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正在《元夢之星》「追」火箭!

題圖 | 《元夢之星》

作者 | 黑白子

數字時代的遊戲,已經不再只是作爲一種娛樂方式。遊戲獨有的娛樂性、交互性與擬真性,使其成爲了展現科技與文化的理想載體。說歸說,能夠直觀且生動地完成知識與價值傳遞的遊戲產品卻不多。

而《元夢之星》就是其中做得比較成功的一款。遊戲新知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在這款遊戲裏,津津有味地觀看火箭組裝、發射到升空的全過程,順帶還記住了好幾個航天知識要點。

過去的2023年,中國航天創下了「近70次航天發射任務,發射200餘個航天器」的新紀錄,在人類征服太空的史冊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無數國人爲之驕傲自豪,如今這份情感延續到了《元夢之星》。1月17日,爲慶祝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至中國空間站,《元夢之星》聯合中國航天太空創想,邀請吉林藝術學院的學生們共同創作了多張航天主題地圖。

而即便之前已被《元夢之星》的UGC作品驚豔過數回,這次航天地圖呈現的創造力還是大大超出了遊戲新知的想象——它們不僅高度還原了火箭、航天器、空間站的結構細節,還把火箭發射、探月、低重力太空漫步等科學體驗搬到了遊戲裏面。

這也是繼聯合澎湃新聞打造共創地圖「滬上派對」、聯合中國記協將「未來教室」送到甘肅文縣城關中學後,《元夢之星》再次用一種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形式,在年輕一代的心中撒下科技與文化的種子。

從遠古神話「嫦娥奔月」,到敦煌壁畫的神女飛天,再到明朝進行的人類最早火箭升空試驗「萬戶昇天」,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宇宙有着強烈的探索慾望。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航天人承載着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在封鎖中迎難而上:從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1999年成功試驗第一顆載人飛行航天器,再到2023年達成「近70次航天發射任務」的新里程碑……他們不斷突破技術壁壘,爲中國航天翻開了一頁頁劃時代的新篇章。

本次參與《元夢之星》航天地圖共創項目的高校學子們,便是見證中國航天事業騰飛的年輕一代。在他們看來,航天科技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代表着一個國家科技的最高水平。當被問到創作地圖的初衷,他們的話語中無不流露出對中國航天成就的敬仰。

比如,【組裝航天器欣賞版】地圖的共創小隊 @9q40j2 就提到了「我國1100種新材料有百分之八十都來源於航天,通信醫療、新能源、糧食產業、軍事等方面都能在航天技術中有所體現」。這點對許多人來說算是冷知識了。

【組裝航天器欣賞版】地圖

【衝吧!航天】地圖的共創小隊 @沙口隊 則感慨於「我們的航天事業的科研人員靠着自主研發走到了今天成爲第二強國」是多麼來之不易。

【衝吧!航天】地圖

這些高校學子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能夠讓更多玩家直觀感受中國航天的魅力,並進一步產生對航天事業的好奇心與興趣。

而在體驗該系列地圖的時候,遊戲新知的內心總是不由發出「哇」的一聲,既折服於創作者強悍的動手能力,亦驚訝於《元夢之星》UGC版塊「星世界」的創作上限:一款派對遊戲不僅可以「造」火箭、空間站,竟然還能「實現」各種高科技的航天情境。

就拿遊戲新知印象最深的【組裝航天器欣賞版】地圖來說吧。這是一張寫實風的觀賞地圖,只有簡單的道具交互體驗,但它爲玩家直觀且近距離地展示了航天器的組裝流程。先是火箭箭體的零部件通過滑動軌道被運輸至組裝車間,接着吊車將零部件起吊並組裝在一起,最後通過對接小車把箭體送出車間運往發射區……整個過程一目瞭然,畫面也較爲流暢,就連起吊過程中的停頓也真實地還原出來。

坦白說,這還是遊戲新知第一次「看」火箭是如何組裝的。第一反應就是「好高科技!」,還有就是忍不住萌生出「原來星世界的元件還能擺出這樣的造型」「這還是我認識的元夢之星嗎?」之類的感慨。

