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Intel® Cryo?
這是英特爾所推出的一項冷卻技術,立足於“軟件、固件與硬件的獨特組合”,曾被廠商視作“未來的散熱解決方案”。
“熱電製冷(TEC)”是其原理的核心——與常見的風冷/水冷散熱器不同,這是一種“有源器件”:採用電源供電的它,能輕易地將溫度控制在室溫之下。
英特爾將其與水冷相融合,其中的熱端接入水路。利用TEC獨特的工作特性,“降至冰點”的冷卻效果 便成爲了可能。
然而,受限於“熱電製冷片”的效率限制,Cryo散熱器仍鎩羽而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散熱性能,就必須付出功耗的代價。在搭載了英特爾Cryo技術的產品上,製冷片的功率可達數百瓦。而當處理器功耗突破TEC的極限後,Cryo的效果便會急轉直下。
市場期待着英特爾研發出能效優異的產品,英特爾卻用更爲複雜、功耗更高的散熱器來“解決問題”。Cryo的結局不言自明。2023年12月,英特爾正式宣佈Cryo冷卻技術走向終結。歷時三年的鬧劇終於落下帷幕。
如今,英特爾的支持已然結束,但仍有不甘的廠商與玩家們執着地探索。從不輕言放棄的他們,對這項技術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半導體制冷”真的是一無是處的雞肋嗎?Cryo散熱的理念是否過時?在DIY的探索之中,它的意義也逐漸明晰。在這篇文章裏,我們就將聚焦於英特爾離去後的故事。
鬧劇之後
2024年2月,一款不太尋常的產品吸引了媒體們的目光:知名廠商EKWB發佈了升級型水冷套件。
延續“Quantum Delta²”名稱的它,包含了冷頭與一組控制模塊。令人矚目的重點在於:EK復活了已近消亡的Cryo冷卻技術。
在英特爾決心停止更新前,這項技術早已沉寂了數年時間。DIY領域漸漸淡忘了Cryo產品的存在,它的失敗不過是茶餘飯後的笑談。也正因此,EKWB的新品顯得尤爲不同尋常——若是考慮到它對官方限制的突破,一切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了。
Delta²並不是近期上市的全新產品,而是基於2022年型號的再次升級。英特爾的官方支持列表,已永遠地定格在第十三代酷睿。Cryo產品需處理器配合工作。失去後續固件更新,便意味着失去了技術的未來。
然而,EKWB顯然不會發布一款早已過時的產品。它們的升級款式一反常規,將Cryo技術擴展至十四代酷睿之上!
新一代處理器並不在英特爾的支持列表中,EKWB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或許是此前的技術儲備,亦或是Intel心有不甘。隨着時間的流逝,這或許將成爲一個永遠的謎團。無論如何,這款產品延續了Cryo技術的生命——超出了英特爾原本的預期。
而在另一側,熱衷於極限的玩家們同樣並未止步。他們正在截然不同的硬件平臺上,探索着Cryo那被人忽視的價值。
如前所述,Cryo所使用的原理效率堪憂:當處理器的發熱突破TEC(熱電模塊)的極限後,它的性能便會急轉直下。對於功率動輒數百瓦的“酷睿”處理器而言,這大大影響了Cryo的散熱效果。但在能耗向來優秀的AMD“銳龍”平臺上,一切是否會有些不同?
玩家們的探索
最先開始探索的是專業超頻玩家、大名鼎鼎的Der8auer。通過借用其它散熱器的一些組件,他成功地設法將EKWB的Cryo冷頭 裝在了銳龍R9-5950X上。
爲了讓Cryo技術順利工作,還需要同時啓動一臺酷睿電腦進行控制。但是,這般繁雜的操作是有價值的,最終的結果更令人震撼。
當Cryo的熱電製冷模塊解除限制時,能將十六個核心的待機溫度降低至2℃——倘若進行極致超頻,R9處理器的全部16核心 也將能短暫地觸及5.3Ghz的驚人頻率!
一些俄國玩家也曾破解英特爾的軟件,以讓第一代Cryo產品工作在Ryzen平臺中。他們將這一項目命名爲“CRYZEN”。但在不久之後,英特爾設法封堵了漏洞。
最後,是來自Chiphell論壇的玩家們,延續了“CRYZEN”團隊的思路,但進行了更爲深入的探索。
半導體冷頭 x 7800x3d -- Project CRYZEN
對EKWB Delta²冷頭進行改造、自行從環境中收集冷凝點數據,並編寫控制程序及其交互界面 作爲英特爾原裝軟件的替代。這項曾被視作“低溫解決方案”的英特爾陣營產品,終於能夠完美地工作在AMD銳龍處理器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所取得的效果同樣矚目。將“冷頭溫度”設置爲最高的35度時,處理器的溫度至高達到了89度。然而隨着設置值的不斷下降,散熱器的效能也正穩步提升。
“冷頭溫度”設置在15℃時,Cryo已能實現對傳統方案的反超——將R7-7800X3D控制在67℃。倘若將其定格在0度的極致,CPU的滿載溫度僅爲51℃!
事實證明,作爲新時代的散熱解決方案,Intel® Cryo絕非一無是處:儘管在“火爐”般的酷睿面前表現不佳,但它可正是AMD銳龍平臺的絕配。
DIY領域的“折騰”精神,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愛好者們的接力探索,最終爲Cryo技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能夠在競爭對手的平臺裏實現“軟件、固件與硬件的獨特組合”,Cryo終歸不負那過去的威名。
誰能想到,被Intel拋棄的Cryo技術,竟然成爲了AMD“銳龍”的絕配呢?
後記
Cryo的探索就此告一段落,但英特爾的故事並沒有終結——時至今日,酷睿處理器的熱量仍在攀升,芯片的能耗動輒數百瓦。
英特爾似乎並未從中汲取教訓。又或者,這家企業並不在意問題的根源。無論如何,下一代“散熱解決方案”的設計,如今又將何去何從呢?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