1. 聖裁者(Sanctus)

  聖裁者是教派的“無聲利刃”,專爲獵殺關鍵目標而生,通常從第四代混血兒中挑選反應最快、心智最冷酷的個體培養。他們極少與其他信徒互動,日常潛伏在基因主腦巢穴的陰影中,依靠集成傳感鏡的紅外跟蹤與亞音速聲譜系統鎖定獵物,其多關節四肢能讓他們穿過通風管道、牆體縫隙等極端狹小的空間。

聖裁者

  在一次針對帝國星語官科洛克斯的刺殺中,聖裁者從高空墜入靈能屏障保護的指揮中心,用灌注了基因主腦分泌物的毒鏢擊穿目標的靈能頭箍,導致科洛克斯的靈能失控自爆,整個人化爲飛灰。

棋子形象

   其近戰武器“枯萎之刃”誕生於教派的“起源之池”,刃身浸泡着歷代獻身者的液化靈能精髓,被擊中者會因承受不住蟲巢意志的精神衝擊,大腦從內部爆裂。即便是戒備森嚴的地堡也無法阻擋他們——許多星球的總督、審判官在安全級別最高的密室中離奇死亡,數小時後才被發現屍體扭曲成詭異的姿態。

2. 基因衛士(Acolyte Iconward)

   基因衛士是教派中最受信任的第三代混血兒,肩負着“守護聖物、凝聚軍心”的雙重使命。他們手持的“神聖教旗”是教派的精神圖騰,旗面繡着隱祕的異形符號,旗杆纏繞着基因主腦的外骨骼碎片,懸掛的玻璃管中裝滿主腦的信息素分泌物——這些物質能讓周圍信徒陷入狂熱,無視傷痛與死亡,在戰鬥中,基因衛士始終站在最前線,教旗的每一次揮舞都能引發信徒的衝鋒潮。

基因衛士

  在拉斯馬爾三號的礦井叛亂中,一名基因衛士頂着帝國重機槍的火力高舉教旗,其周圍的混血侍僧即便被打斷肢體仍匍匐着向前推進,最終用爆破炸藥炸開了帝國軍的防禦工事。他們自身也是兇悍的戰士,手持雙基因利刃,身披繳獲的動力甲碎片,會毫不猶豫地用身體護住教旗,因爲在教派教義中,教旗的損毀比基因主腦的受傷更能動搖軍心 。

桌面形象

3. 純種基因竊取者(Pu******** Genestealers)

  作爲泰倫蟲族的原始先鋒,純種基因竊取者是教派中最純粹的異化力量,通常在叛亂爆發的關鍵時刻從地下巢穴湧出。它們保留着完整的泰倫基因特徵:四臂生有鋸齒利爪,行動時四肢着地如蜘蛛般迅捷,能通過基因吸管快速感染新宿主。

  在伊卡爾四號的基因竊取者叛亂中,數百隻純種基因竊取者通過廢棄的礦道潛入帝國防衛軍的彈藥庫,一夜之間屠殺了所有守衛,隨後引爆庫存炸藥,爲教派主力打開了進攻缺口。

  它們的戰術極具詭詐性,會故意留下少數倖存者傳播恐懼,其利爪能輕易撕開普通士兵的甲殼甲,即便被激光槍擊中非致命部位,也能在短時間內自愈。當蟲巢艦隊抵達時,它們會優先獵殺靈能者與指揮官,爲泰倫主力掃清障礙。

三、特殊作戰單位:適應戰場的變異先鋒

1. 畸變體(Aberrants)

  畸變體是基因同化過程中的“意外產物”,成因至今不明,可能是混血繁衍中的基因缺陷導致,也可能是蟲巢意志刻意引導的變異結果。這些身高四米的巨獸皮膚佈滿腫瘤狀增生,肌肉虯結,手持重型採礦鎬、動力錘等改裝武器,雖心智低下卻對教派無比忠誠 。

