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貧寒 intel i9-14900K+微星 Z790 ACE MAX裝個黑色海景房吧

大家好,我是黃昏百分百,今天爲大家帶來的是微星 MSI MEG Z790 ACE MAX主板的使用測評。

MEG 是微星最高端系列,而ACE MAX是專爲intel第14代酷睿處理器打造,同時兼容同爲 intel 1700插槽的第12、13代酷睿處理器。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這款微星高端主板,配上intel當代旗艦i9-14900K,性能表現如何,好了,廢話不再多說,我們開車吧。

微星 Z790 ACE MAX 外觀與參數

▲外觀方面,微星 MSI MEG Z790 ACE MAX主板採用了微星高端主板常用的暗黑配色,作爲除GOODLIKE之外微星最高端的主板系列,這款主板在用料上異常捨得,主板的供電、南橋、SSD、IO接口等發熱量大的部分都被很厚重的鋁製散熱裝甲與散熱片覆蓋。

▲微星Z790 ACE MAX主板採用了24+1+2(105A)強悍供電,即使是性能最強勁的i9-14900K也可以獲得充足的供電,剛更新的Bios更是支持一鍵超頻至6.3GHz,因此,完全能可以說這款主板是i9-14900K的完美座駕。

▲微星Z790 ACE MAX主板提供了3個PCIex16顯卡插槽,三個插槽均有金屬裝甲加固,其中上面兩個插槽均爲PCIe 5.0版本,其餘金屬散熱裝甲覆蓋的部分,均爲M.2 SSD插槽。

▲SSD固態硬盤方面,共提供了5個M.2 SSD接口,其中M.2_1 與M.2_5最大支持22110尺寸的SSD大船,其餘三個插槽均最大支持2280尺寸的SSD,M.2_4爲PCIe 5.0規格(與2號顯卡插槽共用帶寬),其餘4個接口均爲PCIe 4.0規格。

▲其中,M.2_1的散熱裝甲爲免工具快拆設計。

▲南橋處同樣有厚重的散熱裝甲與設計感十足的ARGB燈,可惜這部分燈效很容易就會被高端顯卡擋住,當然,如果你用水冷顯卡,那麼此處大的ARGB燈就能被顯露出來了,另外,主板上還有一件開機與重啓按鍵,方便裝機之前的調試。

▲內存部分爲4插槽,官方宣稱OC 7800+,一會我們實測下,能超頻到多少。

▲IO接口方面,微星 MEG Z790 ACE Max也採用了極高的規格,其提供了2個雷電4 40Gbps接口,8個USB 3.2 Gen 2x1 接口(均爲10Gbps,其中7個爲Type-A接口,1個爲支持Display port視頻信號輸出的Type-C接口),兩個雷電菊花鏈使用的mini DP接口。

網絡方面,雙2.5G有線網絡接口與Wi-Fi 7無線網絡(無線網卡爲高通 FastConnect 7800,支持 6GHz無線與超高速藍牙)都應用在了這款主板上,可以爲電腦帶來極致的網絡連接體驗。

音頻方面,微星 MEG Z790 ACE Max提供了一組(5個)3.5mm音頻接口與一個光纖音頻輸出接口,也算是比較齊全的。

微星 Z790 ACE MAX CPU性能釋放測試

intel 酷睿 i9-14900K介紹

▲本次使用的是英特爾14代酷睿處理器中的旗艦產品i9-14900K,它共24個核心,爲8個性能核(P核)與16個能效核(E核),其中性能核爲多線程,主要用於對核心性能要求高的遊戲與生產力需求,而能效核不支持超線程技術,用於多任務處理。因此i9-14900K爲一款24核32線程的處理器。這款處理器在開啓TVB功能的主板上最高可睿頻到6GHz的超高頻率!可以說是目前單核性能最強的民用處理器了。

▲在微星最新更新的BIOS中,其對i9處理器有了更進一步的優化,可以一鍵將i9處理器的P核超頻至6.3GHz,因此微星戰神,絕對是i9-14900K的理想座駕,緊接着,就讓我們通過實際測試,來體驗一下這款主板到底能讓i9-14900K發揮出多少威力吧。

CPU-Z

CPU-Z基本上是CPU測試必備軟件之一,相信不必我再做介紹了。

▲經實測,在P核6.3GHz/5.8GHz下,i9-14900K的CPU-Z單核得分999.9分,多核得分17488.2分,無論是單核得分,還是多核得分,都非常之優秀,均超過了AMD當代旗艦AMD Ryzen 9 7950X。另外,在測試的過程中,i9-14900K短暫跑到了1000分,是我第一次見到CPU-Z單核跑到4位數的情況,這感覺實在是太棒了。

