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選購結論
現在大家都很忙,沒時間看長文,
所以直接先把選購結論置頂一下,方便解決大家的選購問題。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本身不歸屬於遊戲本,是更貼近輕薄本的一類大屏全能創作本,高顏值的AIGC性能本。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最爲獨特的過人之處就是這一顆 AMD Zen5 的強大 CPU,比同機型的酷睿Ultra9配置跑分高出一大頭,
在單核多核性能的表現都很優秀,而且不那麼依賴於 Windows11 系統,核顯性能也足夠強勁,是目前更平衡形態下的強大性能之選。
如果你更看重這種平衡取向,在娛樂和工作之間平衡,在輕薄和性能之間平衡,並且希望CPU性能儘量強大,又很喜歡 ROG 這種旗艦個性的纖薄設計,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衝一下新款銳龍版。
旗艦質感,強勁內核,薄覽全能 ,
可謂是 AMD 東山再起的力量。
關注 CPU 可以直接跳轉到 “硬件參數和跑分”章節。
前言
大家好,這裏是輸出深度營養測評的博主 -- 維生素P。
AMD 銳龍的處理器,在數碼圈水友的認可度還是不錯的,主要是相關的產品多數走實惠路線,這一次 AMD 趁着發佈全新的 Zen 5 新品處理器,再次重新衝上高端旗艦全能本。
ROG 幻 16 Air 作爲旗艦級別的質感全能本,不單有着不錯的性能散熱釋放,而且整機的設計和外觀質感,保持住了輕薄的感覺。
在新品 AMD 銳龍處理器的加持下,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的 AMD 力量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我們一起來看下。
關鍵詞:ROG 幻16 Air ROG 全能本 創作本 AMD 銳龍 AIPC 筆記本電腦 大屏輕薄本 ROG 幻 16 Air 銳龍AI版 AI生產力 ROG幻16Air(rog幻16air筆記本電腦)怎麼樣 幻16 Air 優缺點 幻16 Air 評價 參數配置 ROG幻16 Air 銳龍AI版 AMD 銳龍 AI 9 HX 370 16英寸設計師遊戲本筆記本電腦 AI 9 HX 370 32G 1T RTX4060 2.5K 240Hz 日蝕灰 鉑月白
測評時間:2024 年 7 月
目錄
配置
外觀
屏幕
接口
電源和電池
續航表現
烤機測試
硬件參數和跑分
遊戲表現
使用體驗
小結
配置
基本配置參數如上,單看參數明顯配置規格給的是很高的,屏幕也是一流水平的高分高刷 OLED 屏幕,而且對於一個帶有強勁獨顯和 16 寸大屏的機器來說,重量還能控制在 1.8 kg多一點,還是很優秀的。
本次測評使用的是 Win11 家庭版 26100.1150 版本,BIOS 版本號 GA605WV.303,核顯驅動版本爲 32.0.11016.6004,NVIDIA 驅動版本 32.0.15.5607
外觀
這款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有兩種配色,一個叫日蝕灰,另一個叫鉑月白。
它是那種帶一點灰色的白,正面強光照射,會呈現很明朗的灰白色,換不同角度會呈現其他暗灰色。
在 A 面有 ROG 專屬標誌性的斜切 X 燈帶,靠近尾部的轉軸有一條淺灰色的線帶設計,上面有標記 "Z E P H Y R U S".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 A 面的角落區域,有一個 CNC 一體成型的 ROG 品牌銘牌,非常精緻簡約。
斜切 X 燈帶機器會默認開啓,即使是關機狀態,這個部位也會有清晰明朗的鏡像反射,很有質感。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整個機器雖然是一個 16 寸的大屏尺寸,
但是明顯看出整機的身材是屬於苗條類型的。
A B 面給人的感覺非常纖薄,整機的厚度也控制的非常好。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即使是和 14 寸的旗艦超輕量輕薄本放在一起,也顯得相得益彰。
機器採用航空鋁一體機身,薄至 14.9 mm.
