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正月剃頭的我,突然被餐桌上的老登肘飛了?

MANNNNNN!

如果要評選出一個編輯部經久不衰的抽象梗,我想肘擊一定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詞。在我剛剛入職的時候,編輯部的某些老師就常在羣內分享AI製作的肘擊視頻,至於視頻的主角則往往是另一位編輯部老師,勉強辨認出模樣的五官扭曲成一團,身體猶如魷魚觸鬚一般抽動,最後用超乎常理的姿勢使出肘擊——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俗話說得好,當你凝視着抽象,抽象也在凝視着你。當尋覓並解構抽象成了職業,自然也就很難在互聯網上找到比我們還熱愛肘擊的人羣了。最搞笑的是,就連我們的主編銀河老師,也很難分辨文章中偶爾出現的“MAN!”到底是採訪對象的原話,還是某位老師有意爲之的私貨。

真的是採訪原話

而就在最近,編輯部老師們再一次迷上了肘擊視頻。請不要誤會,這裏的肘擊視頻並不是上文提到的AI視頻,也不是某位故人對着鏡頭施展閃電旋風劈,而是來自古老東方傳承的千年文化,結合隨時出現的肘擊時刻,在中西結合下誕生的抽象產物。

正當其他人對肘擊的理解還沉浸在表面功夫時,早已有人將其與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深入挖掘起肘擊的無窮可能。這些視頻的主角多數爲一位垂暮之年的老者和另一位不懂規矩的小輩,不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一旦小輩違反了傳統禮儀中的規矩,就會立刻遭到一頓肘擊,並在強大的作用力下像炮彈一樣飛出,展現出驚人的打擊感。

因爲看不慣在飯桌上吧唧嘴的小孩,小輩拍桌而起,然而訓斥的話語還未從口中說出,就被屏幕外飛來的老者一肘擊飛——原來,小輩違反了“飯前不訓子”的規矩。

有細心的觀衆發現,如果按照這樣的規矩,似乎教訓小輩的老者也免不了觸犯“不訓子”的規則。違反規矩的小輩會被老輩教訓,教訓小輩的老輩又違反了規矩,因此引發的自指悖論,讓訓子循環無窮匱也。

訓子循環

不僅如此,有關飯桌上的大量規矩,都被這些視頻所濃縮演繹。如果小輩不小心將筷子豎叉在飯碗中,或是在客人尚未離開時收起碗筷,以及喫飯時一邊抖着腿一邊吧唧嘴,都算是觸犯了不可饒恕之失德罪,結局自然是躲不過老者的飛來橫肘,翻騰在半空中瀟灑退場。

當然,視頻的主題也不僅僅止於飯桌上的推杯換盞,飯桌之外的規矩也比比皆是——如果走在黑燈瞎火的馬路上,看到兩位正在下棋的老者,請千萬不要上前打擾,更不要對老者們的棋局指指點點,甚至動手動腳。否則,您就會落得和小輩一樣的下場,被一套組合肘得七葷八素。

還有人將視頻中的規矩“正月剃頭死舅舅”徹底解構一番,如果剪頭髮會導致舅舅的不幸,那麼去髮廊美髮就等於爲舅舅化了個妝。同理,去髮廊做了個燙髮就等於讓舅舅被掰彎了。

甚至還有拿筷子就必須放下湯勺的規則

就算是最熟稔習俗的南方人,也會不小心絆倒在視頻裏浩如煙海的規則中,從而被埋伏多時的老登來上一個肘擊套餐。就拿我們最熟悉的酒桌場景說起,從敬酒到添酒處處充滿着學問:首先,添酒時要從客人的右側添加,且不能反手添酒。其次,添加的酒量也有所要求,添太滿就是逐客,添太少則是吝嗇。然後,敬酒時不能用左手,必須雙手呈上酒杯。

而如果深入挖掘這些視頻的來源,會發現它們大都出自一位名爲“郭大俠”的博主,於2023年發佈的“無規矩不成方圓”系列視頻。這些視頻系列的播放量平均都在十幾萬上下波動,而最近卻有人將這些視頻收集起來,拼湊出老者肘擊的純享合訂版,不過數日就在數據上遠遠超過了視頻的原主人。

但這些掐頭去尾的合訂版,基本上早已沒有了詳細的規矩闡述,僅僅保留了老者肘擊他人的鏡頭,至於究竟違反了哪些規矩,則需要觀衆自行從小輩的行爲中摸索總結。於是從這些視頻中,人們摸索出幾條關於老者的肘擊規則怪談,用籠統的規則概述視頻中的高危行爲,老者也因此得名“飯桌肘擊王”。

