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摒棄了繁複的燈光裝飾,迴歸性能至上的實用、簡潔這兩種純粹的主機形態呈現,應該這是對於無光主機的定位形容。以創作與設計爲靈感作爲元素的pro art系列就是針對喜歡創作者審美而開發的系列,日常追求極致的性能和穩定性。搭配的主機既可搭載高性能的硬件,無論是處理複雜的任務還是運行大型遊戲,都能輕鬆應對。同時,它還擁有出色的散熱性能,確保在長時間使用中,依然能夠保持穩定高效的運行環境。此次爲喜歡這類無光主機的老鐵們折騰的裝機也是爲了能更好的詮釋這套主打無光主題的pro art創作者主機。
展示:
DIY主機時,除了着重性能外,還會注重其外觀設計是否符合自己的審美定位。無光電腦主機市場現在也融合了更多的跨界元素。例如這次的pro art主機就是定位設計師、藝術創作者推出的具有市場定位的針對性產品,將創作者元素融入主機設計中。華碩推出這個定位的產品確實有助於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不得不說,搭配完成後整套主機也確實精準的定位在創作者這個概念上。對比張揚的燈效主機,現在主流無光主機更多的定位在時尚的設計,在這套以全套PA系列打造的主機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配置:
處理器:Intel 酷睿I9 14900KF
主 板:ASUS Pro Art Z790-CREATOR WIFI 主板
顯 卡:ASUS Pro Art GeForce RTX4070Ti-O12G
內 存:Team EXPERT 6400Mhz 16G*2
固 態:SOLIDIGM P44 Pro 2TB+CrucialT500 Pro 2TB
機 箱:ASUS ProArt創藝國度PA602機箱
散 熱:ASUS ProArt創藝國度PA42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電 源:ASUS ROG STRIX 雷鷹850W ATX3.0 全模組金牌電源
(PS:整套配置一共是19700的預算拿下)
這套主機日常需要使用到的軟件對於處理器的需求還是比較多的,比如3D建模與渲染軟件:Blender、Maya、3ds Max。設計軟件:AutoCAD、SketchUp等等都是需要多核心來進行任務處理的,所以這套主機標配了英特爾14代家用處理器的最高端型號:I9 14900KF處理器可以出色的駕馭以上的創作者經常使用的軟件。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視頻編輯軟件:Adobe Premiere Pro建議還是採用帶核顯型號,因爲intel cpu集成顯卡編解碼在4K10bit 422硬解上,nv卡是不具備硬解碼的。要是Final Cut Pro X的話,個人還是建議蘋果M1/M2/M3處理器的設備更好。
適配這種無光主機,特別是針對創作類主板是少之又少。而這張華碩 Pro Art Z790-CREATOR WIFI 主板作爲一款定位於專業的創作者的產品,並不是針對遊戲又或者是性能向的產品。針對創意工作者而言是需要更爲專注的氛圍感,摒棄華麗的外觀設計和燈效裝飾,實現無光的創作氛圍。從主板外觀設計上就能體現到華碩針對這個產品的定位了,這樣的設計定位無疑給喜歡無光的玩家又提供的多一種可選擇的產品。從主板本體的外觀不難發現,Pro Art系列秉承了這個系列一貫的輕奢簡約設計,沒有過多的電競元素融合,而採用了更爲簡約的設計風格。板面的色調也採用更具辨識度的黑金配色。
主板的定位並不是高端的性能優先向,在主板供電設計上也並沒有太過含糊,使用的是 16+1 (Core+GT) 供電模組,每相搭配一顆 MP86992 (70A),核心供電主控爲 MP2960R,應付類似酷睿 i7/ i9 旗艦處理器是沒有問題的。也是沿用了華碩主板經常見到的經典 L 型散熱模組,左邊框的霧面亞克力外罩,可以隱約看到內部,主板馬甲散熱片表面一致採用更具質感的金屬拉絲材質,並且採用多層堆疊式搭配弧形凹陷的設計風格來突出其設計感,弧形構造下全部開槽,兼顧散熱和美觀的效果。裝飾罩和散熱片表面則是金色噴塗共同拼成 ProArt 字樣來表述這個產品。通過側邊的霧化亞克力罩體,可看到內部的由Realtek ALC1220P Codec 芯片設計,組成 Crystal Sound 音頻系統。雖然整體性能不如頂級ROG系列,但是也可以做到面面俱到。