Cinebench R23

▲Cinebench R23是一個跨平臺的測試套件,用於測試計算機的硬件功能。它可以用於測試Cinema 4D在多個CPU內核上的3D建模,動畫,運動圖形和渲染性能。該程序“針對特定領域,更適合高端臺式機和工作站平臺”。Cinebench通常用於顯示CPU性能。

▲而在實測中,intel i9-14900K的CINEBENCH單核得分2275分,其實1900分以上,都可以視爲十分優秀的成績,相信這樣說,大家就可以理解2275這個成績到底有多高了!而i9-14900K的多核成績爲40620分,這也是非常之高的,甚至超過了AMD目前的旗艦處理器Ryzen 9-7950X。

▲當時實測AMD Ryzen 9-7950X的Cinebench R23單核得分1994,多核得分37549,本次測試的酷睿i9-14900K無論是在單核得分上還是多核得分上,都超過了AMD同級別產品,尤其是多核性能上,intel難得扳回一城。

CPU PROFILE

▲3DMark CPU PROFILE是3DMark最新推出的CPU性能測試工具,其優點是可以分別測試單線程、2線程、4線程、8線程、16線程與最大線程時的CPU性能,以方便不同CPU之間的比較。

在測試中,intel i9-14900K在單線程時得分高達1250分,16線程(性能核心全佔用)時,得分爲12761分,而在最大線程時,得分爲17750分,可見其能效核帶來的得分收益,約是其性能核的一半。

V-Ray Benchmark

測試完了CPU的基礎性能,我們再來測試一下i9-14900K的數字內容創作能力吧。測試的軟件爲V-Ray 5 Benchmark中的V-Ray CPU 測試,其是專爲測試CPU渲染速度而開發的Benchmark。

▲i9-14900K的V-Ray CPU測試得分高達27395分。

▲27395分有多高呢?我拿之前測試intel 1700插槽平臺首代旗艦,12代酷睿i9-12900K的得分來做比較吧,其得分爲17809分。而僅僅兩代,intel就將其得分提升了53.8%,看來,摩爾定律在某種情況下還是存在的。

微星 Z790 ACE MAX 內存超頻測試

▲本次拍照使用的內存是宏碁掠奪者 Vesta Ⅱ DDR5 7200MHz 16GBx2,在7200MHz XMP頻率下時,時序爲 CL34-45-45-125,可以算是高頻率,低時序的優秀內存,其採用的SK 海力士的A-die顆粒超頻潛力也十分不錯。

▲這款內存,搭配微星 Z790 ACE MAX與i9-14900K時,可以超頻至8000MHz,CL38-48-48-128,此時內存讀取速度爲123.74 GB/s,寫入速度爲119.84 GB/s,複製速度爲 116.47 GB/s,延遲爲59 ns,整體表現很優秀了。

▲另外,這款內存的燈效也十分的漂亮,與我這種半海景房十分契合。

▲當然,8000MHz CL38並不是這款主板與CPU的最佳性能,我還換上了更高端的宏碁掠奪者的新品Hermes冰刃 7600MHz,其定位比Vesta Ⅱ更高一級,不過目前我手裏的內存是白色的,放機箱裏顯得突兀,最終裝機就沒有用這款。

▲經過仔細調試,最終宏碁掠奪者Hermes冰刃 7600MHz可穩定運行在8200MHz CL 36-45-45-128,此時內存讀取速度爲129.35 GB/s,寫入速度爲125.02 GB/s,複製速度爲 122.02 GB/s,延遲爲55.8 ns,表現可以說是異常優秀。

微星 Z790 ACE MAX PCIe 5.0 SSD讀寫能力測試

▲說完了內存說儲存,微星Z790 ACE MAX共擁有5個M.2 SSD接口,其中PCIe 5.0規格的M.2 SSD位於4號接口(左下方),所以這裏便單獨使用十銓的Z540 PCIe 5.0 SSD固態硬盤進行測試,其採用了羣聯(phison)的PS5026-E26主控方案,SK 海力士的獨立緩存與美光的NAND顆粒均爲原廠原封,大廠品質十分值得信任。

▲經CrystalDiskMark測試,十銓(T·FORCE) Z540的順序讀取速度高達12386MB/s,順序寫入速度高達11700MB/s,相較於官方標稱的12400MB/s與11800MB/s的順序讀取速度與順序寫入速度,官方標達成率均高於99%,可以說十分的棒了,另外,經過我實測,更換PCIe 5.0 SSD後,相較於旗艦PCIe 4.0 SSD,遊戲加載速度可提升約33%起步。