實際上,在這些肘擊視頻火起來後,也有不少跟風模仿的拍攝者,將視頻中的規矩搬到了現代的舞臺。而以抽象肘擊出圈的視頻系列,在二創的傳播中自然也會被人添油加醋。此時的規矩愈發抽象,已經到了正常人完全無法觸發的地步——畢竟,誰都不會將襪子拿來猛搓腳底板,並在室友喫泡麪時精準地丟入他們的碗中。

抖音博主@不喝酒

鑑於規則怪談極高的兼容性,不少玩家也將遊戲中約定俗成的規矩,融入了這些肘擊視頻的二創中。

而對這樣的肘擊規則怪談,有人樂在其中,表示就是喜歡看到有人被肘擊的“暴力”畫面,至於視頻中小輩所違反的傳統規矩,對他們來說就像成人影片中的劇情敘述,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一部分。

管你這那的肘就完了

也有人認爲,這些視頻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細節和抽象肘擊結合起來,更容易讓觀衆記住這些待人接客的處世之道,因而才能更好地傳播傳統道德禮儀。你也知道,在這個時代沒有采取彈幕最多的打法,就沒有資格登上流量的舞臺。

你很難在如今的環境中看到一邊倒的討論態度,對肘擊怪談來說也是如此,視頻中的某些規則在部分人看來早已跟不上時代。

歸根結底,郭大俠的肘擊系列視頻之所以能爆火,無非是因爲其將傳統文化中的禮義廉恥,和版本答案“抽象”結合在了一起,結合郭大俠拳拳到肉的武術功底,營造出一種令人上頭的荒誕感。而隨着前陣子規則怪談的流行,讓這些肘擊系列視頻再一次被網友挖掘了出來。

前陣子大火的規則怪談

如果翻閱郭大俠在此前所拍攝的視頻,會發現在走入抽象賽道後,他的視頻點贊量實現了大幅度的上漲——換句話說,這又是一次辛苦創作無人問,一朝抽象天下知的事例證明。

但這很難解釋爲什麼時隔兩年,這些肘擊系列視頻能夠再次翻紅。以往的抽象短視頻,往往通過各種抽象符號和形象來刺激觀衆的觀看慾望,併爲了吸引流量在某個方向升級加碼,將觀衆的審醜獵奇慾望轉化爲櫥窗中一件又一件的商品,而批量的複製模仿又讓這種毫無內核的誇張內容在互聯網上大肆傳播,但它們往往不會留存很長時間,很快就會被喜新厭舊的趨勢所拋棄。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向前回顧,你會發現互聯網向來如此,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來一陣名爲抽象的浪潮,將舊的東西衝刷乾淨,放在你的面前,彷彿它從來都未曾出現過一般。這是因爲在網友的解構下,無論是怎樣古老的視頻,都會因抽象的視角而重新煥發生機。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用來形容閱讀理解因人而異的諺語,或許放在抽象這一領域同樣適用。只要你是一位浸淫抽象領域多年的互聯網衝浪大師,那現在提到《洛洛歷險記》,你可能會想到科比和閃電旋風劈;提到《豌豆笑傳》,你可能會想到電棍踩踩背和動物園文化;提到《喜羊羊與灰太狼》,你可能會想到沸羊羊和阿里嘎多美羊羊桑。然而,在解構的大手揮向它們之前,它們的含義並沒有如今這般複雜。

這是因爲,抽象對事件的解構往往具有滯後性,當肘擊不再單純代表一種動作,而成爲一種新型的抽象符號,人們就會從記憶中翻閱匹配抽象符號的創作內容,並通過解構的視角重新賦予其活力。這樣一來,肘擊規則怪談的翻紅也就不奇怪了。

互聯網時代帶來的爆炸信息量,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接受的程度,於是由算法推薦爲主導的信息分發機制,讓我們囿於媒介所編織的同質化信息無法自拔,從而形成信息繭房。但除開媒介和算法外,時下流行的抽象趨勢,與觀衆的點擊、轉發和二創脫不開干係,這又構築了另外一層“抽象”繭房。從這一層面來看,不是媒介讓觀衆被迫接受抽象,而是觀衆主動選擇擁抱了抽象。

唉,抽象,唉,肘擊

唯獨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用現在的視角解構過去內容從而達到抽象狂歡的事件,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