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遠小夥伴福音,又可以爽快喫雞了,喬思伯C6 ITX便攜機箱裝機

一、 前言


蘑菇有個朋友,換了一個新的單位,上3休2的那種,聽起來還是非常不錯的。但他的單位距離家很遠,於是上班的3天就不回家了,等到休息的2天才會回家。


但這個朋友是一個重度喫雞玩家,上班的這3天在宿舍休息的時候就會很無聊。之前朋友也想把家裏的電腦帶過去,但無奈體積比較大,搬運起來略微喫力一些不說,最關鍵的是太顯眼了,從車後備箱裏抱出一臺主機,然後一路抱着走到宿舍,再碰到一些同事、領導,想想就非常可怕。


於是就想着把家裏的電腦稍微升級一下,從常規的大主機,升級成一臺能拎着就走的小主機。然後在宿舍裏再購買一套顯示器、鼠標、鍵盤、耳機,就能輕鬆在家裏和宿舍裏,同時暢玩喫雞了,完美!


二、喬思伯C6 ITX迷你便攜機箱 配置一覽


▼整機配置一覽,有些硬件是新的,有些硬件是舊的,包裝盒是好不容易纔找到的,哈哈。



1、處理器


▼處理器是AMD年初發布的5700X3D,也是5000系列處理器中非常特殊的一顆處理器,其擁有超大容量的三級緩存,在很多遊戲中發揮會更加出色。


▼處理器的外觀還是熟悉的AM4插槽的風格,很漂亮。


▼蘑菇個人感覺還是這種規則的矩形外殼處理器更好看一些,八爪魚外殼看着會更夢幻。



2、主板


▼主板是技嘉的X570I Pro,這塊主板還是非常不錯的,朋友用了很多年了。


▼主板正面都是滄桑的痕跡,蘑菇還簡單的清理了一下。


▼主板背面有金屬背板,好評,底部還有一個M2插槽。


▼主板的USB接口數量不少,共有6個,其中4個USB 3.1,兩個USB 3.1,其中一個還是Type-C的。視頻輸出接口有三個,兩個HDMI、一個DP。


▼處理器這裏順手裝到主板上,記得升級主板BIOS,別問爲什麼!



3、內存


▼內存是阿斯加特的DDR4內存,16GB*2 3600MHz,型號好像是洛極W2,記不清了。


▼這套內存的顏值還是非常漂亮的,尤其是內存馬甲頂部的水管,搭配ARGB燈效效果很不錯。


▼內存這裏輕鬆安裝到主板上,這款內存的馬甲厚度較厚,搭配這款ITX主板,內存中間雖然還有一些空隙,但比較小了。



4、固態硬盤


▼朋友之前的固態硬盤容量較小,還搭配了一塊機械硬盤,由於平時需要移動,機械硬盤是肯定用不了的,於是就換了一塊更大容量的固態硬盤,影馳的這塊固態硬盤還是非常不錯的,蘑菇從桌子下面找到的,正好給他用上。


▼硬盤標配的散熱片真的非常漂亮,頂部是鏡面設計的,中間有影馳標誌性的HOF的LOGO,這塊硬盤貌似是旗艦級的PCIe 4.0固態硬盤,哎,蘑菇心痛自己2秒鐘。


▼固態硬盤這裏簡單安裝在主板的背面,不知道這樣能不能塞進機箱,如果不能的話,再拆M2固態散熱件。



5、散熱


▼散熱用的是超頻三的RZ400 V2,這款單塔、單風扇、4熱管的散熱器就可以輕鬆應付5700X3D的散熱需求了,畢竟AMD的處理器就這樣,你懂得。


▼散熱器頂部的顏值非常漂亮,鋁合金材質的,表面處理非常精緻,中間是大面積的磨砂質感,左上角有全新設計的超頻三的LOGO,右下角是標誌性的三角幾何造型,看着挺有意思的。


▼標配的散熱風扇很給力,扇葉採用9片式設計,扇葉中間有超大的金屬軸心,讓風扇日常運行更加的穩定。


▼散熱器輕鬆固定到主板上,散熱風扇剛剛好,差一丟丟碰到內存。



6、顯卡


▼顯卡用的是索泰的RTX4060 X-GAMING,因爲機箱的顯卡兼容長度最長255mm,可選的顯卡並不多。在考慮預算的前提下,RTX4060和二手的RTX3060Ti之間,蘑菇選擇了前者,雖然更貴一些,但有質保、更放心。