▲當然,這裏還是要稍微吐槽一句的,在M.2_4搭載PCIe 5.0 的SSD,如果使用主動散熱器的話,採用一體式散熱裝甲的M.2_5插槽會裸露出來,還是稍有尷尬的。

▲所以,個人還是建議將PCIe 5.0的M.2 SSD接口單獨放置的,比如同爲MEG系列的微星 MEG X670E ACE主板,便將靠近內存的M.2 SSD插槽設置爲了可直連CPU的PCIe 5.0 SSD插槽,這樣使用主動散熱器時便不會影響其他散熱裝甲了。

▲而在本次的微星Z790 ACE MAX上,內存邊上這個散熱裝甲則只是裝飾了,我不是很懂主板的電路設計,不過如果有機會把PCIe 5.0的SSD接口挪到這裏,自然是極好的。

本電腦遊戲性能測試

單獨測試完了CPU與存儲的性能,我們再結合顯卡測試兩款CPU的整機性能測試。

▲本次使用的依舊是七彩虹的旗艦顯卡iGame GeForce RTX 4080 Vulcan OC,iGame是七彩虹的旗艦子品牌,而Vulcan則是iGame品牌中的扛鼎之作,可以說是旗艦中的旗艦,RTX 40系火神顯卡相較於上代火神顯卡擁有更爲凌厲的造型,獨特的錆鐵色金屬外骨骼更顯兇悍,爲其強勁的性能做出警告。作爲後賽博時代的高端硬件,系列經典的銳利三角元素也將完美傳承。漆黑的底色體現了它低調的個性,打造鋒銳冷酷的高端硬件。9翼扇葉如鐮刀般鋒利厚實,散熱性能甚至比前代13翼扇葉的風扇更加強勁,而且整體也顯得更加簡潔。 RTX 4080的性能強勁,我就不多說了,我們直接來看遊戲性能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我們首先使用3DMark 適用於高性能遊戲電腦和超頻系統的 DirectX 11 基準測試Fire Strike Ultra進行測試,其分辨率爲4K。經實測,本電腦的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得分爲18115分,其中顯卡得分17565分,物理得分59194分,綜合分10032分。

▲可能很多朋友對分數不是很瞭解,我們直接來看幀率,在顯卡測試1中,幀率爲100FPS,而在顯卡測試2中,幀率爲62FPS,物理測試幀率爲188FPS。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我們再使用3DMARK專爲DirectX 12設計的Time Spy Extreme,Time Spy是一個DirectX 12 基準測試,支持原生新的API 功能,如異步計算,顯式多顯卡適配器技術和多線程,其測試分辨率爲2K,Time Spy Extreme則是將分辨率提升至4K的版本。

經實測,本電腦Time Spy Extreme得分14367分,其中顯卡得分14437分,CPU分數13987分。

▲再來看幀率,顯卡測試1 約91 FPS,顯卡測試2約85 PFS,也都很不錯。

《賽博朋克2077》 Benchmark

▲《賽博朋克2077》最近有兩個大動作使其再次翻紅,其一是DLC《往日之影》的正式發售,其二則是2.0大版本的更新,支持了英偉達的DLSS 3.5技術,最重要的便是DLSS 光線重構功能的支持了,我們依舊使用其內置的Benchmark進行測試。

▲在4K分辨率,預設光線追蹤:超速(改了翻譯,之前叫過載,英文名Overdrive),DLSS光線追蹤重構開啓的情況下,本電腦可以提供約84 FPS的高遊戲幀率,可以說是超強畫質與幀率兼得了。

▲而在相對傳統的預設光線追蹤:超級畫質下,本電腦更是可以獲得約116 FPS的高幀率,配一塊4K 160Hz的高端顯示器玩還是非常不錯的。

《看門狗:軍團》 Benchmark

▲《看門狗:軍團》是育碧的3A大作,之前Steam打折時45元入手的。因內置非常詳盡BenchMark,自然是遊戲性能測試的必備軟件之一了。

▲在4K分辨率,所有畫質選項均開到最高,DLSS性能模式下,本電腦可以提供101 FPS的平均遊戲幀率,也是非常棒的,目前《看門狗:軍團》尚未支持DLSS 3,如果支持了DLSS 3或DLSS 3.5的話,幀率會提升更高,所以說麼,育碧對遊戲技術的後續更新,真的要比別家慢一些。

《古墓麗影:暗影》 Benchmark

▲緊接着是《古墓麗影:暗影》,可以說是CPU與顯卡測試必備的遊戲了,重點就是其可以顯示GPU受限數據,可以清晰顯示出CPU是否能夠帶的動顯卡。

▲在4K分辨率,預設最高畫質,DLSS性能模式下,本電腦可以提供232 FPS的平均幀率,而GPU受限高達92%,簡單介紹一下,GPU受限越高,證明顯卡性能釋放的越充分,所以至少在4K分辨率下,i9-14900K CPU搭配RTX 4080顯卡不會出現高U低顯的情況。

