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十月底,各家子系旗艦發的也差不多,甚至有些品牌的中端機型也開始預熱了。可我們的一加,不緊不慢,終於是把旗艦一加 15 和走量性能機 Ace 6 一起端了上來。
這次發佈會一開始我就愣住了,因爲一加居然降價了:
![]()
去年一加13的起售價是 4499 元,結果今年一加15的起售價變成了3999元。當然了,便宜自然是有“代價”的:沒有 2K 屏幕,取而代之的是 1.5K 165Hz 屏幕;沒有哈蘇聯名,取而代之的是 LUMO 自研影像系統 + 大師專業模式。
而一加 Ace 6,在延續了上代定位的同時,用起了一加 15 同款屏幕。
怎麼回事,別家子品牌都在積極衝高漲價,而一加卻在 "衝低"?
託尼就借這次提前上手的一加 15 和一加 Ace 6,來和大家聊聊,今年一加的變化。
![]()
別的不說,剛拿出這兩臺機器的時候,託尼就被這次外觀的巨大變化所驚到 —— 或者說,是被驚喜到。
是的 "加人" 們,從一加 11 到 一加 13 一直在使用的鏡頭設計,終於徹底消失了。討厭 "馬桶蓋" 的差友們,終於可以站起來了!
取而代之的是類似一加 13T 那樣的簡潔硬朗派的方形 Deco。同時背部除了相機模組外,就只剩下一加的 Logo,不得不說上眼的效果非常好,之前一加13T的時候,我們就特別喜歡這個設計。
![]()
但這也意味着,這幾年在一加旗艦上熟悉的哈蘇標沒有了。。。沒有了哈蘇的一加 15,轉而使用了OPPO自研的 LUMO 影像系統 —— 這塊其實要圈個重點,我們稍後再聊。
回到外觀,除了 "馬桶蓋" 消失了之外,同樣消失的還有一加經典的三段式靜音鍵。它被一顆在 OPPO Find X8/X9 系列上面出現過的獨立按鍵替換了。
![]()
這顆按鍵神似 iPhone 的 Action Button,在默認情況下是當作 Ai 鍵來使用的。當然了,也可以改回靜音按鈕。
至於剩下的部分,就還是一加的味道。一加 15 的顏色叫 "原色沙丘",邊框的手感很細膩,非要說的話,有點像石頭的觸感。而背板則是今年流行的玻纖材質。
除了這個顏色之外,一加 15 還有兩個顏色可選:"絕對黑" 和 "霧光紫"。分別用了不同的工藝。"絕對黑" 是一加所擅長的 AG 磨砂玻璃,而 "霧光紫" 則用了一個名叫 "雙維流光工藝" 的技術。
![]()
一種顏色一種工藝,也算是一加的老傳統了。如果非要託尼選的話,估計託尼會選 "絕對黑"。而 "原色沙丘"色,也很好看,並且挺符合一加的氣質的。
一加 Ace 6 雖然定位低了一檔,但保持了金屬中框 + AG 磨砂玻璃的機身,質感還是在線的。就是三圍尺寸會比一加 15 大一圈,拿起來會覺得撐手。
![]()
來到正面。點亮屏幕,一加 13 上的四微曲設計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傳統直屏。在大家都用直屏的今天,倒也無可厚非。畢竟更好貼膜了嘛。
不過有一點託尼必須要指出來,那就是一加 15 應該是子系裏唯一做到四邊等窄的,並且做到了 1.15mm。這點可以說很旗艦了。但這麼看的話,一加 Ace 6 的邊框倒是寬了不少。
![]()
如果說 1.15mm 四等邊是好評如潮,那麼這塊屏幕的評價,也許是褒貶不一?