在板載功能上,最大支持 128GB(4*32GB) 的標稱 DDR5-5200 內存,支持 XMP 3.0 標準,最大可 OC 至 7200Mhz+的四條雙通道 DDR5 內存插槽,右側下方設有一個 USB 3.2 Gen2x2 Type-C 前置接口,插入旁邊的 6Pin 電源接口可提供最大 60W 的 PD 充電能力。擴展插槽部分,提供了一條 PCIe 5.0 x16 加固型全長插槽以及一條 PCIe 5.0 x8 加固型全長插槽(均由 CPU 提供),支持 x16+x0 或 x8+x8 分配,最下方則提供一條 PCIe 4.0 x4 全長插槽(由芯片組提供)。後方I/O接口方面非常豐富。從上到下分別爲:2 個 DP 輸入、1個HDMI 2.1 輸出、2 個雷電 4 接口、6 個 USB 3.2 Gen2 Type-A 接口(其中一個支持 BIOS 刷新)、1 個 10G 有線網卡接口、1 個 2.5G 有線網卡接口、2x WiFi 6E 天線接線端、1 個 BIOS FlashBack 按鈕,,以及 5 個 3.5mm 組合的音頻接口。不得不說這張主板的擴展接口確實非常齊全,比如雷電4、10G網孔等接口這些都是很適合創作者使用的。
顯卡:華碩Pro Art GeForce RTX4070Ti-O12G。不能否認本人還是非常喜歡這個系列的主板和顯卡的,要是問到爲什麼會喜歡這個系列的主板和顯卡?1、對於老DIY玩家來說,玩多了RGB主機,依然最後還是迴歸到無光主機的循環上。2、喜歡這個系列硬件產品的那種簡約的設計感。3、最主要的是顯卡的在一衆“大塊頭”RTX4070Ti非公顯卡中厚度是最接近公版尺寸的,整體的尺寸:300 x 120 x 50 mm。還有就是日常使用的軟件對於CPU的需求強過GPU,但是也不排除後續在AI軟件上的需求,畢竟40系的推出就是劍指AI這方面的受衆需求。
採用的是三個軸流風扇開放式散熱結構,簡煉、創意、動力是華碩爲這張顯卡打造的口號,用最簡約的外--純黑色的圓倒角磨砂風格外殼搭配金色的Logo裝飾點綴,低調的外觀設計也正好符合這張顯卡的定位。
顯卡兩側的散熱模塊採用三段式散熱片設計,鰭片和4根熱管均做了黑化處理,讓整個散熱模塊能更好的融入顯卡的外觀設計中。而50MM的高度對比FE公版的61MM更薄,佔用的顯卡槽位2.5槽,比公版的3槽位的設計更優秀。這樣的尺寸應該是不少又想擁有高性能,又鍾愛其小型化體積顯卡玩家的又一新發現,但是對於大型機箱的話就略顯小氣了,不過也可以多卡使用的話,那麼這張顯卡的體積優勢就非常突出了,反正這張顯卡在體積上的設計有優點也有缺點。
對於創作主機來說,對於內存和硬盤的容量是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儲存配置選擇的是:十銓的 T-CREATE 創作者EXPERT DDR5 6400 16G*2 32G內存(PS:後續等更大容量的32*2 64G版本價格下調再換)+固態硬盤方面則是配備的2+2的4TB固態組合,SOLIDIGM P44 Pro 2TB+CrucialT500 Pro 2TB。
T-CREATE系列定位中高端向產品,是一款專爲創作者所開發的產品,主打無光設計和性能爲先的特點。和Pro Art系列的設計完美契合,縱觀市面上那麼多無光內存,和Pro Art系列是最爲搭配的無光內存。散熱馬甲採用陽極鋁合金散熱片,外觀磨砂黑+燙金LOGO結合。整體尺寸爲:32(H)x133(L)x7(W)mm,而小巧輕薄的體積也是符合衆多喜歡矮條設計內存的玩家對於體積的青睞,特別是大型風冷散熱對於內存高度兼容有着極爲苛刻的要求時,矮條設計的內存就突出它的好處了。
內存採用雙面海力士A-die特挑顆粒,電壓 1.35V,時序32-39-39-84,這次採用的是單條容量16G,總容量爲32G。採用全覆蓋的10層PCB板和頂置網孔的散熱方式,保證了內存在有效的散熱前提下提供穩定的運行。