同樣予人驚喜的還有【衝吧!航天】中關於機械臂的設計。2021年7月4日,繼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後,我國航天員劉伯明從空間站成功出艙,並完成了在機械臂上安裝腳限位器等作業,一舉驚豔了全世界。【衝吧!航天】的創作靈感正是來源於此。

機械臂

還可以體驗一把低重力太空跑酷

要把如此高難度的技術復刻到遊戲裏,自然也遇到了一些阻礙。據作者介紹,最難的部分就是機械臂的製作,其運動軌跡並不難重現,但是運轉時玩家總會從機械臂上掉落下來。後來他在《元夢之星》技術團隊的幫助下才解決了問題。

此外,其他航天主題地圖也各有各的亮點。

例如,【獨自行走在月球上】融合了跑酷和解謎要素,玩家扮演一名被意外留在月球的維修工,通過探索月球基地尋找謎題的答案,一步步化解危機。這個場景讓人不由聯想起沈騰主演的電影《獨行月球》,主角在月球上發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獨自行走在月球上】

【星際領航】則讓人彷彿一秒置身於好萊塢科幻片中:諸如「飛船能源不足」的各類黃色警示、電光閃閃的機器故障……再加上內置的解謎小遊戲和一些互動操作,玩起來還蠻有沉浸感。

【星際領航】

再例如跑酷觀賞類地圖【回望飛天路】,則見縫插針地加入一些航天科普知識,讓玩家一邊闖關一邊感悟中國航天人走過三十多載的飛天旅程;而在【星際方舟】,玩家甚至可以近距離觀賞探月航天器。

【回望飛天路】

不得不說,這些地圖再次證明「星世界」的潛能是可以不斷開發的,也讓遊戲新知對《元夢之星》所追求的「無限造夢 用創意點亮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強大的UGC功能,不僅能讓體驗者以一種生動有趣的形式吸收科普知識,還能激發創作者與玩家的情感共鳴——而這源於中國航天極大地增強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源於中國航天人逐夢星辰大海的勇氣、智慧和堅守。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25日官方發表的「致全體《元夢之星》玩家的一封信」中,遊戲公開了上線一個月的傲人成績——首月玩家註冊數超8000萬,UGC地圖數量達到數千萬張。這封信也傳遞出一個重要信號,《元夢之星》還會不斷對UGC版塊進行迭代升級,並加大對UGC創作的扶持力度,讓創意更好地落地,讓更多創作者得以「圓夢」。

早先官方對UGC地圖創作者的大手筆扶持第一期「10億造夢計劃」就令業界咋舌。隨着首批4330萬創作者激勵金陸續發放,遊戲誕生了無數令人眼前一亮的用戶作品,既有以國風、非遺爲特色的文創類地圖,也有以高數、英語四級爲靈感源頭的益智類地圖,還有融合了「射擊+PVE+RPG」的競技類地圖。

而在近日推出的「山海奇遇」新賽季版本中,《元夢之星》還將追加高達5000萬的獎金,用於扶持UGC創作者和內容創作者。這也意味着,總獎池達到9330萬元。

UGC地圖創作者的收益

與此同時,《元夢之星》的UGC地圖編輯器「星世界」也迎來了大量內容升級。

首先是界面全面改版,「星世界」巡遊玩法升級爲闖關挑戰,並增加多人遊玩的匹配大廳,只要完成闖關挑戰任務,就能免費領取12星座時裝。

「星世界」改版

其次是「造夢空間」的重要更新。例如,增加了國風貼畫、筆劃、水墨等100多個元件,並支持一鍵使用、快速複製等快捷編輯功能。視覺體驗方面,則增加了7個天空盒,新增霧效、濾鏡和燈光效果設置。

另外,FPS編輯器和劇情編輯器也都進行了升級。前者增加UZI、1911、火箭筒、籃球4種新武器以及「傷害盒」等元件,還支持武器外觀數值自定義,現在可以提供更好的據點爭奪、佔點得分、縮圈等玩法的創作;後者則豐富了對話、動畫編輯功能,還可在智能AI輔助下創作不重樣的NPC,甚至支持多劇情分支設置。也就是說,未來還有可能在《元夢之星》玩到創作者製作的AVG、RPG遊戲。

