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好久不見。
我是悠哉悠哉平澤唯。
轉眼間,歲月的車輪又駛向了年底。回首2013年,那是一個充滿新生與希望的年份。
這一年,工信部正式爲運營商發放了4G牌照,如同黎明破曉的曙光,4G網絡的普及使得中國移動互聯網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嶄新階段。與此同時,索尼PS4的發售,如同樂章中的高潮,宣告了遊戲界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代。
那一年,大作雲集,如璀璨星辰點亮了遊戲的天際線。《GTA5》、《美國末日》、《刺客信條;黑旗》,還有重啓的《古墓麗影》系列,都在這一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所有這一切的背後,是我們手中的智能手機,如同一把鑰匙,開啓了移動互聯網的新紀元。
讓我們將時光回溯十年,回到那個充滿希望和成長的2013,回憶一下當時的我們在用什麼智能手機。
華爲Mate/華爲Ascend P6
讓我們先從遙遙領先的華爲開始,在2013年初,華爲Mate系列的創始之作首次亮相,是手機領域中首款採用6.1英寸大屏幕的手機。
沒錯,它當時就這麼遙遙領先。
要知道,當時的三星Galaxy Note 3這款號稱年度大屏機皇的手機的尺寸也僅爲5.7英寸。與此同時,初代Mate 的電池容量也提升到了4050mAh,相比當時市場上競品普遍不到3000mAh的電池容量,配合華爲的QPC和ADRX技術這兩項據說可以將手機續航延長30%的技術,在當時對消費者是極具吸引力的。
時至今日,低功耗和大容量電池仍然是用戶在購買手機時最爲關注的兩個要素,只不過mate在當年並沒有獲得多大的成功,原因還是出在那顆處理器上。
在上一篇2012年中,我曾說過當年的海思K3V2和NVIDIA Tegra 3並稱爲當年的“臥龍鳳雛”。
K3V2絕對不能稱得上是一部成功的產品,但卻是華爲的第一顆自研4核處理器,採用40nm工藝製造。
用現在的話來說,K3V2在當時就是又卡又熱又費電,乃至華爲Mate初代的一個重點宣傳就是功耗降低,配合絕無僅有的大電池來實現續航的遙遙領先。
由於餘承東剛上任不久,經常在微博上大肆宣傳華爲自研的K3V2處理器,被網友戲稱爲“餘大嘴”。
然而,在2012和2013連續兩年的華爲手機都採用了K3V2處理器,用戶也逐漸瞭解到其真實性能體驗。
在這個背景下華爲內部壓力倍增,甚至有人預測如果下一款手機仍未取得成功,餘承東可能會被撤職。
直到華爲Ascend P6發佈。
P6是華爲P系列的第三款手機,採用在海思K3V2上經過超頻後的海思K3V2E,依舊採用40nm工藝製造。
華爲很清楚自己當年在芯片上的短板,所以這次開始轉向手機外觀上發力。
華爲P6的一大特點就是輕薄,在2012年的各家比薄大戰後,華爲在2013年也加入到了戰場。
P6的厚度僅有6.18mm,比同期最薄的手機還要再薄0.4mm,雖然後續很快被其他手機廠商超過。但輕薄好看的這一設計思路,從P6一直延續到了現在的P60.
P6在設計上的成功加上在全球多國的宣發投入,最終銷量是600W臺,雖然大嘴在發售前吹出來的數字是1000W。但相比前幾代的銷量,P6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然而,我們現在都明白,P6的價值不僅僅在於這600萬的銷量。更爲重要的是,它給予了華爲在芯片領域深耕所需的信心。通過P6的成功,華爲知道了就算芯片不好,最終也可以做出好手機。
許多人將K3V2的失利視爲華爲在蓄勢待發前的挫折,將其視爲一種先抑後揚的鋪墊。然而在我看來,K3V2的意義與今日的麒麟9000s頗爲相似。
儘管製程、工藝、架構均已落後,性能和發熱表現亦非當前翹楚,但Mate60仍然是一部出色的手機。此時的Mate60猶如昔日的華爲P6,而麒麟9000s的銷量正如當年P6的銷量一樣,給予了華爲繼續深耕芯片與手機的信心。
.
