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18性價比遊戲鼠標選購推薦

本文爲 2024 年 618 性價比遊戲鼠標選購推薦,含羅技鼠標、雷蛇鼠標、ROG鼠標、3395鼠標、3950鼠標、星閃鼠標等,並會介紹遊戲鼠標的選購要點,好讓大家能在 618 大促中挑選到最適合自己的遊戲鼠標之選。

本文分爲遊戲鼠標選購要點、遊戲鼠標推薦兩部分,如果是鼠標小白強烈建議從頭開始看起好對遊戲鼠標建立比較全面的認識,如果是對遊戲鼠標比較熟悉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轉到第二部分的 618 遊戲鼠標推薦清單,不過受限篇幅並非所有鼠標都能面面俱到,有其他優秀鼠標推薦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當然,如果看後眼花繚亂仍不知道該選哪款鍵盤,可以在評論區按“預算+手長握法”的格式留言,我看到後會一一回復。

一、遊戲鼠標選購要點

遊戲鼠標選購一般需要考慮這幾點:模具、傳感器、主控。

▲ 遊戲鼠標爆炸圖

模具:模具是選購鼠標首要考慮的因素,使用不村手的鼠標與穿不合腳的鞋無異,而如何挑選合適的模具則取決於個人的手長和握法:手長指的是中指指尖到手腕彎折處的距離,通常認爲 19cm 以上的爲大手,17~19cm 的爲中手,17cm 的以下爲小手;握法有趴握、抓握、指握之分,趴握爲手指、手掌幾乎貼合鼠背,抓握爲手心抵住鼠背、手指隆起下扣,指握爲手掌完全不接觸鼠背、完全靠手指控制鼠標。

▲ 手長測量方法

▲ 三種握法

關於不同手長和握法比較適合的模具大小可參考如下表格,如果實在拿捏不準某款鼠標是否適合自己也可以在本文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後都會回覆。

▲ 不同手長和握法所適合的模具大小參考

傳感器:傳感器負責採集處理鼠標的位移量,將決定鼠標的跟蹤定位能力,是鼠標最核心的元件。傳感器相關參數有 DPI(鼠標每移動一英寸對應光標所移動的像素點個數)、IPS(鼠標能識別的每秒可移動的最大英寸距離)、加速度(鼠標位移速度能夠影響光標移動的距離),不過並沒有哪一參數能直接體現傳感器的跟蹤精度,因此宣傳上通常會使用最大 DPI 來指代傳感器的性能高低(雖不嚴謹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關於目前常見傳感器的性能比較可參考如下傳感器天梯圖,需要注意不同鼠標即便搭載相同傳感器但實際跟蹤表現也往往有所差異,具體性能高低還得實測見分曉。

▲ 鼠標傳感器天梯圖 2024 版

主控:主控負責處理傳感器採集的數據以及鼠標與電腦之間的通訊,是鼠標僅次於傳感器的重要元件。目前常見主控方案商有博通、泰凌微、Nodic、維盛、星閃等,其中 Nodic 52833/52840 爲當下最頂級的公版主控方案,而星閃作爲後起之秀如今仍處於初期階段並不穩定(例如會干擾其他 2.4G 無線設備),建議給多點發展時間再考慮星閃鼠標。至於羅技、雷蛇、ROG 等大廠的主控其實也是定製於這些方案商,但由於投入了高昂的成本因此在無線穩定性、低功耗長續航等方面往往比公版方案有一定優勢,這也是目前大廠鼠標和國產鼠標的主要差距所在。

▲ ROG 的 SpeedNove 無線技術

此外,主控的回報率也成爲了近兩年遊戲鼠標的兵家必爭之地,4K 乃至 8K 回報率都屢見不鮮。雖然回報率越高光標軌跡越平滑跟手,但對電腦的 CPU 性能要求也越高,只有高性能電腦搭配高刷顯示屏才能真正發揮高回報率的優勢,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拖累 CPU 和縮短鼠標續航。其實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玩家認爲 2K 是最佳的回報率設定(與 1K 回報率相比體驗提升明顯),也絕對足夠應對任何遊戲場景,而更高的 4K、8K 回報率即便是職業玩家也不一定能感受到體驗提升。

▲ 回報率與光標軌跡的關係

二、618 遊戲鼠標推薦

以下標價僅供參考並非實時價格,請以電商平臺的商品顯示價格爲準!

