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奇兵》三部曲,在如今,算是個口碑高但相對冷門的系列。一方面,這個系列的作品年代久遠,很多人直接望而生畏。另一方面,這個系列太久沒有新的血液注入,導致相關的討論度幾乎歸零。
但當我堅持把整個系列體驗完後,也只能感嘆:時代的更替並不能限制它的光芒。雖然有些部分確實時因爲年代原因顯得有些“硬核”,比如不算出彩的遊戲性以及略顯陳舊的視聽表現。但其依舊新穎的題材,驚豔的美術風格以及最爲核心的劇情,用如今的視角來看依舊不過時。
先來簡單介紹下系列的遊玩順序。雖然《生化奇兵》一代和三代(無限)的劇情是雙向銜接的,但由於三代會直接劇透一代的關鍵情節,所以我更推薦將三代放在一代之後。但如果你硬要先玩三代,也不是不行,因爲三代在某種意義上會讓一代變得更具吸引力。
至於二代,它是承接一代劇情的後傳,表現依舊出色,但相對比較獨立,屬於是可玩可不玩的作品。
順便一提,二代和三代的DLC都屬於是必玩內容,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比本體更加重要。
所以我個人的推薦順序爲: 一代 - (二代) - 三代 (也就是按照發售順序玩)
系列介紹就到此爲止,接下來就來簡單評述下《生化奇兵》三部曲所帶給我的體驗
劇透警告
183,《生化奇兵 重製版》:8.4 / 10 (優秀)
單週目流程時長:10 - 20 小時
類型:射擊,冒險,微恐
講個新玩家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我也是剛剛纔知道),其實本作纔是《生化奇兵》系列真正意義上的“神作”,也是讓這個系列登上神壇的起點。其餘作品如《生化奇兵:無限》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但由於年代原因,本作也逐漸被人淡忘。
那麼,以如今的眼光來看,它的表現究竟如何呢?
雖然遊戲的年代感比較明顯。但憑藉着其出色的美術風格以及新穎的題材,依舊能夠帶來不少讓人感到驚豔的畫面。
但有一點必須要提一下,本作的氛圍基調比較陰暗,畫面也同樣如此,昏暗模糊,黑不拉幾的看不清。
等等,畫面比較陰暗,那是不是說明。。。。
沒錯,本作其實是有恐怖元素的,並且數量還不少,全程都會有那種“嚇你一跳”的設計。除此之外,遊戲還特地設計了一種非常陰間的小怪,會隱身,爬牆,裝死,瞬移貼臉。相信流程中你會被這種小怪嚇到不少次。
或者我說的更明白一點,本作的這套玩法模式就是如今很多恐怖遊戲喜歡使用的,所以當成恐怖遊戲來玩也不是不行
此外,本作的敵人是會不斷刷新的,回到之前的區域依舊會遭遇敵人。這個設計前期還能製造點緊張感。但後期小怪見多了,除了煩躁也沒別的感覺了。
遊戲的玩法爲線性流程+超能力射擊,通過亞當物質,主角可以使用超能力,破解各種機器,裝備強大的被動。除此之外,遊戲還有多種槍械可以使用,其中比較特殊的照相機可以拍攝敵人從而獲得各種能力成長。
而這個可以用來獲得關鍵能力的亞當物質,是需要玩家去抉擇的。在流程中,玩家可以選擇拯救或者殺死“小妹妹”來獲得更少或者更多的亞當物質。而這個抉擇,不僅會影響玩家的成長,也會改變最終的結局。
本作的故事脈絡很簡單,以一場飛機事故爲開頭,主角“傑克”正是其中的一名乘客。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飛機墜落在海中,且附近正好有一座神祕的海底城市——極樂城。爲了活命,主角逃入其中,卻發現這座看似爲烏托邦的城市貌似不像表面那樣太平。
極樂城,一座與世隔絕的海底之城,一座不受政府管制的烏托邦,一座屬於自我主義者的理想國。藝術家可以盡情創作,科學家擺脫了倫理束縛。強大的人也不再需要爲弱小的人分擔壓力,每個人都只需要爲自己負責,這是一座屬於辛勤與天賦之人的城市。
但是,就算是如此偉大的城市,廁所也必須要有人負責去掃,不是嗎?