小米2s
當年的華爲通過P6打了異常漂亮的翻身仗獲得了新生,小米也在今年迅速完成成長,躋身國產手機一線之中。
2013對小米來說是蛻變的一年,這一年小米一代神機小米2s發佈,搭載四核1.7GHz的高通驍龍600和1300W像素攝像頭,用1999的價格達到同期4-5000千頂級旗艦機的配置。在現在看來,小米同樣用3999也和7-8000的蘋果華爲打的有來有回,但從上面華爲Mate初代用的海思K3V2你也能看出來,當時這個價位的國產手機,真的沒有什麼性能可言。
在上半年的手機市場中小米2s完全的一機難求,搶購,耍猴,飢餓營銷等詞彙從這一年開始伴隨小米。
也是在這一年MIUI V5發佈,屬於MIUI的封神之路也隨之開始。在當時,MIUI擁有最多機型的適配,最快的功能開發速度,最豐富的主題商店。
屬於小米的高光時刻出現在雙十一。
2012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還處於傳統服飾業的統治之下,而到了2013年,隨着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小米憑藉5.5億元的銷售額斷層式的超越了傑克瓊斯和一衆傳統品牌,成爲了新的銷售冠軍。這一突破性的成就,不僅讓小米在電商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爲其他手機廠商展現了線上銷售的巨大潛力和機遇。此後各家廠商紛紛佈局線上經營,直至現在,線上已成爲手機廠商的主要銷售平臺。
也就是在這一年,B2C電商模式開始走向衰落。曾經與淘寶商城齊名的B2C網站,如凡客誠品和千尋網等,紛紛被天貓整合,國內電商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確定。
阿里巴巴也在這一年對自己的電商業務進行了重大調整。它將電商業務劃分爲C2C的淘寶和B2C的天貓兩大板塊,形成了更加清晰的市場定位。在業務發展的高峯期,阿里巴巴展現出了極高的戰略眼光和投資魄力,僅在2013年就收購及投資了蝦米、友盟、微博、高德、UC等衆多行業領先企業。
此外,阿里巴巴籌備已久的菜鳥聯盟也在這一年正式亮相。菜鳥聯盟的成立標誌着阿里對快遞行業的深度整合,它通過大量收購“四通一達”的快遞股份,進一步優化了阿里系的電商服務生態鏈。
.
三星 Galaxy S4 \Note 3
接着讓我們聊聊從全年的銷量冠軍三星。
三星當年的統治地位依舊當仁不讓,也是在這一年三星開始形成每年雙旗艦戰略,S4和Note3這兩部旗艦都是當年不折不扣的安卓機皇。
當年S4最重磅的功能即“智能滾動”,既通過前置攝像頭監測人眼注視的方向,在手機上實現了注視不息屏,自動改變屏幕方向和自動翻頁等功能。在當年這個功能被各家媒體都評價是雞肋功能,不過站在現在視角的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功能在現在有多麼方便好用。
不過相比這些功能,三星Note3則是給售後流程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革新,當年隨着三星Note3一通發佈的還有三星安心服務,也就是現在Samsung Care+的前身。這個服務包括一年的碎屏保,意外險,磨損零件免費更換。這也是目前關於手機領域最早的官方意外險,雖然蘋果也在同年的發佈會上推出了Apple Care+服務,不過按照發布時間來說,還是三星更早一些。
不過比起S4和Note3,這一年三星基於GalaxyS4發佈了許多的變體版本,如果算上運營商的基帶不同版,整個S4系列在全球共有16個型號。真正改變硬件的只有小屏版本的S4 Mini、三防版本S4 Active、以及十倍變焦版本S4 Zoom。
S4 Zoom在當年絕對是最大膽的一部手機,三星當年給這臺手機的宣傳語就是,變焦&通話,可以說S4在當年就是一個可以打電話的卡片機。
比起現在手機在內部安裝一顆潛望式的攝像頭,S4在當年是實打實的做了一顆手機上的變焦鏡頭。提供4.3-43mm的10X的光學變焦,光圈F3.1-F6.3,搭載一枚1 / 2.33英寸的1600萬像素CMOS。而且因爲是實打實的一顆外置變焦鏡頭,這部手機現在的長焦畫質依然不遜於現在的大多數旗艦手機。
.