畢竟一加 15 的屏幕,算是有升有降的。降的點在於分辨率從 2K 來到了 1.5K,而升級的點,在於刷新率從 120Hz,來到了 165Hz。至於一加 Ace 6,1.5K 分辨率沒變,刷新率同樣來到今年一加主推的 165Hz。
![]()
從 120Hz 到 165Hz,提升約 37.5%,最直觀的感受當然是更流暢了。就拿最近火熱的三角洲行動來說吧,設置選項裏已經能夠選擇 165Hz。這下戰場剛槍沒剛過,就不能怪手機不行。
同樣,一加 Ace 6 也搭載了這塊 165Hz 屏幕,但屏幕技術則從 LTPO,來到了 LTPS。
理論上 LTPS 在低刷新率的情況下功耗會高於 LTPO,很多廠商也不在 LTPS 屏幕上做全屏AOD(Always On Display,全天候顯示)。但一加 Ace 6 還是提供了全屏 AOD 的開關,可見一加對這塊屏幕功耗的自信。
![]()
165Hz 確實是手機裏最流暢的那一檔了。不過這個流暢,目前需要在特定遊戲裏,才能感受到。而在日常使用中,大部分情況還是最高 120Hz —— 這應該也是從功耗角度做的設計,畢竟渲染分辨率越高 耗電越大。
而一加宣稱的是,他們這塊165Hz的屏幕能夠做到正常使用手機的情況下和以往120Hz的屏幕功耗差不多。
所以託尼在後面也額外測試了這倆手機的續航表現,看看跟一加的說法對不對得上。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當年一加 7Pro 剛發佈的時候,扮演的就是業內 90Hz 高刷屏的推動者。在這之後,各類遊戲和應用,慢慢適配到 90Hz;同樣地,一加這次推廣 165Hz,也是想作爲先行者,來普及 165Hz 刷新率。
![]()
就是能不能成功普及成功,託尼感覺還是要打個問號。從 60 到 90Hz,人眼還是非常能感受出來的;而從 120 到 165Hz,一般人可能就很難感受到區別,或許只有水平更高的電競遊戲選手,能夠感知明顯吧。
總而言之,技術確實是在慢慢進步的。就拿筆記本來說吧,遊戲本的刷新率已經從幾年前的 120Hz,來到了 240Hz,甚至 300Hz。至於手機,託尼覺得,日後也會慢慢提升的。
並且據託尼瞭解到的情況,不止一加 15 和 一加 Ace 6,後面還有更多 2000+ 的新機,會搭載 165Hz 刷新率的屏幕。
刷新速度到位了,性能也得跟得上纔行。
作爲一加的旗艦,一加 15 所使用的處理器,當然是最新一代的高通驍龍 8 Elite Gen 5。而一加 Ace 6 則使用了去年旗艦芯片驍龍 8 Elite。
![]()
具體參數相信差友們已經爛熟於心,託尼就不念了。直接來看這兩臺機器的性能表現如何吧。
CPU 和 GPU 測試,託尼直接放在圖裏了。從跑分上看,一加 15 的性能是在平均線以上的。
![]()
具體到遊戲呢?
先看看經典測試項目:原神-須彌城跑圖。根據Perfdog監測的數據,這倆機器都能輕鬆穩住60幀一條直線。
一加 15-原神須彌城
![]()
一加 Ace 6-原神須彌城
![]()
然後是壓力更大的30分鐘——崩壞:星穹鐵道-黃金的時刻跑圖。一加 15 和 一加 Ace 6的表現差不多,但仔細看卡頓指數的話,還是一加 15 更好一點。
一加 15-崩鐵-黃金的時刻
![]()
一加 Ace 6-崩鐵-黃金的時刻
![]()
針對這塊 165Hz 高刷屏,託尼還額外測了三角洲行動,一局大戰場下來,平均幀161幀,在死亡時會有掉幀,其餘時候基本穩在165幀,這一點從中位數164.9幀就能看出來。
![]()
而定位更低的一加 Ace 6,除了處理器使用了去年旗艦芯片驍龍 8 Elite。其他倒也沒有太多縮水。一局三角洲行動大戰場,照樣能 165 幀穩定運行。
![]()
這也證明了,目前這兩代的旗艦處理器,是能夠餵飽這塊 165Hz 屏幕的。既然能跑滿,玩家就不用想太多,好好爽玩就完事了。
同時,一加 15 搭載了 7300mAh 大電池,也確保了即使提升了刷新率,也能保證足夠的續航。甚至一加 Ace 6 的電池容量來到了 7800mAh,這是生怕打遊戲不夠用嗎?
