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6”必甜的標籤,除了適用於顯卡,套在主板上似乎也同樣契合。伴隨着非K的13代酷睿桌面處理器的問世,甜品級的B760主板直接取代B660主板上位。不過也許是考慮到DDR4內存的恐怖市場佔有率,所以依舊是DDR4和DDR5版本同時上線。那麼B760主板是不是真甜品?買B760主板選D4還是D5?前陣子已經試水D4的板子之後,小子再次入手了一塊D5的技嘉B760小雕WIFI主板,直接裝機實測分享給大家。
對比上代的B660主板,全新的B760主板主要區別就是增加了pcie4.0通道數(減少了pcie3.0通道數),當然也更符合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的準則。新裝機,又沒有超頻的需求,肯定首選B760。另外,如果說此前售價是阻礙DDR5內存的攔路虎,那麼時下,已然不是啥問題。
主板詳解
熟悉的技嘉Aorus系列包裝,正面機械logo版面大立體感強,支持13代酷睿平臺、pcie5、DDR5等標識簡潔明瞭,背面則是主要賣點的介紹;
直接開箱,取出全部配件;
技嘉B760M AORUS ElITE AX主板本體,整體風格同上代雪雕主板。M-ATX規格(24.4* 24.4CM),主板表面配置了大面積銀色金屬散熱馬甲,在金屬拉絲等工藝的加持下,顏值出衆。
英特爾LGA 1700規格的CPU插槽,支持最新的13代酷睿,也可以向上兼容12代酷睿;
4條DDR5 內存插槽,雙邊卡扣的設計。四條內存插槽最高可以支持DDR5-7600MHz(OC)的內存頻率,最大支持128G的內存容量和7600MHz的內存頻率。搭配技嘉“高帶寬”“低延時”buff,可以更好的發揮D5內存性能;
主板提供了兩個PCIE X16規格插槽,近CPU側PCIE插槽爲直連CPU插槽,最高支持PCIE 4.0 X16的傳輸速率,並採用了金屬外殼加固,有效的提升了插槽的承託能力,插槽卡扣延伸出來的“小翅膀”,這是技嘉專屬的EZ-Latch快拆設計,可以快速拆裝顯卡。另一條PCIE X16插槽則最高支持PCIE 4.0 X4的傳輸速率。
主板提供了兩個支持PCIE 4.0 x4傳輸的M.2固態插槽(第二個插槽支持免工具快拆)與4個支持SATA 3.0傳輸的SATA硬盤接口。
預裝好的一體式I/O面板,提供了4個USB 2.0、1個USB-A 3.2 Gen 2 (紅色)、3個USB-A 3.2 Gen 1和1個USB 3.2 Gen 2x2 Type-C 數據接口,1個DP和1個HDMI 視頻接口,1組音頻輸入輸出接口以及1個RJ45 有線和1對SMA無線網絡天線接口,在主板內置AX211無線網卡的加持下,支持最新的WIFI 6E傳輸協議;
趁主板不注意,卸下它的裝甲(南橋芯片上面的,這次先放過它)。
主板堆料強不強,供電是關鍵。這塊技嘉B760小雕WIFI主板,採用了12+1+1相智能供電,搭配8+4Pin(實芯針腳)的外接供電設計,可以完美髮揮13代酷睿處理器性能。
主板PWM供電芯片,型號爲安森美NCP81530R,採用了倍相式供電設計,可以提升最大輸出電流,還能降低滿載運行時的溫度,使主板供電芯片的壽命變得更長;
主板的CPU供電部分採用了大量整合式MOSFET管(DrMOS供電芯片),其型號爲NCP302155,最高可提供60A的供電輸出,搭配上12相CPU供電,拿捏13900應該也沒啥問題。
前置數據接口配置:USB 2.0*2、USB 3.0*1、Type-C口*1。
此外,主板還提供了兩個快捷按鈕,一個是位於主板底部右下角的RST-SW按鈕,一個是位於主板左下角的QFLASH-Plus按鈕。其中,RST-SW按鈕默認爲電腦重啓功能,同時我們也可以在BIOS中自定義按鈕功能的操作,而通過QFLASH-Plus按鈕,我們則可以實現免安裝CPU、內存、顯卡即可升級主板BIOS。
平臺搭建
完整配置:i5-13600K處理器、技嘉B760M AORUS ElITE AX主板、影馳HOF OC Lab 大師S DDR5-6000MHz 16G*2 C38內存、影馳 RTX 3060 Ti G6X 星曜 OC顯卡、影馳 HOF Pro30 2T M.2固態硬盤、安鈦克 HCG750 金牌全模組電源、影馳 雪影Plus 360R一體式白色水冷、影馳Touch 機箱(黑橙配色)...
