噁心了14億人的短視頻“私人笑聲”,被神人網友爆改成互聯網藝術

一般來說,人類是聽不到文字的聲音的。

除非,我給你搬出下面幾段互聯網經典笑聲的文字版。

“哎↗呦我的嗎~啊哈哈哈哈哈”。

(以下笑聲慎點)

這是代表狂野派的笑聲。

“你別笑~~~嘶嘶嘶嘶嘶嘶嘶嘶”。

這種帶着氣的笑聲,是婉約(喘氣)派的傑作。

當然,還有罐頭式的“hihihehe,hihihehihi”。

——如果你對上面這幾段文字,還抱有着一定的困惑,那麼恭喜你,你的大腦還沒有被這些糟心玩意兒給污染過。

這些糟心玩意兒,在如今有一個非常形象的名字:

“私人笑聲”。

私人笑聲

有時候,死人確實比活人有用。

私人,通“死人”,隸屬當代互聯網的通假字。與之類似的表述,還有“似人笑聲”“活全家笑聲”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罐頭式的音效,多見於某些短視頻中的“聲音特效” ,且被應用的極爲普遍——這種被頻繁的濫用,是他們遭人反感的直接原因。

那些基本沾點搞笑的互聯網短視頻,都要給你加點這種罐頭笑聲以“活躍氣氛”。而氣氛有沒有活躍並不知道,但我們的大腦,確實被實打實的污染了。

而最重要的是,這東西你避免不了的。

現實生活中,總有那些大聲外放短視頻的類人。這些“私人笑聲”最常的出沒點,在現今中老年人的手機之中。

想象一下吧,路邊蒼蠅館裏,你坐下剛想喫一口飯,旁邊就傳來一聲“哎呦我的媽”;坐在火車裏或在候車室等待時,旁邊的某些手機竄出來猥瑣的笑聲,並表示“你別笑”;而逢年過節長輩聚一起,總有那麼幾個短視頻愛好者,在一邊傻樂的同時,一邊看着自己手機裏傳出那氣若游絲的笑聲——就像是要斷了氣的嚴監生一樣,生命如同風中殘燭。

關於這種熱衷於外放“私人笑聲”的類人羣體,我們一般有個極具代表性的統稱:

shabby。

據不完全統計,曾經遭受私人笑聲禍害的人們,加起來起碼要按“億”來計算。

有人統計過,當前互聯網常見的私人音效,總共有14種。它們的原本出處其實相對正常,比如“你別笑”這段音效,出自一段女生惡搞面容的短視頻;而“哎呦我的嗎”這段音效,其實也就出自一個尋常的生活日常——儘管這種音效聽多了之後,你真的會懷疑是不是給P上去的。

“你別笑”的來源@玩屎仙女

“哎呦我的媽”來源@村裏在逃翠花

而與”你別笑“極爲相似的,還有一段同樣喘氣的私人笑聲。它出自一首“歌曲”,叫《Risa contagiosa》

Risa contagiosa,西班牙語,翻譯過來就是“富有感染力”的笑聲。

這段所謂的“音樂”總共1分18秒,不過本身沒有什麼調音,就是個各路笑聲大合集。這裏,我把原音樂給你們找了過來,相信任誰聽了都得感嘆一聲:

Wow,this is true music。

其實論殺傷力來說,上面這幾個屬於是殺傷力最足的那一檔,其餘的笑聲種類,其實還算OK。

比如,這段女子放聲大笑的視頻——由於真人常常出鏡且笑聲相對正常,所以殺傷力這方面其實就還好。

還有一些許多所謂的“罐頭”笑聲,其實都是源自上世紀錄制的音效,具體來源,甚至已經不可考——考慮到錄製的時間和尋常人的壽命,說不定咱們聽到的某些罐頭笑聲,已經是真正的“私人笑聲”了。

而漸漸地,隨着“私人笑聲”的概念開始擴張,其覆蓋的範圍開始擴大化。相對於那些常常作爲短視頻素材裏“原教旨主義”的聲音,更多帶點魔性的笑聲也被人開發出來,最終成爲了衆多“私人笑聲”大家族的一員。

比如,永雛塔菲的唐笑;以及,(永雛塔菲開源後)千早愛音的唐笑。

而這些私人笑聲,也漸漸的,統統被歸入了一個更大的類別:私人音效/活全家音效。

這方面,我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

“叮咚雞”