  它們是叛亂中的“破陣錘”,擅長用蠻力摧毀堅固防禦。在拉斯馬爾三號的叛亂初期,十餘名畸變體在基因衛士的引導下,用沉重的簡易武器撞開礦井的加固鐵門,後續信徒如潮水般湧入;在巢都攻堅戰中,它們能頂着迫擊炮齊射推進,即便被炮彈炸斷肢體,仍會用殘餘力量抱住敵人同歸於盡。教派通常將它們作爲炮灰衛隊,在正面進攻中消耗敵人火力,爲純種基因竊取者的側襲創造機會 。

2. 混血變異獸(Hybrid Metamorphs)

  混血變異獸是第二代混血兒的變異分支保留了部分人類特徵卻佈滿泰倫異化痕跡——有的生有三指利爪,有的尾巴能噴射酸液,還有的背部長出感知觸角。它們是教派的“多面手”,能根據戰場需求快速調整角色,常用採礦激光、熱熔切割器等改裝工具作戰 。

變異混血

   在費明斯特伽馬鑄造世界的叛亂中,混血變異獸利用對機械的熟悉操控着被劫持的工廠機械臂,一邊用激光掃射帝國防衛軍,一邊用機械爪將敵人拖入熔爐。它們的基因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在沙漠星球作戰時會分泌抗輻射黏液,在冰原則生成保暖脂肪層。更詭異的是,它們能通過吸收敵人的生物質臨時獲得新能力——曾有變異獸在吞噬靈族戰士後,短暫擁有了感知亞空間波動的能力,提前預警了靈族的伏擊。

3. 克拉瑪維斯(Kraken)

  克拉瑪維斯是受“克拉肯蟲巢艦隊”基因影響的特殊變異個體,背部生有類似聲波發生器的器官,是教派的“戰場干擾者”。它們通常部署在關鍵隘口,用特殊能力阻斷敵人的增援與通訊。

  在伊卡爾四號對抗極限戰士的戰役中,數只克拉瑪維斯隱藏在城市廢墟中,其釋放的干擾波導致極限戰士的通訊器完全失靈,雷鷹運輸機因導航混亂撞毀在建築羣中。近戰中,它們的利爪能附加聲波衝擊,震碎敵人動力甲的神經接口,讓穿戴者陷入癱瘓。當蟲巢艦隊臨近時,它們還能調整干擾波頻率,爲泰倫主力指引目標方位,是連接教派與蟲巢艦隊的“信號塔”。

四、支援與滲透單位:叛亂根基的隱祕支柱

1. 混血使徒(Hybrid Acolytes)

  混血使徒是第三代混血兒中的工兵與滲透者,外貌接近人類工人,擅長操控機械與製造破壞,是教派潛伏階段的核心力量。它們通常以礦工、機械師、倉庫管理員等身份潛伏在社會底層,利用職務之便篡改設備參數、囤積武器、繪製防禦地圖 。

混血使徒

  在貝希摩斯蟲巢艦隊入侵前,某礦業星球的混血使徒在三個月內多次“意外”破壞帝國的軌道防禦炮檢修系統,導致叛亂爆發時所有防禦炮無法啓動。

 

  它們隨身攜帶改裝的爆破炸藥與採礦激光,能在一分鐘內破壞加固牆體,在卡迪亞之門戰役中,正是它們用熱熔切割器打開了帝國防禦網的缺口,讓畸變體與純種基因竊取者得以湧入。這些單位對教派的教義深信不疑,即便被俘虜也會立刻引爆身上的炸藥,絕不泄露任何情報。

2. 歌利亞碎石車(Goliath Rockgrinder)

  歌利亞碎石車是教派用劫持的帝國採礦設備改裝的作戰載具,其原本用於挖掘岩石的推進鏟被磨得鋒利如刀,加裝了清障焚化槍與爆破炸藥箱,車體噴塗着教派的隱祕符號與“飛昇之日”的標語 。

碎石車插畫

  在拉斯馬爾三號的叛亂中,數十輛歌利亞碎石車組成“破陣集羣”,推進鏟撞碎礦井的防爆門後,焚化槍噴射的火焰瞬間吞噬了帝國駐軍的據點。它們既能作爲移動火力平臺,用重機槍壓制敵人,也能充當運輸工具,在巢都的狹窄巷道中快速部署信徒。由於其外形與普通採礦車相似,在潛伏階段可輕易隱藏在工廠、礦區中,直到叛亂爆發才露出獠牙——許多帝國指揮官直到看到採礦車撞破城牆時,才意識到自己早已被滲透包圍。