令人諷刺的是,安德魯·萊恩,這個烏托邦的創造者,反而是第一個破壞烏托邦的人。爲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安德魯·萊恩親手踐踏這裏的規則,用強硬手段殺死了這裏最大的企業家方丹,並依靠亞當物質控制了市民,犯下了各種罄竹難書的罪行。
爲了逃出這裏,也爲了所謂的“公道” ?主角聽從神祕人“阿特拉斯”的指示,一路披荊斬棘,企圖推翻暴君。
是這樣的嗎?
雖然主線很直白,但本作對於角色的塑造基本全部依賴於探索過程中收集到的文本信息。需要肯定的是,本作的文本水平非常高,短短几段錄音或文字,就能勾勒出一個人物的性格與經歷。但同時這也意味着,如果你不仔細地去收集文本,那90%的角色估計到了結尾你都不會太瞭解。
隨着對這些文本的收集,本作的故事也逐漸出現一絲漏洞——怎麼感覺,並不是“小人物反抗暴君”那麼簡單呢。
顯然,暴君萊恩並不是這裏唯一的勢力。方丹,阿特拉斯,泰南巴姆等等等等,這些勢力之間究竟發生過什麼故事?
更讓我感到的困惑的,則是主角的身份。飛機失事,正好墜入極樂城上方,尋找出口,然後就開始挑戰暴君了?嗯,怎麼感覺,動機那麼奇怪啊,壓根不足以說服我啊。
而這些謎團的揭露,正是本作的高光時刻。
“Would you kindly——”
說實話,通關本作後我還是比較失望的。畢竟在遊玩前,我是帶着對“經典神作”的尊重與期待去體驗的。
但以如今的視角來看,本作略顯沉悶壓抑。烏漆嘛黑的畫面,不超過十種的怪物類型,繁瑣的水管小遊戲,不停刷新的小怪等等等等,都讓我感到非常疲憊。
然而,我也確實能夠理解爲什麼《生化奇兵》在當年被奉爲神作。海底烏托邦這種大膽而又新穎的設定,五花八門的能力設計,以及集結所有暗線於一身,足以震撼業界的驚天反轉。即便放到今天,也依舊能夠給我提供一段比較獨特的體驗。
它或許不再完美,但仍然值得一玩。
184,《生化奇兵2 重製版》:8.5 / 10 (優秀)
單週目流程時長:15 - 25 小時
類型:射擊,冒險,微恐
本作有極其極其極其嚴重的閃退問題,如果想要遊玩本作切記一步一存檔,一步一存檔,一步一存檔!
