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年前,我是一個足球迷,那個時候其實對“恐韓症”有一點迷惑,因爲我親身經歷的血淋淋的事實,是1997年在大連金州,中國隊在只要逼平伊朗基本可以出線的情況下,2:0領先,最後2:4輸掉了比賽。
上圖也算是國足一代豪強了,范志毅孫繼海***,右上角的鐵子已經進去了然後,其實我不止一次的看中國vs伊朗,但是基本都是0:4或者1:4,甚至很少能再進伊朗隊兩個球,所以爲什麼“恐韓症”更有名啊?
在隨後我成爲一個電競迷,可能確實需要恐韓的《星際爭霸》那個時候巔峯已過,大家最關心的是WCG和SKY的表演,《魔獸爭霸3》這款遊戲,韓國也不是不行,但也確實沒有太強的統治力,sky,Gruby,moon這三位的爭鬥成爲了我青春WAR3的回憶主旋律,但WCG,sky沒輸過moon,至少在這個節點,恐韓是不存在的。
在隨後的刀塔2也不存在,刀塔2在韓國基本查無此遊,中國隊需要對抗的是毛子的navi、北美的邪惡天才、A皇波回高地的水人、今天瘋狂不上班的猛獁、和以爲輸一次是偶然但是真無敵了的Team Spirit。
然後大概是從黴皇和A皇不斷給我上演驚悚片開始,我也變成了電競賽事的LOL&刀塔雙修玩家,好在,這個時候,看起來“抗韓”我們已經在上風了。
LOL:在崛起了的時代看LPL悲喜劇
在2020年,當許秀說出那句“重鑄LCK的榮光,我輩義不容辭”時,其實我更多的是一種對於“沒落貴族”的同情,三星還要分藍白兩隊的奢侈時代已經過去,SKT的三連統治也已經被名爲歷史的塵埃掩蓋,如果不是LCK大廈將傾,又何來的需要“重鑄”呢?
作爲一個S8 IG奪冠的“元年粉”,我看過theshy的劍魔在歐洲解說的悲鳴中,在河道一砍四
我看過其後一年小天神出鬼沒的琪亞娜讓歐洲天才帽皇的辛德拉血條消失
可能有韓粉會嘴硬,說什麼“五個中國人沒法奪冠”、“你們不也都是靠韓援”,但S8看起來傑克愛是一個更年輕版本的UZI、S9小天是FMVP,中國年輕人正在慢慢崛起,反觀LCK除了大賽穩定拉胯的超威,基本是Deft、尺帝、李哥等幾個老面孔在撐場面,韓式運營在中式進攻面前有些招架不住,沒有什麼原因不去希望LPL有着美好的未來。
被LOL統治的時代看起來已經過去,DWG更像是迴光返照,1年後的S11也彷彿印證着我的觀點,失去了牛古力的DWG儘管跌跌撞撞走到了決賽,但在EDG面前並沒有多少反抗的力氣,儘管這次的登頂依然有學弟和VIPER的助力,但4年3冠,看起來LPL的時代已然來臨了。
但是在去年,和去年的去年,DRX的戴先生老驥伏櫪,和大飛的續寫傳奇,都多少讓我這樣的看客有些大跌眼鏡,LPL的隊伍對抗,很多時候就像是拳擊手的角力,明面上的強弱或許不一定可靠,真正決定一局比賽甚至是一輪比賽勝負的,或許只是在那麼一兩個瞬間。
街頭籃球:真籃球吊打韓國,賽博籃球被吊打
同樣是5個人的運動,同樣更多的是mental層面的對抗——發明籃球的奈史密斯博士說過:basketball is a mental game,籃球和LOL在各種意義上,也有很多的相似性。
不過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國籃球長時間處於霸主地位,除了伊朗的哈達迪和小日子目前的NBA二人組(渡邊和八村),亞洲範圍內甚至能對國籃能產生威脅的對手都寥寥無幾。
但是——在2005年誕生的《街頭籃球》這款網遊中,賽博籃球被吊打的又是中國隊伍
與國足2勝19負的恐韓症一樣,《街頭籃球》也長期遇韓不勝。從2010年開始,韓國隊怒奪世界盃三連冠,2012年中國隊在濟州島甚至未能挺進決賽。
然而這個局勢一度被當時的街籃英雄改變了,他被人稱爲湘魂,帶出了絕對值、雨男這樣的大神,他就是大林。2013年帶領中國隊首奪大師賽冠軍,些許遺憾的是,此時世界盃已經更名爲國際大師賽。
一年之後,2014年韓國選手“神童”僅用半天就適應了國服版本,決賽中3比2戰勝了道道領銜的普度衆生,韓國隊再次奪冠。隨後2015-2017年迎來了中國隊輝煌的時刻,版本優勢讓中國隊成就傲人的三連冠。但當我們沉浸在抗韓的快樂中時,現實給了我們沉重的一擊,2019年中國隊出征首爾,又一次面對韓國隊伍時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新的賽場,或許可以在《全民街籃》?