 

桌面形象

四、教派崇拜

 基因竊取者教派的崇拜並非自然形成,而是泰倫蟲族通過生物-靈能雙重手段實施的認知佔領。其核心流程如下:

四臂神皇

1. 感染奠基:初代基因竊取者通過“基因之吻”將遺傳物質注入宿主,宿主在無意識狀態下成爲“傳染者”(Contag),其後代逐漸形成混血羣體。

2. 靈能滲透:隨着感染擴散,族長通過靈能網絡編織集體幻覺,使信徒將泰倫蟲族的入侵解釋爲“神皇的救贖”。這種認知扭曲在工業星球表現爲“四臂神皇”的機械崇拜,在農業世界則轉化爲“神聖蠕蟲”的自然崇拜。

3. 文化寄生:教派將帝國符號(如雙頭鷹)篡改爲四臂神皇像,四臂分別象徵泰倫蟲族的四大進化方向——力量、速度、繁殖與靈能。這種符號甚至滲透到帝國軍工企業的徽章中,成爲基因污染的隱性標記。

崇拜雕像

分支教派:適應不同生態的信仰變體

基因竊取者教派的恐怖之處在於其無限適應性,不同星球的教派會根據環境演化出獨特的崇拜形態:

1. 工業教派:四臂神皇的機械聖化

- 象徵系統:以龍形圓鋸爲標誌,將採礦激光炮改裝爲基因重組器,宣稱“神皇的鍛造即進化”

