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芬奇的記憶:魔幻現實主義筆下的人,和他的時代。

本文更適合已通關《艾迪芬奇的記憶》的玩家瀏覽。

完整的家族樹

幾乎是每個玩家都會驚訝於本作光怪陸離的故事與極具藝術性的表現。現在,讓我們換個視角重新審視本遊戲,我們需要再做一次偵探,重新研究每個人的死法與時間。

首先我們依據出生和死亡時間排列,一位一位來看看,當時的世界是怎麼樣的。但爲了保持連貫性,我們需要跳過一些人,最後再重新聊回去。

Odin:1880-1937

由於這個名字十分特殊,我們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Odin是誰?

恰巧有一位極具盛名的神話人物也叫這個名字:北歐神話的衆神之王。我們現在只需要知道這個名字有衆神之王用過,然後入手就好辦了:是什麼讓衆神之王登上了舞臺?

Odin出生於1880年,而兩年之後,美國建成了第一座發電站。緊接着的,就是第二次科技革命。

是的,登上舞臺的衆神之王,其真面目是電力

而37年,他帶着家人與房子,從挪威啓航

37年的Odin啓航出海,卻帶着他的老房子淹沒在了大海里,而當時,美國移民潮已經結束

Odin是挪威人,雖然法案對北歐人的限制遠沒有對其他幾個地區的限制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從1921年美國出臺《緊急配額法案》開始,移民潮帶給個人的時代紅利一點點消失了

在筆者看來,也許Odin想加入以前偉大的大多數移民者,在美國生根發芽,壞消息是他帶着舊時代的想法沉入了大海,而好消息是,他的孩子成功了。

《JOINING the GREAT MAJORITY》

Molly:1937-1947

Molly是怎麼死的,喫太多奇怪的東西了?不像是。因爲她不可能真的變成了怪物,變成了吞噬一切的怪物。那麼是餓死的?可能性高一點,不過我們現在要去思考另一個問題:這象徵着什麼?

Molly餓極了,但是媽媽並不關心,只是讓她睡覺。

這個時間段,很難不讓人想到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美國有一個很合理的影響:男人蔘軍,女人走上工作崗位

等等,那孩子呢?

事實上,1938年,美國纔出臺《公平勞動標準法》,纔好好限制了下童工問題,這之前別說家裏的父母了,連孩子都在工作。而這之後,雖然孩子留在家裏了,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家庭關係依舊冷漠。

父母並沒有什麼時間陪孩子,陪伴和照顧的缺失殺死了Molly。

Molly的想象部分,筆者認爲象徵的是二戰時的美國

美國在二戰時大發戰爭財,從喫下一隻小鳥開始,到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最終,美國的人民也被二戰拖進了深淵。從在那個時代追逐一隻小鳥的利益開始,到被時代帶走無數人的性命收尾。

我倆都知道,我會很美味....

Barbara:1944-1960

Barbara是一位以尖叫出名的童星,而Barbara卻在長大之後成爲了普通人。

一側是演出服,一側是制服

查閱資料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恐怖片裏經常有一位女演員是專門負責被嚇到花容失色大聲尖叫的,這被稱爲“尖叫女王”。

這一類演員情況是:年輕貌美,工資較低 (因爲那個時代恐怖片預算本身也低)。但哪怕這樣,無數的女孩子也夢想着成爲菲伊·雷那樣的尖叫女王,並且成爲大明星

可事實是,大部分作爲尖叫女王的女童星長大後根本沒有成名,她們隨着年齡增長而回歸了普通人的行列中。

進門左手就是展示櫃,看得出來,她很懷念作爲童星的日子。

當年的好萊塢就是那樣,當時的時代就是那樣。Barbara成爲了那個時代的縮影。

殺死Barbara的是那一羣怪物,還是那個童星被隨意捨棄替換的時代呢?

Calvin&Sam:1950-1961/1983

這兩兄弟有必要放在一起說。而且其實很好講,都不用舉什麼例子,因爲太直白了

兩兄弟在門上的年份和身高對應

先來說Calvin。

注意到Calvin是穿着宇航服的。不難聯想到當時美國的太空競賽

Calvin死於1961年,而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成爲首次進入太空的人類成員。緊接着的1962年9月12日,美國總統肯尼迪作了著名演講:《我們選擇登月》

圖源百度百科

雖然進太空輸給了前蘇聯,但是美國62年的演講可謂是雄心勃勃,筆者認爲這個演講時,美國有一部分民衆是真的蘊含和Calvin一樣的探索和挑戰精神的

雖然這也是美國一直強調的精神之一,但Calvin確實死於1961年,無論如何,輸了就是輸了....嗎?

再聊回Sam。

這很Sam

這太山姆大叔了,這太美國了....