“大老爹”和“小妹妹”在《生化奇兵》一代裏算是一對既神祕又悲慘的組合,雖然在後續的探索中能夠知道他們的來歷,但對於這些角色本身的故事依舊充滿未知,只知道是一個又一個的可憐人。
而本作的主角,正是這對組合中的一個特例——“大老爹”約翰尼·託普斯和“小妹妹”艾莉娜。
閃退
與一代相比,本作在試聽表現上有了不錯的進步,海底探險的流程令人屏息,水下都市的壓抑與宏偉也在其中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音樂也變得抓耳,風格更加突出。
不過,遊戲依舊存在着一些恐怖情節,畫面也同樣比較昏暗。
而在遊戲性方面,本作的玩法,包括系統、敵人、武器、構築基本全部繼承自一代,甚至可以說是一模一樣,沒有任何本質上的改變。
但又有一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變動。主角的性能明顯變得更好,竟然能同時使用雙手了!不用通水管就能破解了!被動不用按照類型裝備!(玩過一代都知道這些有多重要)
但要說它有多好玩嗎?不至於,畢竟本作的玩法變動真的幾乎沒有,連着玩下來難免有些煩膩。
然而,這個系列的靈魂從來不在玩法,而在劇情。
本作的故事發生在一代數年之後。索菲亞·蘭姆,一個曾經和萊恩以及方丹勢均力敵的女人,也是亞當物質重要的發掘者之一,終於得到了重新登上舞臺的機會。
閃退
但和萊恩以及方丹不同,她是真的堅信自己的那一套集體主義理論,也遠遠不如前兩者那樣心狠手辣。她的危險來自於另一種極端——當集體主義被推至極致時,個人意志便會被徹底抹殺。
本作的主線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比前作還要直白——一個“大老爹”在廢墟般的城市裏尋找曾經守護過的“小妹妹”。而路途中的那些反派,也並非全是心狠手辣的惡人,只是不同理念下的犧牲品罷了(除了某個出生)。
與前作一樣,本作依舊保留了關於“小妹妹”的抉擇。除此之外,還添加了一些關於角色的擊殺抉擇。選擇放過這些角色,往往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而本作觸動我的地方,依舊是後期的劇情演繹。
“小妹妹”艾莉娜自誕生起就被母親索菲亞塑造成了一臺“完美的機器”。然而一次事故,卻讓她遇見了“大老爹”託普斯——讓她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一束光芒,開始認識到自我。可惜,索菲亞摧毀了這一切,殺死了大老爹,並企圖讓艾莉娜重新變成“機器”。
她並不知道這個世界的樣貌,卻渴望知道,於是她利用亞當物質的力量暫時喚醒了託普斯的意識,期盼並呼喚他來打破自己周圍的枷鎖。與此同時,艾莉娜開始通過遠程觀察、學習、繼承“父親”的行爲與意志,來逐步構建自我。
就這樣,艾莉娜逐漸從“小妹妹”成長爲了一名擁有獨立意志的少女,父親託普斯則維持着逐漸分崩離析的意識,執着地朝着女兒的位置前進。大老爹與小妹妹的羈絆,或許源自於藥物的強制,但在共同經歷了這段旅程後,他們之間的感情早已昇華爲真正的親情。
雖然結局註定是離別,大老爹的意識終將消散。可在最後的時刻,他成功看到了女兒掙脫牢籠,走向自由。這一刻,他的守護得到了回應,他的堅持得到了延續。而他的生命,也真正融入進了女兒的靈魂。
除此之外,本作的視角也不僅僅只是停留在這對父女。老熟人泰南巴姆,對艾莉娜傾注母愛的格蕾絲,貪生怕死又壞事做盡的斯坦利,爲了理想奉獻自我的亞歷山大,勇於犧牲的辛克萊,以及DLC中珀爾與波特之間令人感慨的愛情。每個人的故事都給這座廢墟添加了一絲真實的色彩。
它並沒有一代那種驚天動地的反轉,也沒有三代那種刻骨銘心的轉折。但它卻給了這座城市,以及那些仍在努力生存的人們,一個溫柔而又完整的結局。
185,《生化奇兵:無限》:10 / 10 (神中神)
單週目流程時長:15 - 25 小時
類型:射擊,冒險
老實說,水下城市的設定確實夠新穎。但在經歷了前兩部的流程後,我多少也有點受夠這種壓抑陰暗的環境了。
然後本作就用意想不到的開局給了我一場十足的視覺衝擊——並非沉入深海,而是直上雲霄。
先說結論——《生化奇兵:無限》就是這個系列的巔峯。
視聽方面不必多說,上世紀的古典歌謠配合上光彩奪目的絢麗美術,讓本作的演出即使以如今的視角來看,也依然絢爛至極。
而劇情,則依舊是本作的靈魂。與系列的其他兩作相比,本作幾乎徹底削弱了戰鬥玩法的比重,把80%的篇幅都留給了敘事。是的,作爲一款射擊玩法的遊戲,他大膽到了這種程度。
在討論劇情之前,先簡單說說本作的遊戲性吧。
比起前兩作,本作的玩法系統迎來了大變,被動系統被取消,濃縮成了四件具有強大被動的裝備;超能力的設計更加多樣,配合上之後的強化能夠輕鬆變成輪椅;回血回藍的道具被取消,轉而變成了會自動恢復的護盾,提高了容錯率;新增了具有超高機動性的天軌系統;多了個缺啥補啥的“超級輔助”。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主角的性能強到誇張,戰鬥毫無難度,純粹是用來爽的(不包括主打潛行玩法的海葬DLC)
關於遊戲性的介紹就到此爲止了,畢竟本作主打的還是劇情。
一代其實給它所謂的烏托邦提出過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雖然你主打極致的自由,沒有政府監管,沒有道德約束,人人都能爲自己做事。但總還是要有人掃廁所的吧?大夥都是精英,誰願意成爲那個被踩在腳底下的人?
