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組件
對於一臺電腦主機來說,電腦的各個組件就像是一個團隊,它們各自擁有獨特的能力和作用,共同協作,讓整個系統高效運轉。主板就像是這個團隊的領導,它連接着所有的組件,協調它們的工作,確保它們能夠相互配合,發揮出最大的性能。CPU 就像是團隊中的大腦,它負責處理數據和執行指令,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內存就像是團隊中的記憶庫,它存儲着 CPU 需要處理的數據,以便 CPU 能夠快速地訪問和處理。硬盤就像是團隊中的倉庫,它存儲着所有的數據和文件,包括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用戶數據等。顯卡就像是團隊中的藝術家,它負責處理圖形和視頻,讓用戶能夠享受高質量的視覺體驗。這個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非常重要,它們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只有它們相互配合,才能讓整個系統高效運轉,爲用戶提供出色的性能和體驗。
本期我們着重聊一下選配電腦時該如何挑選CPU、主板、內存、顯卡,以及硬盤。
CPU
一、CPU的參數:
CPU(中央處理器)的參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核心數:CPU 的核心數是指 CPU 內部的物理核心數量,它決定了 CPU 可以同時處理的任務數量。通常情況下,核心數越多,CPU 的性能就越高。
2. 線程數:線程數是指 CPU 可以同時執行的線程數量。每個核心可以執行一個線程,因此線程數通常是核心數的兩倍。線程數越多,CPU 的併發處理能力就越強。
3. 頻率:頻率是指 CPU 每秒鐘可以執行的指令數量。通常情況下,頻率越高,CPU 的性能就越高。
4. 緩存:緩存是指 CPU 內部的高速緩存,它可以提高 CPU 的訪問速度。緩存越大,CPU 的性能就越高。
5. 架構:架構是指 CPU 的設計結構,它決定了 CPU 的性能和效率。不同的架構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例如 Intel 的 Skylake 架構和 AMD 的 Ryzen 架構。
6. 製造工藝:製造工藝是指 CPU 的製造工藝水平,它決定了 CPU 的功耗和性能。通常情況下,製造工藝越先進,CPU 的功耗就越低,性能就越高。
7. 支持的指令集:指令集是指 CPU 可以執行的指令集合,它決定了 CPU 的功能和性能。不同的指令集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例如 x86 指令集和 ARM 指令集。
這些參數是 CPU 性能的重要指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選擇適合自己的 CPU。
主板
二、主板的參數
主板的參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芯片組:芯片組是主板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了主板的性能和功能。常見的芯片組包括 Intel 的 B460、Z490 和 AMD 的 B550、X570 等。
2. 接口:主板上的接口包括 USB、HDMI、VGA、DVI、SATA、PCI-Express 等。這些接口決定了主板可以連接的外部設備數量和類型。
3. 內存插槽:內存插槽是主板上用於安裝內存條的插槽,常見的內存插槽類型包括 DDR4、DDR5 等。
4. CPU 插槽:CPU 插槽是主板上用於安裝 CPU 的插槽,常見的 CPU 插槽類型包括 Intel 的 LGA1151、LGA1200 和 AMD 的 AM4 等。
5. 電源接口:電源接口是主板上用於連接電源的接口,常見的電源接口類型包括 24 針 ATX、8 針 EPS 等。
6. 擴展插槽:擴展插槽是主板上用於安裝擴展卡的插槽,常見的擴展插槽類型包括 PCI-Express x16、PCI-Express x8、PCI-Express x4 等。
7. BIOS:BIOS 是主板上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它負責初始化硬件設備和引導操作系統。BIOS 的版本和功能也會影響主板的性能和功能。
內存
三、內存條的參數
內存條的參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容量:容量是內存條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決定了內存條可以存儲的數據量。常見的內存條容量包括 4GB、8GB、16GB、32GB 等。
