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18推薦的第二彈,如果打算入手/升級NAS,新上架銷售的極空間Z4Pro+會是最佳選擇之一,畢竟對大陸用戶來說,極空間的易用性確實太強,學習成本和部署時間成本幾乎可以說沒有,並且實際用不會有配置焦慮。
本文將結合我自己的主力機極空間Z4S,幫大家分析下極空間Z4Pro+適合什麼樣的用戶入手,同時分享下爲什麼說極空間能做到一臺退燒養老的原因,歡迎點贊收藏打賞三連,有複雜問題諮詢請單獨聯繫。
⏹ 省流總結
給懶得看完的朋友做下極空間Z4Pro+的信息彙總:
● 硬件方面,對比上一代屬於小改款,外觀延續“Z”系列家族式設計語言,升級在CPU平臺上,散熱和能耗,屬於迭代升級。
● 軟件方面,絕大部分X86機型共用一套系統,這次大更新對標誌性的電腦/手機/電視客戶端做了深度打磨,極影視等套件在AI加強後易用性更強。
另外極空間ZOS計劃上線的新功能蠻多,針對的是第三方應用商城、外網連接、安全防護和虛擬機,都比較實用,具體看下文的對比部分。
編輯搜圖
我個人的建議如下:
● 沒入手過任何NAS的用戶,可以選新款極空間Z4Pro+,上手無門檻,買新不買舊。
● 還在用雙盤位但存儲空間已經不夠的用戶,可以考慮升級,同樣是買新不買舊。
● 已經在用極空間Z4Pro的用戶,可以無視,硬件提升不大,等ZOS更新就好。
常規用戶不要有硬件配置焦慮,NAS三分看硬件,七分看系統軟件,我自己的極空間Z4S作爲主力機已經三年多了,完全夠用。
⏹ 參數解析
NAS產品得分成硬件+系統兩方面去評估,列一下極空間Z4Pro+對比老款的相關信息。
1️⃣ 硬件參數
新款極空間Z4Pro+和老款極空間Z4Pro的硬件參數對比圖如下(共計四款):
● 主要區別在CPU上,老款極空間Z4Pro爲N97/N305,新款極空間Z4Pro+爲N150/N355。標準版的能耗比有提升,性能版則是單核主頻+核顯主頻有提升。
其他核心參數完全沒變,所以說是小改款。
編輯搜圖
2️⃣ 系統軟件
極空間系統和軟件其實絕大部分是相通的,新款極空間Z4Pro+和老款極空間Z4Pro會同步更新,所以設備壽命會非常長。
PS:ARM機型和特別老的X86機型除外,比如老款極空間Z4,就一直沒上視頻壓縮功能,會缺失一些新的功能。
編輯搜圖
⏹ 開箱拆解
說實話,我真想直接甩以前極空間Z4Pro+的拆解圖出來,畢竟外觀一致,但考慮到有完全沒接觸過的朋友,還是簡單過一遍哈。
1️⃣ 設備外觀
極空間Z4Pro+外形爲家族式設計,槍灰色航空鋁外殼的質感確實沒得說,不僅兼顧耐用,同時還兼具科技美感。
編輯搜圖
按鍵被設計在機身左側,四顆硬盤工作指示燈也在同側,操作開關機和監控工作狀態不用換角度,物理操作邏輯比較合理。
編輯搜圖
極空間Z4Pro+正面有磁吸防塵蓋覆蓋,極大程度平衡散熱+防塵能力,磁力比較適中,正常搬運也不會掉。
編輯搜圖
硬盤籠比較有意思,正面是極空間英文的Z開頭感覺,內部則是免螺絲設計,徒手就能安裝固定3.5英寸硬盤。
編輯搜圖
兩個高速接口均設計在正面,平時藏在磁吸蓋下面,雖然用着會麻煩點,但勝在能防塵,是不錯的設計。
編輯搜圖
極空間Z4Pro+背面原裝有一張防塵網,通過卡扣固定在風扇外面,兩層式設計兼顧了風量和防塵能力,後期打理會比較方便。
編輯搜圖
不需要經常拔插的接口和重置鍵均設計在背部的下半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eSATA接口,僅用於接入極空間原裝DAS。
編輯搜圖
原裝配件給的一步到位,除了剛需的供電線+兩根網線外,還給了對應批頭的螺絲刀以及定製防滑墊,下面開始進入拆解環節。
編輯搜圖
2️⃣ 內部拆解
