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英偉達顯卡市場份額來到了史詩級的94%,合作伙伴影馳也開始加推顯卡不逞多讓,終端消費級顯卡市場也迎來了影馳RTX 5070星曜LUNA(NOX)電競顯卡。
採用全新的設計語言及全新磁吸上蓋設計,主打一個差異化、融合二次元風格,充分滿足各類用戶需求。對於近期需要搭配個性化主機和升級顯卡的小夥伴,可以滑動手指先看看我的原創文,畢竟一臺萬元級電腦主機,顯卡預算4000-5000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個價格區間RTX 5070會是首選顯卡之一,多瞭解多對比準沒錯。
外包裝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的外包裝摒棄之前的設計風格,將持劍狀態的星曜娘印刷在了正中間,妥妥的二次元風格。
同時下方印刷了產品線LUAX及產品型號GEFORCE RTX 5070內容,上方則印刷有影馳LOGO、42個月質保標識及個人送保二維碼內容。
Y1S1,星曜娘高冷氣質,持劍加持下讓人倍感尊貴!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外包裝的反面則是印刷了顯卡的功能特點介紹、二維碼等內容,GEFORCE RTX 5070、星曜BOOMSTAR產品系列標識、GPU優勢功能等內容都是必不可少的。
顯卡出廠地址爲深圳,妥妥的中國智造。同時包裝上還專門印刷了磁吸上蓋拆裝指南的二維碼,掃碼即可瞭解詳情,非常環保便捷。
打開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內包裝,附送一張3M材質星曜娘持劍狀態的Mylar貼紙、一份清潔紙巾、一份紙質快速安裝指南、一個可更換白色背板、一根主板光效同步線、一根英偉達原廠雙8PIN to 12V-2x6/12VHPWR接口的顯卡電源線。
同時顯卡本體採取靜電袋包裹,封口處貼有CAUTION黃色警告標籤,預防靜電的同時確保顯卡到手爲正品國行全新未拆封。
本體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的尺寸大小爲345mm x 155mm x 56mm,2.5卡槽設計,一般的MATX/ATX機箱都能兼容。正面採用三顆新霜環散熱風扇,風扇尺寸爲95mm採用低噪音方案,還支持智能啓停。
馬甲外殼摒棄了前代產品鑽石切割的硬朗感,採用圓潤有弧度的設計語言,同時材質經過霧面處理,視覺觸覺細膩溫柔。用戶羣體接受度上,也能覆蓋更多。
事實上,IML ARGB蒼穹燈,貫穿新霜環散熱風扇。散熱馬甲風扇之間彷彿擁有了HOF元素既視感,顏值上也得到了HOF旗艦系列的封印,並且支持ARGB信仰光效!全新設計的散熱模組讓人眼前一亮,白色叫LUNA黑色叫NOX。

區別於競品,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做了大膽且正確的嘗試,就是採用全新的一體式磁吸上蓋設計,這樣不僅僅是方便拆卸,後期維護保養甚至MOD都非常便捷,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提高了效率。
影馳將這套全新的散熱模組命名爲:磁星MAX散熱器,實至名歸!同時新霜環風扇的新設計將扇葉連接在了一起,好比航空發動機的涵道,風壓能有效提升,散熱性能進一步加強。
拆卸掉上蓋後,散熱鰭片袒露了出來。通過肉眼可以看到採用大面積陣列飽和式鰭片,同時鰭片噴塗爲白色,影馳工程師誓將白色進行到底,細節之處值得肯定!
關於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更詳細的拆解,如果小夥伴們感興趣,我會爲大家單獨奉上一篇敬請期待!