當然,國內的《街頭籃球》選手可能也有話說:畢竟這是韓國的“本土遊戲”,那麼從隊伍的人員選拔、培養機制和成長土壤,自然是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從星際開始,成爲電競職業選手這件事韓國已經成爲一個社會認爲度很高的正當職業,所以高麗雖小,職業棒亦不能敵也。
那麼國產的籃球遊戲又如何呢?首先排除一個國產NBA2K,因爲本質上這是一個數據庫遊戲,對於白皮高度綁定的槍車球遊戲而言,那麼對於3V3的《街頭籃球》而言,這個繼承者大概就是由原版人馬傾力打造的《全民街籃》。
這款遊戲,說人話就是可以穿的花裏胡哨來街球3v3的籃球MOBA遊戲,這個概念可能說出來大概會讓人有些詫異,啥玩意?籃球也能MOBA,不過考慮到玩家通過升級可獲得“天賦點”,陸續解鎖各種“天賦”,通過這些“天賦點”數的分配,構築當前最合適的對局build,所以這個確實是有MOBA喜聞樂見的要素,根據你選擇的球場位置,你可以側重強化某項特定的能力,來更契合你的打法。
對於我而言,從《街頭籃球》玩到《全民街籃》,除了一種一直以來的熟悉感,大概還有兩點相對特別的感受,那就是:單人的節奏感——比如遊戲中我喜歡用SG,SG的基本技術就是假動作點飛人然後再射,但這個過程其實很需要節奏上的水到渠成,就彷彿是一個看不見樂譜的音遊在踩點,現實中打球時我們也會進入“zone”,大概也是類似的體驗。
第二在於:這玩意是真的適合開黑,因爲3對3,作爲SG或者PG,有一個會跑位、會擋拆、會順下、會外彈的默契無間的隊友,那真的是比你自己練百年技術更好用(當然如果你是突破達人那另說),那麼怎麼達成默契無間的配合呢?那就是語音了,相對於過去的街籃,現在的《全民街籃》顯然對於國內玩家的網絡需求友好的多。以及,入坑其實也無成本,遊戲免費,月底還會登錄steam。
不過從LOL聊到籃球,大抵也是因爲這兩項比賽是我過去5年看最多的——籃球可能還更長一點,我大概是從2015年庫裏橫空出世開始重回NBA的坑,經歷了庫裏和勇士隊的起起落落,也喜歡牛馬日各自的一代風華。
不過如果說到現實中打籃球,其實從學校到小區,怕是沒有多少人打全場,更多愛好者也是傾向於半場對抗(不一定是3V3,但是最好是3V3)。
所以這大概也是玩起《全民街籃》時我也有一種更加熟悉感覺的原因,或許隨着20年之後《街頭籃球》的賽事慢慢淡去,在觀賽的電競角度它已經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但是《全民街籃》屬於自己的賽場,其實它還在那個地方。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