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全球最懂貼牌生意的企業是誰,南極人敢拍胸口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但若真論起百年老店如何徹底失去靈魂,飛利浦恐怕得親自上場教學。
這家成立於1891年的荷蘭老廠,起初是做碳絲燈泡的,慢慢混着混着,就成了歐洲最大的電氣公司之一。你能想到的創新,它幾乎都插了一腳:全球第一臺醫學X射線管、第一臺電動剃鬚刀Philishave、第一盤磁帶、第一張CD……哪一樣不是當年的科技大事件?那個時候的飛利浦,是能跟西門子、GE正面硬剛的狠角色。
可誰能想到,這麼一家創新發動機,最後卻親手把阿斯麥這棵搖錢樹,像路邊野草一樣拔掉扔了。
上世紀70年代,飛利浦早早就摸上了半導體的門檻。1978年,他們已經搞出了光刻的早期雛形,本來有機會提前幾十年喫下芯片製造的關鍵一環。結果高層一看:“技術是好,就是不賺錢,扔了吧。”於是1984年,飛利浦以象徵性投入把光刻業務單獨拆出去,連辦公場地都沒給,阿斯麥的第一批工程師只能窩在簡陋的活動板房裏幹活。
這波戰略性放棄,讓飛利浦把最有前途的金礦拱手送人。阿斯麥最終成爲全球唯一的EUV光刻機霸主,而飛利浦只能在醫療設備和剃鬚刀上苟延殘喘。
更悲劇的是,飛利浦不僅錯過了未來,還自己把臉給租出去了。近年來,飛利浦乾脆轉型成了一個貼牌工廠的logo供應商。飛利浦現在靠“賣名號”賺錢。中國市場上,隨便搜搜,你會發現幾十家貼着飛利浦logo的產品,空氣炸鍋、加溼器、音箱……然而沒有一件是它自己造的。
更諷刺的是,有些小品牌藉着飛利浦的殼在搞低價競爭,直接把飛利浦的“高端形象”打成地攤貨。而總部卻表示:“這很正常,我們靠授權費也能過得挺好。”——一句話暴露了所有野心的消失。
這跟聯想還不一樣。聯想至少保住了PC和服務器的核心業務,把貼牌控制在非核心領域。而飛利浦呢?核心、非核心,統統出租。你只要交錢,飛利浦三個字就能貼你產品上。
要知道,當年飛利浦在全球專利榜上名列前茅,甚至還是日本企業眼中的技術偶像。可如今,它的“專利”,可能就只剩Logo的商標權了。
一邊是阿斯麥年入千億,站在全球芯片產業的金字塔頂端;另一邊是飛利浦,忙着收授權費、靠品牌續命。這反轉劇本要不是現實,編劇寫出來都沒人信。
百年輝煌,一夕成空。飛利浦本可以是西門子那樣無所不能的科技巨獸,如今卻混成一個高端點的“商標中介”。說到底,它敗就敗在對未來的短視、對品牌的濫用、對創新的麻木。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