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不知不覺在黑盒寫了2年稿子了呢。我在去年暑假的時候開始了第一份工作,當時上班無聊的時候就會刷刷黑盒,後來看到了黑盒的活動獎勵就開始寫寫稿子試試。最開始是寫遊戲類的攻略和測評等,比如影子戰術將軍之刃、神界原罪2、老滾5,後來就開始慢慢轉外設硬件去了。
寫稿子數據好,或者參加專題的活動就會給盒幣、餘額還有收益,給的最多的就是盒幣了,也就是H幣。H幣在買遊戲的時候可以抵消一部分金額,然後餘額也可以用來買遊戲。最後就是收益了,收益是可以提現出來的,之前提現是沒有手續費,但是最近要收費了。
那麼能提現出來的收益,大概差不多在2500左右了(扣完手續費),那麼我當了2年黑盒博主的收益,也就是2500元,看能組裝一臺什麼樣的電腦呢?
配置(合計2496.2元)
CPU:5600
主板:微星A520M-A PRO 811
顯卡:西風6500XT輕風4G 799
電源:塵雨玄武500K+ 145
散熱:利民AX90 SE V2 66
機箱:先馬平頭哥M9E 129
風扇:玄冥普 12*6 69.8
內存:玄武普 8G*2 158.4
固態:西部數據SN770 318
硬件搭配思路與配件選擇:
2500元,說實話,連我自己電腦的一個CPU都買不起(i7 14700kf)。這算是我第二次配這麼便宜的電腦,第一次是我給我老弟組的,差不多也是2000多,但基本都是二手的。
那麼用2500元,組一臺全新的電腦,說實話還是有點難度,預算也卡的比較死。如果大家看配置比較多的話,2000多元,別人裝機商基本都是不帶顯卡的,那麼在帶顯卡的情況下,預算確實緊。那麼就看看我的硬件搭配思路吧(一切以不超預算爲核心搭配硬件)。
1.板U(811元)
裝一臺電腦,不知道大家是先看顯卡還是先看主板CPU。舉個例子,給你10000元的預算,你如果想買5070TI,那麼板U的預算就特別少了,估計只能上個7500F,咬咬牙能湊個9600X。你如果想買9800x3d,那麼上個5070還是有餘的。不過更多的是看用途了。2500元,Intel這邊上個12400F + H610還可以,但!爲什麼不選擇AMD呢?我直接一個5600+微星A520M-A PRO你又該怎麼應對呢?
5600:
6核12線程,功耗65W,主頻3.5GHz、加速頻率4.4GHz,三緩32MB。
12400F:
6核12線程,功耗65W,主頻2.5GHz、加速頻率4.4GHz,三緩18MB。
5600比12400F多了1GHz的頻率,14MB的三緩。
再看價格,12400F單買650多,板U加起來1000多。5600單買530多,板U加起來800多。這樣對比下是不是AMD香多了?AMD YES!
5600搭配的主板是微星A520M-A PRO,這是一塊MATX主板。4+2相供電,右上角有一個BIOS指示燈,上面和中間分別有1個4針風扇供電接口。CPU支持AM4,帶2根D4內存插槽(最大64GB)。1個M2接口(PCIE3.0),4個SATA接口。
後置:1個HDMI接口,1個DVI接口. 2個PS2鍵鼠接口,4個USB3.2接口,2個USB2.0接口,1個網口(瑞昱® RTL8111H Gigabit LAN),3個音頻接口(綠色是音響耳機輸出,粉色是麥克風輸入,藍色是音頻輸入)。
這個主板我拆開了第一感覺就是,好醜。。。不過帶5600夠用了,但是4+2相供電就不用太好的U了,整體性價比不錯。
----------------分界線----------------
2500-811=1689元。板U已經選好了,接下來就是機箱和內部的硬件了。一切爲了省錢和性價比來說,當然是裝純黑主機了,畢竟白色的比黑色的硬件總是要貴一點。
說實話顯卡我真不知道怎麼選,N卡的10代20代感覺太老了,又都是二手的,還有礦卡,看性價比的話就是A卡了。但是,這個時候不能只看顯卡,而是要計算出給顯卡以及其他配件的預算有多少。顯卡先不說,先說其他配件。
機箱肯定不能用天地機箱的,MATX機箱給個100元的預算。
1689-100=1589
電源預算在200元以內,考慮到顯卡預算最高也是1000元,那麼整體功耗怎麼都高不起來。說實話沒什麼好調的,直接買玄武就行了。
1589-200=1389
散熱壓5600,隨便一個4銅管的風冷就行,就給個50元預算。
1389-50=1339
內存條D4現在漲價了,買的話就是3200MHz的2根8G條子了,看了一圈大概也是200元左右。
