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漏:3500的9800X3D】
可以說有時候人的運氣就是這麼好,前幾天早上無意間打開鹹魚一看,一刷就刷到了一顆3500的9800X3D,要知道9800X3D最初渠道的成本也才3400,3500+的9800X3D在目前來看簡直是血賺,於是問了老闆地址,直接前去自提!
到了以後老闆說這個U是客戶昨天賣給他的,他想着最近有電商活動,就賺20塊錢儘快把9800X3D變現了(你猜他是不是隻賺了20?)我說我大老遠過來自提的,就又砍了他19塊,最終3580成交(其實我跑過去的),在現場檢測外觀、黑膠、電容、PBO和內存雙通道無誤後成交!
關於買到二手CPU各位不要像我這樣很匆忙的在現場就交付,最好還是自己搭建平臺測試一下CPU的超頻、內存、高負載穩定性、溫度表現等是否達標。
【上機:並不完美】
OK,爲了讓這顆3500買來的CPU確保正常,我把我自己目前最好的AM5平臺:微星MPG B85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板給抬了出來,爲什麼會選擇這張主板去測試9800X3D呢,按理說隨便一個主板都能帶動9800X3D,這顆U功耗並不高。
其實9800X3D是可以解鎖功耗的,功耗解除後能提升到105W以上,所以能B850刀鋒鈦充分餵飽9800X3D全依仗這排14+2+1相、80A Dr.MOS的供電模組。基本每次換代主板都會優先考慮微星的刀鋒鈦系列,除了用料從不縮水,刀鋒鈦系列的龍魂標誌+銀色寒霜裝甲顏值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點。
現在我該給大家解釋一下標題:爲什麼我說9800X3D不是完美的?衆所周知,intel比AMD良心的一點就是:主板擴展性能非常給力。而本次B850芯片組給了玩家4xPCIe5.0/36xPCIe4.0通道,對於普通用來說綽綽有餘,但是像我這種喜歡屯固態、動輒6-7張M.2的用戶,B850的通道數還夠用嗎?9800X3D是強,也架不住主板拖了CPU後腿!
我本來有個Plan A在很早之前買了一張微星4xm.2轉PCIe的擴展卡,這張擴展卡需要PCIe插槽進行x4x4x4x4拆分才能用,我這次計劃將這張擴展卡插入到PCIe_1,然後將一張RTX5080插入到PCIe_2,這樣就完美實現了AMD的高性能和intel高擴展性。
但是這有個問題,就是我不得不把這個PCIE轉接卡插到PCIe_1槽,然後使用微星BIOS裏的拆分功能把這個插槽拆分爲4x4,這樣我就得到了4根x4通道,代價是我的顯卡不得不插到PCIe_2,這個通道是走芯片組的,如果進系統會發現顯卡此刻變成了PCIex1 1.0,這還玩個毛?
Plan B就只能氪金了,AMD通道不夠,那就買大容量固態,我選了一根金士頓NV3 2T固態來替換掉2根原本1T固態盤。最近3月7-9日金士頓品牌日搞線上和線下活動,固態屯屯鼠們又有福了,打開抖音搜索金士頓品牌日,不少限量的金士頓水冷和機箱限時返場,入手指定DIY主機,可獲金士頓硬件升級,線下門店入手金士頓產品,比如FURY內存或者SSD、移動硬盤等,可以參加現場抽送活動!
接下來,我又花了一天時間倒騰數據,這才把機器裝好,用金士頓NV3 2T代替了兩張用了4-5年的舊SSD,之後還會陸續把用了8年的東芝啓動盤給換了,健康度只有70%多了。
【測試:倒吸牙膏?】
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安裝散熱器然後上機測試這顆9800X3D,散熱器我沒有從intel平臺上把360水冷取下來,所以就臨時找了一個風冷代替:超頻三的RC600-67下壓式散熱器.
我不推薦大家正常裝機學我用這種下壓式散熱,即便這款散熱器在下壓式中已經屬於翹楚,但是這種散熱器畢竟是適合ITX機箱的,比較容易積灰,同時熱風會吹到內存,好處就是整個安裝高度非常低。
OK這下整機都裝好了,接下來就是調試,首先我們先測試一下9800X3D在默認情況下的幀數表現,測試就用永劫無間燒烤大佛和CS2基準吧,測試在2K下進行。
然後我們開始對這顆CPU進行調優,調優主要是關閉高精度事件計時器、電源平衡設置、BIOS裏關閉TSME、IOmete、PSS、然後壓小參、PBO粗調負壓等優化後再試試幀數!得嘞,在不調EDT、PPT等精準電壓電流和精準核心負壓下,《永劫無間》和《CS2》的幀數背道而馳,永劫無間幀數明顯提升,CS2倒吸牙膏。
【總結:得花時間】
9800X3D我個人用下來性能肯定沒得說,單純玩網遊閉眼入,但是9800X3D對視頻剪輯、直播推流等我日常要涉及的工作不會有所幫助,所以我個人以爲消費級的AMD X3D處理器適合買來作爲二乃機,主力機我推薦帶核顯的intel CPU,既可以玩遊戲,工作也不耽誤,AMD則做成ITX裝日常玩的網遊,過幾天我裝一臺T6 ITX出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