2. 頻率:頻率是內存條的另一個重要參數,它決定了內存條的數據傳輸速度。常見的內存條頻率包括 2400MHz、2666MHz、3000MHz 等。
3. 時序:時序是內存條的延遲參數,它決定了內存條的數據傳輸延遲。常見的內存條時序包括 16-18-18-38、16-19-19-39 等。
4. 電壓:電壓是內存條的工作電壓,它決定了內存條的功耗和穩定性。常見的內存條電壓包括 1.2V、1.35V 等。
5. 品牌和型號:品牌和型號是內存條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決定了內存條的質量和性能。常見的內存條品牌包括金士頓、海盜船、芝奇等。
6.DDR5和DDR4的區別:
a) 頻率:DDR5 的頻率比 DDR4 更高,最高可達 6400MHz,而 DDR4 的最高頻率爲 3200MHz。
b) 容量:DDR5 的容量比 DDR4 更大,最高可達 128GB,而 DDR4 的最高容量爲 64GB。
c) 電壓:DDR5 的電壓比 DDR4 更低,爲 1.1V,而 DDR4 的電壓爲 1.2V。
d) 帶寬:DDR5 的帶寬比 DDR4 更高,最高可達 64GB/s,而 DDR4 的最高帶寬爲 32GB/s。
e) 延遲:DDR5 的延遲比 DDR4 更低,最高可達 36ns,而 DDR4 的最高延遲爲 25ns。
f) 性能:DDR5 的性能比 DDR4 更高,主要體現在更高的頻率、更大的容量、更低的電壓和更高的帶寬上。
總的來說,DDR5 是一種比 DDR4 更先進的內存標準,它具有更高的頻率、更大的容量、更低的電壓、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延遲,從而提供更好的性能。
顯卡結構
四、顯卡的參數
顯卡的參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核心頻率:核心頻率是顯卡的核心處理器(GPU)的工作頻率,它決定了顯卡的性能。核心頻率越高,顯卡的性能就越好。
2. 流處理器數量:流處理器是顯卡的核心處理器(GPU)中的一種處理器單元,它負責處理圖形數據。流處理器數量越多,顯卡的性能就越好。
3. 顯存容量:顯存是顯卡用於存儲圖形數據的內存,它決定了顯卡可以處理的圖形數據量。顯存容量越大,顯卡的性能就越好。
4.顯存位寬:顯存位寬是指顯存在一個時鐘週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它是決定顯卡性能的重要參數之一。一般來說,顯存位寬越大,顯卡的性能就越好。常見的顯存位寬有 128 位、256 位、384 位等。
5. 顯存頻率:顯存頻率是顯存的工作頻率,它決定了顯存的性能。顯存頻率越高,顯卡的性能就越好。
6. 散熱系統:散熱系統是顯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決定了顯卡的散熱性能。散熱系統越好,顯卡的性能就越好。
7. 接口類型:接口類型是顯卡與主板連接的接口,它決定了顯卡的兼容性。接口類型越新,顯卡的兼容性就越好。
8.英偉達和AMD顯卡的區別:
a) 架構:英偉達和 AMD 的顯卡架構有所不同。英偉達的顯卡採用了圖靈架構,而 AMD 的顯卡採用了 RDNA 架構。圖靈架構在遊戲性能上表現更好,而 RDNA 架構在圖形處理和渲染性能上表現更好。
b) 參數:英偉達和 AMD 的顯卡參數也有所不同。例如,英偉達的顯卡核心頻率較高,而 AMD 的顯卡流處理器數量較多。此外,英偉達的顯卡支持 NVIDIA G-SYNC 技術,可以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而 AMD 的顯卡支持 AMD FreeSync 技術,可以提供更低的延遲和更高的刷新率。
c) 技術:英偉達和 AMD 的顯卡技術也有所不同。例如,英偉達的顯卡採用了光線追蹤技術,可以提供更真實的遊戲畫面;而 AMD 的顯卡採用了 FidelityFX 技術,可以提供更逼真的圖形效果。
固態硬盤
五、硬盤的參數
(由於固態硬盤在性能上更具優勢,且價格已經不算高,市場上新機也基本採用固態硬盤,因此本文單介紹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的優勢:固態硬盤相比機械硬盤具有讀寫速度更快、噪音更小、抗震性更好、能耗更低等優勢。
固態硬盤的性能參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容量:固態硬盤的容量是指它可以存儲的數據量,一般以 GB 或 TB 爲單位。容量越大,價格越高。
2. 接口類型:固態硬盤的接口類型決定了它可以連接的設備類型。常見的接口類型包括 SATA、PCIe、NVMe 等。
