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開篇前,我想問下大家一個問題:我們日常使用真的需要超頻內存來提升性能嗎?那麼問題來了,滿足超頻內存的所需硬件與條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適配嗎?在當下的DIY大環境下,新裝的或者是升級的基本很多方案都會採用上DDR5內存的搭配方案了,在DDR5的優化上各個廠商都在做着同一樣的事情,就是優化時序和頻率來降低延遲。所以內存超頻這個話題早已駕輕就熟。然而,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說,當內存頻率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又該如何選擇和把手上的內存性能用不同的方式來發揮出其最優的性能?
在選擇內存品牌時,爲什麼在一衆內存品牌上選擇宏碁呢?因爲宏碁旗下的內存品牌系列在玩家羣體裏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型號,除了擁有過硬的品牌口碑,還擁有顆粒品質/時序/馬甲散熱等諸多優點,最主要的還是宏碁旗下的D5內存大部分都是不鎖電壓的,不鎖電壓的好處就是可以根據自己需求來調整參數和電壓來進行高頻設置,從而獲得內存在性能上提升體驗。但是問題來了,真的有那麼多使用者需要高頻內存體驗嗎,換個角度說,就不能在現有的頻率下做出調整來優化更低的延遲嗎?這次,就拿新上手的採用了特挑海力士A-die顆粒的PREDATOR新推出的Hera影鋒 DDR5 7200 16*2 32G內存在使用上一些小小的心得體會來給大家作爲參考。
開箱:
因爲這款內存是新推出的系列,在產品包裝設計上,影鋒系列在包裝風格也延續了宏碁旗下產品的設計語言,內存有三色可選,潛影黑/冰戟銀/掠光限定版三款可選。而這次入手的是掠光限定鏡面版。
在外觀設計上,hera系列採用裝飾設計對比宏碁前幾款產品的設計上基本都是採用啞光漆面加上裝飾的是有很大的差異,這樣讓這款內存擁有更好的辨識度。hera影鋒則採用的是羽翼形態的左右側邊V字條紋裙裝飾組合成了X造型讓整體更具科技感!
上下兩面則採用了更抓眼球的鏡面設計,與其他鏡面款式內存在外觀上有很大的不同,同時銀灰色的馬甲是宏碁掠奪者最新研發的霜鏡散熱馬甲,工藝複雜的鍛壓工藝讓單側金屬裝甲厚度爲2mm加厚。全覆蓋顆粒和PMIC芯片的強力導熱墊(2.5W/M.K導熱係數)提升氣流傳導可以大大增強內存的導熱性能,這個創新的散熱設計直接帶動了影鋒系列能的空冷超高頻的特點。
內存官方給到的是已經調校好的穩定性和兼容性的7200MHz頻率,時序已經來到CL34-45-45-115,電壓1.4V,支持XMP 3.0和EXPO一鍵超頻。16GX2容量規格,內存採用的是特挑的海力士原廠A-Die顆粒,並且採用的是獨立的PMIC電源管理芯片,旗艦級別的10層強化PCB,按照官方給到的頁面介紹,搭配上體質不錯的板U的話,這套內存頻率可到8400MT/s。
在裝飾燈條設計上,hera內存條的頂部採用的是主流的貫穿式RGB燈條設計,兩端切面微凸的弧度設計,PREDATOR的LOGO位於燈條中間,在燈控適配方面hera內置8個獨立尋址的RGB燈珠,自帶10+燈效,支持1680萬色的各個主板廠商的燈效同步調控。
平臺:
平臺主要硬件包含:I9 13900KS處理器,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超頻主板:ROG MAXIMUS Z790 APEX),顯卡:TUF RTX4070Ti Super O16G。
上機展示的主板則是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是爲了能更好突顯hera內存的高規格,畢竟7200頻率的內存規格是顯而易見的。搭配適配的主板纔能有更好的展現。主板採用標準的 ATX 版型規格,ROG“純血統”系列怎麼能少得了其優秀的設計概念傳承,繼承了Z790 HERO的大面積馬甲化設計,新款在功能與佈局細節方面做了些升級與改進。PCH M.2 散熱模塊上的敗家眼 LOGO 圖案也做了替換(背部的金屬背板圖案亦是如此),2盎司銅8層PCB紮實的用料也讓這張純血ROG Z790 DARK HERO在設計上不弱於任何一張MAXIMUS系主板。
顯卡:華碩TUF 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O16G GAMING。和主板和內存的色調非常的統一,搭配起來還是很不錯的。全金屬啞光黑散熱規格設計,表面磨砂的質感再加上突顯 TUF GAMING 系列的標識尤爲突出。顯卡整體長度爲 305mm。
展示:
鏡面設計的內存通透的設計感再帶上折射效果,是其他設計的內存媲美不了的,上機後的整體的顏值與質感確實又是另外一種不同的體驗。
這款內存的燈效也是主流RGB內存的水平,燈珠和亮度等設計均和市面上的旗艦款內存的燈效沒多大差別。
超頻:
對於英特爾平臺在超頻設置上熟悉的玩家基本都是優化的非常不錯的,畢竟無論是通過CPU超頻還是內存超頻來提升性能應該是英特爾的“強項”了,當下英特爾CPU想通過超頻來獲得更好的體驗基本是很少見了,不過也有例外,比如I5系列還是可以通過提升頻率來獲得更好的性能體驗,但是I7/I9因爲本身的主頻已經是夠的,還有功耗和發熱也是阻擋在CPU超頻上的“攔路虎”。或許很多人覺得相較於CPU超頻,內存超頻會輕鬆很多,但是真的這樣嗎?