1339-200=1139
固態也漲價了,因爲主板的M2接口是PCIE3.0的,要麼擠一擠買個1T的,要麼買個512G的。1T固態大概是400元,500G的固態大概300元。那麼取個最低的,按300元來算。
1139-300=839
最後就是顯卡和風扇了,顯卡的預算大概800左右,當然並不完全是800元。上面說的只是大概的思路,具體價格慢慢挑嘛,可以從其他配件上擠一點預算出來,多出來的就買幾把風扇。
----------------分界線----------------
2.顯卡(西風6500XT 799元)
那麼上面也說了,顯卡的預算在800元左右。N卡肯定是PASS的,最低的3050都要1100多,顯然不可能湊出300元來,那麼最後還是來看A卡了。A卡的話我看的是6500XT,最後挑的是西風的這款6500XT 輕風。
這是一個雙風扇顯卡,長171mm。支持PCIE4.0*4,緩存4GB,位寬64bit,顯存帶寬 143.9GB/s,顯存頻率2248MHz。
說實話,這張顯卡,除非你是實在實在沒預算可以買個當1K的甜品卡。4GB的顯存,在3A遊戲裏面1K也容易爆顯存。不過說實話加起來2500的預算玩玩CF LOL那種網遊就行了,那麼實際的性能表現就等後面實際測試了。(提前透個劇,3A能玩但不多)
3.電源(塵雨玄武500K+ 145元)
電源的話,這個價位其實用塵雨家的電源就行了。我選的是玄武500K+帶電源線款,如果家裏有電源線的話可以買不帶電源線款的,只要139元,還有5年質保。
高冗餘持續功率650W,額定550W,冗餘100瓦,峯值750W+。達到80Plus EU白牌標準,230V半載轉化率爲87.39%,接近80PlusEU銅牌標準。電容採用的是390uF的臺系智寶主電容,獲得國家3C認證,三路穩壓,支持過溫/過流/過壓/過功率/欠壓/短路/浪湧/雷擊/斷電跳電/空載等保護。雖然是直出電源,但線材用的還是壓紋排線,有1個主板供電線,1個6+2顯卡供電線,2個4+4CPU供電線,3個硬盤/風扇供電線。
4.固態(SN770 500G 319元)
現在固態普遍都漲價了,我其實想買鎧俠RC20的,但是漲價了,然後看到了一個319元好價的SN770 512G就直接買了。當然這裏爭議其實是很大的,其實可以從機箱哪裏擠點預算上1T。但當時是單個單個分着買的,不是一次性買好的,所以看到好價就直接買了,沒想那麼多。SN770的讀寫速度是5000MB/s,用在微星這塊主板是就限速了,不過也能到3500多也不錯了。
5.內存條
內存條的預算應該是很少的,主板是D4平臺,所以最低最低就要買一根8G的條子,然後頻率3200MHz就行。但8G內存太少了太太少了,起碼要16G。考慮到1+1>2,所以目標就是兩根8G 3200MHz的條子組成雙通道。
低預算我一般都是買金百達的,不過後來看到塵雨也賣內存條,而且3200MHz 8G裸條只要65元!當時還在拆東牆補西牆的摳預算,但是過了兩天D4都漲價了,然後漲到80元,於是就趕緊買了兩根共16G,血虧30,相當於少了3個風扇。。
這款內存條叫朱雀 普,單根8G,雙面顆粒設計,顆粒採用的是鎂光的D9TGL。
默頻2133MHz C15-15-15-36 1.2V,
XMP1 3200Mhz C18-22-22-52 1.3v,
XMP2 3332Mhz C20-25-25-54 1.3v。
6.散熱(利民AX90 SE V2 66元)
散熱器隨便買個幾十的風冷就行了,壓5600還是特別好壓。我這裏用的是利民的AX90 SE V2,有三年質保,支持LGA115X/1200、LGA1700、AM4 AM5平臺使用。這是一個單風扇四熱管的風冷散熱器,散熱器尺寸才94mm*52mm*118mm,也是非常迷你的。風扇是9cm尺寸,風扇轉速2200 RPM±10%,風扇噪音<23.85dBA,風扇風量32.77 CFM,風扇風壓1.98mm/H0(MAX)。
7.機箱
主板是MATX的,所以需要MATX的機箱,預算在100元左右的機箱非常多。對於機箱的選購方向如下:
1.整體配置是黑色,所以就買黑色的機箱
2.整體機箱沒有RGB燈效,所以買鐵盒子就行。
3.考慮夏天溫度比較高,所以選個風道比較好的機箱。
其實50塊錢的機箱就夠了,不過我選的是先馬的平頭哥M9E,價格是129元,這款散熱性能好一些,可以安裝6個風扇。M9跟M9E的區別就是側面是不是玻璃的,帶玻璃的貴40元,而且沒必要,所以買鐵側蓋的就行了。
8.風扇(塵雨玄冥 普11.9元*6)
