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山西菜反響很大,今天我們來看看山東菜吧,再次嚴正說明,【十大經典名菜】非我評出,而是在2018年9月由中國烹飪協會聯合河南省商務廳共同主辦評選出來的,收錄在《中國菜——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主題名宴名錄》代表中國面向全世界的,對此有質疑的不用跟我說哈。
山東菜又稱魯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更是中國八大菜系中唯一自發的菜系 ,是北方菜的代表,也是中國家常菜的基礎,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最見功力的菜系,黃河流域烹飪文化的代表。 2500年前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北魏末年《齊民要術》(成書時間爲約公元533—544年)總結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昇華。 經典菜品有一品豆腐、糖醋鯉魚、蔥燒海蔘、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扒原殼鮑魚、油燜大蝦、醋椒魚、糟熘魚片、溫熗鱖魚片、芫爆魷魚卷、清湯銀耳、木樨肉(木須肉)、膠東四大拌、糖醋里脊、紅燒大蝦、招遠蒸丸、棗莊辣子雞、清蒸加吉魚、濟南把子肉、蔥椒魚片、糖醬雞塊、油潑豆莛、詩禮銀杏、奶湯蒲菜、烏魚蛋湯、鍋燒鴨、香酥雞、黃魚豆腐羹、拔絲山藥、蜜汁梨球、砂鍋散丹、布袋雞、芙蓉雞片、氽芙蓉黃管、陽關三疊、雨前蝦仁、烏雲託月、黃燜雞、鍋塌黃魚、奶湯鯽魚、燒二冬、泰山三美湯、汆西施舌 、賽螃蟹、燴兩雞絲、象眼鴿蛋、雲片猴頭、油爆魚芹、油炸全蠍、西瓜雞等。
那麼入選【山東十大經典名菜】的爲:爆炒腰花、博山豆腐箱、春和樓香酥雞、蔥燒海蔘、滑炒裏脊絲、九轉大腸、孔府一品鍋、糖醋里脊、汆西施舌、濰坊朝天鍋
第一位:爆炒腰花
爆炒腰花,爲山東省特色傳統名菜,是以豬腰爲主料的家常菜,屬魯菜系。製作時以豬腰、荸薺等爲主料,成品鮮嫩,味道醇厚,滑潤不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爆炒腰花製作時配菜和佐料因地而異,口味也隨之有偏甜、酸、鹹、辣之分。
第二位:博山豆腐箱
豆腐箱又名山東豆腐箱,齊國豆腐箱、是山東省淄博市的傳統名菜,屬於魯菜系。主要原料是豆腐,相傳清乾隆帝南巡時,曾“臨幸”博山,招待用膳時,上有豆腐箱這道菜,乾隆食後讚不絕口。口感細膩,濃香滿口,皮韌餡嫩,回味無窮。其香其美,是語言和文字表達不出來的。 在民國初年,作爲博山豆腐箱發源地的山頭,有個“同心居”飯館,掌櫃的叫李同心,因烹調技藝超羣,人稱“天師傅”。他根據“豆腐箱”的作法,將其外形的“箱式”改爲“塔式”,並將博山豆腐箱更名爲“水漫金山寺”,使這道菜又賦新意。“水漫金山寺”共有四層小箱累成,上小下大,呈塔狀,上菜時,在盤子的周圍灑上適量的上好白酒,點燃後,關閉燈火,頗有煙霧水中金塔時隱時現之感。 後來,在博山的酒席上,只要這道菜整個外形呈箱形的就叫它“博山豆腐箱”、“金箱”或“開箱取寶”;外形是“塔狀”的都叫它“水漫金山寺”傳至今天。
第三位:春和樓香酥雞
春和樓香酥雞是由青島春和樓飯店創制的魯菜經典,起源於清末時期,經七代名廚改良傳承形成獨特製作工藝。該菜品以筍母雞爲原料,通過18種香料醃製、汽蒸油炸等工序製成,具有"酥爛脫骨、香氣四溢"的特點 。自1920年代成爲春和樓招牌菜以來,先後榮獲"中國菜·山東十大經典名菜"、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青島十大經典傳承菜 等認證。2019年單品年銷量達64萬斤,位列山東飲食行業銷售榜第二名,並亮相進博會、上合峯會等國際平臺
第四位:蔥燒海蔘
蔥燒海蔘是山東省膠東地區(指煙臺、青島等地)的一道特色名菜,屬於魯菜系,是魯菜代表菜之一。該菜品發源自煙臺福山菜,以水發海蔘和大蔥爲主料,其海蔘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後無餘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蔥香味醇,營養豐富,滋肺補腎。想要做好這道菜並不簡單,其中發海蔘成爲關鍵。海蔘雖然是天生補品,但是卻天性濃重,大蔥恰好可以去除葷、腥、羶等異味,兩者完美搭配,可以達到“以濃攻濃”的效果,以濃汁、濃味入其裏,濃色表其外,達到色香味形四美俱全的效果。 菜品特色:海蔘清鮮,蔥段香濃,成品柔軟香滑,溢香濃郁。