展示部分是用的是HERO,當然了假如處理器體質可以的話,HERO上個8000頻率還是OK的。要是衝擊高頻還是需要專業點的雙槽主板來折騰比較理想。進入用來測試的ROG MAXIMUS Z790 APEX主板的BIOS查看下CPU的SP和MP體質還有主板給到的電壓作爲參考,並且看下CPU的溫度,因爲在衝擊高頻時CPU溫度過高的話會導致imc電壓不穩定。
先來看下最普通的開啓XMP(官超頻率)後,如何利用好這點來實現內存降低延遲的或許更好的使用提升,因爲相較於衝擊高頻這個玩法是更爲簡單點的。那麼先來看下使用APEX主板開啓XMP和微調時序的對比。官超頻率7200,時序爲CL:34-45-45-115,系統:WIN11 24H2。默認7200頻率的延遲爲57.8ns。
調整了下小參,把時序壓低至CL32-44-44-56,延遲降低至55.5ns。在比如讀寫,複製還有L3緩存的延遲對比一下會發現有明顯的提升變化。並且成功通過MT5的穩定測試,同時也證明這個通過調整小參來改變時序達到降低延遲的方法還是可行的,這個降低時序的方法更適合普通玩家使用。
再來看下衝擊上8000看看延遲和其他效能上有什麼變化否?衝擊高頻和摸“甜點”電壓時必須的準備的幾個先決條件:1、室溫越低越好,這樣可以保證更穩定的超頻環境。2、內存必須有穩定的輔助散熱支持,因爲內存在衝擊高頻時,由於電壓和頻率都會有所升高。3、更換壓溫性能更好的水冷三人來保持CPU低溫狀態。超頻內存時cpu imc這幾個電壓設置,SA/ IVR /MCV 三個摸“甜點”電壓,摸索高頻的時候,在拉高頻率的同時也需要適當增加些內存電壓。華碩主板的system agent數字電壓就是內存控制器的輔助電壓,可以auto電壓作爲參考來慢慢摸索甜點電壓,再結合其他電壓設置進行調整微調,總之這是個比較耗時的操作。大家可以根據下面給出的小參來來作爲參考。通過下圖的超頻參數可以看到宏碁的旗艦級內存基本是不鎖電壓的,所以在設置電壓上還可以放的比較開的,不至於太過保守。時序經過多次摸索最終調整到CL36-47-47-58,AIDA64的延遲降低至:52.6ns。
最後再衝擊下這套內存的極限頻率:8400MT/s,做個“終極”的探底測試,因爲我手上這套的頻率的上限是8400MT/s,當然不排除在同系列中還會存在體質更高的產品。經過多次調整小參和時序,最終把8400的時序壓低到CL36-49-49-58,也算是非常不錯的時序數值了,延遲再次降低到51.1ns。其他參數對比默頻7200MT/s有着大幅度的提升。最後然後再放出BIOS的一些設置圖方便給大家做個參考。
總結:
最後總結部分再給大家回顧採用了海力士A-DIE顆粒的宏碁這套新旗艦Hera影鋒 DDR5 7200 32G(16*2)內存的感受(其實影鋒還有M-DIE顆粒48G版本可選):
一:無論是是海力士A-Die顆粒還是海力士M-Ddie顆粒的內存,在時序上兩者基本是沒太大的區別,A的特點就是TRC比M稍好,但是隻是很細微的,所以兩者差別並不大,還有一點就是M代跑高頻會輕鬆點,所以在超頻時給CPU帶來的壓力比較小,但是經過優化後的A-DIE顆粒也不會在超頻能力上給拉開太大的差距。
二:假如你是XMP玩家的話,可參照文內通過調整小參來調整時序讓延遲達到更理想的降延遲效果。 這種方法更適合這次上機做展示的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的四槽主板使用的方法,當然了假如你對於自己CPU和內存有信心的話,不妨可以嘗試下衝擊更高的頻率,不過一般四槽主板在內存衝擊高頻內存相較於雙槽主板還是會弱很多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三:這次上手的宏碁Hera影鋒 DDR5 7200 32G(16*2)內存在整體上基本都沒啥太大的短板,特別是在一衆採用A-DIE顆粒內存裏也屬於佼佼者了,畢竟官方能在頁面上寫着空冷8400MT/s的極限頻率也確實做到了,鏡面再結合加厚散熱馬甲既豐富了內存的設計感又帶來了高效的散熱性,1680萬色RGB燈效增添了不同程度的可玩性,低壓時序增強了超頻的穩定性等特點。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