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公認的10大長壽習慣,你做到了幾個?

《飲膳正要》有言:“善服藥者,不若善保養。”一個人最大的遠見,就是於日常點滴中保養身體。以下是世界公認的10大長壽習慣,觀照自身,看看你做到了幾個?

1、每天喫些蔬菜

《閒情偶寄》中講:“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青菜豆腐保平安,也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諺語。因爲蔬菜中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可降低癌症風險,預防多種慢性病。且蔬菜大多性平或偏涼,與肉類、主食的溫熱屬性形成平衡,如此便能解膩降噪,清熱去火。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攝入300至500克的蔬菜,最好是時令蔬菜,如春天的薺菜、夏天的絲瓜、秋天的蓮藕、冬天的白菜。

2、每天睡好午覺

中醫界有句話叫做:“三寒兩倒七分飽。”其中“兩倒”,指的就是睡好子午覺,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也就是在晚上11點前入睡,有利於養陰氣,護肝血。而午時(11:00-13:00),陽氣最盛,陰氣初生,此時睡覺有利於陽氣潛藏。再加上心經正當令,午休能緩解心臟壓力,降低冠心病風險,並恢復精氣神,提高下午工作效率。即便是睡不着,也可以閉目養神二十分鐘左右,對身體大有裨益。

3、每週走7小時

《千金方》中寫:“常欲小勞,但莫大疲。”運動是生命的源泉,然而過於劇烈也會傷津傷身。但走爲百鍊之祖,堪稱損傷最小、收益最好的運動方式。每天走1小時左右,如上班下班路上快走,飯後悠閒散步。不僅能強筋健骨,鍛鍊心肺,還能增強體質,讓體內生態活力滿滿。

4、每週喫一條魚

常言道:“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魚肉。”相比於其它肉類,魚肉低脂肪、高蛋白,更符合健康飲食的標準。魚肉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除了能保護視力,也能降低心臟病風險。魚肉中的卵磷脂,還有助於大腦發育和功能維持,可以有效預防老年癡呆。同時儘量採用簡單健康的烹飪方式,如蒸、煮、燉,避免油炸和過度加工。

5、平時少喫紅肉

紅肉,我國膳食指南稱之爲“畜肉”。也就是豬肉、牛肉、羊肉、驢肉等哺乳動物的肉類。紅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遠超白肉,其中豬肉最高。攝入過多很可能引發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而患上結腸癌、乳腺癌、直腸癌等疾病的風險也會直線上升。每週紅肉攝入量不超過500克,多喫白肉,更有利於維持身體健康。

6、多做記憶遊戲

俗話說:“人腦越用越靈,人手越用越巧。”人體的器官都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用進廢退”。就像大腦,越是勤用多思考,越是靈活,思維清晰。反之,越是懶惰不愛動腦,大腦便如生鏽的鏈條一般,難以正常運轉。多做記憶遊戲,如字謎、打牌、下棋等,能讓大腦得到更多的血液和營養,降低老年癡呆症風險,延緩衰老的過程。

7、多做一些家務

《朱子家訓》有云:“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打掃衛生、整理收納等家務瑣事,是許多人避之不及的麻煩事。但多做一些家務,卻是有益身心且性價比很高的一項“運動”。畢竟,擦擦洗洗,忙裏忙外,彎腰抬腿,消耗的熱量十分可觀。經常做家務,可以明顯改善體重、腰圍和血脂水平,看到整潔乾淨的家,還會促使分泌多巴胺,調養情志。

8、把堅果當零食

中醫講:“春喫芽,夏喫葉,秋喫果,冬喫根。”果,不只是水果,還包括植物的精華部分——堅果。如腰果、杏仁、榛子、核桃、松仁等,營養全面豐富。研究表明,每週食用兩次以上,既能明目健腦,還對心臟病、血管病和癌症都有預防和治療作用。但堅果油脂較多、熱量較高,每次一小把即可,最好不超過30克

9、多和別人聊天

《喻世明言》中說:“合意友來情不厭,知心人至話相投。”經營自己的小圈子,有知己好友相談甚歡,是人生一大樂事。不僅有利於延緩語言能力退化,還能優化認知、開闊胸懷、富養心態。況且聊天時,也免不了需要外出串門,尋親訪友,亦可活動腿腳,提高免疫。反觀那些社交頻率極低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失眠症、阿爾茨海默症等疾病。

10、經常曬曬太陽

《夜航船》有載:“負日之暄,人莫知其美者。”古人將曬太陽稱之爲“負日之暄”,極爲風雅美妙。而且經常曬太陽,一能補鈣,二能補陽氣,三能補正氣。既有助於鈣的吸收,保護骨骼健康,也能刺激分泌血清素,保持情緒穩定。適度的紫外線,還可以激活皮膚中的免疫細胞,增強抵抗力,降低慢性炎症風險。夏季記得避開10:00-16:00的強紫外線時段,以免曬傷,冬季則建議因人而異延長日曬時間。

總的來說,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均衡、作息規律、積極社交和適當的運動,就是健康長壽的祕訣,你做到了嗎?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