“胖寶寶,小白手套好可愛哦”

“離離原上咪”。

——而面對這些鋪天蓋地的“私人音效”,人們,總歸是要反抗的。

很快,他們開始追尋這些私人笑聲,並開始,將他們作爲惡搞素材了……

雕花

現在,再提起“私人笑聲”這四個字,許多人都會想起一位重量級角色。

“曼波”裏待兼詩歌劇的笑聲——沒錯,就是那個帶有少女嗓音的“hihihaha ↗,hihihahihi”

首先,這並非是真人發出的聲音,它其實出自開頭提到的罐頭笑聲。只不過,有人用詩歌劇的音色將其重鑄了一下,卻帶來了某些魔性的效果。

以此爲代表,更多虛擬角色,在AI的迫害下,也獻上了自己的嗓子開始翻唱那些“私人笑聲”,併發出了hihihaha hihihahihi的B動靜。

現在,當你搜索“私人笑聲” ,能找到不下五百名來自不同ip的角色在不約而同地……淫笑。

比如來自《女神異聞錄4》的番長,他一笑,就會帶着濃厚的八十市稻羽口音向你親切問好;再比如來自《女神異聞錄5》的joker,一句“哎呦我的媽”的狂笑,會讓你懷疑,當下是否有着足夠的「勇氣」與「毅力」,去聽完他的聲音。

如你所見,現在的人們正在通過更加熟悉的人物,帶來讓人眼前一黑的整活,從而逐漸消解原版私人笑聲帶來的影響。而不少這些視頻的形式,動輒是一分鐘或者一小時循環起步,洗腦程度堪稱一絕。

當魔音灌腦的音效,被化用爲一種怪異的純香音色後,就像是把原本沾着*的大腸給清理乾淨,然後給你端上來一份九轉大腸——不過,是做成了史的形狀。

當然,這還沒完,對於私人笑聲惡搞的最高峯,當屬當代的保留節目,鬼畜。

音mad,作爲視頻解構的最高形式,總能代表着人們某些的潛意識。而創作者們總能將私人笑聲縫合進音樂之中,譜寫出一曲盛大的狂舞終樂章。

其中的代表,當屬哈基米音樂之中的一座高山,《哈雪大冒險》。

作者:暗槓讀秒p

它將曼波的私人笑聲融入音律的起伏,讓那笑聲的起落隨着音樂湧動;它將各路“私人音效“作爲點綴的效果音,時不時穿插進行back up;而最後,它又以一句“你別笑”帶來的絲絲笑聲,達成完美謝幕,如飲美酒一般,令人回味無窮。

有一對神人夫妻,甚至在自己婚禮上,播放了三分鐘的哈雪大冒險。

來源@手刃喵星人

此外,在各路哈基米音樂中,總是免不了將“私人笑聲”與“私人音效”,當做炫技中的必要部分——就比如《野蜂飛舞》哈基米版本,在複式的調式下與極高的BPM下,你也很難想象,這一出出“嘿嘿哈哈”的死動靜,竟然也能做成音樂。

……

在衆多的二創與狂歡之中——你會發現,私人笑聲的概念,在如今,似乎被開始廣域化了。

品史,造史,赤石。是當代亞文化中不得不品的一環。

是的,現代的人總擅長屎裏雕花,將原本的東西化爲一個個怪異的豆子,然後一邊品鑑一邊大口嚼嚼嚼,最後將一切趨於中性化、模因化。

這背後,我想既算是對於短視頻“音效”無底線病態濫用是反感,也是對其背後——那些素質低下刷短視頻用戶的反感。

這是他們反抗的方式,也是取樂的方式。

當然,取樂就代表了這些二創並無法改變什麼。那些刺耳的“私人笑聲”與“私人音效”,依舊會在短視頻裏持續;而一些沒素質的路人們,依舊會選擇外放它那個廈畢手機。

畢竟,這些內容的存在也不是爲了改變什麼的,既然有些東西無法避免,那就將它解構成樂子吧。

我們常說,時代的一粒塵,落在常人身上便是一座山——可誰又能想到,短視頻時代附屬的一粒塵,卻逐漸成了雕刻當代荒誕美學的一座基石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