▲而在1080P分辨率,預設最高畫質,DLSS質量模式下,本電腦可以提供325 FPS的平均幀率,此時GPU受限僅爲39%,可見,在1080P分辨率下,即使是i9-14900K這樣強大的CPU也無法餵飽RTX 4080這種高端Ada架構顯卡。

本次裝機 機電水簡介

機箱、電源、水冷方面,我使用了鑫谷的幾件產品,畢竟鑫谷的產品是價格實在量又足,實打實的超高性價比。

電源 鑫谷 崑崙MU-850G

▲電源方面,我選用鑫谷崑崙系列的MU-850G,崑崙是鑫谷的旗艦系列,這款電源配備了全日系電容,並標配了黑色的定製線,與本次裝機其它硬件都十分般配。

▲作爲一款ATX 3.0-標準的電源,鑫谷崑崙MU-850G共擁有1個CPIe 5.0的12VHPWR原生接口,1個28Pin 主板接口、2個8 Pin PCIe接口、2個8Pin CPU接口與3個IDE/SATA接口。

▲另外,鑫谷崑崙MU-850G採用了LLC Pro+DC-DC的純血架構,以非常優秀的成績獲得了80Plus金牌認證,並且還提供長達10年的質保。

▲最後,這款電源還擁有支持i-Stop智能啓停的12cm FDB軸承風扇,噪音控制非常優秀,同時電源的氣孔很有設計感,放在電源側裝的機箱中會顯得很美觀。

水冷 鑫谷 崑崙KL Ⅱ 360 ARGB 黑色

▲水冷使用的是鑫谷崑崙 Ⅱ 360 ARGB水冷,我是參加了其首測,當時用的是白色款,這次爲了迎合主題,轉麼你選擇了黑色款。

▲鑫谷崑崙 Ⅱ 360 ARGB水冷採用了一體式風扇冷排,使得水冷正面顯得十分的簡潔大氣,觀感非常棒,同時安裝難度也大幅下降。

▲另外,它能夠自定義冷頭屏幕的播放內容,今天我把CPU使用率放在上面,畢竟今天要測試的i9-14900K。

最重要的散熱方面,它能夠基本壓住6.3GHz下的i9-14900K,從上方的Cinebench R23多很高的核跑分也可以看到,在10 mins的高全核高負載下,i9-14900K也沒有降頻,因此,其實一款顏值、做工、散熱能力都很好的水冷。

機箱 鑫谷 無界1 黑色

▲無界1機箱整個機箱均爲黑色,其正面與左側均採用了透明材質,十分適合搭建純黑色主題的海景房。

▲無界1機箱主板邊有一組360風扇的位子,可以像我這樣,安裝360冷排,再加上機箱頂部也可安裝360冷排,無界1機箱可同時安裝2個360冷排,十分適合水冷顯卡,比如七彩虹水神的裝機,當然,因爲我的RTX 4090水神是白色的,所以本次使用的是RTX 4080 火神。不過有一說一,這款機箱在裝了E-ATX主板後空間時間是太緊張了,這次裝機可是把我喫奶的力氣都用出來了。

▲最後,鑫谷無界1機箱還有獨立的手辦位子,你還別說,放上七彩虹的忍者貓手辦,還真是挺般配。

總結

intel 14代酷睿旗艦i9-14900K無論是單核性能,還是多核性能,都是目前民用處理器中最強的,這讓我對下一代酷睿Ultra臺式機處理器的性能充滿期待。

主板方面,本次使用的微星Z790 ACE MAX主板的表現可以說十分之好,超高配主板就是不一樣,能夠爲i9-14900K睿頻提供充足的供電,內存方面更是能夠穩定在8200MHz CL36,這在4內存槽主板中都算是很優秀的了。外觀上也十分漂亮,十分適合作爲純黑海景房的主板使用。

內存方面,宏碁掠奪者 Vesta Ⅱ DDR5 7200MHz採用了SK 海力士的A-die顆粒,超頻潛力十分不錯,當然,還有性能更好的冰刃 Hermes與24GB單面的新品內存,晚點我找一個合適的升級下。

本次使用的鑫谷機電誰性價比十分高,純黑色十分好看,就是機箱空間冗餘實在太少了,下次我再找一個空間更大的機箱進行裝機,當然,如果未來能夠有黑色的RTX 4090水神顯卡,換上去,這款電腦的性能會進一步提升。

好了,以上便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我是黃昏百分百,我們下次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