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更ProMax 小米17PM體驗 PK蘋果17PM 差價4000起 這理由選它夠嗎

因爲改名被噴慘的小米17 ProMax我入手了,背屏設計無疑是它最鮮明的外觀特徵,2.66英寸(Pro)與2.86英寸(Max)的副屏有的吹有的接着噴!客觀來看,背屏更多是差異化設計符號,並非購買的加分項;即便它首發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且獨佔近半個月的旗艦芯片優勢,在當下旗艦機性能普遍過剩的市場中,也難以成爲核心競爭力。

從外觀與手感來看,小米17 ProMax採用全直角設計,正面與背面均爲純平形態,R角做了放大處理,這種設計雖讓硌手感比上一代純圓邊框更明顯,但機身精緻感也隨之提升。機身厚度控制在8mm,重量219g,考慮到內置7500mAh大電池,這個重量表現已算出色。背部採用玻纖材質,握持時能明顯感受到背屏與鏡頭模組的分層凸起,實際體驗一下覺得鉻手不,覺得還行再考慮其他方面是否購買。

ProMax屏幕獨佔超級像素(RealRGB)排列,採用華星光電M10新型發光材料,重點升級了新型紅色發光主材,搭配1.5K分辨率與1-120Hz 自適應刷新率,既能保證滑動、遊戲時的絲滑流暢,又能智能調節幀率以節省功耗。實測顯示,屏幕全局手動最高亮度達646nit,強光環境下1765nit,30%窗口激發亮度更是突破3000nit,戶外強光下查看內容完全無壓力;全屏AOD模式在強光下可激發超400nit亮度,比上一代15Ultra的70nit提升顯著,實用性大幅增強。調光方面支持120Hz 類DC調光。

背屏雖未採用超級像素,僅爲類鑽排列,但亮度與正面屏幕同步調節,實測純白底500nit與純黑底0nit的功耗差值僅0.2W左右,日常使用無需擔心背屏耗電問題。背屏的玩法設計也圍繞實用性展開,基礎功能包括錶盤顯示、AI壁紙生成,用戶可自定義圖片生成不同風格的背屏壁紙,也能致敬經典或對標友商設計。向左滑動背屏可直接進入相機模式,此時能調用後置攝像頭自拍,通過背屏實時監看畫面,光線充足時,後置自拍與前置差別不大;暗光環境下,後置攝像頭的硬件優勢凸顯,噪點控制更出色,畫面清晰度也更高。

還支持動態通知,已適配出行助手、電話、時鐘、音樂等場景,後續將結合超級島功能拓展更多場景;便利貼功能則可通過喚醒超級小愛,圈選正屏內容後一鍵貼到背屏,日常展示付款碼、地鐵碼或待辦事項時,無需頻繁翻轉手機,便利性大幅提升,但是僅僅背屏而言對比摺疊機的背屏這根本不算啥,作爲雙持手機的我一臺是iPhone17PM,另一臺是MixFlip2,所以小米17PM的背屏花樣對我個人來說一般,也不是我考慮換它的因素。

性能方面,小米17 ProMax搭載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搭配LPDDR5X+9600MB/s內存+UFS4.1閃存,對比iPhone17PM我就隨便測了一下分數,因爲馬上的10月份會有更多新品出來,大家硬件沒啥區別,多幾百分少幾千分我覺得差別不大。

實際遊戲體驗中,王者全程開啓120幀+極致畫質,幀率曲線近乎直線,無明顯掉幀,功耗4.1W,機身最高溫度39.1℃;1%l ow幀提升至116.7,和平精英開120幀+HDR高清畫質,實測平均幀率119.1fps,偶有小幅掉幀,1% low幀52.6,功耗4.28W,機身溫度42.6℃,遊戲性能鬥蛐蛐就對我來說意義也不大,因爲只考慮遊戲那麼等紅魔11的旗艦版就行了,紅魔9/10的旗艦款我都出過內容,吊打所有手機,但是銷量嘛你搜搜就知道了,所以能玩就行,也不是我考慮買它的決定因素。

7500 mAh小米金沙江電池採用創新異形疊片結構,將電池設計爲L型,所有操作半小時:遊戲(1小時)+刷視頻+看電影+聊天+錄像(背屏默認開啓全局LED顯示),最終剩餘電量66%,100W有線5分鐘充電16%,半小時充入74%,41.5分鐘充滿(不含涓流校準),50W無線是我使用更多的場景,原因我在不少手機評測裏都提了,因爲C口磨損影響二手價格大概100-200元···