來到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的背面,出廠標配鏡面背板,影馳將其命名爲:耀眼星境界,不得不說個性化十足。
同時顯卡尾部導風區域取消了覆蓋設計,直接裸露出白色散熱鰭片,簡單粗暴的同時散熱效率大大提高,屬於性能向的設計理念。
金屬邊框的圓弧設計加上整齊排列的散熱鰭片,對於尾部散熱區域的保障做到了遊刃有餘。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在包裝盒內還會多附送一塊白色的金屬背板,與白色一體式磁吸上蓋保持一致。
對於喜歡淺色系,追求純白裝機方案的玩家,非常友好。關鍵還是金屬材質,並且出廠附送不要單獨額外花錢。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的頂部採用千層鏡式LOGO燈設計,也就是大傢伙俗稱的深淵鏡,光效掀起千層漣漪。
同時頂部及底部都採取鏤空設計,熱量能夠迅速導出,提升熱量交換效率。
用老中醫的話解釋就是:邪有出路!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的頂部一側印刷有GEFORCE RTX內容。
另一側安排了一個雙BIOS切換開關,S-Mode(左邊)標準模式2512MHz,P-Mode(右邊)性能模式2587MHz。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底部兩側特寫,鏤空區域巨大,熱量導出進一步提升。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金手指特寫,支持最新PCIe 5.0 x16協議標準。金手指上方可以看到兩個磁鐵固定點位。
供電接口升級爲最新的12V-2x6(16pin)接口,同時兼容12VHPWR,整卡TDP250W,輕鬆駕馭。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尾部一側標配四個物理輸出接口:DisplayPort 2.1b x3,HDMI 2.1b接口 x1。接口分辨率支持:4K 480Hz或8K 165Hz with DSC或4K 120Hz HDR或8K 60Hz HDR,同時支持多顯示器,滿足不同場景不同用戶使用習慣。
頭部一側的IML ARGB蒼穹燈,貫穿延伸至一體壓鑄合金中框尾部,與尾部的BOOMSTAR遙相呼應,此刻的STAR已具象化。
GPU核心及溫度測試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的核心代號爲GB205,採用英偉達Blackwell架構,5nm TSMC工藝,擁有多達6144個CUDA核心數,Tensor Core (AI) 988 AI TOPS(第5代),光線追蹤核心數量94 TFLOPS( 第4代 ),支持DLSS 4超分辨率、DLAA光線重建及幀/多,192位顯存位寬,容量12GB海力士GDDR7顯存。

開放式環境,室溫32度左右,TDP 250W,甜甜圈滿負載運轉42分鐘,核心溫度69.7度不超71度,顯存溫度60度,FAN 1風扇轉速 2164 RPM,FAN 2風扇轉速 2157 RPM,風扇使用率 66%。
Y1S1,相比前兩代30系40系GDDR6顯存的高溫,這一代GDDR7顯存徹底讓高溫一去不復返。同時風噪非常柔和,烤機綜合體驗優秀。
光效及控制軟件

影馳家的全新魔盤Xtreme Tuner更新到了v1.0.7.4,完全支持RTX50系顯卡,同時軟件交互界面的中文支持度進一步提升,更加本土化。
魔盤Xtreme Tuner不僅可以顯示GPU型號具體參數,還可以實時偵測顯卡頻率、電壓、溫度,還能進行核心頻率、顯存頻率、電壓、風扇轉速等調節操作。
非常適合極客玩家對於高頻的嚮往,而且還加入了1-Click OC一鍵超頻功能,對於不想折騰的用戶非常便捷。

魔盤Xtreme Tuner不僅支持各種RGB光效模式的選擇,及風扇轉速等調節操作。
上機展示
這裏使用了機械大師CMAX機箱,進行上機演示。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長345mm,能夠輕鬆安裝在機箱內。透過實拍,顯卡尾部距離機箱前面板依然留有一定餘量,考慮到我使用的是MATX主板,所以兼容性完全不是問題。
機械大師CMAX:體積 20.5L;顏色 活力黃、典雅黑、極地白、月光銀、櫻花粉;尺寸 392*185*284mm;尺寸(含腳墊、提手等外凸料件) 392*185*338mm;材質 內框:1mmSPCC鋼材 ;外框:2mm鋁合金;前置接口 USB3.0*1+Type-C*1;重量 淨重:4.2KG/毛重:5.2KG;主板支持 MATX/ITX;電源支持 SFX/SFX-L/(140mm以內)ATX;散熱支持 162mm風冷/240水冷;顯卡支持 385*160mm以內;風扇支持 頂部:12cm*2;尾部:12cm*1;前面板:8/9cm*1;2.5寸硬盤位 至多3個;3.5寸硬盤位 至多1個;

機械大師CMAX機箱顯卡支持4卡槽厚度,40系及50系旗艦顯卡也能輕鬆兼容,而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的厚度僅有2.5卡槽,所以兼容性毫無問題。
點亮後的BOOMSTAR信仰光標識,真的很星曜!

Y1S1,裸卡顏值及燈效比裝在機箱裏要好看得多。

散熱馬甲中段部分及頂部BOOMSTAR標識燈效。講真中段的光效部分讓人聯想到自家HOF的設計元素,這樣的搭配真的略顯意外,但是毫無違和感,甚至非常和諧。

尾部BOOMSTAR星星標識,賦予光芒後,熠熠生輝此刻具象化。
3DMARK硬件基準測試

Time Spy:16231分,顯卡分數 22300分,CPU分數 6385分。
Time Spy Extreme:7521分,顯卡分數 10749分,CPU分數 2794分。
Fire Strike Extreme:22731分,顯卡分數 30194分,物理分數 17213分,綜合分數 9581分。
Fire Strike Ultra:13793分,顯卡分數 14627分,物理分數 17178分,綜合分數 8006分。

