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評論區羣體發電?爲何《終焉的木蘭花》玩家更想念白毛莉莉

系列200萬銷量、95%好評如潮的類銀河惡魔城遊戲《終焉的木蘭花》,可能留下了一個難以復現的奇景:EA階段它就收穫了近5000條評價,但其中幾乎一半都和前作《終焉的莉莉》主角、白毛小蘿莉【莉莉】相關,這個趨勢在近期正式版推出、評論幾乎翻倍後甚至愈演愈烈:

《終焉的莉莉》評論區發電

《終焉的木蘭花》評論區發電

這大概也不算奇怪,前作《終焉的莉莉》steam評論區就是大型發電現場,我們飽含着對莉莉無限的思念和愛意來到了《終焉的木蘭花》,然後用愛淹沒了這裏,僅此而已。

平心而論《終焉的莉莉》絕非一款優秀的惡魔城類遊戲,平庸的地圖設計、糟糕的指引、不平衡的技能讓它可能從“類銀河惡魔城”的角度來說大概只算T2,沒法與《空洞騎士》、《奧日2》、《波斯王子失落的王冠》這樣的優秀作品比肩。

但它幾乎做好了除此之外的一切:由mili操作的驚爲天人的配樂、精緻唯美的畫風、細緻入微的文本設定、莉莉少女感十足的可愛動作差分......

幾年過去了,我們依然對莉莉念念不忘,想念她“孱弱的飛撲(胸剎案)”,想念她揹負沉重命運的潔白無垢之心,想念她因爲吸收污穢變黑的髮梢、想念真結局mili如泣如訴的片尾曲《Bulbel(珠芽)》......

好消息大概是:

在新作《終焉的木蘭花》的1.0版本,莉莉依然有出場(且沒有被腐化變爲BOSS)

遊戲的玩法、地圖設計、引導和其他一些小細節對比前作都有史詩級進化!

什麼嘛,原來不是小南梁

新作的故事,來到了以人造生命體聞名的科技與魔法強國“煙塵之國”,地底湧現的污穢煙霧竟然導致人造生命體發狂,成爲肆虐人間的怪物。

而天頂也降低了和前作類似的死亡之雨,唯有上層的帶魔法使憑藉結界勉力支撐,讓煙塵之國沒有變成死亡之城。

我們的主角是能夠救贖人造生命體的調律師“萊拉克”,和前作的莉莉類似,她同樣失去了記憶,從陌生的地下室廢墟的睡夢中醒來

和最重要的人造生命體“諾拉”在一個fate式的相遇之後,拔出她胸口上的劍刃,踏上了末世之中,絕美而悽婉的拯救旅程。

這個部分我開始以爲萊拉克是小南梁,但是隨着劇情展開就發現她是實打實的假小子,這無疑讓人有些遺憾(×)

煙塵之國有點“依山而建”的感覺,作爲統治者的米利厄斯領主居住在最上層的城堡區域。

在正式版我們可以解開底層大量的新地圖、從中獲取關鍵道具到達中層的魔法學院、工廠、角鬥塔、生物實驗室等區域,最終抵達上層迎來自己的選擇和國家的命運。

和莉莉無比孤寂和絕望、如洋蔥一般層層剝開黑暗深邃的污穢之雨過程的旅途不一樣,調律師“萊拉克”的旅途,首先和旅途中的人造生命體都可以交談

其次煙塵之國並沒有成爲絕望的死城,底層的試驗區有大量失控的人造生命體,也有很多絕望的人流落在各地,但至少這些還有着在末世下艱難生活着的人類和一些煙火氣。

你甚至還有一座“主城”!內含賣魔法商品的老爺爺等NPC。

和前作莉莉的“炭治郎牌超度”不同,本作我們的萊拉克可以救回不少的人和人造生命體(通過擊敗後調律),這些NPC也將出現在主城(底層和中層都會有),爲我們提供物品售賣&升級、還能提供少量的支線任務。

不過可惜的是相對於前作用環境敘事和留白寫下的悲劇故事(比如修女姐妹西麗德和西麗雅),本作的人物塑造顯得相對扁平而缺乏記憶點(有編號的生命改造體去上層送死是悲劇,但是缺乏足夠的演出和環境敘事)

甚至諾拉和萊拉克這一對主角組合給人的印象也沒那麼深,遊戲通關AB結局,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傳奇探險王露薇——滿是毒液和致命怪物的始源之地都來去自如,我們露薇妹子實在是太強辣!

感謝天,感謝地,莉莉沒有變成BOSS和我們再遇

在煙塵之國,儘管操控的是假小子萊拉克,但我首先還是在尋找莉莉的身影

從官方對於《終焉的木蘭花》的介紹來看,大抵我的小蘿莉莉莉是真的沒了——至少不再是蘿莉:

“這是死亡之雨災難數十年後,末世裏破壞與再生的故事。”

對此steam玩家也說出了我的心聲:什麼只能親手手刃前作女主角,這種事情不要啊!