影像主攝方面,Pro與Max均搭載光影獵人950L傳感器,1/1.28英寸大底,F1.67光圈,寬容度提升至16.5EV,小迭代升級;超廣角均爲OV50M傳感器,比上一代尺寸略小,長焦Max版本則搭載全新GN8傳感器(1/2英寸),採用潛望式結構,5倍光學變焦,最近對焦距離30cm,成像解析力更優。

實測來看,徠卡色調的調校更趨成熟:默認徠卡生動模式下,綠色會輕微偏向黃色,畫面更吸睛;徠卡經典模式保留標誌性暗角,同時提升中心區域銳度與亮度,質感更突出。

多鏡頭融合算法表現出色,手動遮住5倍長焦拍攝4倍放大畫面時,中心小字模糊不清;未遮擋長焦時,4倍畫面清晰度大幅提升,甚至比iPhone原生4倍放大更銳利,如果比拍照iPhone17PM對比小米17標準版都夠嗆夜景拍攝中,主攝自動HDR算法更積極,複雜光線場景,高光壓制比上一代更精準,同時保留暗部細節

長焦微距方面Pro是20cm的最近對焦距離,Max版本30cm對焦距離雖稍遠,但1/2英寸大底帶來的解析力優勢,讓微距畫面細節更豐富。

人像模式支持6個焦段(23-115mm),從全身到貼臉拍攝全覆蓋,徠卡人像則提升對比度,增強面部立體感,陰雨天拍攝時畫面偏暖調,比iPhone的冷調更顯活力,室內場景下妝感還原也更細膩。

錄像方面,4K60幀默認防抖表現穩定,運動模式支持2.8K60幀(畫面略有裁切),在拉風箱控制、果凍效果依然比不了iPhone17PM,甚至14PM都夠嗆,但已能滿足日常vlog、視頻記錄需求,後續其他家的旗艦在視頻上也依然不可能比得過iPhone····

截止到以上,可以說拍照、續航、屏幕、遊戲甚至部分場景的性能可以說都比iPhone17Pro Max要好,但是這還足以讓你確定不買iPhone而買小米17Pro Max,甚至包括下面的內容也足以讓你二選一,可以說即便贏得了你的心也贏不了你的身···

而系統體驗是小米17 ProMax的核心競爭力,澎湃OS3的升級重點圍繞吸引iPhone用戶與人車家全生態展開,生態聯動的細節更是滲透到多設備交互的每一環,在內測環節我對流暢度和超級島就挺滿意的,最滿意的是對小摺疊的續航提升很多。無論是是手機控制小米車的智能操作,還是車裏控制家裏設備操作,還是家裏不用小米手機而用iPhone、iPad等來控制小米汽車和智能家居的操作,都是特有生態裏的。

對於蘋果用戶而言使用小米互聯服務APP,iPhone端可一鍵連接小米熱點,聯動後通知同步,還能直接調用小米手機的微信、QQ,無需雙設備登錄;相冊功能支持訪問小米雲相冊,照片傳輸可通過背靠背碰一下秒傳,也能手動選擇傳輸至MacBook等蘋果設備。Mac端不僅能拖放文件至小米手機/平板,還能開啓小米手機的應用窗口(如微博、微信、相冊),妙享桌面開啓投屏後,手機屏幕可同步至電腦,也可同時開啓iPhone投屏,小米手機鎖屏後,可通過iPad的FaceID或Mac的指紋解鎖等等等···

展望後續市場,OPPOFindX9與VIVOX300系列即將發佈,這些機型大概率會在具體的性能測試分數、照片細節對比(如白平衡、動態範圍)、系統小功能(如特色交互、AI應用)上與小米17 ProMax展開競爭,在參數橫評賽道上或許能分出高下。

但小米17 ProMax此次的優勢並非單一硬件或功能,而是憑藉澎湃OS3構建的生態壁壘,它無需在像素、跑分上與競品死磕,而是通過對蘋果生態的高兼容性;無論是想要反米復金的盧總在直播間說的陽謀就是轉化iPhone用戶。

還是大家之前普遍都吐槽小米各種生態適配iPhone比小米手機好,還是確確實實小米汽車女性用確實是多!

這些都精準擊中了對手機不那麼瞭解的人羣、iPhone人羣的遷移需求與智能家居用戶的場景需求。對於追求生態無縫體驗、尤其是已擁有小米智能家居或汽車的iPhone用戶來說,小米17 ProMax已不是一款單純的手機,它可以是生態裏唯一的遙控器,也不介意作爲雙持手機裏的備胎,但是如果你沒這些需求,那麼後續OPPO、vivo、一加、紅魔等新品手機你還是可以觀望後購買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