iPhone 5s\5c
讓我評價2013年的最佳手機,我會把這個獎項頒給iPhone5s。
全新的64位A7處理器配上全新升級的iOS7系統,造就了當年iPhone獨一份的使用體驗。
在那個安卓4.2的階段,各大安卓手機想實現完全流暢需要root後自行摸索調教一番。而iPhone的體驗就是出場即巔峯,到手即用,完善的App Store,完善的廣告隔離機制。
當然還有影響後世深遠的Touch ID,雖然iPhone並不是第一個搭載指紋模組的手機,但iPhone5s是第一次讓衆多用戶體驗到解鎖原來是這麼簡單。
在當年的安卓陣營因爲系統的限制,不得不在系統外的機身上做出一些改變時,iPhone5s把手機最基礎的體驗做到了完美,對同期幾乎所有的安卓手機來了一次降維打擊。
可以說iPhone5s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iPhone5c的失敗,其實從產品來說,iPhone5c是極其成功的庫存管理和打出iPhone差異化的機型。但iPhone5c的市場定位並沒有比iPhone5s低多少,可無論是硬件規格還是使用體驗,iPhone5c和iPhone5s完全是兩個時代的產物。
iPhone5c幾乎大部分硬件是從2012年的iPhone5上繼承下來,你甚至可以說iPhone5c就是換皮版的iPhone5。雖然同是使用iOS7系統,但A6處理器和無TouchID讓這兩部手機在當年的使用體驗千差萬別。
在當年,一部iPhone5s的售價是5288元,而iPhone5c的價格是4488元,沒錯4488元。
兩者之間只差了800塊,但使用體驗完全不一樣。
試問在2013年肯花5000塊買一部手機的人,還在意那800塊嗎?這就是5c最大的失敗,定位失敗。
倘若當年的5c是3488元,那結果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
諾基亞1020
2013年9月2日晚,微軟發佈公告,以37.9億歐元成功收購了諾基亞旗下的大部分手機業務。這起收購案標誌着“諾基亞王朝”的終結,也宣告了微軟在手機市場的嶄新佈局。
關於諾基亞衰敗的原因在今天這篇文章內不做過多贅述,在9月的收購之前,諾基亞發佈了最後一款諾基亞時代的手機,諾基亞1020,這也是許多諾基亞粉絲心中的末代機皇。
諾基亞可以說是在當時的手機廠商中把相機功能做到極致的廠商,當然三星S4 Zoom那個變態玩意除外哈,不是一個賽道的。
1020搭載了一顆4100W像素, 1/1.5 英寸,F2.2的蔡司認證攝像頭,支持OIS光學防抖和3X的無損光學變焦。
此外諾基亞在當年還引入了雙重拍照功能,既會在按下快門的一瞬間生成兩張照片。一張具有4100W全像素可以用來後期修圖,另一張照片爲5百萬像素,可以直接分享。在當年那個網絡條件下,可以說是非常好用的功能了。
時至今日,再去聊1020的成功與否已經無關緊要。
在Windows Phone系統的環境下,雖然1020的整體流暢度要比同期安卓好不少,但應用商店的軟件匱乏更新落後,1020擁有再強大的硬件也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就像一個大號的功能機,只能使用自帶的功能。
.
聯想 Vibe Z(K910)
曾經的中華酷聯,如今僅存中華,然而在那一年,酷派和中興的境遇卻並不如人意。
前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iPhone5s,後有小米2s和OPPO等新興廠商的緊追不捨,作爲曾經國產手機中流砥柱的酷派和中興,也被同定位的華爲和聯想摩擦。
2013年,聯想繼續秉持着機海戰術,在這一年裏一共發佈了K900 S920 S820 A706 A830等等諸多型號,其中實在是太過繁雜,這裏取年中最高端的聯想 Vibe Z來簡單聊聊。
Vibe Z使用5.5英寸LCD屏幕並搭載驍龍800處理器、配備了一顆索尼1300萬像素的IMX135.
Vibe Z是聯想的首款4G手機,隨着當年工信部下發4G拍照,各家也紛紛在年底上架自家的4G旗艦。和上代K900不同,K910並沒有繼續採用英特爾處理器,而是首發了高通的初代驍龍800.2.2GHz的四核 Krait400架構在當年確實可以稱得上性能王者。
不過比起和其他旗艦趨同的機身配置,我更願意聊聊聯想當年的VIBE ROM操作系統。
VIBE ROM在當年有很多地方領先業界,比如樂安全的權限管理,不需要Root就能控制手機應用的各種權限,甚至連短信權限都可以屏蔽掉,這樣就能可以靠這個免費購買當時不少依靠短信內購的手遊。茄子快傳則是當時在各家互傳還沒有行程統一聯盟的時候,最好用的一個互傳文件的軟件。
當然,聯想手機業務的後續情況大家在今天已經固然瞭解。我的第一部手機和刷機之旅就是從聯想開始。
一晃距離VIBE ROM發佈已有十年,當時領先業內的功能到現在已經成了各家的標配,聯想手機業務也在前不久解散。
.
OPPO N1
2013年對OPPO也是全新開始的一年,這一年OPPO發佈了兩個全新的系列,R系列和N系列。
R系列在今天變成了OPPO的Reno系列,而N系列看似消失,實際上與現在OPPO的Find N摺疊系列有着一些聯繫。
衆所周知,摺疊屏手機最重要的就是鉸鏈設計,一款摺疊機的鉸鏈設計很大程度上就影響了手機的使用體驗。而當年的OPPO則是第一次將鉸鏈引入到手機設計中的廠商。
N1最大的特色就是頂部這枚1300W像素可206度無極旋轉的攝像頭。當時的手機普遍追求後置拍照,從同年的諾基亞1020還有哪部三星變態一般的S4 Zoom可以看出,當年的國際大廠在後置鏡頭方面的投入可一點都不必今天差。
當時的N1取了個巧,通過鉸鏈的方式來實現了前後共用一顆攝像頭,這相當於把別人家後攝的配置直接拿到前攝自拍來用,這個思路倒是也蠻像今天的摺疊機用後攝自拍。
N1對OPPO的影響遠不止鉸鏈技術,在當時N1作爲OPPO打開海外市場的排頭兵,除了適配中國本土的Color OS,OPPO還爲了海外市場專門找CyanogenMod的開發團隊定製了OPPO N1 CyanogenMod Edition版本,搭載定製的CyanogenMod 10.2特別版。
一年後的OPPO全新海外子品牌一加,首款手機搭載的也是Cyanogen Mod的定製系統。
.