▼顯卡採用雙風扇的散熱模組,長度僅有218mm,對於一些內部空間比較有限的ITX機箱支持的特別好。



7、電源


▼電源這裏用的是安耐美的金競蝠GN650,金牌直出電源,這款電源的品質還是非常不錯的。


▼電源長度150mm,常規尺寸,搭配喬思伯這款C6 ITX機箱還行,主要是因爲顯卡短。


▼電源的額定功率650W,其中+12V單路輸出648W,非常不錯。



8、機箱


▼機箱是喬思伯的C6 ITX機箱,這款機箱的尺寸非常的小巧,長寬高是266*202*295.2mm,體積很小巧。硬件兼容性方面,主板肯定是ITX規格的主板,CPU散熱高度支持到170mm,顯卡最長支持到255mm。


▼機箱的每一個面都有金屬衝孔網設計,每個面都可以進出風,散熱表現應該不錯。


▼機箱的整體效果還不錯,都是金屬材質的,框架部分是黑色的,每個面是灰色的。


▼機箱正面,大面積的金屬衝孔網,底部是機箱的IO面板,最左側是電源鍵,右側一次是USB 3.0接口、3.5mm音頻接口和Type-C接口。


▼主板後部,頂部是電源插口,中部是主板IO開口、機箱風扇位,底部是橫置的PCIe插槽,有4條。


▼機箱頂部,灰色的是金屬衝孔網,兩側是兩個金屬吊耳,方便安裝一個提手。


▼機箱的四面可拆,採用卡扣固定,支持快拆,全部去掉之後,可以看到機箱內部整體的框架結構。


▼主板的固定位置,依然是熟悉的左上角。


▼機箱頂部的前部,是一個電源固定框架,支持ATX、SFX規格的電源。想要性價比,就選擇ATX電源,想要更好的機箱內部空間和兼容性,就選擇SFX電源。


▼機箱後部,有一個機箱風扇位,用於出風。


▼機箱頂部,也有一個機箱風扇的框架,可以在機箱頂部安裝一把機箱風扇。


▼機箱底部,有多個孔位,可以用於安裝機箱風扇、硬盤等。



三、喬思伯C6 ITX迷你便攜機箱 裝機


▼把剛剛裝好各種硬件的主板塞進機箱,剛剛比劃了一下,主板背面M2固態的位置有金屬橫樑,裝不了,已經換位置了。


▼主板輕鬆固定,順手把各個部分的線材裝好。


▼電源用的是安耐美的金競蝠GN650金牌直出電源,這款電源還是非常不錯的。


▼電源輕鬆固定到機箱的前部,順手把一些供電接口插一下,ITX機箱你懂得,有些順序不能亂。


▼這款機箱的上部、下部、後部可以安裝三把機箱風扇,最後比劃了一下,上部的風扇是裝不了的,下部的風扇不好裝,最後決定只裝一個後部吧。朋友三把舊的機箱風扇,只能利用上一把。


▼安裝好機箱風扇,出風設計的,把機箱內部的熱風抽出去。


▼最後安裝顯卡,索泰的這張RTX4060 X-GAMING。


▼顯卡裝進去還是很簡單的,就是線材稍微亂一些。先開始試一下,沒問題再把電源的線材理一下,應該會好看很多。


▼機箱的每個面的金屬蓋板都是卡扣固定的,蓋回去很簡單。


▼機箱內部還標配一個提手,可以方便的安裝到機箱頂部,方便把機箱提起來。


▼擦電,開機,一次點亮,完美,嘿嘿。



四、喬思伯C6 ITX迷你便攜機箱 測試


▼整機配置一覽,處理器是5700X3D,顯卡是索泰的RTX4060 X-GAMING雙風扇。


▼簡單跑個整機測試,整機得分135.6W,其中處理器單獨得分62.2W,顯卡單獨得分37.5W,性能表現不錯。


▼處理器是5700X3D,其擁有8個核心、16線程,三級緩存96MB,在一些遊戲中,尤其是網遊,非常有用。


▼簡單跑個CPU-Z的測試,單核心得分551.4,多核心得分5735.1。


▼內存是16GB*2 3600MHz的DDR4內存,時序18-22-22-42。


▼簡單跑個內存的測試,內存讀取速度48879MB/s、寫入速度28142MB/s、複製44095MB/s,延遲74.2ns。


▼簡單看下固態硬盤的參數,接口輕鬆跑在PCIe 4.0 x 4,協議是NVMe 1.4,通電次數2次。


▼簡單跑個DiskMark測試,順序讀取速度7193MB/s、寫入速度5784MB/s,4K讀取78.9MB/s、寫入227.5MB/s,性能表現非常不錯。說實話,看到這個測試數據,蘑菇心裏有點後悔,哎。


