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i7-14700K評測:旗艦性能主流定價,遊戲這下酸爽了

隨着第14代酷睿正式解禁,首發陣營的酷睿i9-14900K/F、酷睿i7-14700K/F和酷睿i5-14600K/F三款產品正式亮相,其中酷睿i9-14900K和酷睿i5-14600K我們已經在《酷睿i9-14900K首發評測》做了解析,酷睿i7-14700K則單獨開篇,現在就是奉上評測的時候了。

得益於英特爾對Raptor Lake Refresh的優化流程,雖然第14代酷睿與第13代酷睿之間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更快的時鐘頻率、超頻優化確實給在一些注重核心頻率的遊戲場景中給予了一定程度提升。酷睿i7-14700K/F則是一個例外,它在P-Core睿頻提升200MHz,E-Core睿頻提升100MHz的同時,還相對上一代酷睿i7-13700K增加了4個E-Core,從而實現了8C12c28T的格局。

在IPC維持相同的前提下,既增加頻率,又增加核心數量,提升的幅度無疑是最讓人期待的。同時,英特爾給予酷睿i7-14700K在基礎功耗和超頻功耗建議分別爲125W和253W,與酷睿i9-14900K完全相同,也難免讓人浮想聯翩。眼前的酷睿i7-14700K提升究竟可以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同等架構下的散熱博弈

在宣傳上,英特爾並不避諱Raptor Lake Refresh與Raptor Lake相同架構,包括P-Core的Raptor Cove和E-Core的Gracemont。如果你用CPU-Z去查看13代與14代酷睿的步進,會發現代號也會一模一樣。

那麼如何提升P-Core和E-Core的頻率並保持穩定自然成爲了新的問題,類似的情況在酷睿i9-13900KS中其實有遇到過。雖然CPU最大頻率可達6.0GHz,但是快速碰壁熱極限,用過多的功耗和散熱維持散熱並不符合日常的使用習慣。

在Raptor Lake Refresh,散熱的最大問題同樣來自P-Core,酷睿i7-14700K的P-Core數量與酷睿i9-14900K相同,均爲8個,因此功耗和散熱建議也完全相同,360一體水冷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

但相比旗艦酷睿i9-14900K,酷睿i7-14700K顯然好控制得多,在壓力測試下,可以看到酷睿i7-14700K搭配與酷睿i9-14900K相同的360一體式水冷時,溫度可以很好的被有效控制,也爲酷睿i7-14700K帶來了更多的調教空間。例如通過Intel XTU超頻後,依然可以保持涼爽的狀態穩定運行在5.7GHz。

不僅如此,在壓力測試下,酷睿i7-14700K的溫度完全沒有遇到撞上溫度牆的問題,最高溫度僅來到88攝氏度,在性能釋放上更容易掌控。因此也允許用戶考慮使用更小的機箱,240的一體式水冷以滿足個性化小機箱設計需求。

低溫度也帶了非常好的穩定性,例如開源編碼器x265 benchmark會對CPU進行4輪編碼測試,可以看到酷睿i7-14700K在足夠的散熱下,表現非常穩定,浮動很小。

如前面所說,酷睿i7-14700K的12個E-Core,來自於12代酷睿就開始採用的Gracemont,本着沒有問題就不要嘗試去修復的原則,Gracemont E-Core從英特爾12到14代酷睿在結構上沒有發生過變化。由於4個E-Core構成1組,因此酷睿i7-14700K正好增加了1組E-Core,從而達到8C12c28T的設計。L2緩存隨之增加到28MB,L3緩存增加到33MB。

更多核心帶來的效率也非常明顯,在3DMark CPU Profile測試中,可以看到酷睿i7-14700K的單線程和多線程表現,已經遠優於酷睿i9-12900K,多核性能提升19%,單核性能提升近10%。

在內存支持上,第14代酷睿同樣支持DDR5和DDR4內存,原生支持JEDEC標準的DDR5-5600B和DDR4-3200。如酷睿i9-14900K首發評測中所說,由於均採用LGA1700插槽,Z690和Z790主板都能與14代酷睿有很好的兼容,只不過Z690的PCIe通道要少一些。

但需要注意的是,發佈時間越晚的主板,對高頻內存有更好的支持,比如眼前的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可以輕鬆支持8000MT/s以上的DDR5內存。再加上現階段DDR5價格已經成熟,適逢促銷季節,配置新PC的同學也完全沒有必要考慮DDR4內存了。

這裏我們用酷睿i7-14700K與G.SKILL Trident Z5 DDR5-7200 16GBx2搭配進行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可以看到在打開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的XMP Tweak之後,讀寫輕鬆超過110GB/s,放在DDR4上是不敢想象的。

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助陣

新一代的Z790主板提供更高的內存頻率只是其中之一,以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爲例,還會針對14代酷睿在性能釋放上做進一步調教,比如提供20+1+2的供電組合,即20相供電提供90A電流用於CPU的VCORE,1相90A用於VCCGT核顯供電,2相VCCIN_AUX周邊輔助供電,用上2盎司銅、8層PCB堆料設計來提升信號完整性。

CPU供電部分爲8x8pin,每一個pin針腳都做了加強固定。並採用10K電容器確保高溫工作時可以數千小時穩定運行,每一個功率級都配備高磁導率合金共模電感。

即便Intel XTU僅針對酷睿i9-14900K開放AI Assist,在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上也可以通過AI OC Guide實現一鍵超頻。特別對於普通玩家而言,甚至可以不進入BIOS,在Armoury Crate軟件界面中開啓AI超頻,並讓系統自動重啓一遍即可。