因爲沒RGB,所以要麼買普通風扇,要麼買性能扇。機箱可以裝6把風扇,而剩下的錢剛好可以買6把。我買的是6把正葉的塵雨玄冥 普,11.9元一把,6把打完折是69.8元。風扇是12cm風扇,HDB軸承,風量還是非常不錯的。風扇轉速2000±10%RPM,風扇風量88.8CFM(ft /min),風扇風壓2.8mm-H20。
裝機法:
我只能說低預算裝機可太輕鬆了,1個小時就裝完了,一次點亮成功+裝系統。
當然還有一些注意事項:
1.主板的擋板是分開的,需要裝好後再固定到機箱上。
2.散熱器的膜記得撕。
3.主板的各個針腳安裝,別裝錯了電源線或者機箱線。
開機後必做事項:
1.裝系統,自備一個U盤下好系統安裝。
2.分盤(看個人情況)
3.聯網+更新驅動
4.內存條超頻(千萬別忘了!默頻是2000多,跟3200區別還是很大的)
5.烤機等性能測試(魯大師下完後,更新驅動,跑完分後給我立馬刪了)
6.激活windows
性能測試:
老樣子,先跑個魯大師,總分1049915分,顯卡的跑分就是這樣,比較低,不過CPU還是比較給力。
用CPU-Z和GPU-Z可以查看CPU和顯卡的參數信息。
烤機測試:
在室溫26°的環境下,單烤CPU20分鐘,CPU的溫度在78°。
在室溫30°的環境下,雙烤CPU和顯卡20分鐘,CPU溫度在80°,顯卡溫度在65°。
噪聲測試:
電腦待機時,噪聲爲35dB。電腦負載時,噪聲爲40dB。負載時噪聲也比較小,風速倒是挺快的。
固態測試:
使用CrystalDiskinfo查看固態硬盤的信息。
用CrystalDiskMark測試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讀取速度在3694.19MB/s,寫入速度在3412.09MB/s。因爲平臺原因進行了限速,SN770原本的5000MB/s的讀寫速度進行的限速。雖然說是降維打擊,不過3500MG/s的讀寫速度比PCIE3.0固態的2000MB/s的讀寫速度還是要高很多的,當然大家還是把預算留着買1TB版本的PCIE3.0固態硬盤。
內存條測試:
首先內存條在默頻2133MHz的情況下,用AIDA64自帶的內存條讀寫速度測試軟件進行測試:
讀取速度爲:31433 MB/s
寫入速度爲:17066 MB/s
複製速度爲:29051 MB/s
延遲爲:84.5 ns
時序爲:15-15-15-36
超頻到3200MHz後:
讀取速度爲:45118 MB/s
寫入速度爲:25574 MB/s
複製速度爲:40805 MB/s
延遲爲:70.0 ns
時序爲:18-22-22-52
可以看到內存條超頻後的性能提升還是非常不錯的。
最後用steam的3DMARK進行性能測試:
在Fire Strike測試中:
總分爲:12758
顯卡分數爲:14405
物理分數爲:23266
綜合分數爲:5034
在Time Sp中:
總分爲:4901
顯卡分數爲:4600
CPU分數爲:7797
在CPU Profile中:
最大線程分數爲:5490
16 線程分數爲:5508
8線程分數爲:4595
4線程分數爲:3197
2線程分數爲:1739
1線程分數爲:884
在Steel Nomad Light壓力測試中:
幀率穩定度爲:98.9%
最佳循環分數爲:4482
最差循環分數爲:4433
遊戲測試:
畢竟是低配置,看看網遊的表現如何
在LOL這款遊戲中,2K最高畫質,幀數可以達到200多幀,打團的時候會掉幀到160幀。2K調低畫質或者1K模式下,幀數會比較穩定,能夠達到240FPS的上限。
在瓦羅蘭特這款遊戲中,1K中畫質,幀數基本在400、500幀,最高可以到700幀。
在DOTA2這款遊戲中,1K中畫質下,幀數在200多幀,打團最低幀數到了85幀。懂不懂我A杖影魔BKB跳刀大招刷新BKB跳刀大招壓三炮的含金量啊。
在CS2這款遊戲中,1K中畫質,基本上幀數在140FPS到180FPS之間浮動。
下面兩個就是比較喫顯卡的網遊了:
在三角洲行動這款遊戲中,1K分辨率下,畫質設置:整體低畫質,紋理質量:中,後處理質量:高,動畫質量:高,場景視距:中,紋理過濾質量:高,開啓AMD FidelityFxSuper Resolution 2.0平衡。幀數在70FPS到100FPS浮動。
在永劫無間這款遊戲中,直接暴死。1K最低畫質30幀,直接一個玩不了。
2500元這個配置說實話玩玩網遊差不多了,不過作爲一個十幾年單機遊戲老玩家,肯定要試試3A大作能不能玩!
