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這兩天開始有盒友經常找我推薦耳機。每個人需求程度不一樣,當然喜歡的品類,調音都不同,所以這次嘗試直接寫怎麼選購吧,不推薦任何耳機,不推廣任何平臺。看完以後相信你應該能過濾掉不適合你的百分之八十的耳機,跟着阿福一起看看吧🐉🐉🐉,看完上半有什麼想了解還想多問的歡迎提出來,我會繼續完善。
第一點:品類的選擇
本篇文章着重講藍牙耳機,有線HiFi耳機受衆應該沒必要看(也輪不到我來評價HiFi耳機)孩子雖然是個燒友,但是有線耳機調音非常個人化。功能性不爲主。我們這裏討論選購品類更傾向於日用和消耗品,功能性來看。
現在的無線耳機基本上就半入耳,入耳,頭戴,開放(半開放,骨傳導類)。四種。現在的主流還是入耳式藍牙耳機偏多。耳掛/耳夾最近是熱門。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要考慮自己的佩戴和使用環境了。入耳式佩戴好的不容易掉,音質不錯,頭戴耳機大,包裹強,不碰耳不會有不適感。相對而言不方便隨時拿着。開放式對於需要聽外界環境,上課,在外面多的人來說很合適,而且同樣不入耳道,也難有不適感。半入耳式耳機對於耳道偏小的人很合適,敏感人羣不容易發炎。適合拿來通話的長時間使用。簡單說了一下。總的來說就是看使用環境,比如我現在這邊冬天有點冷。戴藍牙頭戴出門就能保暖,小a天天在外面和別人聊天,在外面玩,不僅要聽朋友們的話,還要聽微信語音,他選擇了耳夾耳機,方便聊天和社交。小c對於音質有點要求,宿舍也不是很安靜,需要降噪好。但是頭戴躺着不太方便。所以選擇了入耳式耳機。以此類推。首先要明確自己的使用場景。考慮下你用的環境,買這個耳機會不會能幫助你,提升生活體驗,還是會變成累贅。這是購買東西很重要的。如果盒友們不太清楚可以私信問我。這點在買東西里來說是很廣泛適用的。
接下來是藍牙耳機裏非常重要的,連接方式,協議,解編碼
這裏使用漫步者 halo space舉例,因爲相對較完全
如圖,我們首先考慮使用設備,如果有電腦需求最好選擇2.4g,而不是優先藍牙鏈接。2.4g在pc體驗還是要好不少,特別打遊戲。雖然win系統有ldac補丁,但是並不好用。
第二,就是解編碼,注意我忽略了藍牙版本,目前還是推薦5.3以上就行,有些大廠老耳機5.0也有很多,實際差不是很大,不用4.2就好。國產都很新的,放心。
但是解編碼每家都不一樣了,而且適配也很難說。安卓最近幾年的手機支持度應該很高的,基本都支持,但是廠商有時候會有白名單,可能支持但是對第三方耳機不支持。這點可以在耳機詳情下面有很多小字,可以看下是否適配,另外客服很多時候不靠譜,得自己試試才知道。
一般安卓手機所說的比較好的協議就是ldac和lhdc。前者是很早就有點東西了,適配比較完全,基本安卓手機都有。lhdc的話就真得拿自己手機連了才知道了,很多手機廠商的lhdc5.0只對自己手機開放。還有功耗少,還好用的目前算很好的lc3協議更是適配程度看廠商。小米的適配是比較優秀的,其他手機適配程度自家廠商的最好,耳機廠的可以先試試再看買不買。也可以先看自己開發者選項裏面藍牙協議,大致先了解下支持到哪些
這點對於藍牙耳機很重要,所以多說了幾句,蘋果用戶的話直接選aac協議的就行,可以忽略我說的了()
協議說完就說功能了,這篇文章先單獨優先舉主動降噪的例子。提供一個篩選的思路。
圖片源:CSDN什麼是ANC主動降噪技術?
這裏看你對主動降噪的需求,現在的大部分耳機都有主動降噪,但強度有高有低,也確實還有些不需要主動降噪。所以在考慮主動降噪的時候看你是否有需求,有需求了再考慮降噪強度,什麼什麼多少多少db那個做參考。重要的是看降噪寬頻。這個寬度越高的可以做個強度參考。不過廠商自己說的,和體驗兩碼事,自己佩戴了適合自己耳道以後纔能有最明確的判斷。我這裏只是簡單篩選。注意,再強的耳機也不能降下來舍友的吼聲。所以這點還請注意。
其他的功能還有很多。目前我只打算強調一點就是雙設備鏈接。如果你有平板&手機or電腦。這個功能是必要的。要不然使用很麻煩。請務必考慮使用環境。
我覺得其實到這步應該能篩選出很多了,不過其實還有很多小門道和大家分享。不過我覺得文章分兩段方便點。這裏就是很正常的入門知識,大家應該都略懂一二。細分下來還有通話,佩戴,質感,外觀,價格,質量,配件,售後,平臺選擇。這些東西可以細緻的來講一下,區分一些不好的水貨。如果盒友們想看的話我下篇文章就會細緻點從芯片講起。歡迎大家來交流哈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