VXE 蜻蜓 R1 SE+(¥89)

配置:55g 重量,PAW3395 SE 傳感器,博通主控,無線三模(無線最高 2K 回報率,1K 回報率下約 70h 續航)
推薦手型:18cm 左右中手

優點:VXE 蜻蜓 R1 SE+ 是目前最平價的無線遊戲鼠標之一,其以不到 100 的價格就給到了旗艦級鼠標 70% 的性能配置徹底橫掃了所有入門級鼠標,更是讓同樣百元價位的羅技、雷蛇等大廠的入門級遊戲有線鼠標都黯然失色,畢竟單看性能就差好幾檔了,更別提蜻蜓 R1 SE+ 還是無線三模的。可以說,如果預算十分有限且沒有大廠信仰的話,那蜻蜓 R1 SE+ 應該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鼠標之選,沒有之一。

不足:一分錢一分貨,蜻蜓 R1 SE+ 在用料、質量、品控方面就很一般了,外殼強度也比較差,用力捏能感受到明顯形變。

羅技 G102(¥99)

配置:85g 重量,Hero 傳感器,有線單模
推薦手型:18cm 左右中手

優點:羅技 G102 爲非常經典的入門級有線遊戲鼠標,在國產鼠標崛起之前長期霸榜百元價位遊戲鼠標榜單,曾被譽爲入門級百元遊戲鼠標之王。雖然近兩年 G102 的光景已每況愈下,但如果對性能要求不高且只使用有線連接的話,G102 憑藉調教不錯的按鍵手感、炫酷的 RGB 燈帶、易用的驅動、可靠的大廠售後等依然是不少朋友的遊戲鼠標入門首選。

不足:G102 的遊戲性能只是說勉強能用,腳貼、連接線材等用料也非常丐。

雷蛇蝰蛇標準版(¥99)

配置:96g 重量,PMW3328 傳感器,有線單模
推薦手型:19cm 以上大手

優點:提及羅技 G102 那雷蛇蝰蛇標準版絕不能缺席,其與 G102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入門級遊戲鼠標的標杆,不過目前也面臨着和 G102 一樣的困局。蝰蛇標準版與 G102 差異主要在於其爲大手鼠標,並且蝰蛇經典的人體工學設計相當優秀,大手趴握手感堪稱一絕。

不足:蝰蛇標準版的性能配置比 G102 還要差一檔,用料方面和 G102 一樣半斤八兩。

狼蛛 SC680(¥149 起)

配置:58g 重量,PAW3395 傳感器,博通 BK3633 主控,無線三模(無線最高 8K 回報率,1K 回報率下約 70h 續航)
推薦手型:19cm 左右中大手

優點:SC680 爲狼蛛今年推出的高性價比遊戲鼠標,150 就給到 3395+無線 8K 這等旗艦級配置着實誇張(不過 8K 接收器得 +20 另購),而且雖然看上去不像 GPW,但模具尺寸設計幾乎就是 GPW 略縮小一圈,實際握感與 GPW 非常相似,完全稱得上 GPW 平替。

不足:SC680 的按鍵手感偏硬,外殼強度也比較差,用力捏能感受到明顯形變。

漫步者 G3MPro(¥175)

配置:63g 重量,PAW3395 傳感器,維盛主控,無線三模(1K 回報率下約 40h 續航)
推薦手型:18cm 左右中手

優點:漫步者 G3MPro 爲目前唯一一款擁有真正遊戲性能的靜音鼠標,或者說是唯一一款按鍵靜音的遊戲鼠標,其奧祕在於獨家的雙微動設計,在宿舍、圖書館等需要輕音的場景只需切換爲靜音微動即可享受安靜的按鍵聲音不怕打擾旁人,而日常使用時切換爲普通微動即可恢復與其他鼠標無異的按鍵手感聲音,十分易用,非常適合有靜音打遊戲需求的朋友選擇。

不足:G3MPro 的續航比較差,在意的話建議 +20 選 G3MPro 靈能版,續航時長翻倍。

VGN 蜻蜓 F1 MOBA(¥219)

