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驅車->動漫帝國
奧迪雙鑽,我的夥伴
1993 年,當蔡東青在廣東汕頭創辦奧迪玩具廠時,或許未曾想過這家日本四驅車代理商會成爲日後的國漫標杆。
憑藉 性價比優於正版 的策略,奧迪玩具借《四驅兄弟》動畫東風迅速佔領市場,但蔡東青敏銳意識到:沒有自有 IP,玩具永遠是別人的附屬品。
2004 年奧飛動漫正式成立,2006 年首部原創特攝劇《火力少年王》橫空出世,將悠悠球打造成校園爆款,開啓了 動畫反哺玩具 的核心邏輯。
此後十年,奧飛以年均 3 部以上的速度密集輸出作品:2008 年《巴啦啦小魔仙》打破性別壁壘,填補國產女性向動漫空白;
2009 年《鎧甲勇士之光影傳說》掀起特攝熱潮,召喚器玩具熱銷全國;
2010 年聯合藍弧打造的《果寶特攻》,將水果擬人與機甲元素創新融合。
這一時期的奧飛,用《戰龍四驅》《電擊小子》等作品構建起覆蓋 3-12 歲羣體的內容矩陣,完成了從玩具商到內容生產者的關鍵一躍。
版權收購中...
2013 年成爲奧飛的轉折點。以 6.342 億港元全資收購原創動力、將 喜羊羊與灰太狼 收入囊中後,這家公司開啓了堪稱瘋狂的擴張。
2014 年收購狼煙動畫 85% 股權、拿下倒黴熊 IP;
2015 年以 9.04 億元將有妖氣漫畫納入版圖,同時入股洛天依母公司;
現在好像停運了
2016 年投資《美人魚》《荒野獵人》等電影,入股日本角川遊戲。
短短五年,奧飛通過收購與投資,構建起涵蓋動漫、遊戲、影視、虛擬偶像的泛娛樂生態,市值一度突破 500 億元。
支撐這一擴張的,是其獨創的 IP + 全產業鏈 商業模式
以上游動畫、電影孵化 IP,通過中游玩具、潮玩、嬰童用品實現實體變現,再以下游授權、遊戲、文旅拓展價值邊界。
數據顯示,奧飛連續多年穩居全球頂級授權商中國區首位,2023 年 IP 授權零售總額超 6 億美元,旗下《超級飛俠》覆蓋 180 個國家和地區,全網點擊量突破 600 億。
這種 內容 - 產品 - 消費 的閉環,使其成爲國漫行業的標杆範式。
但話又說回來
“奧飛如果倒閉,國漫得死一半” 的說法雖顯誇張,卻折射出其行業地位,但光環背後的危機早已潛伏。
2015 年後,大規模收購帶來的商譽減值、內容創作斷層等問題集中爆發:
收購的有妖氣旗下《端腦》《雛蜂》等 IP 影視化計劃擱置,錯失國漫崛起黃金期;
喜羊羊系列電影在 2015 年票房滑坡後暫停七年,拱手將 國漫第一 IP頭銜讓給《熊出沒》。
2017 年開業的 奧飛歡樂世界 營收不及預期,線下樂園業務最終淡出財報;
遊戲業務營收佔比從峯值跌至 2023 年的 0.36%,未能複製《雷霆戰機》的成功。
核心 IP 面臨團隊流失問題,喜羊羊系列因主創出走導致內容質量不穩定,2024 年大電影《守護》首日票房不足千萬,反襯出情懷難以支撐市場的殘酷現實。
至 2023 年,奧飛營收結構迴歸原點,玩具與嬰童用品合計佔比 81.78%,曾經寄予厚望的影視、遊戲業務淪爲配角,中國迪士尼 的夢想暫告擱淺。
破局
面對困境,奧飛正從多個維度尋求破局。
在內容端,其重拾精品化路線:2025 年宣佈《喜羊羊與灰太狼》將推出青少年向新內容,並啓動 “英雄特攝工作室” 吸納外部創意;
《超級飛俠》計劃每年推出 4 部新作,深化全球化佈局。
社交平臺成爲 IP 煥新的關鍵陣地,喜羊羊抖音賬號通過短劇《一覺睡醒我掉進了 “古古怪怪界”》實現播放量破億,成功召回老粉並吸引新受衆。
商業模式上,奧飛在堅守實體優勢的同時探索新增長點:針對 12 + 羣體孵化潮玩品牌 玩點無限,以盲盒、智能玩具切入情緒消費市場;
聯合紅棉小冰等企業推進 IP+AI 戰略,將喜羊羊、超級飛俠等 IP 轉化爲可交互的虛擬數字人,賦能智能玩具與體驗場景。
這種 “鞏固兒童基本盤、拓展青少年市場” 的雙線策略,正在重構其受衆版圖。
正如其旗下 IP 鎧甲勇士的 召喚 邏輯 —— 真正的強大從不依賴外力堆砌,而在於內核的持續進化。奧飛的突圍之戰,或許纔剛剛開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