固態選擇上務求選擇一款擁有穩定持續讀寫能力,容量也必須足夠。這款固態前 Intel SSD 業務而成立的子公司 Solidigm被 SK hynix 收購了之後推出的專門針對遊戲玩家與工作站用戶打造的高階 PCIe 4.0 SSD產品。而副盤SSD則由老牌固態廠商--英睿達(鎂光)新上市的PCIe4.0旗艦固態T500 來勝任。兩款固態加起來的總容量4Tb,而PA主板是給到了4組M.2接口,後續等固態價格下調時再補充,對於現時的容量需求,4Tb足以滿足了。
其實在選擇機箱時,在2-3款不同品牌型號中猶豫,但是最後選擇了這款自己非常喜歡的一款大型中塔機箱--華碩 ProArt PA602 機箱。在整個箱體的體積上,雖然定位在中塔,但是設計標準則是按照全塔尺寸箱體來設計的,官標具體尺寸 593×245×560mm(長寬高),體積直接達到了 81L,淨重大概約爲 15.9KG,名副其實的大塊頭中塔設計。
採用的金色logo點綴(前置和玻璃側板的MESH裝飾板上)。
搶眼的擁有超大的開孔率的前置進風面板設計,更多的考慮到散熱部分的開放式格欄前置設計預留的38MM氣流疏導+低阻力20CM風扇面板優化+三維導流罩形成了強悍前置散熱風扇進風組合。
其頂部提手位置前置的內側設計了按鍵,左右同時按下即可取下面板的快捷拆裝設計。還首創了紅外灰塵檢測模塊(靠近左下的小方塊),搭配玻璃側板前側邊上的檢測按鈕和灰塵指示燈,即可隨時監控前置面板因爲使用時間久了積灰情況,然後方便拆卸清理灰塵,這個在同類型的MESH面板機箱上確實算個“黑科技”。
箱體內部“超大杯”的兼容設計最大兼容E-ATX主板和450MM長度顯卡,雖然在定位上是中塔機箱,但是從實際兼容可以看到這款機箱內部採用的是全塔兼容方案設計。
和一衆華碩高端機箱型號一樣,PA602在正面安裝艙位還設計有一個全金屬的遮擋裝飾板和全金屬的可調整可收納的顯卡支架,對於安裝大型顯卡這個顯卡支架就擁有非常明顯的實用性。
背線空間預留也是非常充足的,官方給出的背線空間預留空間達到30MM,可以預設多組不同的走線方案。並且自帶一組風扇集線器位於背艙頂部。另外在機箱頂部是預留了孔位給主板WIFI收納的空間,底部附帶2個隱藏式滾輪方便機箱的移動。以上結合機箱的介紹結合設計細節,可以很好的體現出機箱在擁有整體的設計特色之外,在細節設計上確實都考慮的非常細緻實用。
另外在機箱頂部是預留了孔位給主板WIFI收納的空間,底部附帶2個隱藏式滾輪方便機箱的移動。以上結合機箱的介紹結合設計細節,可以很好的體現出機箱在擁有整體的設計特色之外,在細節設計上確實都考慮的非常細緻周全。
散熱部分:這次使用的是14代I9 14900KF處理器,在日常工作時CPU需要長時間滿載運行的話,考慮到這些因素就選擇了華碩新推出的--華碩Pro Art創藝國度PA420 AIO水冷,在外包裝的設計上,也是延續Pro Art系列一貫的設計語言。
採用了更高規格的420MM尺寸冷排在無論在包裝體積上又或者本體本體取出後,在整個體積上肯定比360水冷要稍大的。全黑設計也是這款水冷的標誌,正好對應整套pro art硬件的設計定調。
冷頭是一款水冷最直觀的代表,貫徹PA系列的設計風格,將奢華與內斂完美融合到這款水冷產品中來,類似龍神系列的方正的冷頭概念,全黑鋁製冷頭加上恰當的波浪紋理設計在細節處彰顯它不炫耀,中間還搭配了NCVM鍍鋁工藝燈條作爲點綴。78 x 78 x 49mm的冷頭尺寸,冷頭內置全新的採用高性能的三相電機水泵,低噪散熱方案,陶瓷套筒軸承是這款冷頭的特點。
Pro Art LC 420 加大的30MM厚度冷排採用的是 14 條水道散熱鰭工序,表面磨砂處理, 冷排尺寸:456 x 140 x 30mm,冷頭和冷排直接的冷管位接口均有熱縮管加固密封。再加上450MM長度的冷管,讓這款水冷適配於非常多大型中塔甚至是全塔機箱使用。
3個爲一組的Noctua NF-A14iPPC-2000 PWM 工業級14CM散熱風扇搭配,來看下這款風扇的基礎參數:尺寸140 x 140 x 25mm標準的14CM尺寸,轉速最高可達2000 RPM +/-10%,風壓:4.18 mmH20,風量(氣流):107 CFM,音噪:31.5 dB(A)。
