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3 年 3 月旗艦級傳感器 3395 解禁後,國產遊戲鼠標迎來全面崛起,打破了羅技、雷蛇、卓威等大廠壟斷多年的遊戲鼠標市場,並且由於國內廠家極度內卷,這些國產 3395 鼠標的售價普遍在 200 左右,個別甚至僅賣百元出頭,許多平民玩家也體驗到了旗艦級遊戲鼠標的性能,堪稱“國產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
不過其實 3395 並非最頂級的鼠標傳感器,在 3395 之上還有 3950,其此前一直被雷蛇獨佔(原相與雷蛇關係匪淺,最頂級的傳感器往往會優先供給雷蛇獨佔 2 年),直到今年 4 月才解禁放開供其他廠家使用,因此最近越來越多國產 3950 鼠標陸續上市。
VGN 作爲近兩年風頭正盛的外設廠家,在 3395 鼠標潮中就憑藉蜻蜓 F1 大殺四方,是國產鼠標崛起的領軍人物,如今 3950 鼠標潮來襲 VGN 自然不會缺席,其主打遊戲電競的子品牌 ATK 前不久就上市了首批國產 3950 鼠標之一——烈空 F1。
烈空 F1 共有三個版本:299 的 F1 Pro、329 的 F1 Pro Max、429 的 F1 Ultimate,俗稱中杯、大杯、超大杯,中杯和大杯只是電池容量不同因此重量和續航會有所差異,超大杯則是模具上進行了一定超輕量化調整,使得重量減輕至極致的 38g。
由於我並不追求極致輕量化(個人感覺鼠標 50g 重量左右剛剛好),所以選擇入手的是續航更長的大杯 F1 Pro Max,經過 1 個月使用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鼠標的實際體驗吧。
烈空 F1 爲對稱型鼠標,三圍 118.2x62.4x38.8mm,屬於非常常規的中小手鼠標尺寸。
烈空 F1 高點幾乎位於鼠背中心,38.8mm 的高度使得鼠背有着較大的弧度曲線,並且左右側裙有明顯的內扣收腰設計,橫握點受力、魚鰭處支撐都相當充分,因此中小手實際趴握或抓趴會非常舒服襯手,這應該是我用過的數十款對稱型鼠標中最適合趴握的。
我手上的烈空 F1 Pro Max 實測重量 53g,比官方數據 50g 略重一點(盲猜官方的不含腳貼),外殼強度中規中矩,雙手用力捏仍能感受到略微形變,當然這並不影響日常使用。
外殼表面上,烈空 F1 採用了類膚的冰感塗層,觸感細膩不滑手,沾水後防滑效果更佳,對汗手玩家十分友好。
按鍵方面,烈空 F1 搭載了歐姆龍光微動,點擊手感乾脆偏硬、聲音清脆偏響,從體驗上與機械微動仍有一定差距,不過光微動勝在響應快、壽命長(理論上不雙擊),這應該也是如今越來越多旗艦級遊戲鼠標選擇光微動的原因所在。
烈空 F1 作爲 3950 鼠標,性能方面是最毋庸置疑的,實測不同 DPI 下運動追蹤表現十分優異,離散點均勻聚攏沒有任何偏離情況,而最高支持 36000DPI、750IPS、50G 加速度更是完全性能溢出,遠超一般人使用的極限。
值得一提的是,烈空 F1 Ultra 搭載的是 3950Ultra,最高支持 42000DPI 並且 DPI 可調精度爲 10DPI/檔,LOD 高度可調精度也達到 0.1mm/檔,可以理解爲可自定義度更高的超頻版的 3950,比較適合有個性化需求的發燒友玩家選擇。
主控方面,烈空 F1 採用的是旗艦級遊戲鼠標最頂級的 Nodic52840 方案,有線、無線均支持最高 8K 回報率,屬於目前最高配置規格。高回報率下按鍵延遲更低、光標更跟手,顯示器刷新率越高體驗提升感知越明顯,但相對的對電腦 CPU 性能要求也比較高,如果電腦配置一般的話最好設置爲 4K 或 2K(比常規 1K 回報率也有所提升),這樣反而能獲得更流暢的體驗和更長的續航。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烈空 F1 的接收器收納倉並不能卡緊標配的 1K 接收器,因此當把接收器收納到鼠標上後搖晃會發出一定異響,這應該是收納倉尺寸設計有誤導致的,實屬不該,希望 ATK 日後設計鼠標多加註意吧。
配件方面,ATK 提供有傘繩線、接收器延長器、替換腳貼、防滑貼,可謂面面俱到了。
總結一下,烈空 F1 的優點有:
優秀的對稱型模具設計,中小手趴握非常舒服;
外殼塗層細膩不滑手,對汗手玩家十分友好;
光微動的響應更快、理論壽命更高;
頂配的 3950+52840 性能拉滿;
不足有:
按鍵手感偏硬、聲音偏響;
接收器收納倉沒有卡緊 1K 接收器;
綜合來說,烈空 F1 作爲 ATK 打響 3950 鼠標的第一槍除了接收器收納倉尺寸設計有誤外沒有其他明顯短板,完成度還是很高的,而售價上則受限於原相 299 的限價雖然不如此前 3395 鼠標潮那般誇張地低價,但相較大廠的旗艦級遊戲鼠標已經親民得多,對於 300 預算想體驗當下最頂級的鼠標性能的中小手平民玩家值得選購。
關於烈空 F1 的分享結束啦,如果覺得本文不錯的話希望能點個贊支持一下,你的鼓勵是我輸出的最大動力,非常感謝!!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