- 教義實踐:信徒食用摻有泰倫生物質的營養棒,通過慢性感染強化對蟲巢意志的服從;在特定星象下,聖所牧師用活體祭品的腦波調製器向太空發射靈能信號。

- 戰術案例:戈薩爾·昆圖斯事件中,教派控制行星採礦管道系統,使其直接連通太空孢子囊,實現蟲巢艦隊的精準投放。

工業教派

2. 農業教派:內在潛龍的血肉循環

- 生態適應:感染屠宰世界的教派以牲畜寄生蟲爲靈感,將切肉機改造爲儀式工具,信徒通過自殘(如剜去右眼)向圖騰“老獨眼”致敬。

- 教義創新:鼓吹“謙卑即救贖”,認爲通過擁抱最低級生物(如蠕蟲)可接近“星之帝皇”,實則崇拜泰倫蟲族的擬人化形象。

- 滲透策略:利用牲畜運輸網絡擴散基因污染,例如將基因竊取者幼蟲藏於虛空鯨內臟中偷渡至目標星球。

內在潛龍

3. 星艦教派:子嗣的虛空重生

- 太空生存:活躍於黑色星雲空間站的教派,模仿泰倫蟲族將小行星改造成孢子庫的戰術,將散裝貨輪裝滿基因竊取者卵囊,通過撞擊行星實現感染。

- 符號系統:以“吞噬自身的巨龍”爲圖騰,象徵通過自我犧牲完成蟲巢艦隊的重生循環。

- 教義極端性:宣稱“只有被蟲巢吞噬才能獲得真正的生命”,信徒自願接受基因改造,成爲活體彈藥倉。

4. 死亡世界教派:受祝蠕蟲的地下崇拜

- 環境適應:在墳墓世界Masuchi Parr,教派成員僅以甲蟲和蠕蟲爲食,認爲通過食用腐生生物可繼承死者力量。

- 儀式實踐:在地下墓穴中舉行“血肉聖餐”,將泰倫生物質與死者骨灰混合,信徒通過吞食混合物與蟲巢意志建立聯繫。

- 戰術隱蔽性:利用地下隧道網絡發動突襲,其成員身體已適應極端黑暗,可在無光源環境中精準獵殺目標。

教義實踐:從僞信到靈能共鳴

1. 信號獻祭:在特定星象下,聖所牧師會用活體祭品的腦波調製器向太空發射靈能信號,爲蟲巢艦隊校準座標。這種儀式常僞裝成帝國國教的“星辰守望”活動。

2. 血肉聖餐:信徒食用摻有基因竊取者生物質的營養棒,通過慢性感染強化對蟲巢意志的服從。這種“聖餐”在工業教派中表現爲機械潤滑劑的形式,在農業教派則是腐肉湯。

3. 基因重組儀式:將泰倫生物質與人類基因混合,製造混血變種部隊。例如基勒莫夫槍手通過改造激光步槍散熱系統,使其能連續發射高熱光束。

4. 靈能共振:族長通過靈能網絡同步信徒意識,形成分佈式指揮系統。當族長陣亡時,最近的主教或混血領袖會自動繼承指揮權,確保戰鬥不會因單點崩潰而失敗。

叛亂行動:從滲透到顛覆

基因竊取者教派的行動通常分爲三個階段:

1. 滲透階段:教派以祕密社團的形式存在,低調發展成員,擴大感染範圍,滲透到宿主文明的各個領域——政府、軍隊、工廠、教會,甚至是星際港口。這一階段可能持續數十年,期間幾乎不會有任何明顯的異常,宿主文明完全意識不到威脅的存在。

2. 擾亂階段:當教派規模足夠大,且泰倫大艦隊即將抵達時,教派開始採取行動。它們會製造恐怖襲擊、破壞基礎設施、煽動罷工和暴亂,暗殺重要官員和軍事將領,目的是製造社會混亂,瓦解統治秩序,削弱宿主的防禦力量。

3. 叛亂階段:當泰倫大艦隊進入星系,宿主文明陷入混亂時,教派會發動全面叛亂。它們的武裝力量會攻擊政府大樓、軍事基地、星際港口,打開城市的防禦工事,引導泰倫蟲族的先頭部隊進入,同時屠殺所有未被感染的宿主,完成對星球的初步控制。

  基因竊取者與泰倫蟲族的“蟲巢意志”(Hive Mind)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雖然基因竊取者在滲透階段可能與泰倫大艦隊失去直接聯繫,但它們的基因中始終銘刻着蟲巢意志的指令——同化宿主,瓦解文明,爲大艦隊鋪路。

  當泰倫大艦隊接近一個被感染的星系時,蟲巢意志會通過基因主腦強化對教派的控制,使其行動更加激進。同時,基因竊取者教派會通過各種方式(如發射信號、破壞防禦、引導航線)爲大艦隊提供精準的情報和支援,幫助泰倫蟲族以最小的代價征服星球。

泰倫蟲族入侵

  值得注意的是,當泰倫蟲族完全吞噬一個星球后,基因竊取者和其混血後代也會被蟲巢意志“回收”——它們的生物量會被泰倫蟲族的吸收器官吞噬,成爲大艦隊的能量來源,而它們所收集的宿主基因信息,則會被整合到泰倫蟲族的基因庫中,幫助泰倫蟲族完成進化。

五、著名戰役與歷史記錄

一、戈薩爾·昆圖斯戰役(681.M41)

 

背景:

  礦業世界戈薩爾·昆圖斯表面上是帝國模範採礦基地,實則被基因竊取者教派“四臂神皇”滲透了16代。教派通過僞造什一稅數據、控制運輸網絡,將星球資源轉化爲泰倫生物質武器 。

 

殺戮小隊對戰雞賊

戰役經過:

 

死亡守望介入:極限戰士牧師奧坦·卡修斯率領殺戮小隊潛入,發現教派已將地核改造爲生物反應堆,試圖爲蟲巢艦隊提供能量。

戰術破局:卡修斯利用教派內部矛盾,引導帝國衛隊炸開地下孵化場,釋放基因穩定劑引發混血變異體自相殘殺。

遺產:戰役暴露了基因竊取者通過工業系統擴散的模式,審判庭隨後建立“運輸航道檢疫協議”,但教派留下的基因錨點仍在帝國礦場中潛伏 。

 

奧坦 卡修斯

二、伊卡爾四號 叛亂(993.M41)

 

背景:

