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7月 桌面CPU天梯圖、性能對比、平均幀、AI性能及選購見解。

以下排名,根據測試平臺不同,會有些許誤差,不過誤差不大。

主打生產力偏重多核性能,可以參考綜合性能天梯圖。

主打遊戲更偏重單核性能,可以參考平均幀和CPU遊戲表現對比排名圖。

有機器學習等需求,可以參考AI性能排名圖。

最新綜合性能CPU天梯圖(來源:貼吧大佬-秋刀魚半藏)

CPU遊戲表現對比(9950X3D基準)來源:techpowerup

CPU遊戲表現對比(9800X3D基準)來源:techpowerup

CPU平均幀對比(9950X3D基準)來源:techpowerup

CPU平均幀對比(9800X3D基準)來源:techpowerup

GPT2、圖像放大、圖像分類(9950X3D基準)來源:techpowerup

GPT2、圖像放大、圖像分類(9800X3D基準)來源:techpowerup

選購見解:

頂級遊戲發燒友:R7 9800X3D

這款依然是目前的遊戲神U,搭配AMD的X3D緩存堆疊技術,極強的單核性能,加上寬鬆的超頻限制,不少遊戲甚至領先了英特爾U9/i9百分之20-30%,同時避免了縮肛折騰的麻煩,不過大部分主板最新的bios以限制CPU電壓的方式,極大的緩解了13/14代CPU縮肛的通病。

頂級發燒友+兼顧生產力:i9-14900K/U9 285K

這兩款U擁有大小核技術,給很多需要多線程生產力的軟件帶來了很大的提升,對比983只有16個框框來說,生產力領先很多,加上winter聯盟,導致9950X3D的優化還是略微有些不足,但是英特爾技不如人,爲了性能強拉頻率,149K這個U有縮肛風險,大部分主板已經更新了最新的bios,限制CPU電壓,緩解縮肛,但是沒有根治,介意的還是需要慎重選購。

高端遊戲發燒友:R7 7800X3D

AMD這個X3D的緩存堆疊技術確實強悍,大緩存帶來的提升巨大,而且對比9700X,這個U的負載上限,明顯表現更好有些,也是上一代的遊戲神U,同樣,繼承的AMD家寬鬆的超頻限制,超頻完了性能還可以提高。

高端遊戲發燒友+兼顧生產力:i7-14700K/U7-265K

和頂級系列的U一樣,有大小核技術加持,帶來的多線程生產力提升很大,同樣的winter聯盟,同樣的14代縮肛風險,同樣的限制電壓緩解,不必多言。

主流遊戲發燒友+兼顧生產力:i5-14600KF/i5-14-13-12400F/R5-9600X

由於這些U的性能和生產力對比起來相差的並不是很大,所以放在一塊講解,146K這個U同樣也是有縮肛風險的,同樣的限制電壓緩解,這幾個U也是分別有不同的價格,根據不同的預算去搭配不同的板U,146K這個小白玩家也不會去超頻,搭配普通的B板就行。會玩而且有預算的玩家,建議上Z板,方便後續超頻需求。這裏需要注意的是,9600X這個U僅支持D5內存,選購的時候不要選購錯了

入門級發燒友+兼顧生產力:i3-12-13100F/R5-5600X

由於預算不是很充足,可選的U並不是很多,建議做一套低U高顯卡的配置,並且稍微多花個一兩百塊錢在主板上,給主板預留一個可以升級的空間,用於後續預算富裕了,升級到上面那些主流級別的CPU,這樣可以多戰幾年。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每月更新顯卡天梯圖系列的全部內容

兄弟們,免費的盒電電我 new new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