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閃電可能源自外太空

道友,渡劫嗎?

人類仰望雷電已有千百年,但我們對它的真正起源,卻始終只觸及其閃光的一角。現在,一項最新模擬研究指出,地球上的閃電,可能並非僅僅起源於地面天氣系統,而是由宇宙深處投來的高能粒子所點燃。

關於閃電

根據近期研究,雷暴所需的能量,可能來自一種由宇宙射線引發的電子雪崩。研究人員通過模擬發現,雷電其實是一連串能量釋放的結果,其起點遠在我們大氣層之外。這項研究成果於7月28日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大氣》上。

“這是首次對自然界中閃電如何啓動給出精確且可量化的解釋,”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氣工程教授Victor Pasko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將X射線、電場與電子雪崩的物理過程連接了起來。”

閃電的電性早在1752年就由Benjamin Franklin證實。他那次標誌性的實驗(雖然常被誤解)是用一根綁有0.3米長金屬絲的風箏,在另一端連着一把鑰匙和一條麻繩。他手握絲帶等待風暴來臨。當風暴抵達,風箏感應到電場,麻繩因雨水變溼導電,一道小小的電火花便從鑰匙躍向他的手指。

然而,即便有這個劃時代的實驗,氣象飛機和氣球採集的數據仍顯示,要讓電子流瀉而下所需的電場強度,遠遠超過了我們在雷雲中實際測得的值,大約是它的十倍。換句話說,我們的雷雲似乎能放電,卻沒有足夠的電。

關於閃電成因的討論

這引發了兩種關於閃電成因的競爭理論。

第一種觀點認爲,是雷雲內部的靜電摩擦起了作用。冰晶在劇烈翻騰中相互摩擦,將帶負電的電子從原子中剝離出來,電子聚集在雲底,逐漸激發大氣中的粒子電離,從而釋放大量電子,奔湧向地面,形成分叉的閃電路徑。

而另一種更激進的理論則將目光投向宇宙。它認爲,這一初始電離過程,其實是由宇宙射線觸發的。這些射線主要由來自太陽、超新星爆炸、脈衝星等天體釋放的高能質子組成。它們穿透太空,撞擊地球高層大氣,引發一連串失控的電子碰撞,最終形成一股奔向地面的電流瀑布。

此次新研究中,科學家整合了來自地面傳感器、衛星和高空偵察機的龐大數據,再將這些數據輸入數學模型,模擬雷電發生前雲層內的實際情況。結果顯示,模型完全支持宇宙射線觸發的理論。

研究發現,當高速質子穿越大氣電場時,它們會加速電子,撞擊氮氣和氧氣分子,從而激發電子雪崩。這些雪崩不僅釋放出大量高能光子,還足以引發完整的閃電放電過程。

更令人驚訝的是,模型還解釋了爲何在閃電擊中前,會出現伽馬射線和X射線等高能電磁波。

“在我們的模擬中,相對論級的電子雪崩產生的X射線,會通過光電效應在空氣中釋放新的種子電子,迅速放大雪崩效應。”Pasko解釋道,“而這一連鎖反應往往發生在極其微小的空間內,其強度變化劇烈。它們通常伴隨可檢測到的X射線,但可見光和無線電信號卻極弱。這也解釋了爲何這些伽馬射線常出現在光學上幾乎無感、無線電上沉默的區域。”

來源:綜合相關研究文獻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