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黑神話:悟空》發售三週後,熱度慢慢回落一些不過峯值在線人數依然有100萬+,本月還有《戰錘40K:星際戰士2》和《戰神:諸神黃昏》PC版可以玩玩,一時還沉浸在棍子的獨特玩法之中,好像對其他第三人稱遊戲暫時還沒感冒,幸好這個週末還有《使命召喚21:黑色行動6》第二輪B測解解饞,換種口味唄。
偶遇AMDyep老哥
第二輪B測並沒有太多內容可體驗,居然有玩家問有沒有喪屍模式,魔怔了。多人競技目前有7張地圖可玩,新增的追殺令模式,作爲高價值目標時還能打護甲,落到高手上就是妥妥的搶分機器。就是復活點設計目前有些問題,尤其像礦坑這種小地圖,就碰到過復活到敵人臉上,槍都沒抬起來就被秒了。
COD21還新增了全向移動機制,也就是向右、向左或者向後的時候,疊加奔跑鍵可以實現加速移動,還可以配合滑鏟和撲倒動作,在掩體後飛撲貼臉輸出確實還有點實用,但也碰到不少玩家直接赤裸裸飛臉上,至於向後撲倒感覺用起來有些許彆扭,算是比較新奇的操作,待大佬開發開發,一般用滑鏟就足夠了。
能留意到最多玩家討論的問題是延遲補償、TTK/TTD,第二輪B測應該好上不少,這裏只能簡單說明硬核的遊玩情況,大多數時候AK74貼臉四發非爆頭輸出可以帶走對面,不過人是在廣東,開了加速器連接香港節點,遊戲內延遲顯示只有18ms,也沒丟包很穩定。回到正題,8月底AMD就發佈了新顯卡驅動,針對COD21 B測有性能優化,本篇內容就使用手上的七款A卡前瞻一下正式版的性能需求。
七款參測的AMD顯卡介紹
第一款是來自旗艦級的藍寶石RX 7900 XTX白金版,外觀風格主要是採用紅線點綴更爲簡潔,也符合AMD主題色,擁有14層PCB、鋁製電容、六根鍍鎳熱管等高規格用料,4K玩家選擇它性價比挺高的。
第二款則是定位次旗艦的藍寶石RX 7900 XT超白金OC L,外觀採用銀灰色金屬導流罩+單側靈動島RGB燈條設計,擁有七根鍍鎳熱管、全銅底座、鋁鎂合金框架等豪華用料,是AMD高端非公版的代表之作。
第三款則是定位高端的藍寶石RX 7900 GRE超白金,外觀採用銀灰色金屬導流罩+單側靈動島RGB燈條設計,和XT不同的是規格——採用五根鍍鎳熱管壓制,其他配置合金框架、飛翼軸流快拆扇、加厚鰭片等配置一應俱全。
第四款是同樣次高端定位的藍寶石RX 7800 XT超白金,整體用料看齊上述的GRE,而RX 7000的超白金系列有兩大設計是非常不錯的,第一方面是外接輔助風扇接口,這並不是爲了提供更多接口,而是讓機箱風扇能更好聯動顯卡工作。第二方面是雙BIOS便捷切換,在系統軟件中也能切非常方便。
第五款則是中高端定位的藍寶石RX 7700 XT白金版,外觀還是採用白金版代表性的紅色元素進行點綴,大尺寸雙飛翼軸流扇的設計,也使之尺寸達到了280mm長,是一款精通2K分辨率的遊戲顯卡,4K分辨率尚可入門。
第六款則是定位中端的藍寶石RX 6750 GRE 12GB極地版,外觀採用完全純白的導流罩設計,加持刀刃式軸流扇、四熱管散熱系統,性能方面完全碾壓同價位的RTX 4060,至少能領先一個身段,是2K遊戲顯卡中相當不錯的性價比選手。
最後一款則是藍寶石RX 6750 GRE 10GB白金版,外觀採用純黑素雅設計,內部擁有三根鍍鎳熱管、10層PCB、加厚鰭片、雙滾珠軸承風扇,定位是偏向性價比非公的,相比12GB版本更便宜一些,也是多一個2K遊戲顯卡的選擇。
測試配置、畫質選項、FSR 3.0對比原生和測試場景
簡單介紹一下測試配置,CPU是銳龍5 9600X,由於單核性能大增,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遊戲需求,開啓PBO技術搭配兩根DDR5 6400C32 16GB*2(UCLK=MEMCLK同頻)組成雙通道,並在BIOS中開啓Resizable BAR技術提升一些顯卡性能,操作系統是Windows 11 23H2最新版本,顯卡驅動是AMD Adrenalin 24.8.1 WHQL認證正式版,對於遊戲有優化級支持,畢竟近幾代COD幾乎都是A卡強勢。