更換安裝內存/固態硬盤比較簡單,將極空間Z4Pro+翻轉,卸掉底部的固定螺絲即可取下擋板,之後正常安裝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固態硬盤,僅支持2280長度。
編輯搜圖
完整拆解的幾個關鍵螺絲都打了易碎標,也就是說非正常拆解會導致保修失效,大家看看本文拆解就行,有問題請聯繫極空間官方售後處理。
編輯搜圖
下面展示下極空間Z4Pro+的關鍵用料,確實比幾百塊的準系統NAS要強不少,首先是散熱系統,依舊是支持智能溫控的雙風扇,BIOS策略有做單獨優化,相比之前版本更靜音。
編輯搜圖
整體多處做了加強設計,外殼塑料件均有加強筋,內部框架則是導熱性更好的金屬材質,還額外加裝了平衡杆,整機結構更穩定且溫控能力更佳。
編輯搜圖
除了結構足夠穩定外,內部還加裝了定製的硅膠條,減少共振的同時進一步加強防塵能力,下面進入系統軟件測試。
編輯搜圖
⏹ 新老對比
本次測試的是極空間Z4Pro+性能版,跑分部分會和標準版有區別,其他保持一致,下面結合我在用的極空間Z4S做些使用分享。
1️⃣ 客戶端
極空間的產品力並不在硬件上,而是易用性極強的客戶端:
● 手機端支持安卓和iPhone,細分成常規客戶端、極空間親情(簡單版本)和小程序(更簡單)三個版本。
● 電腦端支持網頁、Windows和Mac,Mac版本細分成X86和M系列兩種。
● 電視端支持安卓4.4及以上版本的電視和AppleTV,但功能相比上面兩類要少一些,。
目前支持的平臺幾乎覆蓋了所有終端類型,適配各種用戶需求。
編輯搜圖
比較有趣的是現在PC客戶端提供了Chrome內核的內置瀏覽器,可以通過客戶端快速訪問極空間NAS上的容器項目,客戶端的集成度放整個行業都很高。
編輯搜圖
另外確認的是手機端App會支持Docker管理,目前還沒上,玩機黨可以期待下,畢竟手機App直接監控和控制容器,會比手機網頁端管理方便點。
編輯搜圖
單獨說下TV版客戶端,也就是電視版客戶端,是目前NAS廠商中做的最好的,功能非常多,並且極空間現在在爲老電視做適配,實用性提升更多。
編輯搜圖
2️⃣ 系統版本
極空間Z4Pro+由於是新機,出廠的系統版本會高一些,這算新機的一個專屬優勢,目前確認的是極空間Z4Pro會同步相同系統,極空間Z4S及更老機型待定。
編輯搜圖
通過SSH可以看到,目前的系統確實會有不一樣:
● 極空間Z4S的系統鏈是Linux 5.17.13內核,Ubuntu 13.2.0搭配GNU 2.42。
● 極空間Z4Pro+的系統鏈是Linux 6.8.1內核,Ubuntu 13.3.0搭配GNU 2.42。
版本更新的內核一般對應更好的系統表現,希望極空間Z4S也早點跟進更新吧。
編輯搜圖
順道使用Geekbench6做了個跑分測試,內存使用的就是原裝4800MHz頻率16G容量DDR5內存。
編輯搜圖
Geekbench6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 單核得分1380
● 多核得分5386
整體比同平臺的Google nissa要高出20%,整機+系統調教還是不錯的。
編輯搜圖
用Stress-ng工具做壓力測試,測試環境爲單硬盤+室溫19℃:
● CPU溫度在61℃左右
● 硬盤溫度在38℃左右
● 風扇風躁幾乎聽不到
極空間的研發團隊優化了風扇策略,所以相比上一代極空間Z4Pro,滿載狀態的噪音會更小一些,同時艙內各硬件的溫度也有些許下降。
編輯搜圖
3️⃣ 基礎功能
NAS最基礎的功能是管理和分發文件,極空間把這些基礎功能設計的非常傻瓜,基本會用手機就能快速上手,就算不清楚有什麼功能,也能通過幫助與反饋快速瞭解。
編輯搜圖