第五位:滑炒裏脊絲
滑炒裏脊絲是起源於山東濟南地區的傳統名菜,2018年被評選爲"山東十大經典名菜"。該菜品以豬裏脊肉爲主料,經切絲上漿、滑油翻炒等工序製成,具有色澤潔白、肉絲滑嫩的顯著特徵 。作爲魯菜滑炒技法的代表,其製作工藝講究刀工精細與火候控制 ,常用冬筍、木耳等配菜提升口感層次 。在濟南民間,這道菜既是宴席佳餚也是家常美味。
第六位:九轉大腸
一道可以改變對豬大腸印象的菜。 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最初叫“紅燒大腸",因酒店掌櫃好“九”字,餐餮客們又大讚其像“九轉仙丹”一般精細入味,故“九轉大腸"就傳了下來。從此“九轉大腸”一菜便馳名全省,成爲山東最著名的菜餚之一。 菜品特色:成菜後大腸油紅髮亮、表面微微焦脆,層層相疊相分。入口味道有酸有甜,質地軟嫩卻又肥而不膩,鮮香濃郁,酸、甜、香、辣、鹹五味俱全。
九轉大腸也是名場面
第七位:孔府一品鍋
孔府一品鍋是是一道傳統名菜,屬於孔府菜的“門面擔當”,以其豐富的食材和精緻的製作工藝而聞名。。此菜這道菜的食材包含海蔘、魚肚、乾貝、雞肉等多種珍貴食材,經過燉煮後味道濃郁,鮮香四溢。造型美觀,色彩鮮豔,湯汁鮮美,白菜清口。一口下去,湯汁的醇厚和食材的鮮美在嘴裏層層綻放,不愧爲孔府菜的代表作。此菜由皇帝賜名,據說清朝歷代皇帝常到孔府,而孔府也常帶廚師進宮製作孔府佳餚,請皇太后、皇帝和娘娘品嚐。
第八位:糖醋里脊
糖醋里脊是中國經典傳統名菜之一,該菜品以豬裏脊肉爲主材,配以麪粉、澱粉、醋、番茄醬等佐料,酸甜可口,讓人食慾大開;該菜品在湘菜、陝菜、豫菜、浙菜、魯菜、川菜、淮揚菜、粵菜、閩菜裏均有此菜。 根據口碑數據,杭州人外出用餐時,最受歡迎的菜品爲糖醋里脊。
第九位:汆cuān西施舌
氽西施舌,山東傳統名菜。西施舌爲膠南、日照沿海一帶所產,肉質潔白細嫩,舌狀,營養豐富,味極鮮美,屬海味上品,可做多種佳餚,此菜以淨西施舌肉爲主料,以香菜梗、韭青爲配料,調料有精鹽、醋、料酒、清湯、胡椒麪、雞油等。 西施舌爲膠南、日照沿海一帶所產,肉質潔白細嫩,舌狀,營養豐富,味極鮮美,屬海味上品,可做多種佳餚。其中“氽西施舌”尤負盛名。膠南縣“黃海酒家”特三級廚師馮守進苦心孤詣,使這一傳統名菜在烹調工藝上有了創新。1987年,此菜在青島商業系統首屆名菜大獎賽中,被評爲全市“十大名菜”之一。 此菜以淨西施舌肉爲主料,以香菜梗、韭青爲配料,調料有精鹽、醋、料酒、清湯、胡椒麪、雞油等。其製法:將西施舌肉洗淨用開水燙後撈出放入湯碗,再用淨勺將清湯、精鹽、料酒燒開,去浮沫,倒入盛西施舌肉的湯碗中,撒上香菜和韭青末,淋上雞油即成。而今“氽西施舌”,不僅配方有所改進,且製作方法也較前別緻。即先將淨西施舌肉一片兩半,將香菜梗、韭青均切細末,分別盛盤,連同胡椒麪、醋一併上桌;然後用火鍋(每人一隻)將清湯燒開,加入適量精鹽、料酒和雞油,置於賓客面前。食者各持空碗一隻,用筷子夾西施舌肉片在湯中涮燙,隨涮隨喫。喫完肉後,再把香菜末和韭青末置鍋內燒開,飲湯。肉嫩湯鮮,別有風味。因其酷似“涮羊肉”,故又稱“涮西施舌”。
第十位:濰坊朝天鍋
朝天鍋是山東濰坊地區傳統名喫,屬魯菜系。特色是以烙餅卷肉,食用時不需要鍋具。 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流傳下來。濰坊朝天鍋經過不斷改進於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爲“中華名小喫”、“山東名小喫”。2013年朝天鍋製作技藝入選山東省級非遺名錄。2014年山東十七地市地市代表菜評選活動朝天鍋代言濰坊菜。 朝天鍋是用雞肉、驢肉煨湯、以煮豬下貨爲主,有豬頭、肝、肺、心、肚、腸,其中豬腸不要斷的,並且要翻過來清洗。腸、口條、豬頭肉要先用開水涮過,再放到老湯鍋裏煮,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處。豬下貨煮熟後撈出切好備用,麪餅擀好烙熟後也放到茅囤子中備用。所配小料也很講究,蔥段需切成長短一致的小段,鹹菜疙瘩切好後再重新調汁醃製;鮮湯配以蔥末、香菜末、醋、胡椒粉、辣椒麪等小料 。 朝天鍋以“逢二排七大集間,白浪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紅,下水香鍋面朝天”聞名,朝天鍋肉肥而不膩,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卷食,其味無窮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