3. 讀寫速度: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是指它在讀取和寫入數據時的速度,一般以 MB/s 或 GB/s 爲單位。讀寫速度越快,性能越好。
4. 緩存容量:固態硬盤的緩存容量是指它內部的緩存大小,緩存可以提高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
5. 耐用性:固態硬盤的耐用性是指它可以承受的數據寫入次數,一般以 TBW 爲單位。耐用性越高,壽命越長。
電腦主機
六、各種配件的選配
由於電腦主機各種設備都是依託主板運行的,因此在挑選配件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配件是否能和主板兼容。
1.內存條的挑選:首先,內存條分爲 DDR2、DDR3、DDR4 和 DDR5 四代,不同代數的內存條插槽是不兼容的,所以首先需要確定你的主板支持哪一代的內存條。其次,內存頻率要與主板和處理器兼容,如果主板或處理器不支持那麼高的頻率,內存條就會自動降頻運行。
2.硬盤的挑選:首先,固態硬盤的接口類型有 SATA 和 NVMe 兩種,其中 SATA 接口的傳輸速度較慢,適合於一般的辦公和娛樂需求,而 NVMe 接口的傳輸速度較快,適合於高性能的遊戲和專業應用。你需要根據主板支持的接口類型來選擇固態硬盤。其次,NVMe 接口的固態硬盤又分爲 PCIe 3.0 和 PCIe 4.0 兩種協議標準,其中 PCIe 4.0 的傳輸速度更快。但是,PCIe 4.0 協議需要主板支持,如果主板只支持 PCIe 3.0 協議,那麼購買 PCIe 4.0 固態硬盤也無法發揮其最大性能。
3.CPU的挑選:首先,CPU 插槽類型是指 CPU 與主板連接的接口類型,不同的 CPU 插槽類型是不兼容的。所以在挑選 CPU 的時候,需要先確定主板支持的 CPU 插槽類型。其次,不同的 CPU 針腳數也是不兼容的。所以在挑選 CPU 的時候,需要先確定主板支持的 CPU 針腳數。最後,CPU 核心數和線程數、CPU 主頻和睿頻、CPU 緩存、CPU 功耗和散熱,這些參數都受到主板性能的制約,主板對這些性能參數的支持如果不到位會導致CPU性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4.顯卡的挑選:
挑選顯卡時需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自己的主板對顯卡的支持是否到位:
a) 插槽類型:顯卡插槽類型是指顯卡與主板連接的接口類型,不同的顯卡插槽類型是不兼容的。目前常見的顯卡插槽類型有 PCI-E x16 和 PCI-E x8,其中 PCI-E x16 是最常見的顯卡插槽類型,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帶寬和更好的性能。
b) 電源供應:顯卡的功耗較高,需要足夠的電源供應。在挑選顯卡時,需要注意主板和電源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電力。
c) BIOS 設置:一些主板可能需要在 BIOS 中進行設置才能支持某些顯卡。在挑選顯卡時,需要查看主板的說明書,瞭解是否需要進行 BIOS 設置。
d) 散熱:顯卡在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需要良好的散熱。在挑選顯卡時,需要注意主板和機箱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和散熱風扇來散熱。
e) 兼容性:顯卡的兼容性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挑選顯卡時,需要查看顯卡的兼容性列表,瞭解是否與主板和其他硬件兼容。
5.顯卡性能和CPU性能的搭配:一般來說作爲遊戲佬需要充分發揮顯卡性能,CPU的檔次至少需要和顯卡檔次一致,即低端配低端、中端配中端、高端配高端。具體的可以參考本文最後附帶的顯卡天梯圖和CPU天梯圖。
七、推薦一套6000元以下極具性價比的配置清單
CPU:AMD Ryzen 5 5600X
主板:ASUS TUF GAMING B550M-PLUS WIFI II
內存:Corsair Vengeance LPX 16GB (2x8GB) DDR4 3200MHz
顯卡:ASUS GeForce RTX 3060 Ti DUAL OC 8GB
硬盤:Samsung 980 Pro 500GB SSD
電源:Corsair RM750x 750W 80+ Gold Certified Fully Modular Power Supply
機箱:Corsair iCUE 4000X RGB Mid-Tower ATX PC Case
附錄 I 顯卡性能天梯圖
顯卡性能天梯圖
附錄 II CPU性能天梯圖
臺式機CPU性能天梯圖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