B760主板良配應該非i5莫屬,但是非K的i7、i9也沒啥毛病。正好手頭有顆原盒的i5-13600K,直接安排上。按照過往經歷,帶K的i5和6字主板的組合,其實也真的不少。來到13代酷睿,更加穩定的大小核架構,也帶來了更強的性能表現;
上代B660主板當道時,DDR5內存對比DDR4,價格上多少還是有些高不可攀。但是時下,D5內存售價應該已經相當接地氣了,今天平臺選擇的是影馳HOF OC Lab 大師S DDR5-6000MHz 16G*2 C38內存,純白散熱馬甲將顏值直接拉滿。6000MHZ高頻率、32G大容量,也算得上排面之選。
現在裝機首選基本都是M.2固態了,感謝低價加速了pcie4.0的M.2固態的普及。除了pcie4.0,考慮到越來越大的遊戲素材,大容量也很重要。今天裝機選擇的是一塊2T的HOF Pro30固態。
平臺進機箱
時下玩家接受度最高的機箱應該就是鋼化玻璃側透的中塔機箱,今天裝機選擇的影馳Touch機箱,正好就符合這個特質。再加上磁吸側開、橙黑配色以及皮革與金屬的碰撞,拿來當做顏值擔當,應該沒啥毛病;
雖然不能超頻,但畢竟是顆帶K的U,再加上價格也不貴,直接安排一個影馳雪影Plus 360R 一體式水冷。
純白配色的冷排/風扇,搭配千層幻境燈效加持的ARGB冷頭,顏值拉滿。大面積純銅底座搭配高轉速水泵和散熱風扇,可以給處理器更好的散熱條件。
40系顯卡上市也很長時間了,很多玩家對新接口的電源還處於觀望狀態,咱今天也不是爲了跑顯卡,結合整機功耗,一顆750W的安鈦克HCG 750金牌全模組電源,完全夠用。
整體而言,HCG系列在一衆高階電源中,也算小有名氣,十年免費售後換新的服務也深得人心。再加上80Plus金牌認證以及全日系電容的豪華堆料的加持,可以讓電源保持長時高效穩定的運行。
靜音風扇和智能啓停,也必須給安排上。
鎖好散熱和電源
簡單理線
顯卡不是今天的主角,所以這片RTX 3060 Ti G6X 星曜 OC顯卡就權當工具卡了;
平臺搭建完畢,素顏、亮機、桌面效果都很在線;
簡單測試
技嘉B760小雕WIFI主板bios界面
先將BIOS升級到官網最新版本(最直觀的變化是增加了快速開啓內存XMP和高帶寬&低延時 模式選項)
技嘉黑科技,DDR5自動超頻以及高帶寬&低延時設置。前者支持將原生默認4800MHz內存頻率提升到5000 MHZ,而後者則能讓平臺內存性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內存默頻狀態下,魯大師整機得分201W分,內存得分26.4W分。而開啓XMP和高帶寬&低延時後,整機得分提升到了213W分,內存得分35.8W分;
內存讀寫測試,默頻狀態,讀取速度爲71136 MB/s,寫入速度爲67605 MB/s,複製速度爲65690 MB/s,延時爲89.9 ns;
開啓XMP,內存讀取速度爲88409 MB/s,寫入速度爲82366 MB/s,複製速度爲81048 MB/s,延時爲75.1 ns;
開啓XMP並開啓內存“高帶寬&低延遲”模式後,內存讀取速度爲90652 MB/s,寫入速度爲94081 MB/s,複製速度爲89837 MB/s,延時爲71.0 ns;相比較而言,提升相當明顯。
在bios界面使用技嘉針對不同顆粒內存預設的超頻頻率,直接將頻率拉到6400MHz(但此時無法再開啓高帶寬/低延時)
此時內存讀取速度爲92913 MB/s,寫入速度爲86959 MB/s,複製速度爲86730 MB/s,延時爲72.1 ns;
再看看CPU-Z測試,13600K單核得分831.2分,多核得分9804.3分;
Cinebench R23基準測試,單核得分1995pts,多核得分23934pts;
CPU Profile基準測試,單線程得分1095分,最大線程得分10373分;
7z解壓縮基準測試,單線程得分8704MIPS,最大線程得分123873MIPS;
Geekbench 5處理器基準測試,單核得分2032分,多核得分17697分;
單烤FPU測試,室溫27°,機箱內環境,烤機15Min,CPU溫度爲79°左右,CPU功耗爲160W左右;
PC Mark Extended整機測試,整機得分11704分,常用基本功能得分11478,生產力得分11778分,數位內容創作得分15337分,遊戲測試得分24462分;
整體而言,13600K處理器睿頻性能在這塊不能超頻的B760技嘉小雕主板上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簡單跑個遊戲測試:《賽博朋克2077》基準測試,2K分辨率,畫質與光追均爲超級,關閉DLSS時,遊戲平均幀率爲24.91FPS。保持畫質不變,將DLSS設爲超級性能,再次測試,遊戲平均幀率爲86.97FPS;
實測點評
上文裝機實測表明,這款技嘉B760M小雕WIFI主板跑滿13600K自動睿頻完全沒壓力,如果想要更好的內存超頻體驗,選擇更高階的非K i7甚至i9也是不錯的主意。對於B760主板值不值得買的問題,個人以爲,升級配置的玩家,預算足可以直接上790,平替可能性價比不及預期。但如果是新裝機,還想追求性價比,B760理所當然成爲優選。同理,如果不是真的割捨不掉你的D4內存,選擇D5版本的B760主板當然更加明智,畢竟這就是趨勢;
整機配置方面,除了顯卡段位稍低,其他配件搭配上,相對還是合理的。如果非得推薦顯卡,個人傾向選擇RTX4070Ti或者還未上市的更低階的40系顯卡,這樣連電源也不用更換。不過也有個相當扎心的現實,普普通通就預算1W+正在成爲常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