爲了驗證續航到底行不行,託尼按照慣例測了下三小時續航,但遊戲測試從王者榮耀,換成了支持 165Hz 的三角洲行動,三小時後,一加 15 剩餘 71 %,而一加 Ace 6 剩餘 74 %。
![]()
這個成績,在三角洲行動負載相比王者榮耀更高的情況下,還是挺不錯的。
硬件堆料到位了,軟件也得跟上吧。在軟件上,ColorOS 16 託尼已經在 OPPO Find X9 那期聊了很多,就不重複了。
唯一需要額外提一嘴的是,因爲一加從小屏旗艦13T開始把三段式靜音鍵改成了獨立按鈕,所以 ColorOS 上的 AI 功能,比如小布記憶啊,小布識屏等等,也都可以通過這顆按鍵觸發。
![]()
說真的,我們編輯部現在已經是小布記憶的重度用戶了:臨時收到個通知、寄個快遞、或者醫院掛個號,順手按一下記憶。之後都能通過小布助手問出來、或者在日曆當中體現出來。
從左到右滑動
![]()
![]()
![]()
最後,託尼想聊一聊一加 15 的自研影像系統 -- LUMO 凝光影像。
之前看過OPPO手機評測的小夥伴可能感覺有點兒耳熟,沒錯,這個LUMO就是OPPO去年發佈 Find X8 Ultra 的同時公佈的影像品牌名。
按照一加小夥伴的說法,今年的一加15雖然沒有了哈蘇聯名,但是軟件層面爭取到了 Find X8 Ultra 的同款影像算法 —— 這就有點兒意思了,鑑於一加15對比一加13的主攝沒太大升級,我們決定拿出上代有哈蘇聯名的一加 13 來比劃比劃,看看算法層面能不能帶來提升。
先來看看參數,一加 15 的主攝依然是索尼IMX 906,光圈略有縮小,來到了 f/1.8。不過實際畫質倒是與一加 13 差不太多。
左右滑動(機型見水印)
![]()
![]()
![]()
![]()
![]()
![]()
而長焦使用了三星 JN5,參數看上去差不多,但實際觀感的區別就有點多了。
![]()
![]()
![]()
![]()
超廣角倒是完全反了過來,一加 15 顯得更"陰天"一些。
![]()
![]()
![]()
![]()
而且在測試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了一件事兒,一加 15 雖然沒有了哈蘇聯名,但它居然內置了大師模式!
![]()
你沒看錯,儘管一加 15 沒有了哈蘇聯名,但大師模式還是在的。懂OPPO的小夥伴看到這兒,可能雷達要開始動了。
衆所周知,OPPO的手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沒有哈蘇聯名的手機,只能給專業模式命名成“專業模式”,但有了哈蘇聯名之後,專業模式可以被叫做 "大師模式"。
這時候的大師模式中,既有專業模式的功能特性,同時還擁有哈蘇相機的影調質感,這次一加 15 雖然沒有哈蘇聯名,但還能保留 "大師模式",託尼還挺意外的 —— 想必是一加團隊努力爭取的結果。
從左到右分別爲默認和大師模式
![]()
![]()
這說明確實如一加小夥伴所說的:軟件層面爭取到了 Find X8 Ultra 的同款影像算法,所言不假。希望以後的一加旗艦,還能繼續保留吧。
至於一加 Ace 6,受限於產品定位,則只有 5000 萬主攝 + 800 萬超廣的組合。如果橫向對比的話,相較於標準版的紅米 K90 和 真我 GT8,少了個長焦。
![]()
而且一加 15 爭取到的大師模式沒能下放到 Ace 6,專業模式就只是專業模式,沒有哈蘇影調。考慮到一加也確實只有數字系列會給大師模式,倒也能理解。
不論如何,3999 元的一加 15,相比上代一加 13,變化真的挺大的。
一方面是自身原因:畢竟自家的 OPPO 爸爸用起了哈蘇,導致一加 15 用上了 LUMO 自研影像;
![]()
另一方面,則是市場環境的變化:如果各家子系都在衝高的話,那原本空缺的位置,又該怎麼填補呢?
這次一加 15 的求變,託尼倒是覺得,算是一加的一次大膽嘗試吧。
至於 2599 元起的一加 Ace 6,託尼倒是覺得挺偏科的:它不像其他家旗艦那樣水桶,而是一款長短板都很突出的中端機。這個價格,倒是想通過差異化,來進行競爭的意思。
最後,託尼把配置表放在這裏,供差友們參考。
![]()
不論如何,今年的一加,託尼覺得算是 "迴歸初心" 的一年。通過一加 15 和 一加 Ace 6,一加踏入 165Hz 普及之路。時隔許久,一加總算是想起來自己早期的賬號密碼,想起了 "Never Settle",重新有了一加不將就的味道。
但目前的手機市場的競爭情況,還能讓一加 "Never Settle Again" 嗎?
來源:快科技-手機頻道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