這應該就是做薄的減法,所帶來的旗艦質感吧。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的屏幕面採用了和 Mac 一樣的一體玻璃設計,觀感非常通透。
機器採用隱藏式轉軸設計,整個 C 面渾然一體。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屏幕表面不完全是鏡面反射,應該是有做抗反光的塗層材料。
屏幕下方有一行文字,不太容易看得出來,只有在特殊角度,會微微顯露出 "ROG ZEPHYRUS"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整個 C 面的質感非常好,給人一種簡潔清爽的感覺。
鍵盤面 CNC 金屬一體成型,採用了大尺寸的方型鍵帽,左右兩側爲揚聲器,直接對人位輸出聲音,能有更好的音效放送效果。
雙向揚聲器,內置了4個重低音,2個高音喇叭,支持杜比全景聲空間音頻。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鍵盤 C 面左側掌託位置,有最新的 AMD 處理器貼紙,獨顯貼紙,以及 G SYNC 貼紙。
CPU 是今天這臺測評機器的重頭戲,全新的 AMD Ryzen AI 9HX 370 處理器。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16 寸大觸摸板設計,屬於頂流巔峯造詣。
觸摸板尺寸爲:150.3 mm * 98.8 mm,差不多比一個常規的手機還大。
這裏採用了無框的玻璃觸控板,按壓手感溫婉舒暢,滑動順滑,有着很卓越的觸感。
如果專注於遊戲場景,可以通過 Fn + F10 暫時禁用觸摸板,防止誤觸。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右側可以看到方向鍵採用了半高設計,並且用 Fn 層集成了 PGUP 等四個編輯按鍵,右上角爲 Delete 鍵。
方向鍵的左側是微軟的 Copilot 實體按鍵。
鍵盤沒有 PrtSc 鍵,但是 Fn + F6 可以直接觸發 Windows 系統的截圖功能。
開機按鍵獨立爲一個異型六邊形,只有開機功能,並且表面和觸摸板一樣採用了玻璃覆蓋。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鍵盤按鍵爲 1.7 mm 長鍵程設計,觸發壓力適中,整體的手感比較輕盈,長時間大量文字工作體驗舒適。
鍵盤區在 F1 鍵上方,還獨立做了四個按鈕,默認是按鍵上指示的多媒體鍵,
如果在 ROG 的奧創中心控制檯自定義之後,就可以默認觸發 M1 - M4 四個自定義按鍵和行爲。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鍵盤面採用了進風設計,最大程度保證了左右手輸入位置的溫度體驗。
鍵盤有三擋背光亮度調節,而且支持自定義 RGB 燈光顏色,可以在控制中心設置燈光聯動。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底部可以看到機器設計有大量縱向條狀格柵,但機身內部風道設計有遮擋覆蓋,只有風扇對應區域會留有進風。
出風口的設計也非常有趣,這個機器的出風口,是在底部長條腳墊上側,以及轉軸下側。
也就是說,熱風會順着隱藏的出風口,向機器的下側和後側出風,不會對屏幕吹風導致熱氣迴流。
屏幕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整體的屏幕觀感非常贊,採用的是一整塊完整一體的全玻璃覆蓋屏幕,是一塊高對比度的 OLED 面板,黑色能接近純黑。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一體的玻璃屏幕,比 Mac 更加完整,而邊角保持了正常屏幕的矩形邊角,能完整系統內的展示內容。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屏幕爲 16 英寸的 OLED 屏幕,面板來自三星,標識爲 SDC41AE ATNA60DL04-0。
分辨率是 2560*1600,最高 240Hz 刷新率,支持 P3廣色域,支持 10 bit 色深,調光方式則是採用類DC調光。
在設置裏面,可以調整刷新率爲60Hz,240Hz,或者是開啓動態分辨率。