配合CPU AI超頻,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還專門針對SK海力士內存顆粒提供了自適應調整,在XMP選項中選擇XMP Tweaked,可以在XMP 3.0的基礎上調整小參,依靠DIMM Flex自適應做出更好的優化。

同樣,AI Cooling II可以配合CPU溫度、風扇旋轉特性,定製出安靜、標準、加速、全速四擋調教,對於需要與PC朝夕相處的玩家而言,合理的控制風扇噪音和性能釋放變得尤爲重要。

此外,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也提供了大量的擴展和細節。比如喜聞樂見的Q-LED、Q-Code調試,便於顯卡拆裝的Q-Release和用於Wi-Fi 7天線快拆的Q-Antenna。

同時也包括高規格的接口擴展,包括1個HDMI接口,4個USB 3.2 5Gbps,5個USB-A 3.2 10Gbps,1個USB-C 10Gbps ,2個Thunderbolt 4,2.5Gbps以太網口,光纖口和音頻口全部拉滿,並配備5個M.2插槽,其中1個支持PCIe 5.0 SSD的M.2。更多設計細節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發佈的《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搶先看:5個M.2,標配Wi-Fi 7,PCIe 5.0拉滿》文章。

另外我們也打造了一套與酷睿i9-14900K首測相同的測試平臺,包括G.SKILL Trident Z5 DDR5-7200 16GBx2,GeForce RTX 4090,1250W電源,360Hz刷新率屏幕等等。平臺列表如下。至此構建的測試平臺如下:

遊戲亮眼

更多的核心在創作和測試中註定可以獲得更高分,但在遊戲中未必如此。原因在於遊戲需要專門針對多核心進行優化,提升CPU頻率反倒更直接一些。酷睿i7-14700K則正好在提升核心數量的同時,也給P-Core和E-Core頻率提升到了5.6GHz和4.3GHz,配合Intel XTU Speed Optimizer將頻率穩定在5.7GHz,遊戲表現自然還能再提升一點。

沒有AI Assist和Intel 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酷睿i7-14700K的調教和測試要直接得多。這裏我們先用3DMark Time Spy Extreme與3DMark Fire Strike Ultra以及對應的CPU子項作比較。可以看到酷睿i7-14700K對比酷睿i9-12900K CPU部分提升在20%到30%之間。

在遊戲測試環節亦有不錯的表現。爲了讓CPU展現足夠的性能,所有的遊戲分辨率均爲1080p,畫質開啓最高,部分遊戲開啓光線追蹤效果。酷睿i7-14700K對比酷睿i9-12900K提升有20%到40%之間,與跨代旗艦的對比差距非常大。

向創作進發

酷睿i7-14700K的8C12c28T自然也讓其在內容創作,AI加速方面有不錯的表現。這裏我們引入Procyon的AI性能測試作爲參考,使用的是Windows ML 1.15.1,從結果來看,AI響應速度不錯。

同樣在Procyon Video Editing、Procyon Photo Editing和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三套件測試中,可以看出酷睿i7-14700K在辦公性能上是與酷睿i9-14900K相當的。

在線程測試部分,先使用Cinebench R23進行比較,測試中酷睿i7-14900K單線程相對酷睿i9-12900K提升10%,多線程提升23%。同時也可以看到,酷睿i7-14700K相對14600K提升也非常巨大,更多的核心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WebXPRT 4是基於瀏覽器性能的基準測試,主要反饋在線作業的性能表現,也是大多數用戶所面對的場景,可以看到酷睿i7-14700K在任何場景下耗時都是最短的。

CrossMark則系統整體測試,是OEM廠商公認的檢測標準,大部分場景同樣注重於IPC表現。酷睿i7-14700K相對酷睿i9-12900K提升11%到16%。

在專業軟件測試中,使用了V-Ray Benchmark與Blender Benchmark 作爲參考。其中V-Ray Benchmark更注重CPU的多線程性能,酷睿i7-14700K相對酷睿i9-12900K提升26%。

在Blender Benchmark的Monster、Junkshop、Classroom三個場景中,可以看到酷睿i7-14700K相對酷睿i9-12900K提升20%到30%。

寫在最後:性價比驚人

說個有意思的現象,在英特爾官方電商平臺中,酷睿i7-14700K與酷睿i9-12900K定價完全相同,均是3499元。但從整體表現來看,酷睿i7-14700K提升幅度可以達到20%以上,無論是頻率、IPC還是多線程表現,新推出的酷睿i7-14700K更爲佔優。

重點是酷睿i7-14700K還帶來了時下的新功能,比如高頻率的DDR5內存,相對12代酷睿更多的PCIe通道數量,並且新推出的主板還可以追加獨立的Wi-Fi 7與Thunderbolt 5芯片,從而獲得更優秀的擴展表現。

可以這麼說,酷睿i7-14700K是目前第14代酷睿首發陣營中最亮眼的一款產品,通過更多的核心數量、線程數,以及更高的主頻,酷睿i7-14700K給主流定位的PC帶來了優於12代酷睿旗艦產品的表現,無論遊戲還是內容創作、AI體驗都更爲酸爽,註定會讓其在主流市場中佔有不少席位。

如果你是12代酷睿以前的用戶,並且在近期計劃裝新機升級到主流平臺,那麼我們強烈建議優先考慮酷睿i7-14700K,不僅擁有強大的單線程與多線程性能,對設備的擴展也一步到位升級到了最新,可以讓玩家夠用很長一段時間了。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