在賽博朋克2077這款遊戲中,最低畫質,開啓AMD FFX Super Resolution 3.00,幀數可以到60幀,玩是能玩,估計還是會卡。
在劍星這款遊戲中,1K最低畫質,幀數可以到60幀,玩起來還行不像2077會卡。
在地平線4這款遊戲中,2K中畫質下,幀數可以到95幀,玩起來還是比較流暢的。
總的來說,網遊還是可以隨便玩的,大部分不怎麼喫配置的遊戲也是可以隨便玩的。但是3A還是太喫力了,而且很容易爆顯存,4GB的顯存還是太少了,這就是這張卡比較弱的點。其他方面就是固態可以升級1TB,整的配下來我感覺其實還行,畢竟就2500元,還要什麼自行車。
-------------------------分割線---------------------------
那麼話又說回來,在黑盒2年創作的收益,也就是2500元,我組裝這臺電腦是爲了什麼呢?...
我姨媽,也就是我媽媽的親姐姐,之前在浙江那邊工作,這兩年回老家了,年紀大了,沒有文憑,不好找工作,而且待遇也很低。我今年才知道她買了一個二手的筆記本直播賣什麼東西,我也不太懂。幾個月前,姨媽說她的電腦非常卡,我就把我的老電腦送給她。我那臺電腦是i7 8700+Z390+1060的配置,18年買的老電腦了。然後主板和顯卡都壞了,重新換了一個B360的主板加上很早買的6750gre的顯卡,這算是呂布騎狗的配置了。
我媽媽看着姨媽每天幾個小時直播能賺點錢,於是讓我也給她裝一臺電腦。早在5、6月份的時候讓我裝了,但是一直很忙,直到CJ結束回來纔有時間。其實配件是分着買的,618的時候買了一些,然後最近又買了一些,這幾天就把配件翻出來一次就裝好了,裝好之後又是測試了2天才完畢。
我其實也想着,要不要把我的電腦給我媽媽玩,然後我去買9950x3d+5080的,但是....沒米。我其實想着用3000這個價位組裝一臺電腦的,但是選好配置發現可以極限卡個2500元,加上收益裏面正好有2500左右的錢,相當於白賺了一臺電腦了。
-------------------------分割線---------------------------
那麼接下來,就是場景佈置了。
電腦能放的地方還是比較少,空間比較緊促,所以放在客廳了,顯示器我用的是比較老的4K顯示器,是松人這個品牌,這個是我之前想測試4K分辨率在海鮮市場買的,就是屏幕有點發紫。音響是七彩虹的一款長條音響,聽個聲就行了。我也沒有獨立麥克風,就用我用了5年的漫步者G2當麥克風了。鍵盤是我用了半年的VGN S99,因爲沒有全配列就用98配列的了,把鍵帽軸體拆下來整個都洗一遍,看起來像新的一樣。鼠標也是我用了半年的烏龜海岸 冰豹魔幻豹夜梟V2 PURE AIR,一款手感比較好的人體工學鼠標,用的特別舒服。墊子是桌墊+鼠標墊的組合,鼠標墊是首席玩家的妖。最右邊的是萊仕達的賽車模擬器,型號是V10 PRO。因爲之前我媽玩過一次特別有興趣,就放在這邊,她什麼時候想玩我就裝上去。因爲最後一款遊戲測的是地平線4,還是可以玩的。
電腦已經裝好,就放在客廳了。我媽媽也不是說非要每天用電腦,偶爾空下來用用。但畢竟配置比較低,如果我媽用的時候出現卡頓等情況,我還是會給她解決的,實在不行我就花點錢再升級一下配置嘛。最後也是祝我媽媽玩的開心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