安裝:
其實類似這種大箱體在安裝上應該沒什麼太大兼容問題出現,所以在這就把安裝中自己的一些感受談下:首先是這款機箱的空間確實非常的大,對於整個pro art的硬件安裝進箱體內就稍顯小家氣了,無論是主板還是顯卡pro art系列都是中規中矩的,特別是顯卡採用30CM長度和雙槽設計,就算是頂級一點的4080/4080S顯卡也是這樣的尺寸,內部空間要是常規安裝的,整體出來的效果有一種喂不飽這個箱體空間的視覺差。當然了設計機箱時不能單純考慮這些配件的體積大小,而是要考慮到其他大型硬件的兼容。所以如何把這些空間視覺差來填滿呢?個人給點小意見:1、採用雙卡組合,這樣可以讓機箱下半部分沒那麼空。2、要是單卡的情況下,採用豎裝的形式來補強空間視覺差。所以我採用的是後者。
豎裝顯卡的話,顯卡的長度還是不足以填滿箱體前半部分,要是想填補滿的話,可以使用分體方案或許有不錯的效果。畢竟這個箱體的空間設計確實還是可以的,兼容分體硬件是沒有問題的。在背線佈置上,還是有些小缺點的,機箱給出的扎線的錨點還是少了點,所以主板供電和機箱的I/O面板線材只能扎堆在一起,當然了你可以利用一些粘貼的理線夾把兩者分開或許會更美觀。其實30MM的空間是非常充足的,並且機箱很多地方都是有佈線的空間。
測試:
測試部分這次也分幾個部分,首先是整體的散熱測試,因爲這是套偏向於工作的機器,所以無論是顯卡滿載還是處理器滿載都是很常見的,所以對於主機的散熱能力肯定是需要了解清楚的。測試時的室溫爲:21℃,溼度64%。
前置的2個20CM的大風扇是可以通過頂部的調控按鍵進行風速調整的,可以看到滿速時的風力還是非常給力的,整張A4紙就算放到大概20-30CM處都會把其吸過去。這2個前置38mm 厚度 20CM 尺寸的大風扇的風壓可達2.5mmH20的風壓 190.2 CFM的風量,轉速300-1000轉。對比市面同類機箱的前置預裝風扇,這款20CM尺寸的風扇可以說是很頂級的,風量足,風壓大完全可以駕馭那麼大空間的進風量,所以無論是風冷或者是水冷都是需要大面積進風來作爲內部散熱循環有力輔助。
風速儀測速實測風壓:最大風壓可以達到2.6mmH20。而噪音在全速時環境噪音是51分貝左右,當然不排除環境的雜音和機箱內部硬件的運行。要是安裝上側面玻璃的話隔開一部分噪音應該還會噪音分貝會更小。
實測滿載溫度,看下整套從水冷到風道這些與散熱有關聯的硬件和箱體結構是否對於散熱有幫助否?在CPU壓溫時均採用默頻設置,核心電壓爲1.29V,核心功耗爲368W,FPU滿載溫度CPU核心最高維持在96℃(PS:要是夏天常溫的話,滿載功耗和現在持平的話,溫度應該是破百了),其他核心溫度均維持在83~91℃之間。從實測數據來看,這款華碩PA420散熱器對於頂級處理器的壓溫把控還是很不錯的。另外顯卡的滿載烤機,GPU核心溫度維持在64℃,熱點溫度74℃,顯存溫度維持在64℃,這也得益於前置進風和玻璃側板的輔助進風有足夠的冷風補充,讓箱體在全面板閉合時擁有充足的散熱循環。
I9 14900KF處理器的一些基準性能測試如下,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使用vray-benchmark來對主機的主機3D性能做出一個全面的性能測試評估:
接着是3D MARK對主機的一些3D場景的基準測試:比如綜合性能評測、光追等性能。
最後再來跑下朋友推薦的兩款AI軟件:第一個是音頻BGM處理製作與合成的AI軟件,第二個是圖片處理AI軟件。使用這套主機處理合成音頻的話大概耗時:3-5個小時,當然了這個製作的市場根據需求達到什麼效果而已。第二個圖片處理,同時處理150-200張圖片,大概需要耗時18~26分鐘左右。
總結:
無光或者有光在PC DIY主機上已經是個非常老生常談的問題了,RGB和無光這兩種不同的主機安裝形式。對於創作者來說其實更偏向實用的性能至上爲主,所以爲了這次以突出“無光”爲主題,嘗試用最純粹由asus pro art創作者系列硬件打造的主機來詮釋自己心中對於無光主機的定義。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