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關於PCIe5.0 SSD,爲啥買的人不多?

近期突然發現網上討論PCIe5.0 SSD的聲音比較少了,在消費級市場新出的型號比較少,並且好像購買的人也不多;倒是在商用領域新出了不少PCIe5.0的企業級盤,像小海豚PBlaze7 7940之類的。

自己琢磨了下,PCIe5.0 SSD目前在消費級市場推不動,應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 1.實際體驗提升較小
  • 2.價格高昂受衆較少
  • 3.發熱問題讓人頭疼

1.實際體驗提升較小

咱們大多數普通用戶用的還是Windows系統,甭說PCIe5.0 SSD了,其實我們連PCIe4.0 SSD的極限速度都利用不上。

Windows的文件資源管理機制做得挺拉胯,使用咱們最常用的複製-粘貼方法,在Win10下向固態硬盤中實際寫入大文件,單進程的實際寫入速度通常在3GB/s左右;

即使升級到Win11,單進程寫入速度也無法超過4GB/s。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普通用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能觸及到的上限了,其實PCIe5.0 SSD動輒10GBps以上的順序讀寫速度我們普通用戶根本利用不起來。。。

而影響我們使用電腦流暢度的,其實是另一個叫作“隨機讀取”的性能。

咱們的電腦日常使用時,SSD會伴隨不同粒度、不同讀寫比例的混合讀寫狀態,不過這個運行狀態根據各人的使用方式不同有所區別。

一般來說,爲了做一個比較量化的比較,可以粗略以4KB爲代表的小粒度、 低隊列隨機讀取速度,來衡量一塊SSD在處理突發應用時的性能。例如開機、打開軟件、識別圖片縮略圖等場景的速度等都會直接受到隨機讀寫性能的影響。

大家用CrystalDiskMark測試SSD時,最下方的Q1T1 4K隨機讀寫測試就是測的這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CrystalDiskMark在進行測試時會先向SSD中寫入一個用來測試的文件,然後在這個測試文件內部進行一系列讀寫操作。

所以在此過程中,其實所測得的性能數據一般是處於SSD的SLC Cache中的——這是目前消費級領域無論TLC還是QLC SSD都在普遍使用的加速機制。

爲了儘量維持有空餘的SLC Cache空間可用,SSD會在我們寫入數據後過一段時間將其中的數據騰挪到SLC Cache外的剩餘空間,這就意味着我們在日常使用SSD時影響流暢度的更多的是SLC Cache緩外的4K隨機讀取速度,這個性能是要比比CrystalDiskMark測出來的結果更低的。

而由於NAND閃存的先天原理限制,PCIe5.0 SSD在這方面相較於PCIe4.0 SSD並沒有達到質變的程度。

這就很尷尬了——花了更多的錢,結果順序和隨機性能都和PCIe4.0 SSD大差不差,這就顯得性價比很低了。

2.價格高昂受衆較少

價格方面就不用多說了,目前消費級PCIe5.0 SSD的價格幾乎快趕上PCIe4.0 SSD的兩倍了,而這也限制許多想要嚐鮮的用戶。

畢竟普通人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在買東西之前總是免不了要考慮一下值不值。。。2000多塊錢都能買到2T *3或者4T+2T的國產SSD了,後者又不是不能用- -!

3.發熱問題讓人頭疼

PCIe5.0 SSD的超高理論性能帶來的也是更加劇烈的發熱,也需要更加猛烈的壓制手段。在商用領域可以依靠服務器裏的萬轉暴力扇風道嗷嗷直吹,在消費級PC平臺可就有點複雜了。

目前的消費級PCIe5.0 SSD基本出廠都會附帶一塊體積較大的風冷散熱器,更有甚者甚至不滿足於風冷,直接上了液冷- -!

這樣的話,裝在主板上,肯定就不能用主板自帶的散熱片了,破壞了整體外觀的一致性。同時由於散熱片體積較大,也有可能在顯卡下邊或者其他位置造成空間衝突,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至於筆記本用戶,更是隻能望洋興嘆。

總結

這篇閒聊並不是爲了唱衰PCIe5.0 SSD。

PCIe5.0 SSD好不好?是真的好,只不過目前從硬件到軟件的應用環境都限制了其性能的發揮,造成了在新生階段有些水土不服的狀態。

這和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傲騰不同,傲騰的痛點在於性能太過超前,其性能倒是能不受限制地發揮出來,但是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強度根本無法將已有的性能充分利用。

好消息是,隨着微軟DirectStorage和GPU解壓等新技術的應用,屆時可以在例如遊戲等應用場景中直接調用SSD,並通過多任務並行處理的方式提升對PCIe5.0 SSD的性能利用。

相信待到外部生態條件都成熟時,PCIe5.0 SSD也能走進千家萬戶普通用戶的電腦裏,大家一起享受科技的進步帶來的全新體驗。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