來到圖像設置部分,UI界面還是延續上一部的風格,印象中是自COD16以來就有的UI設計,祖傳的IW引擎估摸也沒太大變化,多人模式可能會在畫面上有些妥協,待後面正式版上線再看看吧。預設畫質分爲最低、基礎、平衡、極佳和極致五種,還有推薦設置和預計顯存使用量的人性化設計——能自適應不同硬件階層的COD玩家,如果想要自定義調整也有根據參考。
這一代依然沒有光線追蹤技術加成,COD16和COD17這兩代已經試刀過了,本身硬核也比較支持FPS遊戲不加裝光追,除非顯卡發展到某代對於光追性能開銷很低。具體的遊戲選項也很豐富,每個選項有詳細的作用說明,和上一代幾乎沒有任何變化,畢竟也算多年傳承的FPS 3A大作,該有的畫面表現還是有的。
圖像升級/銳化技術加持自然少不了,基本上也是延續了上一代的設計,遊戲擁有INTEL XESS、NVIDIA DLSS、NVIDIA DLAA、NVIDIA NIS、AMD FSR 1.0、AMD FSR 3.0以及FIDELITYFX CAS。
對於A卡來說,FSR 3.0可分爲終極質量、質量、平衡、性能、終極性能以及原生六種檔位,終極質量檔位按道理來說,應該是FSR Native AA模式,因爲從下方四種設置對比幀率情況就能大致推斷,FSR Native AA是基於原生AA基礎上進行強化,不會改變原有分辨率。
2160P預設極致畫質原生AA
2160P預設極致畫質+FSR 3.0終極質量檔
2160P預設極致畫質+FSR 3.0質量檔
2160P預設極致畫質+FSR 3.0性能檔
通過以上(建議原圖打開)對比實測能發現,原生AA的細節銳度是不如FSR質量檔的,尤其表現在線狀物體上,牆上字體也不夠清晰,但原生AA畫面表現是要好於FSR性能檔,FSR終極質量整體畫面都有明顯加強,就連牆上的顆粒感都能凸顯出來,不過性能開銷也高一些,它比原生AA幀數還要低一些,綜合來看FSR質量更推薦使用,如果不太在意細節,FSR性能檔在2K、4K也是完全可用的。
B測目前是沒有基準測試的,應該和上一代相同,要等到正式版纔會有,多人競技模式又沒法確保每局測試流程保持一致。所以最終選擇的測試場景是訓練場小島,裏頭有一個戰鬥滑鏟和撲倒訓練演示,它是全自動進行並且每次操作都是相同,缺點就是測試流程較短,可能強度不太夠,因此硬核還特地用RX 7800 XT對比了一下訓練場和實戰(從頭到尾記錄)幀率差別。
能發現訓練場的平均幀率甚至比兩種模式和地圖低一些,意味着訓練場顯卡的渲染壓力還要大一丟丟,不過實戰時1%LOW幀率則是低一些,有可能是試玩版還沒優化到位,但總得來說性能發揮還算挺穩定,硬核在體驗和測試時都沒遇到過很嚴重的卡頓問題發生,待正式版上線再補充1% LOW數據吧,現階段平均幀率也足夠有性能參考價值。
三種分辨率預設極致畫質幀率
由於這是一款FPS遊戲,對於流暢度要求更高,戰役模式個人認爲至少滿足60fps以上,如果是多人競技,那必定需要100fps以上。幀生成前提條件也會更高,建議原始幀要達到100fps以上,這裏的原始幀指的是原生AA、開啓FSR或者其他提升技術,這些情況都可以符合完美補幀的前提。
1080P分辨率,RX 6750 GRE倆同門兄弟基本就可滿足所有性能需求,開啓FSR質量檔就能完美達到100fps以上,補幀效果自然也沒問題。如果對於幀率要求更高,在不開補幀情況下能很好匹配高刷屏,最低也只需要RX 7700 XT。如果要針對1080P&360HZ做匹配,那麼就需要上到RX 7900 GRE以上。