▼簡單看下顯卡的核心參數,核心是AD107,流處理器數量3072,顯存是鎂光的GDDR6,容量8GB。


▼日常待機情況,室溫在30℃左右,顯卡的核心溫度在42.9℃左右,顯卡散熱風扇是停轉的。


▼跑個3Dmark的FSE測試,顯卡分數12567,物理分數26941。


▼跑個3Dmark的TS模式,顯卡分數10429,CPU分數10331,性能表現都非常不錯。


▼最後跑個3Dmark的壓力測試,TS模式,幀數穩定率在99%,非常穩定。


▼顯卡的核心溫度最高在75℃左右,處理器溫度在61℃左右波動,整體的散熱情況表現還不錯。


▼遊戲實測,LOL大亂鬥模式,2K分辨率,泉水遊戲幀數在658幀左右,顯卡佔用71%,非常流暢。


▼日常團戰的情況,遊戲幀數也能保持在255幀左右,整體很流暢。


▼絕地求生PUBG,2K分辨率,全高畫質,室外遊戲幀數在141幀左右。


▼室內遊戲幀數也能保持在143幀左右,整體還是挺流暢的。如果分辨率從2K降到1080P,整體的遊戲幀數能提高100幀左右,更加流暢,搭配朋友1080P、240Hz刷新率的電競顯示器沒啥問題。


▼衆生平等奧德賽,2K分辨率,全極高畫質,走廊遊戲幀數在70幀左右。


▼室外的遊戲幀數也能保持在77幀左右,整體還不錯。


▼最後的平均遊戲幀數在82幀左右,整體可以流暢的玩這款遊戲。


▼賽博朋克2077,2K分辨率,光追超級特效。


▼酒吧遊戲幀數在43幀左右,顯卡佔用99%,功率118W。


▼室外水灘的遊戲幀數在50幀左右,水灘的光追特效非常真實。


▼最後整體的平均遊戲幀數在47.1幀左右,整體還行,稍微降一些特效,遊戲幀數可以提高到60幀左右。


▼最後是散熱測試,日常待機情況,室溫在30℃左右,處理器的溫度在52℃左右,AMD的處理器就這樣,待機溫度高。


▼簡單跑個CPU-Z的壓力測試,處理器功耗在85W左右,全核心睿頻4GHz,處理器溫度在75℃左右。


▼單烤FPU測試,處理器功耗在98W左右,全核心睿頻3.9GHz,溫度在89℃,散熱整體表現還不錯。日常玩遊戲的時候,處理器溫度在70℃左右波動,全核心睿頻4.1GHz左右。



五、總結


這臺小主機的整體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體積非常的小巧,上面還標配一個手提帶,可以直接拎着把機箱提起來,日常攜帶特別方便。朋友上班的時候,就把這臺主機從車後備箱拎到宿舍,休息的時候直接就可以玩遊戲了,超爽。休息的時候,顯示器、鼠標、鍵盤都拔掉,直接把主機拎回家,又能爽完兩天,完美!


機箱是喬思伯的C6 ITX,這個機箱整體的內部空間設計還不錯,能兼容ATX電源和255mm長度的顯卡。但是,個人建議,如果預算充足的話,還是用SFX電源會更好一些。電源體積小,走線更方便,主板的供電線也更安裝。最好選擇全模組的電源,不用的電源線直接就拔掉,讓電源底部的空間更加充足。


散熱方面,機箱全部的面板都有金屬衝孔網,散熱效果表現還不錯。機箱的上部、後部、底部可以安裝機箱風扇。不過機箱頂部的機箱風扇位稍微侷限一些,最好可以安裝一些薄的機箱風扇,在未安裝主板、CPU散熱的時候,就把上部的機箱風扇裝好。


謝謝大家!

The End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