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倒吸還是質量問題?Intel 14900K Baseline設置再戰7800X3D

到底咋回事?

去年底,Intel發佈了第14代Core處理器,也是最瘋狂的一代:旗艦Core i9 14900K的默認最高頻率就達到了6.0GHz,後來又因爲AMD壓力太大,推出了14900KS,默認最高頻率更是達到了突破記錄的6.2GHz,是人類歷史上最高默認頻率的處理器之一。14代Core i9發佈的時候恰逢冬天,那時候看着14900K不可一世——結果最近天氣漸漸熱了起來,慢慢地開始各種報錯,一開始是顯卡背鍋(可憐的A卡......),但是NV是硬茬啊,根本不接招,甚至出了個如下公告來打Intel臉:

大意是說,如果您的系統使用的是英特爾第 13 代/第 14 代解鎖臺式機 CPU(K系列),並且在遊戲編譯着色器時遇到穩定性問題/顯存不足錯誤信息/崩潰到桌面,請訪問以下網站獲取故障排除幫助。

然後直接甩了個Intel官網連接,裏面已經吵成一片了......

到這時候,Intel臉都被打腫沒辦法當鴕鳥了,終於不情不願地承認部分CPU存在默認都不穩的問題,讓各主板廠商推送了一版包括“Intel Baseline”設置的BIOS,讓各主板廠商限制13、14代Core(主要是i7和i9 K)CPU的默認性能,重新定義“默認”。

其實這個事情主板廠商也是背鍋俠,Intel在功耗這方面,一直玩了一手“標低跑高”的把戲,要求主板廠商在高端主板上默認解鎖CPU的功耗牆,給人感覺Intel功耗低,然而每次首發評測,尤其是這三代來,我都會專門標註一下Intel平臺“默認解鎖”是爲啥?實際上Intel的K系列CPU在Z790高端主板上的默認功耗設定是這樣的:

也就是說實際上是沒有限制的,至少前幾年,高端的Intel主板“默認”就是這個狀況。這也就說明了爲什麼這幾年Intel CPU功耗大爆炸,高端主板供電也跟着大爆炸,用戶一直罵瞎堆料沒啥用浪費錢,主板廠也很委屈:我不這麼堆根本跑不下來啊!結果散熱器成了最後的受害者,如今裝Intel CPU,尤其i7i9的,沒個360水冷根本沒法用——就這還是因爲積熱了,不然來個超大水冷,真能給你跑到1000W去!

如今呢?天熱了,CPU實在壓不住了,長期高功耗高電流,CPU也縮了,開始陸陸續續出現默認不穩的情況了,Intel不得不放出Baseline設置,把CPU放回PL2功耗下——依然是標稱TDP的兩倍,結果現在發現有的CPU已經跑不了baseline了,傳聞5月31號還會再更新一版,把PL1進一步壓到只有188W,這相當於首發時候360-400W左右的功耗的一半左右!31號版本那個BIOS實際更新到用戶手裏估計還得更晚,但是baseline前陣子已經放出來了,幾乎所有廠商都放出了baseline BIOS,我們這次就先來看看baseline到底縮了多少!

測試平臺

測試用的CPU自然是Intel的旗艦i9 14900K了(14900KS由於過於冤種買的人寥寥),對比的CPU是AMD當家花旦、價格只有一半的銳龍R7 7800X3D,看看更新baseline以後,遊戲性能和7800X3D是個什麼情況,具體平臺如下:

CPU:Intel Core i9 14900K

AMD Ryzen 7 7800X3D

散熱器:利民FV360 Black

主板:某二線品牌Z790主板

華碩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內存金士頓Fury Renegade D5 7200 24G ×2(AMD運行在6000C38,Intel運行在7200C38)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4090 FE 24GB公版

藍寶石Radeon RX7900XT 20GB超白金

SSD:金士頓Fury 1TB

顯示器華碩ROG XG27UQ

電源:華碩ROG Thor II 1200

系統:Windows 11 Pro 23H2

主板上原本是計劃用14900K首測時候的華碩ROG Z790 Dark Hero的,但是這種旗艦主板基本不會出現出錯的問題,畢竟供電堆得太猛了,所以更新baseline啥的也就不太積極(又是給上游廠商背鍋的一天),測試的時候還沒更新baseline,只好跑去借了個二線廠商的Z790主板,相對低端一點,也更好體現baseline的重要性.......寫這篇文的時候去官網瞅了一眼,ROG也更新baseline了,實在不放心的話可以考慮更新上。