農業星球伊卡爾四號爆發工人起義,審判官阿格瑪發現叛亂由基因竊取者教派策劃。信徒通過篡改帝國聖典,將泰倫蟲族包裝成“帝皇派來的救贖者”。

 

戰役經過:

 

滲透與覺醒:教派控制了星球首府Lomas的防禦系統,在大教堂地下建立靈能信號塔。當星際戰士登陸時,信徒集體變異爲基因竊取者,從通風管道發動突襲。

信號危機:儘管阿格瑪摧毀了信號塔,但靈能脈衝已觸發蟲巢艦隊“克拉肯”的注意。戰役結束後,伊卡爾四號成爲泰倫入侵的首個目標。

戰術啓示:帝國首次意識到基因竊取者的靈能信號可作爲蟲巢艦隊的導航信標,隨後開發“靈能干擾矩陣”部署於高危星球。

 

三、索薩淪陷(克拉肯蟲巢入侵)

 

背景:

農業世界索薩(原塔倫斯)被基因竊取者感染長達數世紀,帝皇之鐮戰團在抵禦克拉肯蟲巢時,發現新兵中已混入大量混血變異體。

 

帝皇之鐮戰團

戰役經過:

 

內部崩潰:戰團在前線與泰倫作戰時,後方的巢都爆發教派起義。基因竊取者控制了彈藥庫,將帝國武器改裝爲生物質發射器。

自我犧牲:戰團長命令感染的星際戰士戴上抑制頭盔,以苦行穩定意識,最終帶領殘部引爆地下孢子庫,與蟲巢艦隊同歸於盡。

遺產:索薩戰役後,星際戰士戰團引入“基因純度檢測儀式”,並建立“黑色圖書館”專門研究基因竊取者的感染模式。

 

古早插畫

四、警戒星戰役(M41.999)

 

背景:

位於納克蒙德走廊的警戒星,因大裂隙撕裂導致護盾失效,基因竊取者教派“貧民王子”聯合綠皮獸人、混沌勢力發動全面暴亂。

 

警戒星狼團對戰雞賊

戰役經過:

 

多線作戰:教派奪取刃窟巢都區的護盾控制權,將帝國衛隊鎖在牆外任獸人屠殺;同時污染歐特克巢都的水源,引發全城恐慌。

戰術協同:族長通過靈能網絡同步指揮,讓信徒僞裝成難民混入帝國防線,甚至滲透進泰坦駕駛艙篡改指令。

戰略影響:儘管極限戰士戰團長卡爾加擊退了混沌戰帥阿巴頓,但警戒星的工業體系被徹底摧毀,基因竊取者殘餘轉入地下,成爲帝國暗面的長期毒瘤。

 

五、庫索斯特星系衝突(M41.999)

 

背景:

鑄造世界庫索斯特主星因總督的高壓政策,催生了基因竊取者教派“影石盤繞”。當獸人與泰倫蟲族入侵時,教派選擇坐山觀虎鬥。

 

戰役經過:

 

螳螂捕蟬:帝國軍隊故意撤離達克蒙特山脈,讓基因竊取者與獸人互相消耗。教派試圖利用獸人分散注意力,卻被綠皮的“Waaagh!”能量干擾靈能網絡,最終全軍覆沒。

科技反噬:教派在庫索斯特主星將機械教的採礦激光炮改裝爲基因重組器,卻因泰倫生物質與機械系統不兼容,引發連鎖爆炸,加速了星球淪陷。

戰術啓示:此戰證明基因竊取者的工業改造存在致命缺陷,審判庭隨後研發“機械聖化協議”,防止科技被逆向工程。

綠皮大戰蟲子

  對於人類帝國而言,對抗基因竊取者的戰爭,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反恐戰爭”,它考驗的不僅是軍隊的戰鬥力,更是文明的凝聚力和警惕性。只要泰倫蟲族的威脅存在,基因竊取者的陰影就不會消散,而這場無聲的戰爭,也將在宇宙的各個角落,持續上演下去。在這個黑暗的時代,沒有任何一個星球是絕對安全的,因爲你永遠不知道,身邊那個看似正常的人,是否早已被泰倫的基因所同化,成爲了毀滅文明的一顆棋子。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