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散熱”的塔體堡壘!那些奇特散熱器們

一直以來,“被動散熱”都是愛好者們所苦苦追尋的夢想。怎樣才能在不安裝風扇的前提下,最大化散熱效能?怎樣才能讓散熱不僅高效 更是安靜?

面對這些問題,來自韓國的散熱廠商ZALMAN 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只需在四面八方設置塔體,便能充分利用每一個方向的氣流。而當這樣一款巨獸誕生,它必將問鼎“被動散熱”的巔峯。

那躊躇滿志的設計野心,最終化作一代經典產品;奇特而又複雜的被動散熱器,如今正從思民的實驗室中誕生。

ZALMAN(思民/扎曼)FX100 Ultimate

初見FX100,這方方正正的外觀或許並不引人注目。一些媒體將它形容爲“散熱堡壘”,而我卻只覺得它像個午餐盒。

然而 循着散熱器的底座看去,眼前的景象吸引了我的目光:四條熱管以極爲誇張的方式扭曲盤旋,其中一些隱沒在了外圍的鰭片之中。散熱器的整流殼體之下,究竟隱藏着怎樣的祕密?

順着熱管的蹤跡拆下外殼,映入眼簾的設計令我大喫一驚:FX100有着多達6個塔體!熱管宛如鋼筋一般穿梭其間,上百組鰭片構築了眼前的“散熱堡壘”。

外圍的鰭片環繞四周,散熱器的中心更藏着“迷你雙塔”。較爲稀疏的鰭片間隙,正呼應了“被動散熱”的設計定位。與此同時,更多的塔體意義重大。

不論風道從何而來,總有一組鰭片與它相對;對於極致的玩家而言,更多的塔體 也意味着更大的散熱面積。

“被動散熱”的原理帶來了許多好處:振動與噪音都不復存在,更減少了積灰的風險。沒有活動部件的FX100,是一款“半永久性”的散熱器。而在錯綜複雜的佈局之下,還有更多獨到的設計。

ZALMAN同時顧及了與其它部件的兼容:FX100有着PCI-E避讓式設計,不會侵佔顯卡插槽;規整的方形外觀還提升了內存兼容性,龐大的它很少會與內存散熱片衝突。

比那奇特的鰭片佈局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想必是這過目難忘的熱管結構了——作爲一款旗艦級被動散熱器,FX100可不僅有此前所見的4條熱管。事實上,還有更多熱管正環繞於外圍之間

兩條熱管負責連接內側塔體,另有兩條從底座延伸至散熱器的四角。其餘六條熱管呈水平佈置,爲分立的鰭片建立聯繫。

可以看到,塔體側面的熱管 並沒有同散熱器的銅底直接相連。既然如此,它們又是如何傳導熱量的呢?讓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散熱器的對角線上,不難察覺ZALMAN的解決方案。

三組熱管在此交匯,而ZALMAN將交織處焊在一起,扎曼煞有介事地稱之爲“多熱管按接頭(Multiple-heatpipe Pressing Joints)”技術。然而,這卻也是受制於熱管彎折的無奈之舉。

紛繁複雜的10條熱管有如骨架,搭建出FX100這魁梧的主體。這般強大的參數無出其右,簡單粗暴的焊接卻又引人擔憂:歸根結底,FX100的散熱效果如何呢?

ZALMAN表示,無風扇的它至多能處理95W熱量。而在超能網的測試之中,憑藉更大的熱管規模FX100的表現更是超越了昔日的王者。

同利民HR-02相比,扎曼的溫控始終保持領先。在超頻至4Ghz的i7-2600K平臺上,優勢一度可達4℃,足見這奇特設計的效能成功。

當然,ZALMAN爲“被動散熱”的目標投入太多,這也限制了FX100的主動散熱效能——儘管ZALMAN爲FX100預留了風扇位置,但鰭片密佈的它卻沒有太多內部空間。唯有在中央的“迷你雙塔”中,能夠勉強容納一把92mm產品。

極爲有限的扇葉尺寸,自然限制了FX100的性能上限。在“主動散熱”模式之下,FX100的解熱能力僅上升至130W——就其魁梧的鰭片規模而言,這樣的成績並不算突出。

即便如此,憑藉那獨特而頗具創意的設計,FX100依然吸引了諸多目光。在2013年的CES展會上,它成功地斬獲創新大獎。而在十餘年後的今天,這款經典的散熱器也沒有被遺忘。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買到全新的FX100 Ultimate產品。ZALMAN甚至準備了LGA1700/AM5等新平臺扣具,允許我們在現代處理器上領略“被動散熱”的魅力。

在設計愈發理性的當下,或許我們只能在這些產品上一窺昔日的瘋狂。不知何時,才能再次見到十餘年前那變化各異的設計,回顧那段百花齊放的難忘時光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