在 ROG 的奧創中心控制檯內,可以設置不同的色域模式進行切換,也可以切換不同的色彩模式。
在原生色域的 Default 模式下,使用相關儀器測量,實測完全覆蓋色域 100 %sRGB,有 100% P3 色域,96% 的 AdobeRGB 色域,94% NTSC 色域。
全屏幕的亮度測試中,0% 狀態下亮度爲 5 nit,50% 亮度爲 98 nit,100% 亮度爲 415 nit, 色調響應曲線爲 2.2。黑點亮度接近 0,平均色準 Delta E 1.08。
如果切換爲 sRGB 模式,99 %sRGB,有 73% P3 色域,72% 的 AdobeRGB 色域,67% NTSC 色域,平均色準 Delta E 1.15。
如果切換爲 DCI-P3 模式,100%sRGB,有 100% P3 色域,90% 的 AdobeRGB 色域,88% NTSC 色域,平均色準 Delta E 1.21。
如果切換爲 DisPlay-P3 模式,100%sRGB,有 98% P3 色域,86% 的 AdobeRGB 色域,85% NTSC 色域,平均色準 Delta E 1.19。
在開啓 HDR 模式之後,可以測得最大全屏亮度同爲 415 nit,參考相關參數,最大激發亮度可以達到 500 nit 以上。
屏幕像素排列分佈如下圖所示: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屏幕頂部是攝像頭相關傳感器,內置 IR 紅外攝像頭,支持 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解鎖。
前置攝像頭帶有一個白色的指示燈,如果開啓了攝像頭會亮起提示。
接口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在接口方面 2A2C,整體不錯。
左側是方型的獨家電源口,HDMI 2.1 接口,全功能 USB 4 的 C 口(支持 PD 2.1 + 100W PD 充電),USB-A 口(3.2 Gen2),3.5 mm 耳機耳麥口
右側是 SD 讀卡器(UHS-II),USB-A 口(3.2 Gen2),USB 3.2 Gen2 的 Type C 口(支持 PD 1.4 + 100W PD 充電)
USB 4 是基於雷電 3 的拓展協議,兩個 C 口都可以充電以及外接顯示器。
右側的 C 口和左側的 HDMI 接口都是獨顯輸出畫面信號。
充電的時候,在 A 面還會有燈帶特效。
電源和電池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電源適配器的重量是 567g ,如果原裝電源帶出去,加上筆記本本體 1.823 kg,也就是接近 2.4 kg。
電源適配器 20V-10A,總共 200 W 輸出。
機器C口也支持PD充電,所以可以自己換成更便攜的小功率氮化鎵充電器,基本重量在 140 - 200g 內就能搞定充電器。
不過如果功率比較低(比如 65 W),記得要調整性能模式,不然可能會供電不足。
電池容量 90 Wh,算是比較大的容量了。
在開機充電的情況下,除去本身的供電功耗,系統內輸入到電池側的檢測軟件顯示,充電速度最高能到 100 W。
使用原裝 200 W 適配器進行相關充電測試。
實測30分鐘時間,電量可以從 10% 充到 57.8%,半小時充電量大約爲 43 Wh。
針對這塊 90 Wh的大電池:
電量從10% - 50% 需要 24 分鐘
電量從10% - 90% 需要 59 分鐘
電量從10% - 100% 需要 107 分鐘
在電池快充滿的時候,充電策略會使用涓流充電,減少電池損耗。
續航表現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是 2560*1600 分辨率的屏幕,有240高刷,有四種性能模式,
Windows模式
安靜
性能
增強
手動(自定義轉速/超頻)
其中這裏的增強模式,是必須插入原裝適配器電源纔可以啓用的,所以在不插電的情況下,最強的模式就是性能模式。
在控制檯的系統面板裏,還可以設置雙顯三模,控制使用獨顯還是核顯。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支持 NVIDIA Advanced Optimus,可在奧創智控中心調節獨顯輸出模式、混合輸出模式和集顯模式。