首先是設備訪問,只需要安裝客戶端就能使用所有功能,不需要安裝多個App、做端口映射或者買域名等操作,支持單手機號綁定多臺設備和快速切換。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極空間ZOS很封閉,相反,極空間提供了獨立的DDNS套件,用戶可以爲設備綁定自有域名服務,再通過網頁訪問NAS後臺。
編輯搜圖
其次是存儲管理,極空間依舊使用大陸用戶習慣的手機式交互邏輯,將關聯功能都設計在個人空間頁面,足夠簡單明瞭,使用完全不需要在多個套件中來回切換。
編輯搜圖
存儲相關功能在不斷新增,以我的極空間Z4S爲例,文件去重、隱私加密這些較新的功能都更新了,這是爲什麼說一臺極空間能直接退燒的重要原因,極空間並不會放棄老設備。
編輯搜圖
由於現在很多用戶爲了節約成本,會將電影等文件放在第三方網盤上不取回本地使用,極空間在個人空間頁面直接提供了掛載選項,由於是和阿里雲盤和115等網盤直接官方合作,所以掃碼就能掛載,完全不需要像羣暉那樣藉助第三方工具,能省不少功夫,同時安全性也有保障。
編輯搜圖
這裏的掛載可不是簡單共享文件,極影視已經可以直接削刮阿里雲盤和115網盤上的電影資源並播放,同樣省時省心,當然缺失也有,極相冊暫時不能調用網盤文件,希望後續加上。
編輯搜圖
當然目前還有不足,Linux標誌性的快照功能還沒上線,極空間Z4Pro+會是近期第一批推送快照功能的機型,其他老機型也會陸續接收到更新推送。
編輯搜圖
最後是文件共享,和絕大部分的NAS一樣,右鍵文件/文件夾即可創建分享鏈接,接收端不需要安裝客戶端就能查看或者下載文件。
編輯搜圖
極空間獨有的功能是閃電傳,不同極空間設備可以通過閃電傳快速同步文件夾,最典型的好處就是多人快速共享,比如A有百度雲盤VIP,下載完後直接閃電傳給B和C用戶即可,我和朋友用這個功能比較多。
編輯搜圖
4️⃣ AI功能
極空間Z4S內置的AI助手套件雖然沒標註,目測1.5B,不能自選參數量。
編輯搜圖
極空間Z4Pro+則是1.5B和7B可選,實際上想要正常對話起碼得32B,這點在之前的顯卡評測中和大家分享過很多次。
編輯搜圖
對NAS來說,Deepseek只能算舔頭,其他套件的AI功能纔是重點和真實力的體現,比如極相冊的AI識圖功能,支持寵物識別、自然語言搜索等功能,都非常實用。
編輯搜圖
在用極空間的用戶應該知道,極相冊的AI功能識別率和效率都算不錯,我自己的極空間Z4S是一直開啓在用,這纔是真正合適當前NAS主流硬件的AI場景。
編輯搜圖
極空間NAS的另一標誌性套件極影視同樣有AI加持,在條件篩選分類功能上有體現,分類效率更高,削刮更精準,只是前臺沒有體現而已。
編輯搜圖
另外極空間Z4Pro+宣稱是將風扇策略交給AI處理,我個人更傾向是上游給的現成工具,和華碩Ai Tweaker一個性質,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吹就讓他們吹吧。
編輯搜圖
說下我個人的看法,NAS廠商真要想做出能正常用的AI功能,起碼得把CPU升級到Ultra系列平臺,好歹有獨立NPU,Intel iPex-llm生態也蠻成熟,比拿CPU/核顯硬跑高效多了,雖然暫時沒有明確消息,但真可以期待下極空間未來的新品。
編輯搜圖
5️⃣ 安全防護
安防是極空間近期系統升級的重點,邏輯更偏向多用戶場景的本地維護,登錄設備封禁、IP封鎖和短信二級驗證這些機制都有,對常規用戶來說夠用。
編輯搜圖
數據管理同樣齊全,以回收站功能爲例,可以查看應用刪除和外部設備刪除的文件,支持自定義恢復誤刪除的文件,對常規用戶來說,等快照上線應該會更方便一些。
編輯搜圖
我個人用的比較多的是文檔同步,現在同樣也支持版本回溯,並且可以自動同步雙端文件(電腦+NAS),就算有其他用戶誤刪除也能快速恢復。
編輯搜圖