好消息在於:在《終焉的木蘭花》我們還是可以和莉莉邂逅!

在初遇莉莉的那一刻,一對話前作的ost在耳畔傳來,加上c結局護符,黑騎士斗篷,說自己來自邊陲之國——製作組太會了!

莉莉也並不是路過打個醬油,《終焉的木蘭花》包含A/B兩個結局,A結局普通通關即可完成。B結局劇情高度綁定莉莉,並且包含一系列相對困難的前置——尤其是關底,A結局關底像個憨憨,B結局關底就有點坐牢了,順便流程還幫玩家複習了下前作全程扣血的“陰間地圖”(起源之地的毒水)

買音樂送遊戲,那麼音畫表現如何?

首先要說一下音樂,因爲前作的音樂神中神,偉大無需多言,是我寫了幾百篇遊戲評測唯一單獨寫過音樂的(沒錯,我什麼寫音遊都沒有單獨寫音樂,因爲不懂旋律,只能寫體驗):

在EA版推出的時期本作就以驚爲天人的藝術設定捕獲了我們的目光——由mili操刀的ost如同初春的雨水滴落在泛着青苔的瓦礫上,又好像月光下的精靈在魔幻森林中獨舞:如夢似幻,如泣如訴,純真而感傷,天然去雕飾。

那麼很多朋友反映本作音樂不如前作,對此我的感覺也差不多,不過原因可能不僅僅在於音樂本身,還在於敘事,以我最喜歡的C結局ED《株芽》爲例,優美的樂曲編排之外更動人的是它的敘事內涵:

珠芽指能夠發育爲一個新個體的肥大的芽,百合花具有圓顆的株芽;

“土壤掩蓋一切傷痛”就是株芽脫落,

“真希望我們共享時間”是株芽對於母體(百合)能活下去的期望(也指作爲母體的百合即將凋零)

歌詞不僅僅符合百合作爲植物的特性、還和遊戲的劇情絲絲入扣,再配以mili天籟般的演繹,是讓人宛若進入天國一般的聽覺盛宴!

不過雖然整體上《終焉的木蘭花》音樂驚豔程度不及前作,但貢獻了一首同樣會長期進入我歌單的神作:“slum_street”,就是貧民區下層的淺吟低唱——命名如此隨意,僅僅是一首場景ost,就像是路邊的野花,讓你駐足欣賞,讚美歌頌

它的美好反而讓人感覺這只是一個開始,一份美好的希望之花,越聽越有味道,我的天啊,我可以聽上一整天!

再來說畫面,《終焉的莉莉:騎士寂夜》我是這樣描述的:

從精細到少女服飾衣角和怪物皮膚骨骼紋路建模、手工繪製的多層次精美背景、場景中的光影描繪等等要素而言,本作都展現出了一種大幅超越了尋常獨立遊戲水準的驚豔感。

對於畫面的投入不僅僅體現在靜態的人物和場景繪製,更體現在無處不在的細節:

無論是環境中搖曳的燭光反射的水面、濺起的雨滴

還是小女孩在靈魂揮出武器時的動作(閉眼不敢看)都非常符合人物的設定,而在各類攻擊、跳躍、使用技能等都做了細緻的動畫差分

那麼《終焉的木蘭花》呢?它的細膩和精緻甚至更勝一籌!

環境中的光影和色彩應用依然是大師級,調律師“萊拉克”淨化人工生命體時藍色小瓶的動態特效則展現了十足的技術層面的進步。

從初始的地下出來可以在“3D”視角仰望後續的場景也是最近年來類惡魔城遊戲慣用的方式(比如剛出的《笠鬼》),通過場景的分層在2D畫面中展現縱深觀感更是呈現了十足的用心。

不過相對於《終焉的莉莉:騎士寂夜》已有有了地下實驗室這樣在環境和構圖上讓人驚豔的場景,那麼《終焉的木蘭花》可能在整體上畫質更出色了,但是缺少一個類似的十足抓人的場景。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魔法學院的BOSS戰戰場的花海,這個場景把本作多層次構圖和唯美色彩運營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相對來說最終關底的戰場就顯得有一些太過於平淡了。

遊戲系統超進化,戰鬥難度較友好

《終焉的木蘭花》內容設定上有很多和前作相似的地方

比如還是圍繞“坐椅子”和各種跑路能力區分地圖的類惡魔城設計

還有經典的魔晶石碎片血量+5

還是嬌弱的主角依靠“背後靈”來完成攻擊等等

但是在玩法內容上,本作同比《終焉的莉莉:騎士寂夜》有十足的進步。

首先是地圖,地圖設計水準兩說——地形本身的設計和前作一樣屬於是“能用”的水準;