根據實際情況,續航測試使用 PCMARK 8 的 Work 模式,進行簡單 office 輕度生產力辦公的模擬運行,包含網頁瀏覽,文字寫作,視頻通話,excel數據處理等常見輕度辦公場景,從滿電一直連續運行直到消耗 80% 電量之後,進行續航的數據評估,並且給出性能得分。
續航會隨着不同需求,所對應的不同負載情況而產生改變。本次測試選擇了以下的續航測試模式
150nit,電源最佳能效,核顯模式,控制檯安靜模式,60Hz
150nit,電源節能模式,核顯模式,控制檯安靜模式,60Hz
以上測試都在連接WiFi,不墊高機身的情況下進行,續航結果如下所示
用 PCMARK 8 測出來的續航,數據會更接近真實的辦公使用場景。如果是 PCMARK 10 的續航測試,這個數據會偏高,因爲 PCMARK 10 續航測試過程,會有一部分等待單項時間結束的無負載狀態,如果是連續辦公場景,實際應該取 50%-80% 左右。
根據充電期間的數據觀察,如果是開安靜模式空載,基本上空載 CPU 的封裝功耗會在 7W 以下。
整體來說,這個筆記本的辦公續航不錯,如果外出開啓核顯模式,調整性能,也能當一個普通輕薄本用大半天。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這個續航,可以說已經是近似於普通輕薄本了,要知道這顆 CPU 滿負載狀態下,可是幹翻一衆普通遊戲本的性能水平。
烤機測試
烤機測試的環境爲溫度 26.5 攝氏度,溼度 67 %。
首先,使用 AIDA64 對 CPU 進行 FPU 高負載的單烤測試。
收集一段時間的系統數據後,如下圖所示,CPU 單烤的功耗,平穩地維持在 80 W。
溫度表現良好,保持在 91 度附近,任務管理器的綜合 CPU 頻率在 3.51 GHz 左右。這個散熱對於壓制 80 W 性能釋放,那是輕輕鬆鬆。
再來看下GPU顯卡的情況。
RTX 4060 獨顯的單烤結果如下圖,功耗可以平穩達到 100 W ,溫度也穩定在 83 度上下。
接着開始進入雙烤測試。
最開始會兩者會動態調整一下功耗,顯示維持了一小段時間的 41W CPU + 79W GPU 的狀態。
最後穩定調整爲 35W CPU + 85W GPU 的狀態,雙烤整機性能釋放穩定爲 120 W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的奧創控制檯支持手動模式,所以如果你瞭解自己的實際使用需求,可以動態調整功耗。
比如你更需要CPU性能,可以調整成 50W CPU + 70 W GPU,又或者你需要顯卡性能,那就可以調整成 25W CPU + 95 W GPU。
高負載下增強模式,人位噪音約 49 分貝,沒有刺耳聲,主要是呼呼風聲。
不插電的輕度日常辦公使用情況下,性能模式的噪音也不明顯,如果你開安靜模式,幾乎聽不到什麼風聲。
高負載雙烤30分鐘之後,使用紅外溫度計,測量鍵盤表面溫度,得到的數據如下圖所示。
得益於鍵盤進風設計,兩手主要的操作區溫度都比較低,鍵盤輸入區的高溫位置在頂部中央位置,最高溫的區域不在鍵盤輸入區。
硬件參數和跑分
這臺機器的 CPU 完整的名字是 AMD 銳龍 AI 9 HX 370,英文名是 AMD Ryzen AI 9 HX 370,名字有一點點拗口。
這是 2024 年 7 月底來說,目前最新的處理器,來自 AMD 銳龍全新的 4nm 工藝,新架構 Zen 5 的移動端處理器。
AMD 今年的節奏非常快,Zen4 架構的 7000 系列是大概去年夏季上市的,8000 系列是今年春季末發佈上市的,小小提升了 AI 能力。現在這個原本隸屬於 9000 系列,但是改了名的 AMD 銳龍 AI 300 系列,纔是真正意義上大改進的新品。
銳龍 AI 9 HX 370,12核心24線程,4個Zen5核心,8個Zen5c核心,兩種核心最高加速頻率 5.1GHz/3.3 GHz,核顯 Radeon 890M 16CU,TDP調控範圍 15-54 W。
Zen5c 核心不能理解成友商的異構核心,因爲本質上他們都是一樣的同構,理論 IPC 相同,沒有動架構,而且都是同樣一個核心支撐兩個線程的超線程處理,主要區別是運行頻率不同,三緩不同,封裝面積不同。
Zen5 核心,被操作系統視作性能核心,Zen5c 核心則是能效核心,這兩種核心都有自己的 L1 和 L2 緩存,單個核心可以快速讀寫。
但是 24MB 的 L3 緩存,內部做成了兩種切分,一個是給標準 Zen5 核心的 16MB,以及另外一份給 Zen 5c 緊湊核心的 8MB。