配置:55g 重量,PAW3395 傳感器,Nordic 52840 主控,無線雙模(1K 回報率下約 130h 續航)
推薦手型:18cm 左右中手

優點:VGN 蜻蜓 F1 MOBA 爲去年首批上市的國產 3395 鼠標之一,時至今日依然高居 200 價位遊戲鼠標榜單前列可見其人氣之高。雖然如今蜻蜓 F1 MOBA 的性能配置已不再最頂級,但穩健的 3395 調教、不錯的外殼強度、優秀的續航等依然讓鼠標有着不錯的競爭力,20W+ 銷量也意味着品控方面已經穩定基本不用擔心踩雷。

不足:蜻蜓 F1 MOBA 其實是支持無線 4K 回報率的,但隨着 VGN 不再售賣 4K 接收器(鼠標並沒有標配,我也看不懂 VGN 這一操作)完全可以忽略了,這使得鼠標在回報率方面比後來者遜色不少。

Keychron M3(¥248)


配置:78g 重量,PAW3395 傳感器,泰凌微 8273 主控,無線三模(1K 回報率下約 70h 續航)
推薦手型:19cm 以上大手

優點:Keychron M3 爲非常有特色的 3395 鼠標,與其他普遍 50~60g 重量的國產 3395 鼠標不同,M3 的重量有 78g, 操控起來會明顯感到重不少,這都源於 M3 設計有非常炫酷的 RGB 燈帶和滾輪燈以及保留着極高的外殼強度,畢竟一般情況下 RGB 和外殼強度與輕量化不可兼得。此外,M3 還標配有 USB-A、USB-C 兩個接收器,輕鬆應對任意使用場景,標配雙接收器也獨此 Keychron 鼠標一家。

不足:M3 的按鍵手感偏硬,外殼表面並沒有塗層導致塑料感較強,觸感一般。

ROG 影刃 3 無線(¥299)

配置:63g 淨重,AimPoint 傳感器,無線三模(1K 回報率下約 600h 續航)
推薦手型:18cm 左右中手

優點:ROG 影刃 3 無線爲個人認爲目前性價比最高的大廠遊戲鼠標,沒有之一,其所搭載的 AimPoint 傳感器其實就是超頻版 3395,性能僅次於最頂尖的 3950,價格卻非常親民很不 ROG,並且擁有 ROG 獨家的微動熱插拔設計,PBT 按鍵蓋更是抗打油性拉滿,還採用的是乾電池方案,一節電池能續航長達 2~3 個月之久,也不用擔心鋰電池電量衰減問題,相當經久耐用。此外,影刃 3 無線的模具整體設計十分接近羅技 G304,握感甚至還要略小一點,很適合作爲 G304 黨升級之選。

不足:目前 ROG 鼠標最大的短板就是臃腫難用的奧創驅動,影刃 3 無線也不例外,至於其他方面影刃 3 無線真基本挑不出毛病。

ATK 烈空 X1 Pro Max(¥329)

配置:54g 重量,PAW3950 傳感器,Nordic 52840 主控,無線三模(有線&無線最高 8K 回報率,1K 回報率下約 150h 續航)
推薦手型:19cm 以上大手

優點:ATK 烈空 X1 Pro Max 是今年 618 期間上市的爆款國產鼠標,也是最早一批 3950 鼠標之一,3950+雙 8K 完全把性能拉滿,輕量化、防滑塗層、廠續航等也十分到位,模具更是幾乎一比一仿雷蛇毒蝰 V3 設計,實際握感一模一樣,完全可以看作毒蝰 V3 平替。

不足:烈空 X1 Pro Max 的按鍵手感偏硬,外殼強度也比較差,用力捏能感受到明顯形變。

羅技 GPW 二代(¥599)

配置:63g 重量,Hero25K 傳感器,無線雙模(1K 回報率下約 80h 續航)
推薦手型:19cm 以上大手

優點:羅技 GPW 系列爲史上最成功的旗艦級遊戲鼠標系列,其憑藉口碑極佳的萬金油式模具以及穩定的性能表現在過去幾年一直都是鼠王的代名詞,在職業賽場上更是佔據半壁江山,實力毋庸置疑。不過隨着國產鼠標的崛起以及雷蛇、ROG 等大廠的迭代出新,GPW 的配置基本落後 1~2 代了,最新的 GPW 三代更是各種反向升級,除了升級爲 Type-C 外幾乎沒有可稱道的地方。因此,如果仍對 GPW 情有獨鍾的話建議還是優先考慮相對便宜的 GPW 二代,如果 618 能降價到 500 以內那就更香了。

