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公元前 256 年 12 月 28 日 - 公元前 195 年 6 月 1 日),漢朝開國皇帝。
劉邦劇照
公元前 209 年 9 月,劉邦在沛縣聚衆響應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 207 年 10 月,劉邦率軍抵達霸上,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公元前 206 年 8 月,劉邦被封爲漢王。
公元前 205 年 4 月,劉邦東出與項羽爭天下。
公元前 202 年 2 月 28 日,劉邦在定陶汜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建立漢朝。
公元前 195 年 6 月 1 日,劉邦駕崩。
---------------分割線-----------------
1.劉邦爲什麼在皇帝中獨具人格魅力:
高祖劉邦在許多人眼中呈現的特質:愛熱鬧、不拘小節,有好色粗魯等小毛病。但,在關鍵大事上,他能摒棄惡習,永不言敗,滿懷希望且豁達大度,尤爲重要的是,他真正做到了仁,不似其他帝王那般虛僞,是個真實鮮活、將普通人當人的皇帝。
劉邦劇照
2.劉邦是靠的毅力和膽識過人
劉邦不僅德行充沛而且命硬,御駕親征是常事。據《漢書》記載,從秦二世元年起義(前 209 年)至漢十二年壽終(前 195 年),劉邦除漢九年(前 198 年)有所休憩,其餘年份皆親赴戰陣。《晉書》中苻堅曾言:“漢祖與項羽爭天下,受困於京索之間,身受七十多處傷,穿透身體的傷有六七處……”把命硬這一點歸結爲運氣實在不妥。
劉邦劇照
3.呂后殺韓信不應歸咎於劉邦
一直以來,有人將呂后殺韓信之事歸咎於劉邦爲幕後黑手。可是劉邦殺舊臣從不手軟,漢高祖從來“只要足裏子,而不苛求面子”,若要殺韓信,又何必借呂后之手?
有這個看法多半認爲是劉邦年老體衰,默認了呂后的行爲,可細想來就並非如此。劉邦死之前兩年還四處征討,且他對待韓信是從王降爲侯,其他異姓王幾乎都被剷除,這恰恰表明劉邦並不想殺韓信。再者,劉邦死後,孱弱的劉盈很快離世,舊貴族和功臣皆未作亂,最大的贏家是誰?呂氏。
劉邦劇照
4.分一杯羹的典故
分一杯羹的典故,劉邦說的是:“我們曾結拜兄弟,我父親就是你父親,如果你要烹了自己父親,那麼請分我一杯羹。”充分說明了漢高祖“只要裏子,不苛求面子”的智慧。
5.劉邦並非不務正業
劉邦並非不務正業,《後漢書》中提及有人嘲笑劉秀事田業如高祖兄仲,劉演學習劉邦,不事耕種,因知王莽必滅,劉家可奪回天下,劉演深知天下大勢,劉家最後又重新奪得天下,雖然不是劉演,是劉秀。
《楚漢傳奇》劉邦劇照
《史記·酈生傳》記載劉邦說“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拿起武器反秦纔是正事,當時環境,空談種地無法救天下。
6.劉邦的厲害之處
劉邦厲害之處在於關鍵時刻能化身趨利避害的機器,凡事有益就容忍,有害就剷除。封雍齒、扔劉盈、分一杯羹等事,只有他能毫不猶豫去做,“只要裏子,不苛求面子”,這就是他的厲害之處,或者說是相較於別人的過人之處,也是他被詬病和非議最多的點。
注:以上爲個人觀點,有錯誤儘管指正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