但是地圖對於玩家位置的判定相對友好了很多,最重要的是遊戲對於所有類型的機關和關卡都有細節到腳趾的標識

甚至需要開的門需要怎麼開都給你標好了用什麼能力開,能開和不能開的圖標還會自動變化,一目瞭然,相較於一些喜歡謎語人的同類遊戲(比如《心淵夢境》永遠是“這把鑰匙用來開某個門”),直接不要太舒服

在跑圖能力上,本作的二段跳和空中衝刺點擊就送,在底層就能拿到絕大部分的跑圖能力,後期解鎖的“昇天”和“橫向衝刺”,讓人感覺有點像是《密特羅德生存恐懼》中的“鳳凰衝擊”可以讓中期的跑圖爽度指數級提升!此外本作沒有碰撞傷害、三種衝擊技能還能讓怪物爆金幣(用來升級遺物)

此外本作擁有可以從任何位置直接傳送到椅子,然後默認你坐過了,恢復狀態和自動存檔的設定,舒適度拉滿!

本作坐椅子就可以和“背後靈”人工生命體一家人團團圓圓的設定,也十足的延續了前作的味道。

在養成內容方面,本作的遺物位置×遺物和血量增加基本和前作一致,加了的是4個裝備位(和對應的商店系統),這些比較常規,不過“背後靈”的人工生命體人均有3個技能,可以解鎖和升級,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比如負責X位無CD攻擊的諾拉便可以提供快速的劍擊、中速的鐮刀和慢速的大錘三種方式。

當然這樣的設定,一度讓我懷疑是不是本作一共只有4個背後靈了?不過1.0版本是最終獲得10個背後靈,擁有10×3技能。

除了諾拉之外其他攻擊都有間隔,衝拳男和彈反傷害不俗但CD長,Biubiubiu和隨從烏鴉接近於無CD但是傷害很刮痧,不過本作加入了怪物韌性系統讓這一套體系更有意義,那就是所有怪物都有黃條,黃條打空會倒地一段時間可以猛力輸出。

比如開槍就是相對於血量傷害,在削黃條效率明顯勝出,基本上大部分雜兵一個衝拳+biubiubiu幾下就直接被擊倒了,而“一寸長一寸強”,這兩都是相對遠程的技能,在後面相對困難的礦坑和守墓boss,你同樣可以用遠程蹭黃條再上去輸出的穩妥打法來應對。

本作的戰鬥最大的改進,除了取消了碰撞傷害,還取消了“法術”類技能的使用次數限制,所以無論是雜兵和BOSS,可以遠程風箏都極大的降低了難度,除了補丁削弱前的“鼠薪王”和工廠第3個機器人BOSS這種數值怪,基本稍有惡魔城遊戲經驗的玩家都不會怎麼卡關(作爲對比,前作的狼騎之類的BOSS經常卡我半小時)

此外也不乏“輪椅武器”和“輪椅裝備”——羅娜的形象是坐在輪椅上的少女,然後她的三個技能都是超高效率的輸出!遊戲的RT彈反前後搖非常的短,除了持續傷害技能可以完美反彈敵人(包括所有BOSS和關底)的攻擊,高性能彈反配合超強機動力讓遊戲的戰鬥難度非常友好。

基本上你可以關門、放羅娜,然後安心的躲避和彈反,可以輕鬆搞定絕大部分的BOSS!

驚鴻一瞥的(又一個)白髮少女,但氤氳在我心中的還是莉莉

作爲《終焉的莉莉:騎士寂夜》的續作,如果說前作演繹了“把美感做到極致是什麼體驗”,那麼本作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大幅改善的動作體驗、新加入的怪物韌性系統、“背後靈”的技能養成體系、隨時可以傳送的椅子等等,這些改進都讓人驚喜。

唯一的遺憾在於:儘管有驚鴻一瞥的(又一個)白髮少女萊拉克,但氤氳在我心中的還是莉莉

這並不是在於外形,事實上本作甚至對於萊拉克還做了不少服飾上的差分(這是好文明,希望續作保留)

而是在於故事設定與敘事演出:如果說前作設計了一個類惡魔城遊戲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莉莉,作爲續作的木蘭花的角色故事多少還是有些“寡淡”了

不過我還是十分期待這個系列後續的作品,以及和莉莉的再次相逢(不要再給莉莉大幅加年齡了!)

只要還有mili的配樂,只要還有莉莉和其他在殘酷命運下黑暗中舉着火光前行的少女,這一趟征程我們同樣會不離不棄(並且狠很的爆米)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