不足:GPW 二代的性能比 3395 還要差一檔,接口爲 Micro-USB 充電很不方便。

ROG 龍鱗(¥599)

配置:54g 重量,AimPoint 傳感器,無線三模(1K 回報率下約 90h 續航)
推薦手型:19cm 以上大手

優點:龍鱗爲 ROG 的旗艦級大手鼠標,其外殼採用的是 ROG 特調的生物基尼龍 PA11 材質,使得鼠標做到 54g 輕量化的同時有着其餘同等輕量化鼠標所不具備的高強度外殼以及 RGB 滾輪燈,非常強大,而模具方面修長的鼠型也讓大手抓握手感相當不錯,操控感極佳。此外,龍鱗還是首款與專業 FPS 瞄準射擊軟件 AimLab 聯名的遊戲鼠標,可以通過 AimLab 獲得專屬個人的最佳 FPS 調參,相當好用。

不足:龍鱗的 PA11 外殼觸感比較粗糙且出手汗易滑手,塑料感較強。

櫻桃 M64Pro(¥999)

配置:55g 重量,PAW3395 傳感器,無線三模(無線最高 8K 回報率,1K 回報率下約 90h 續航)
推薦手型:18cm 左右中手

優點:M64Pro 爲 CHERRY 櫻桃收購 Xtrfy 後今年新推出的旗艦級遊戲鼠標,其有着獨成一派的模具設計,Xtrfy 招牌的超低前高+優秀的人體工學曲線使得握持鼠標時能夠感受到手掌和外殼的完美貼合以及手指與掌心強烈的前後夾擊感,趴握手感一絕,個人願稱之爲“中手趴握神鼠”。此外,M64Pro 的按鍵手感一致性、外殼強度等都很不錯,還支持按鍵去抖調節, 按鍵點擊延遲最低僅 0.3ms,相當強大。

不足:M64Pro 延續了 Xtrfy 一貫的無驅設計,DPI 只能在設定數值間切換無法自定義。

ROG 月刃 2(¥799)

配置:54g 重量,AimPoint Pro 傳感器,無線三模(有線最高 8K/無線最高 4K 回報率,1K 回報率下約 90h 續航)
推薦手型:18cm 左右中手

優點:月刃 2 爲 ROG 最新的旗艦級中手鼠標,其搭載了當下最頂級的 AimPoint Pro 傳感器(超頻版 3950),還是 ROG 首款高回報率鼠標,並且和龍鱗一樣 54g 輕量化也有着遙遙領先的外殼強度和 RGB 滾輪燈,基本把 ROG 最前沿的技術集於一身,而模具人體工學設計雖略遜櫻桃 M64Pro 一籌但也屬於上乘水準。

不足:月刃 2 和龍鱗一樣也是 PA11 外殼,因此觸感方面缺陷也是一樣的。

雷蛇巴塞利斯蛇 V3 專業版(¥999)

配置:112g 重量,Focus Pro 30K 傳感器,無線三模(無線最高 8K 回報率,1K 回報率下約 90h 續航)
推薦手型:19cm 以上大手

優點:由於羅技在 G502 系列迭代上的擺爛,雷蛇巴蛇 V3 專業版憑藉相近的握持手感、更強大的硬件性能、更炫酷的 RGB 燈帶、更好用的智能滾輪、可無線充電等已經成爲了許多 G502 愛好者的最終歸宿,112g 的重量也是習武之人目前爲數不多的重鼠之選。

不足:巴蛇 V3 專業版的充電底座和無線充電模塊得 +500 另購,一套下來着實不便宜。


看到最後拉,受限篇幅並非所有鼠標都能面面俱到,有其他優秀鼠標推薦歡迎在評論區補充。碼字不易,如果覺得本文有用的話希望能點個贊支持一下,你的鼓勵是我輸出的最大動力,非常感謝!!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