主動查殺功能在之前的版本已經上了,支持定期自動掃描、可疑文件隔離和黑白名單等高階操作,還挺好用的。
編輯搜圖
另外極空間現在支持硬件維度設置讀寫權限,也就是對USB外接設備、DAS限制訪問賬號,這個功能新老機型目前都支持。
編輯搜圖
傳輸方面極空間做了大升級,數據傳輸全程256位加密,同時支持TLS加密,作爲基礎服務,極空間所有NAS都會享受到這個安全服務。
編輯搜圖
目前極空間新版系統添加了防火牆功能,可以按照端口、傳輸協議或者IP維度配置訪問權限,對高階用戶用戶來說是個不錯的新增功能,老設備用戶還得再等等推送。
編輯搜圖
6️⃣ 應用擴展
先說個好消息,極空間即將上線應用中心,也就是支持一鍵安裝第三方應用,對不想走虛擬機和Docker的用戶來說是個重大利好,不過極空間Z4S這些老機型可能短期內不會上。
編輯搜圖
除了應用中心以外,極空間新老機型的內置軟件也會有細微區別,比如影像處理,極空間Z4Pro+多了圖片+視頻壓縮,這些高階功能太老的機型沒有,該升級還是升級吧。
編輯搜圖
購買極空間NAS的用戶絕大部分都是衝着極影視下單的,對比同類NAS的優點如下:
● 自動識別電影、劇集,並且模糊識別率的準確率極高。
● 官方原版封面LOGO加持,媲美專業流媒體平臺,支持直接加載標準NFO文件。
● 支持100+音視頻格式,4K HDR原畫質播放。
● 支持115網盤、阿里雲盤、百度網盤一鍵掛載,無需下載就能直接添加到極影視。
● 按照使用賬號分配家庭成員專屬空間,互不干擾。
確實放播放器領域做的都算很不錯,幾乎可以和芝度相媲美,這個套件新老機型完全一致。
編輯搜圖
圖片管理也伴生更新到極相冊2.0,相比老版本升級了很多:
● AI智能分析照片內容,支持視頻人像篩選。
● 時光回溯功能可以查看往年今日照片,帶您重溫珍貴回憶。
● 支持圖片內文字識別,可以根據照片內容關鍵詞搜索,秒速定位目標照片。
● 自動篩選最佳構圖和最佳表情,支持一鍵去重,告別廢片堆積。
● 兒童專屬寶寶照片,建立專屬成長檔案,支持陰曆/陽曆雙時間軸,更符合國人習慣。
作爲極空間的標誌性套件,極相冊目前迭代的功能實在是貼心,有娃家庭必備。
編輯搜圖
除了拳頭套件極影視和極相冊以外,筆記本、極課堂和及文檔收集等實用套件也很多,更適合大陸用戶無腦使用。
編輯搜圖
單獨說一下文檔,極空間內置的管理器是WPS,現在已經全量上線極空間的本地文檔編輯功能,支持團隊空間多人協同編輯,客戶端中直接可以打開編輯,並且支持多賬號協同+版本快速回溯,最新版本還新增了離線編輯功能,打工人體驗極佳。
編輯搜圖
Docker和虛擬機功能各機型也無差,創建容器的相關功能保持一致,都支持Docker Compose導入和自定義加速地址等高階配置,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編輯搜圖
⏹ 信息彙總
簡單給大家彙總下極空間新老機型實際使用的區別,基本符合官方宣傳的“月月用新NAS”:
● 新老機型的基礎功能完全無差,雖然系統內核確實有區別,但對絕大部分常規用戶來說,體感不會有明顯感知,外網訪問、文件傳輸備份這些都不會有質變。
● 新老機型的高階軟件功能會有區別,如果懶得研究,直接上最新款極空間Z4Pro+就可以,畢竟大家買極空間都是爲了簡單易用。
● 有個特殊可能就是平臺大升級,酷睿沒有NPU,跑AI確實一般,如果極空間會出Intel Ultra200H平臺(有獨立NPU)的機型,我個人會很推薦更換設備。
目前在售NAS的硬件性能對絕大部分用戶來說是溢出的,單說極空間,完全沒有追新迭代的必要,隔三代升級一次設備都行,我自己用極空間Z4S三年沒換設備就是最好的證明。
編輯搜圖
⏹ 本文完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