VIVO Xplay 3S
直到現在,打開VIVO的官網,你還可以看到Xplay3S的Slogan:旗艦,由此定義。
嚴格意義上來說Xplay3S是2014年3月纔開售,不過按照發布時間來算,咱們還是算在2013年的手機中。
哪怕是用今天的眼光去審視Xplay3S,它的參數也是極其超前的。
在十年前,Xplay3S就搭載了一塊6英寸分辨率高達2560*1440的LCD屏幕,按照現在手機廠商的算法這是2.5K屏。一代火龍高通驍龍801處理器,還有VIVO引以爲傲的定製HIFI模組ES9018和OPA2604,毫不誇張的說,Xplay3S即使是是放到現在,他的影音體驗也毫不遜色如今的諸多中端機。
Xplay3S的缺點和遺憾是顯而易見的,哪怕是今天一衆電池容量已經達到4000mAh的旗艦手機,有不少廠商爲了續航考慮只選擇了1.5K屏。VIVO在那個電池技術遠不如今年的年代,僅靠2600mAh的電池容量真的很難長時間驅動這臺影音怪獸。更別提當年還沒有成熟的快充技術。
3S在當年刷新了手機的影音體驗,但他也像個嚴重的偏科生。續航差,新設計的Funtouch OS難用,系統界面醜等等。不過Xplay系列的極致影音體驗在後續的Xplay系列上得到了全面的保留,如果有興趣,我們明年來聊聊後續的Xplay系列。
.
魅族 MX3
看了前面那麼多的顛覆行業,引領業界。到這裏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
魅族在當年依舊選擇的是三星獵戶座的頂級處理器,但除此之外,一切都在今天看上去都反響平平。
當年在MX3上最大的更新莫過於Flyme 3.0系統,在當時Flyme和MIUI都代表着國產手機系統的巔峯。經常會被各家評測拿出來比較。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知道,是大而全的小米贏過了小而美的魅族。不過在當年,我還是更喜歡小而美一些。
.
錘子科技 Smartisan OS
雖然錘子科技的手機要在2014年發佈,不過在2013年他們發佈了自己的手機系統,Smartisan OS
從今天來看,錘子科技的失敗是必然的,羅永浩的高傲,偏執,自負,讓錘子手機錯過了很多很好的發展機會。
但客觀地說,Smartisan OS在那個年代, 對手機系統有着超前一般的理解。
現在手機上常用的長按識屏提取屏幕信息的功能,最早出現在Smartisan OS的大爆炸上。以及在應用里長按就可以拖拽圖片一鍵分享,最早出現在Smartisan OS的一步功能。
錘子也是國產手機中第一個把碎屏險單獨拿出來賣的廠商。
不管你對錘子科技討厭與否,Smartisan OS確實給一衆手機系統提供了不少靈感。
.
回首十年前的2013年,那是我們追逐夢想的起點,也是我們勇敢迎接挑戰的時刻。
那一年,我們國家的”蛟龍入海,神十飛天“。那一年,我們或許還年輕稚嫩,但心中燃燒的激情和渴望卻是如此真實而火熱。
2013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勢頭如火如荼,衆多品牌在這一年總或嶄露頭角或悄然離場。
阿里巴巴開始整合自家電商產業,並積極佈局未來十年。如今的高德、菜鳥等巨頭也正是在這一年悄然萌芽。我們手握着當時的國產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感受着技術帶給我們的便利和改變。
這一年,中華酷聯的市場份額大幅縮水,僅剩下自研的華爲和機海戰術的聯想兩家獨大,中興和酷派則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爲小米等品牌提供了嶄露頭角的舞臺。在雙十一期間,小米憑藉5.2億元的銷售額,一躍成爲市場領頭羊,讓其他手機品牌看到了線上銷售渠道的巨大潛力。
與此同時,依靠聯發科打包方案的山寨機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國產手機品牌的崛起。各大品牌紛紛發佈獨家系統,如MIUI、Flyme、Color OS等國產手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藍海時代。
屬於移動互聯網的十年,由此開啓。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你當時使用的手機型號,或者那些讓你記憶猶新的往事。
我是悠哉悠哉平澤唯,感謝你看到這裏,下篇再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