我們先一點點分析。Sam有一個軍帽,會用槍,他可能參加過戰爭。根據這個時間段我們稍微想想就定位到了一場戰爭:越戰

Sam是怎麼死的?不關心女兒,一心握着自己的獵物,被垂死的獵物頂下了懸崖。

在Sam準備留念的時候,女兒一直都在哭。

參加越戰的軍人對生命逐漸冷漠,對子女的感受漠不關心,一昧去試着捧起鹿的頭。

然後,鹿把他送進了地獄。

兩兄弟之間,作者是有自己的評判的,筆者的態度應該也是一樣的:

對於Sam,我們聽到的是:“在所有故事中,這是我最希望媽媽講給我的。”

對於Calvin,我們看到的是:

這一段的音樂並不悲傷,而是頗有逐夢成功的滿足感。

Walter:1952-2005

Walter活了很長時間。他坐在火車上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儘管我們都知道,那火車只是個地下室。

剛進門我們看到的,就是堆滿架子的各種....罐頭?

罐頭,罐頭,還是罐頭

這樣的庇護所我們很容易聯想到世界末日之類的事情,那麼Walter那個時代有世界末日之類的嗎?還真有。

美蘇冷戰不只有太空競賽,還有核競賽。

大量的民衆生活在對核戰爭的恐懼之中,因此他們挖地下室,囤積物資,將自己關起來過日子。這一類人被稱爲末日準備者(Doomsday Prepper)。Walter就是這一類人的縮影。

2005年4月13日,聯合國通過了《制止核恐怖行爲國際公約》,在法理上基本約束死了核恐怖行爲。

因此,核戰的恐怖威脅消失了,Walter也走出去了,然後...被斷軌上的火車撞死了。

在之後我們可以看到,軌道是通往懸崖的,根本不會有火車

斷軌不可能有火車,Walter只是和當年的核威脅末日論一起離開了世界而已。

Gus:1969-1982

Gus的個人特色過於明顯:莫西幹髮型,各種奇怪的飾品,對着父親豎中指——

是的,Gus象徵的,是朋克時代。破壞性,重建,叛逆與酷成爲了當時的主流文化。

Gus的牀頭甚至是滑板

大量的年輕人迫於各種壓力,比如學業或是家庭,而變得越來越暴躁和混亂。Gus正好,也是父母離異,也是重組家庭。

而Gus死於1982年的風暴,這個時間點前後,我們需要特地聊一下紐約朋克。紐約朋克的一大前輩Blondie,在這一年解散。某種意義上說,紐約朋克也一起走下坡路了。

讓音樂更大聲點!然後,那個時代的音樂就徹底落寞了。

風暴帶走了Gus,和當時的紐約朋克。

Lewis:1988-2010

這一時代,我們直接成了見證者,因此根本不需要如何解讀。

海報說明了一切

Lewis死於現實。他藥物成癮,他心理疾病纏身,他不停的幻想,他頹廢至極。

但Lewis是模範員工,他雖然沉默寡言,但他能出色完成那簡單的工作,他有最高的效率。而且他其實也是有很合理的愛好的:打電子遊戲。

那麼Lewis到底是怎麼死的?他失去了什麼讓他這麼出色的人成爲了癮君子?

是學程序設計?應該不是吧。

2010年,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發生了飛機撞樓時間。駕駛員爲軟件工程師約瑟夫·斯塔克

斯塔克被描述爲:脾氣隨和,多才多藝。

斯塔克去創業了,他第一家公司因美國稅收法案而陷入泥潭,隨後的退休方案被新規再次衝擊,拼命工作的積蓄遇上了洛杉磯經濟衰退;他再次創業,卻在剛有起色時遇到了互聯網泡沫和航空限制;他再去找工作,然後發現企業聯合惡意壓薪。

Lewis和斯塔克都死於2010年。他們死於什麼留給讀者自行品味。

Edith&Dawn&Edie:1917-?

對於Edie,她的壽命對比家族的其他人,其實是善終了的。因爲她從不懼怕詛咒。

對於Edie,老房子不是詛咒的開始,是老朋友。

Dawn則不願提起這些事,而幾次搬家後,Dawn也因病離世。

至於Edith,她選擇了接受一切,然後寫下了日記。

也許是什麼疾病,也許是其他什麼意外,總之:根據日記內容,Edith應該是沒有機會告訴她的孩子這一切了。

祝你好運

Milton&結語

Gregory的故事因爲指向性不強,雖然十分精彩,但筆者不過多延伸解讀了。

Milton的故事不需要解讀。無論是Milton的簡單故事還是他在家族樹上格格不入的畫風都在暗示:Milton和其他人可能不是一樣的。

他消失在了畫裏,他是遊戲的製作人。

牆上的畫像不像當時Lewis的幻想地點的草案?

Milton用魔筆把自己帶到了現實,帶來了《艾迪芬奇的記憶》,帶來了整個家族的魔幻現實,和每個人的時代縮影

至此本作的解讀就正式結束了。

筆者認爲,《艾迪芬奇的記憶》的藝術性高於作品其他的一切特徵。無論是建築、音樂、還是立意與表現手法,藝術性都極其強烈。

也正因此,筆者才覺得,每個人都代表着一個時代的縮影,這部作品這樣解讀是不爲過的。

雖然筆者想再多聊兩句魔幻現實主義,但受限於篇幅,本文到此結束了。

也十分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理解!筆者也很感興趣!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