哥倫比亞作爲一個空中的“天堂”,自然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但這座城市的統治者神父康姆斯·托克,給出的解決方案就要簡單多了。
哥倫比亞人自然是不用幹什麼活的,但是我們可以從地上找些黑奴或者有色人種過來給老爺們幹活啊,反正他們也不是哥倫比亞人,那不就是便宜牛馬嗎?依靠信仰與利益,神父牢牢綁住了大部分人,這座虛假的天堂就這樣得以維持。
嗯,這套方案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所以這座城市最後的結局早在一開始就註定了。
不過這一切,都和男主“布克”無關,畢竟他也不是來這裏居住的,只是一位因債務而接下任務的“普通偵探”。他來這裏只是爲了一件事——找到那名叫“伊麗莎白”的女孩,救出並把她帶給委託人。
這位女孩的來頭可不小,正是這座城市信仰的聚集點,哥倫比亞人心中的“聖子”,城市未來的繼承人。救出她的過程,註定不會平凡。
好在,最後布克還是成功和伊麗莎白接觸,並將其帶出“囚籠”。但這位聖子好像並不是單純的繼承人那麼簡單。
她被監視,被觀察,被記錄。表面看起來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但其驚人的全知,掌握時間空間以及穿越世界的能力,都表明了——她並非等閒之輩。
但無論如何,她依舊是個對外界充滿渴望的“小鳥”。她天真,好奇,渴望見到書中所描繪的巴黎。也因此,當布克將其救出時,她激動的無以復加,四處觀察,玩耍。
但布克可不是什麼溫柔的騎士,伊麗莎白是他的任務目標,他可不能讓伊麗莎白自由。而伊麗莎白也不是什麼傻白甜,不會甘願繼續被束縛。於是,這對搭檔就跌跌撞撞的開啓了他們在哥倫比亞的冒險。分歧,妥協,和解。嗯,真老套啊。
那麼,本作劇情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哥倫比亞這座空中之城?不同階級的矛盾?布克與伊麗莎白的冒險故事?亂七八糟的懸疑科幻?
伊麗莎白,就是伊利莎白。本作的所有設計,所有劇情,都是圍繞她一人設計的。
她是整部作品的心臟,她的塑造,是遊戲史上屈指可數的奇蹟。
雖然我早就對這一切有所預期,但她所展現出的靈動依舊還是超乎了我的想象。
伊麗莎白作爲本體的非操控角色,在遊戲裏的比重可謂是高到誇張。她會幫你開鎖,會幫你撿錢,幫你包紮傷口,幫你尋找彈藥,和你不在一起時會詢問你的狀態;甚至,她可以使用自己的超能力幫你跨過障礙,尋找盟友,創造掩體,提供物資;會觀察周圍的物品併發出評價,幫你發現一些場景中的重要物品,躲避你的槍械準心(怎麼會有人幹出這種出生事);動作表情以及對話語氣,也會隨着和你的關係進展發生變化。
她並非累贅,而是你最爲完美的搭檔。
“戰鬥時你無需保護伊麗莎白,她可以保護好自己”
參與感如此高,那劇情上的塑造又如何呢?