而升級後的「星世界」,明顯朝着更低門檻、更高上限的「完美UGC」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用遊戲構築未來,賦予遊戲娛樂之外更多人文層面的意義和內涵,是許多產品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纔會推進的事情。而《元夢之星》自正式發佈以來就主動承擔起這一重要的社會責任。

實際上,遊戲上線當天(2023年12月15日)就官宣將與太空創想開展更多合作。僅僅過去一個月,這個承諾便以「航天主題共創地圖」的形式兌現了。難得的是,《元夢之星》還想將自身對中國航天精神的理解、對未來的展望,從線上傳遞到線下。

如果說高校學子的作品,勾起了玩家對探索浩瀚宇宙的嚮往,那麼緊隨其後的「與《元夢之星》一塊做好事」校園航天公益活動,則主張讓每一位玩家都參與其中,憑藉自身大DAU產品的優勢,帶動玩家奔赴一場全民公益。

這場活動是由《元夢之星》與騰訊公益、中國航天太空創想聯合發起的。定位爲「全服公益任務」,旨在集全服玩家之力,通過遊戲的形式,推動鄉村兒童科普教育的發展,助力中國航天事業、技術及文化的傳播推廣。當全服進度達到100%,騰訊公益將支持1000名鄉村兒童的航天科普教育落地實施。

參與方式也很簡單。自1月26日起,玩家在遊戲中完成每日活躍任務(包括體驗航天科普地圖)並收集科普點。

每日活躍任務

任務之一:體驗航天科普地圖

這些科普點可用於兌換小紅花系列獎勵(時裝、頭飾、頭像),更重要的是,當全服玩家收集的科普點達到一定數量時,就能爲鄉村兒童解鎖航天系列知識課程、航天創想作品徵集、教師科學主題培訓、水火箭等公益教育項目。

遊戲做公益,其實不算什麼新鮮事。但如何讓二者的結合,不淪爲喊口號、枯燥乏味的教條主義,而是像春風化雨般落進每一位參與者的心裏,則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更不要說當你面向的還是「全服玩家」。而《元夢之星》之所以能夠成爲公益傳播的強力載體,並且有底氣推動一場全民公益,在於它集齊了兩大客觀要素。

一方面,《元夢之星》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活躍的社區,及其強大的後盾(騰訊)支撐,使其自曝光以來就擁有比較顯著的影響力。這也意味着,它能夠吸引更廣泛人羣的關注和參與,從而擴大公益活動的影響力。早先《元夢之星》爲河北省灤平縣38所中小學捐建心理諮詢室、爲甘肅文縣城關中學捐建「未來教室」等公益行動,就曾接連被《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刊載。

另一方面,《元夢之星》平臺遊戲的特質,決定了它在進行正向價值傳遞時,有着絕大多數產品所不能及的優勢。

在內容上,得益於強大的UGC功能,《元夢之星》既可以結合數字場景與地方文化,推動遊戲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比如把上海形象元素融入超級數字場景,在遊戲中呈現上海的代表性建築、街道和景觀。也可以與高精尖領域對象合作,讓遊戲承載起知識科普的任務,比如與太空創想的航天文創主題的合作,先是以趣味滿滿、通俗易懂的科普地圖作爲切入點,引起玩家的興趣,再通過設置階段性目標、獎勵,激發全民參與公益的熱情。

在體驗上,《元夢之星》的強社交屬性和沉浸感,也會大大提高玩家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整個公益活動的傳播力度和效果得到提升。

回頭再看這場校園航天公益活動,這種全服奔着同一個目標的感覺,就好比是《元夢之星》所有玩家的一次「征途」,亦是一次大型的、從線上到線下的夢想接力與傳遞。

54年前一首《東方紅》的樂曲響徹神州大地,從此種下了中國航天希望的「火種」,並隨着「2024年中國航天進入常態化高密度發射新階段」燃燒成烈焰。如今《元夢之星》也致力於在年輕一代的心中種下科技與文明的「火種」,並期盼着在未來的某一天,它們會綻放出燎原之火。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