Port Royal:14290分,顯卡測試 66.16 FPS。
PCI Express 功能測試分數:帶寬 36.16 GB/s。
網格着色器功能測試分數:網格着色器關閉 349.85 FPS,網格着色器開啓 724.41 FPS,差異 107.1 %。
採樣器反饋功能測試分數:採樣反饋關閉 632.97 FPS,採樣反饋開啓 709.75 FPS,差異 12.1 %。

NVIDIA DLSS 功能測試分數 一:DLSS關閉 30.34 FPS、DLSS開啓 254.36 FPS。
NVIDIA DLSS 功能測試分數 二:DLSS關閉 65.97 FPS、DLSS開啓 341.37 FPS。
Intel XeSS功能測試分數:XeSS關閉 61.47 FPS、XeSS開啓 185.30 FPS、性能差異 201.4 %。
AMD FSR功能測試分數:FSR2關閉 72.83 FPS、FSR2開啓 255.54 FPS、性能差異 250.9 %。

DirectX光線追蹤功能測試:
2樣品:320.80 FPS,6樣品:116.35 FPS,12樣品:59.64 FPS,20樣品:36.11 FPS。

VRS功能一級測試 一:VRS關閉 442.75 FPS、VRS開啓 761.62 FPS、性能增益 72 %。
VRS功能一級測試 二:VRS關閉 864.19 FPS、VRS開啓 1379.42 FPS、性能增益59.6 %。
VRS功能二級測試 一:VRS關閉 161.41 FPS、VRS開啓 254.14 FPS、性能增益 57.5 %。
VRS功能二級測試 二:VRS關閉 304.06 FPS、VRS開啓 426.003 FPS、性能增益 40.1 %。
遊戲測試

《漫威爭鋒》圖像質量、模型細節、後處理質量、陰影細節、紋理細節、特效細節、植被質量等均設置爲極高。全局光照質量設置爲Lumen全局光照-極高質量,反射質量設置爲Lumen反射。
開啓NVIDIA DLSS,超分辨率模式設置爲超級性能,NVIDIA DLSS 幀生成設置4x。
上述設置保持不變,W10系統,分別在2K(2560x1440)分辨率及4K(3840x2160)分辨率進行了兩次實測。

W10系統,2K(2560x1440)分辨率:
圖一:318 FPS。圖二:354 FPS。

W10系統,4K(3840x2160)分辨率:
圖一:269 FPS。圖二:251 FPS。
Y1S1!還是近距離殺傷效果好,斯嘉麗躲在後方消滅對手不暢快。

測試系統Windows 10,硬件搭配i3 12100F、微星MPG B760M EDGE TI WIFI主板、16G x2 DDR5 5600MHz內存。
2K(2560x1440)分辨率下,《漫威爭鋒》平均幀數達到 339 FPS,1% LOW幀 57 FPS,0.1% LOW幀 46 FPS,最大值 437 FPS,最小值 82 FPS。
4K(3840x2160)分辨率下,《漫威爭鋒》平均幀數達到 242 FPS,1% LOW幀 45 FPS,0.1% LOW幀 41 FPS,最大值 343 FPS,最小值 45 FPS。

《黑神話悟空》設置2K分辨率,超採樣清晰度25,打開DLSS超分辨率採樣,4倍幀生成,開啓全景光線追蹤,同時設置全景光線追蹤等級爲超級。

圖一:250 FPS。圖二:250 FPS。圖三:231 FPS。
整個遊玩過程順滑無卡頓,讓我非常專注,一路過關斬將。

測試系統Windows 11,硬件搭配U7 265K、技嘉 Z890M AORUS ELITE WIFI7 ICE主板、Kingston FURY叛逆者 24G x2 7600MHz DDR5 CUDIMM 內存。
《黑神話悟空》GamePP偵測顯示:
CPU溫度60度,顯卡溫度64度,顯存70%佔有率 8.4/12 GB,內存48%使用率 23/48GB。
平均幀 246 FPS,1% Low幀 68 FPS,0.1% Low幀 61 FPS,最大幀 376 FPS,最小幀 51 FPS。