2K分辨率,按照RX 6750 GRE系列的表現,應付戰役和喪屍模式流暢度完全沒問題,多人競技的話建議RX 7700 XT起手較好,因爲它的原始幀能達到平均107fps,補幀後就無壓力了。不使用幀生成的話,那麼至少使用RX 7800 XT來匹配高刷屏吧,再往上性能就過剩了,除非顯示器刷新率能達到280HZ。
4K分辨率,說實話如果對於幀率要求不是太高,RX 6750 GRE系列玩玩戰役模式還算勉強一戰,但個人是更推薦RX 7700 XT以上,想保穩一手最好還是選擇RX 7800 XT/7900 GRE,16GB顯存在4K分辨率中顯然充裕不少。至於4K高幀,那必須得RX 7900 XT以上了,它也能剛好達到100fps水平,符合完美補幀的水平線。
銳龍5 9600X在1080P分辨率CPU佔用率能喫到50%以上,一定程度上依賴CPU性能,尤其是戰區模式,多人競技和戰役其實還好。CPU溫度最高爲73℃,比關閉PBO技術時、在CINBENCH R23烤機項目(見上圖右側最高66℃)甚至高一丟丟,使用的是超頻三RZ500這款五熱管單塔就能很好壓制住了。
參測的其他硬件介紹
本次配合銳龍5 9600X測試的主板,是微星家的MAG B650M MORTAR WIFI DDR5迫擊炮,外觀是純黑到底的統一配色,它在銳龍9000時代配置依然不落伍,主板在全覆蓋VRM散熱片之下,有12+2路供電體系設計,其中服務CPU VCORE的MOS最大輸出電流達到80A,用來應付R9級別都毫無壓力。
主板後置I/O擴展性也是一流,它提供了8組USB接口,包括一組20Gbps速率的Type-C接口,除此之外,Wi-Fi 6E無線網絡、2.5G有線網絡、ALC4080音頻芯片、Flash BIOS Button等主流配置都是一應俱全。
電源方面,爲了穩定發揮RX 7900 XT旗艦顯卡的最高性能,給它安排了來自微星家的MPG A1000G PCIE5全模組電源,它擁有80PLUS金牌認證,內部加持了全日系105℃電容,並符合ATX 3.0和PCIe 5.0規範要求,配備原生16PIN 12VHPWR線纜,最高可輸出600W,就是爲下一代顯卡而準備的,此外十年的質保售後也足夠輪換迭代至少三套配置。
銳龍5 9600X本身功耗並不高,默認65W,最近功耗解放的BIOS也才105W,在上述遊戲和R23溫度測試中,CPU最高也就73℃,搭配的正是來自超頻三黑海RZ500這款散熱器,整體採用純黑配色搭襯,頂蓋融入了品牌象徵性元素·三角幾何,並有橙色區域凸顯。它155mm高度結合五熱管單塔的規格,官方標稱解熱功耗卻能達到255W,相當強悍的小鋼炮。
RZ500搭配了一枚CPS系列全系常見的F5 R120性能風扇,它有精緻的星環金屬軸心設計,FDB動態液壓軸承,配合三軸動平衡矯正,可保持長時間低噪穩定工作,配合2200RPM最大轉速,比同規格的散熱器更猛,吹透塔體妥妥的。
RZ500其二的優勢在於底座配備了5根6mm熱管,規格更高同時還採用了聚合工藝,使每一根熱管都能充分接觸到CPU頂蓋表面,達到精準覆蓋發熱源的效果。另外RZ500的熱管是自主研發設計,無論水平還是垂直安裝,均能發揮最大效能。
散熱器還是扣Fin和折Fin兩種工藝結合,這種結構使其鰭片區域更精緻和牢固,並有利於風道的流暢性。而在出風口的鰭片區域,還有特別的三角波浪鰭片矩陣設計,這種形狀是利用了氣動聲學原理來降低風切噪聲。
結語
《使命召喚21:黑色行動6》第二輪B測體驗下來,在多人遊戲中確實有加一些新內容,比如全向移動機制和追殺令模式,射擊手感雖不是系列巔峯,但在FPS遊戲中算得上是頭部,質疑的聲音也不少,只能說確實也沒有第二個COD了,期待一下戰地新作吧。
配置方面,IW引擎一貫的良好優化得以傳承,目前B測來看,顯卡要求較爲親民,熱門的2K分辨率也只需要RX 7700 XT就能達到高幀水平,並且本身COD對於A卡就有加成。如果覺得本文寫得還不錯,麻煩大家支持一下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