其實伊麗莎白的性格、身世以及處境和二代的艾莉娜非常相像,但兩人又有本質上的不同。
艾莉娜對這個世界的瞭解非常少,一切的知識都來自於她母親的洗腦,因此她會把給自己展露世界一角的大老爹當成榜樣,信任並學習。而伊麗莎白則從小就被困在圖書館中,卻也因此培養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她和布克之間註定會有分歧或衝突。
艾莉娜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因爲她從未見過。
伊麗莎白渴望去外面的世界,因爲她在書中窺見過那些美好。
正因如此,伊麗莎白的性格,極爲複雜。她感激布克的救援,卻又會在自由受限時果斷偷襲逃跑;她憤怒於布克的欺騙與背叛,卻又會在布克陷入危機時救他;她嚮往自由,卻又願意爲了布克犧牲。
她天真善良,不忍看到鮮血,卻終究親手染紅雙手。
她珍視與布克的羈絆,卻又一次次做出與之相悖的行徑。
她渴望去巴黎,卻始終困於命運的牢籠。
“同一枚硬幣,不同的視角,正面,反面”
一切都很熟悉,但卻都變成了截然不同的東西
她是個天真的女孩,天真到以爲世界是美好的。
她是個成熟的女人,成熟到早已見慣世間的殘酷。
她想要變成鳥,卻一直被囚禁在鳥籠之中。
她一直在成長,卻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那種成長。
《生化奇兵》這個系列,非常擅長拿主角的身份做出一些驚天反轉,無論是一代還是二代的DLC,效果都稱得上極佳。而本作,更是殘忍地將這一傳統發揮到極致。
“布克,你害怕上帝嗎”
“不,但我怕你”
至此,本體部分就完結了。而它與《生化奇兵》系列的關聯,則是由DLC《海葬》負責補全完成。
本作的DLC,以一個非常巧妙的雙向銜接,向玩家展露出了全盛時期的極樂城,以及它與哥倫比亞之間的聯繫。它補充了本體以及一代很多劇情,並揭露了很多感人的細節。
但是,無論是本體還是DLC,它的核心始終是,伊麗莎白。
沒有抒情的敘事也沒有宏大的演出,有的只有用鮮血澆築而成的冷酷真相。
一個曾經夢想去巴黎的女孩,成長爲了冷峻的審判者。
最終被殘忍的虐殺,卻在臨死前看到了未來,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她並不存在,但這一切都是實際發生過的。
說到底,本作的結局究竟是好是壞?所有的小妹妹都被傑克拯救,造成混亂的元兇徹底消失了,沒有那些曾經發生在哥倫比亞的悲劇,布克也和安娜平凡的生活在一起。。。。
“布克,你在嗎?...我想你了。你是唯一一個曾經...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布克...”
作爲一款遊戲,本作確實是給了我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受,但這不是我想要獲得的——痛苦。
通關之後,我沒有喜悅,沒有惆悵,沒有感動,沒有震撼,甚至沒有憤怒。
但我很痛苦,痛苦於本作的劇情,痛苦於伊麗莎白的成長,痛苦於其劇情設計的冷酷。
與其看到一個巧奪天工的精巧悲劇,我真的更願意看到一個童真的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到了最後,我思索良久,凝視着截圖上所銘刻的一路經歷,看着她的蛻變與成長。試圖組織一些苛責與貶低之詞,卻最終無話可說,只能倔強的吐出一句:
《生化奇兵:無限》,離藝術很近,但離人,很遠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