STEAM《黑神話悟空》理論測試:
一、2K分辨率+關閉全景光線追蹤,超採樣清晰度50,畫質超高,開啓DLSS及幀生成:
平均幀率 137 FPS,最高幀率 161 FPS。
總結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際使用,個人覺得影馳RTX 5070星曜LUNA OC這塊顯卡不僅僅是一款性能強大,更是一款原創度極高的顯卡。區別於競品外觀ReDesign的乏善可陳,影馳的設計團隊重新定義顯卡散熱模組,將競品徹底甩在身後,設計理念遙遙領先!
一、性能
單機4K遊戲大作幀率大於等於60 FPS是流暢運轉的底線。STEAM《黑神話悟空》理論測試,4K分辨率,開啓全景光線追蹤,超採樣清晰度50,畫質超高,開啓DLSS及幀生成,平均幀率 65 FPS,最高幀率 77 FPS。得益於DLSS的加持,影馳RTX 5070星曜LUNA OC輕鬆超於60 FPS,要知道這樣的成績擱以前都是卡皇5080的活兒。
同時如果你的預算僅僅萬元區間,那麼一臺電腦主機中的顯卡價格不能超過50%,40-45%是合理價格區間。所以RTX 5070是目前萬元主機的首選SKU,同時生產力方面也是強於競品,英偉達顯卡市場份額高達94%就足以說明英偉達RTX 50系顯卡的成功。
二、外觀
影馳RTX 5070 星曜LUNA OC出廠標配鏡面背板,屬於行業首創,將個性化進行到底。同時附送一塊白色的金屬背板,與白色顯卡本體保持一致,兼顧了純白主機搭配需求。相比競品,多一張背板成本增加不了多少,重要的是這份心意,誠意更重要。
三、磁吸散熱裝甲
區別於競品固化的散熱模組結構,影馳工程師團隊創新性的採用一體式磁吸上蓋設計,這一設計絕非單純的外觀點綴,而是從用戶思維來進行實際場景的實用化革新。
試想一下,當你需要清理灰塵進行維護時,手頭沒有螺絲刀等工具,現在只需通過雙手就能打開上蓋進行清理。相比傳統螺絲固定的顯卡,省去了拆卸螺絲、擔心滑絲的麻煩,日常清潔或檢查時效率大幅提升。同時磁吸力屬於適中到偏緊之間的設定,小孩或者小姐姐也能輕鬆取下上蓋。
最後,如果小夥伴們近期需要搭配個性化主機或是升級顯卡,那麼影馳RTX 5070星曜LUNA OC這塊顯卡真的非常合適!咱們下期見!
硬件搭配
安鈦克FLUX是Flow Luxury的縮寫,中塔式機箱,前面板框架採用胡桃實木條設計,質感拉滿,實木的加入使得適用場景得到進一步拓展:如星級酒店、高檔會議場所、培訓機構等。

兼容E-ATX、ATX、M-ATX、ITX主板,TYPE-C 3.2 Gen2,尺寸484mm x 239mm x 502mm,淨重9.27KG,依然是紮實的體驗。標配五把高效率PWM散熱風扇及風扇ARGB控制器,良心堆料。
CPU最高支持180mm,顯卡最大支持408mm, 電源最長支持235mm(包含線材包含HDD)。前面板最大支持420mm一體水,頂部支持280/360mm一體水,電源上方及後出風口,支持140mm x3散熱風扇。支持顯卡豎裝及背插式主板,硬盤支持3.5/2.5寸 x2個,2.5寸 x2個。
兼容性毫無問題,問題是你的硬件夠不夠長夠不夠大!
二、2K分辨率+開啓全景光線追蹤,超採樣清晰度50,畫質超高,開啓DLSS及幀生成:
平均幀率 118 FPS,最高幀率 140 FPS。
三、4K分辨率+關閉全景光線追蹤,超採樣清晰度50,畫質超高,開啓DLSS及幀生成:
平均幀率 107 FPS,最高幀率 122 FPS。
四、4K分辨率+開啓全景光線追蹤,超採樣清晰度50,畫質超高,開啓DLSS及幀生成:
平均幀率 65 FPS,最高幀率 77 FPS。

鑫谷數智DM-850G雙金牌認證數字電源,數字電源技術普及先鋒!
12.5cm短盾結構機身機箱內兼容更佳,多接口盲插專利技術,80PLUS+PPLP金牌認證,主動式PFC架構,全日系電容。MCU+MCU雙芯智腦CRPS服務器電源算法下放。靈眸數字技術 HiMOS軟件,120MM液壓軸承風扇支持自定義曲線調節。
支持高標準ATX3.1標配12V-2X6接口原生支持PCIe5.1,90V-264V寬幅電壓自適應,合金銅端子穩定性更強,10年質保。輕鬆支持RTX 40/50系的大功率顯卡。

朗科Netac Z系列 臺式機RGB內存條是朗科的旗艦之作,也是國產RGB燈條巔峯之作。
從外觀到性能都無可挑剔,支持XMP 3.0實現輕鬆一鍵超頻。原廠SKhynix特挑顆粒,在1.8mm鋁合金加厚馬甲及電鍍工藝的雙加持下,不僅超頻性能穩定視覺還呈現鏡面特效,無出其右讓競品汗顏。1600萬色沉浸式RGB加上電鍍導光條的加持,讓光效體驗拉滿!
Z系列 提供32/16*2套條,6000MHz,6200MHz,6600MHz,7200MHz,7600MHz,8000MHz可選,同時支持終身質保。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