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標題來自姜文電影《讓子彈飛》裏面團結教頭武智衝的一句臺詞。《黑神話悟空》終於開始了預熱,關於主角孫悟空的討論自然是水漲船高。今天就藉着黑神話的熱度,來聊一聊孫悟空,作爲一個經典的IP形象,關於它的創作自然是成千上萬。但是因爲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對於孫悟空的解讀自然是千差萬別。而之所以標題會發生這樣的反問,就是因爲中西之間孫悟空的巨大差異。
如何表達孫悟空的影響力之大?在我國的國民社交遊戲《王者榮耀》裏面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只要關於孫悟空的投票就是第一,在每年的皮膚返場投票中孫悟空的皮膚都是遙遙領先。“年年返場年年猴”“有猴選猴,沒猴亂投。”不只是說說而已。
回到孫悟空,在我國大量的文學創作中金箍棒作爲孫悟空的兵器存在。金箍棒由太上老君煉製而成,一開始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測量水深的工具,後來在龍宮被孫悟空尋得。原名叫定海神珍鐵,重一萬三千五百斤。還可以變化形態,放到孫悟空的耳朵裏。但是始終是作爲一件兵器存在,最直觀的可能就是物理傷害。不過作爲法寶存在,可能也會有法術傷害?不過這樣的兵器並不在少數。因爲法寶批發商太上老君不斷的在製作和煉製法寶。金剛圈、芭蕉扇等都是太上老君的傑作。
並且金箍棒也並非無敵,在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精下界成爲妖精爲禍人間的時候。金箍棒就被青牛精的金剛圈收走。在小雷音寺情節中,孫悟空被黃眉大王收入金鈸中也無法憑藉能大能小的金箍棒脫身。
在《真假美猴王》一段中,假悟空六耳獼猴的武器“金箍棒”也是太上老君煉製的法寶武器。表現效果上和如意金箍棒差不多,只不過它的名字和如意金箍棒對稱,其名喚作隨心鐵桿兵。而且《西遊記》最大的陰謀論也出自此處,總有人陰謀論被打死的是孫悟空。
雖然是原著的片段,但是我國的影視作品並沒有對其進行大量的魔改。應該算是比較慶幸的,至於《大話西遊》《情癲大聖》這種搞笑爲主的就不計入評價了。總體的表現就是金箍棒只是如虎添翼,本身孫悟空的武力就極爲強大。因爲孫悟空金箍棒纔出名,換個人拿金箍棒可能就沒有此番表現。
再說一點,西遊記黃獅精那一難。黃獅精把三徒弟的武器全部擄走,然後爲此開的宴會都叫“釘耙宴”,爲什麼不叫“金箍棒宴”呢?(個人吐槽,這個不必當真)
在日本最出名的孫悟空就是《七龍珠》了。小時候因爲不懂買碟片成了《九龍珠》,回來還傷心了一段時間。《七龍珠》裏面的如意棒是孫悟飯留給孫子孫悟空的遺產,再往上翻翻是神殿和卡林塔連接的道具。
後面隨着場景的擴大,動不動就是爆星的力量。如意棒自然跟不上節奏,所以後遂無問津者了。比起其他作品,龍珠裏面的戰鬥也更趨向於肉體的對抗。因爲自身實力的空漲,讓龍珠裏面很少有人拿着兵器戰鬥。
中日對作爲兵器的金箍棒並不過分的看重,但是在歐美國家可就不一樣了。似乎有點本末倒置,他們把金箍棒作爲驅動故事的主線。一切圍繞金箍棒進行,淡化了人物的特色。
在好萊塢電影《功夫之王》裏面就是如此的情景,這部電影的陣容用豪華來形容都有點看輕。除了是成龍和李連杰的唯一合作電影,還有李冰冰、劉亦菲和鄒兆龍的加入。雖然票房和評價都很不錯,但是劇情只能用離譜來形容。
電影劇情很簡單,因爲如意金箍棒把美國男孩傑森被帶回了中國古代。然後和成龍、劉亦菲和僧人李連杰開始了冒險。面對白髮魔女李冰冰和玉疆武士鄒兆龍不畏艱險最後成功的把將金箍棒送還到美猴王的手裏,然後拯救世界。電影裏着重強調了金箍棒的作用,而沒了金箍棒的孫悟空被輕易地變成了石塊。彷彿沒有金箍棒,孫悟空就只是一隻猴子。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2023年的電視劇《西遊記ABC》裏面。儘管有吳彥祖飾演的孫悟空,但還是差評一片。裏面的劇情如出一轍,經典的兵器大於個人。不過本身稀爛的服裝設計和劇情對話把這一切都給掩蓋了。
依我個人理解,遵從原著的孫悟空即使沒有金箍棒也可以是齊天大聖。就像呂布的方天畫戟一樣,對的事情遇上對的人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是孫悟空成就了金箍棒,而不是金箍棒成就了孫悟空。相信《黑神話悟空》也是如此吧!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