AMD 的 Zen5 移動端處理器,在同一個芯片上,擁有兩種具有不同緩存容量的內核類型。
4 個 Zen5 性能核心可以滿足低延遲和突發工作負載。8 個 Zen5c 能效核心,平均只有 1MB 的 L3 緩存,適用於更低計算,但是需要後臺長時間駐留的工作負載。
Zen5c 能效核心的封裝面積更緊湊,而且緩存耗電更小,如果微軟的操作系統能正確調度的話,續航能效應該會有良好表現。
打一個大概的比方,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那就是 AMD 銳龍 AI 300 的處理器,性能核心和能效核心,都是能力一樣優秀的士兵,都是左右手一起雙槍,只不過一個給配了更大火力更多彈夾,另一個配了小容量的手槍。
顯卡配置方面,核顯是 RDNA 3.5 的 Radeon 890M,並且給了 16 CUs。
AMD 處理器的核顯,主要是用 “計算單元” CUs 這個單位衡量,AMD 把自己的計算單元 CU(Compute Unit)和 Graphics Core Count 做直接關聯,中文翻譯成 “GPU核心數目”。
16 CUs 的 890M 核顯,相比於 7000系列和8000系列的核顯 780M ,CU 數目直接增加 33%,從 12 到了 16,性能跑分也更是水漲船高。
之前 780M 已經基本上暢玩網遊,低畫質喫雞了,890M 更是跑分上都直接超越了兩三年前的 RTX 2050 小獨顯。
RTX 獨顯的配置,還是甜點老友,RTX 4060,也是絕大多數人會考慮的遊戲顯卡配置。
RTX 4060,採用 AD107 核心(臺積電5nm),Ada Lovelace 架構 GPU,核心面積大幅縮小,着色器數量 3072,顯存 8G GDDR6,128 bit 位寬,能耗比相比於30系大幅提高,而且支持 DLSS 讓玩家有更好的體驗。
事不宜遲,這個新 CPU 到底什麼性能表現,跑個分來看一下。
先跑一下筆電最常見的 Cinebench 渲染測試。
單輪 Cinebench R24 跑分如下,
單核 114 分,多核 1213 分。
單輪 Cinebench R23 跑分如下,
單核 1990 分,多核 23538 分。
其他 Cinebench 以及 CPUZ 相關跑分如下圖所示,下面這裏的 Cinebench R23 使用的是10分鐘模式。
在使用原裝200W電源的情況下,開啓最強的增強模式,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這檯筆記本滿血性能如下:
R15 單核 305 分,多核 3479 分
R20 單核 786 分,多核 8989 分
R23 單核 1990 分,多核 23420 分
CPUZ 單核 801 分,多核 9394 分
在不插電,僅使用電池供電的情況下,性能模式開不到增強,只能開在性能模式,離電性能的表現如下:
R15 單核 287 分,多核 2012 分
R20 單核 766 分,多核 7644 分
R23 單核 1973 分,多核 19100 分
CPUZ 單核 800 分,多核 8763 分
在不插電開啓最強性能的情況下,10分鐘模式 R23的跑分 19100 分,相當於是插電跑分 23420 的 81% 左右。
特別說明一下,這裏的R23跑分是10分鐘模式,所以可能和其他一些測評的單輪跑分數值存在一些差異。
R23的橫評對比跑分如下。
單核性能的對比來說,這個 AI 9 HX 370 基本上達到了和 酷睿 Ultra 9 差不多的跑分,也和舊款的 12代 13代 HX 處理器近似。
多核性能的對比來說,由於這個處理器同 IPC 的 12 個核心,所以這個 24 線程跑分,是比友商異構核心的 24 線程跑分更強的。
參考 R23 10 分鐘模式的跑分,同款幻16Air酷睿版的 Ultra9 跑分比這個AMD 新處理器少了 22%,而且 AI 9 HX 370 的功耗和溫度表現還更好,已經拉開一個身位了。
對比激進性能釋放輕薄本的 Ultra7,跑分比 AI 9 HX 370 少了 29%。
這個 AI 9 HX 370 只需要 80 W,基本能跑到舊款 12 代和 13 代更激進功耗HX處理器的遊戲本水平。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的 R23 的 10 分鐘測試過程,CPU 的功耗表現非常穩定,一直在 80 W。