AMD這邊的測試平臺就平易近人的多,僅僅是千元級的TUF B650M Plus WIFI,這板子應付AMD旗艦7950X都毫無壓力,畢竟如今AMD實在是太節能了,跑個7800X3D輕輕鬆鬆。

內存硬盤依然是用了很久的金士頓Fury兩兄弟,雖然AMD平臺現在內存超頻能力很強,但是性能上還是6000-6400時候最高,而Intel平臺7200則差不多是甜點頻率。

顯卡則分別用了4090公版和RX7900XT作爲對比,最近7900XT 5000元左右的價格配上20G大顯存,使得性價比猛增,成爲這個價位最值得買的顯卡之一。


話不多說,開測!分別測試了默認4095W下和Intel Baseline下的14900K性能,並且用兩張顯卡在2K、4K分辨率下分別做了對比,測試有點複雜,數據量不小,還請多多點贊+關注!

首先是理論性能,即便是開啓了baseline,14900K的性能看起來還是那麼“漂亮”:單核超過25%,多核更是幾乎翻倍,畢竟可憐的7800X3D只有8個大核,沒有像14900K那樣帶着16個湊分小核,而且7800X3D最高單核頻率也只有區區5.0GHz,理論成績被兩倍價格的14900K暴打也是正常的——但是遊戲呢?

遊戲成績就非常有意思了!首先看CPU相對負載較重的2K組,本來14900K和7800X3D的遊戲性能就在伯仲之間,結果這次baseline一開,徹底打不過了——要不然Intel也不會硬擠個400W的14900KS出來。

4K成績就稍好一點,畢竟4K是真的衆生平等,但是依然體現了14900K本來稍微超出7800X3D一點點,開了baseline之後就剛好低一點點的尷尬情況......

功耗溫度就更加歡樂了,儘管baseline降低了大約15%的功耗,但是14900K功耗依然是7800X3D的翻倍還多!聊以安慰的是開了baseline之後溫度會好一點,也不再是頂着100度跑了,但是依然高出7800X3D不少。

除此之外,另一個參數也顯得比較關鍵——最低幀,它是決定遊戲“卡不卡”的最主要原因,就像“馬雲和我加起來一共有XX億”一樣,平均數有時候說明不了問題,得看極值:就以測試數據比較齊全的極限競速地平線5爲例:

首先看一下解鎖的14900K搭配4090在2K分辨率下的情況,CPU模擬幀數平均406.1、最低361.8、最高439.4,CPU渲染平均262.7、最低214.0、最高319.5:

而開了baseline之後,CPU模擬幀數爆降,平均只有332.4,最低273.1,最高也不過366.5,低了差不多20%!CPU渲染也低了不少,平均247.4、最低201.5、最高300.5:

對比7800X3D,CPU模擬高達平均507.2、最低430.0、最高563.3,而CPU渲染也有平均265.5、最低220.6、最高319.8,比解鎖的149K都高,自然比baseline總幀數高出10%也不奇怪了。

再進一步探索原因,其實很簡單:Intel目前的頻率已經早都到了極限,目前的看到的超高頻率是靠瘋狂加功耗換來的,而baseline限制的就是這個最重要的功耗(以及電壓電流等等),導致CPU進一步喫不飽,尤其是在多核的情況下:

根據PL表,14900K只有在1-2核心負載的時候纔會到最高頻6.0GHz,負載一多就限制到5.7GHz了,雖然也很高,但是全核5.7GHz的功耗,一般360水根本壓不住,而360水下,一般也就400W上下,此時CPU大約能跑全核5.2GHz左右,而開了Baseline,水冷是壓力小了,但是頻率就掉到了4.8GHz左右,遊戲性能縮水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總結

與其說是Intel“倒吸牙膏”,不如說是“露出雞腳”,之前Intel在宣傳14900K的性能時,多使用解鎖狀態的性能作爲基礎,那自然是在PPT上打得AMD落花流水——然而自家人知自家事,真要是丁是丁卯是卯的打一架,Intel還有點心虛,所以纔會有了連續三代KS:X3D是真的打不過啊!如今天氣熱了要現出(一部分)原形了,過幾天搞不好還有188W甚至125W TDP的BIOS,那才真是現出原形!不可否認的是14900K依然是一顆頂級的CPU,但是面對價格只有一半多點、溫度功耗更是幾乎只有其解鎖後的零頭的7800X3D,打遊戲還打不過,屬實是有點丟人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