核心溫度也控制的很好基本在 86 度左右。
本身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的散熱也是優秀水平,壓住這一顆處理器完全綽綽有餘。
3DMark 相關跑分如下所示,獨顯 RTX 4060 是這兩年非常甜品的主流的配置。
CPU Profile 多線程 10423 分,單線程爲 1179 分。
Time Spy 的獨顯分數爲 10051 分
Fire Strike 的獨顯分數爲 26122 分
RTX 4060 其實是 40 系裏面相對目前價格來說比較平衡的一個甜點選擇。
得益於 40 系的優秀能耗比,這個獨顯基本上日常打遊戲也就是在 90 -110 W 之間,就能發揮出幾乎全部實力了。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的 RTX 4060 跑分,只需要 100W 功耗,就能比 120W 的 RTX 4050 高出一頭。
這顆 AMD 的 AI 9HX 370 處理器非常強勁,而且核顯也很有意思。
在 ROG 的奧創中心裏,可以手動設置核顯分配的內存大小,最高可以直接劃出 8 G專門給核顯來使用。
如果開啓核顯模式,分配 8 G 內存給核顯,使用 AMD Radeon 890M 核顯,相關跑分如下:
Time Spy 的核顯分數爲 3709 分
Fire Strike 的核顯分數爲 10029 分
Night Raid 的核顯分數爲 42992 分
Wild Life Extreme 的核顯分數爲 7160 分
這個跑分可以說是相當高了,橫比來說,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可以接近無獨顯的核顯性能輕薄本第一梯隊級別。
這也就是說,即使是不開獨顯,單單就這個 CPU 的核顯,就已經有和兩年前 RTX 2050 小獨顯的水平了,直接就可以高畫質原神啓動,日常輕度網遊,喫雞,那更是手到擒來。
當然,還是要強調一下,這個跑分是在 80W 這種超高功耗,以及 8G 內存劃分,以及 7467 高頻內存特殊加成之下的成績。
如果是普通的輕薄本,這個核顯的表現可能還會弱一些。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的內存是 LPDDR5X-7467MHz 板載的 32G 內存,現階段如果希望電腦用的比較久一點,一般是推薦優先考慮 32G 內存容量的。
跑分數據如下圖所示。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的硬盤來自三星,型號爲 MZVL21T0HDLU-00BT7,這就是常見的 三星 OEM 盤 PM9A1a。
這是 PCIe 4.0 的 NVMe 固態硬盤,容量爲 1T。
硬盤相關讀寫測試速度跑分如下圖所示,
跑100G的混合模式,表現也非常優秀。
這臺機器只有 S0 待機,休眠,以及快速啓動的睡眠狀態,混合睡眠與 S3 待機不可用。
無線網卡是 MediaTek MT7925,支持比 wifi6 更先進一代的 WiFi 7
進行 PCMARK 10 辦公生產力方面測試,開啓電源最高性能模式,墊高機身。
彙總表格如下所示:
獨顯模式下,插電比不插電跑分高 18%
核顯模式下,插電比不插電跑分高 15%
橫比其他機型結果如下:
對於普通的辦公場景來說,AMD 銳龍 AI 9 HX 370 這顆處理器,有很不錯的性能表現,核顯和獨顯兩種情況下,普通辦公跑分差距不明顯。
橫比其他筆記本來說,辦公性能十分優秀,是一臺頂級的創作生產力本。
遊戲表現
備註:以下跑分均爲插電,墊高機身,開啓電源最佳性能模式進行。截圖上傳有壓縮,不完全代表遊戲畫質。
雖然這臺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並不能完全算是遊戲本,但是它的優秀性能也足以玩一些遊戲。
我們先來看看主流網遊競技方面的遊戲表現如何。
CS2,開啓低畫質,禁用 FX 超級分辨率,開一局人機的煉獄小鎮死亡競賽,幀數如下:
1920 * 1080 分辨率下,幀數在 124 - 227,平均幀數爲 184。
Dota2 解鎖幀數,開啓最高畫質,觀看比賽錄像進行幀數錄製,遊戲表現如下:
1920 * 1080 分辨率下,幀數在 61 - 206 ,平均 120 幀,1% Low 幀 爲 54.
地平線5,開啓極端畫質,進行性能測試,遊戲表現如下:
1920 * 1080 分辨率下,幀數在 90 - 115 ,平均 95 幀,1% Low 幀 爲 77.
古墓麗影暗影,使用DX12模式,開啓最高畫質,使用實測幀數表現如下:
1920 * 1080 分辨率下,幀數在 117 - 246 ,平均 138 幀,1% Low 幀 爲 70.
另外這顆 CPU ,AMD 銳龍 AI 9 HX 370 本身就搭載了一個很強的 890M 核顯,即使是你不開啓獨顯,在 80 W 功耗釋放,再加上手動劃給 8G 內存的情況下,這個核顯的遊戲能力也是十分驚人的。
使用核顯模式測試,測試相關遊戲,使用 1920 * 1080 分辨率,表現如下:
CS2 低畫質,幀數在 87 - 171,平均幀數爲 141.
Dota2 最高畫質,幀數在 47 - 103 ,平均 81 幀,1% Low 幀 爲 43.
地平線5 極端畫質,幀數在 37 - 48 ,平均 41 幀,1% Low 幀 爲 31.
古墓麗影暗影 最高畫質,幀數在 34 - 71 ,平均 46 幀,1% Low 幀 爲 28.
核顯居然也能玩極端畫質的大作遊戲,這已經很牛了。
按照網友們眨眼補幀的技術,30幀只要多眨眼,也是絲滑了。這個處理器 AMD 銳龍 AI 9 HX 370 的核顯,是真的有點東西。
使用體驗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使用下來的整體感受,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平衡。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這顆全新的 AMD 處理器,非常貼合這臺機器全能本的定位。
不管是低負載下的表現,還是高負載的能力,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巔峯性能可以殺掉友商的Ultra9,低負載續航還能有很不錯的能效,整體的發熱也低,再加上這個能玩3A大作的強大核顯,這顆 CPU 真的可以說是 AMD 東山再起的力量。
這檯筆記本本身更多是創作本的定位,強大的 CPU 能力,搭配 RTX 4060 獨顯,不管是日常辦公,還是需要涉及到 GPU 獨顯能力的視頻剪輯,3D 渲染,他都能有很不錯的表現。
平衡的藝術,很好地體現在了這個機器的重量控制和性能表現之上,整機作爲一個大屏 16 寸的生產力創作本,居然能控制在 1.85 kg,並且還是有 90Wh 大電池,整機的質感和剛性也是足夠的,這個平衡點的卡位是非常誘人的。
再加上這一塊高對比的通透 OLED 廣色域屏,創作生產力完全沒問題。
生產力性能強勁,基本配置拉滿,而且這個機器還有 ROG 血統的各種細節,再加上 A 面富有獨家特色的斜切燈帶。
這一切都展示出了 ROG 旗艦輕薄形態的品味,以及工程技術和審美藝術結合的硬實力。
小結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最大的優勢:
ROG旗艦品味 薄型質感
獨家斜切燈帶 RGB 燈光鍵盤
強勁的高性能高能效處理器 銳龍 AI 9 HX 370
高分高刷廣色域 OLED 屏
90Wh 大電池同時保持 1.82kg 好身材
超大觸摸板 1.7mm 長鍵程 優秀輸入體驗
揚聲器外放效果一流
支持 Wi-Fi 7
一些有缺憾的小地方以下有幾點:
只有人臉識別 沒有指紋識別
物有所值 但價格比較高
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本身不歸屬於遊戲本,是更貼近輕薄本的一類大屏全能創作本,高顏值的AIGC 性能本。
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最爲獨特的過人之處,就是這一顆 AMD Zen5 的強大 CPU,比同機型的酷睿Ultra9 配置跑分高出一大頭。
如果你更看重這種平衡取向,在娛樂和工作之間平衡,在輕薄和性能之間平衡,並且希望CPU性能儘量強大,又很喜歡 ROG 這種旗艦個性的纖薄設計。
那麼,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衝一下新款ROG 幻 16 Air 銳龍 AI 版。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還不錯,希望可以得到你的點贊+關注+收藏,感謝你的信任。
這裏是一位堅持輸出深度營養測評的博主,維生素P,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