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劇推薦:愛與犧牲的馴獸師之王

有這麼一部數碼寶貝,它的口碑和它的成績不成正比。

  • 它就是數碼系列第三作《數碼寶貝:馴獸師之王》,也稱DT。
  • DT標誌着數碼寶貝系列走向沒落的開始,然而就算這樣一部作品,在今天觀衆間的口碑卻完全不落一代。

    這篇文章,我們好好來嘮嘮數碼寶貝第三部的功過得失。

    數碼獸進化形態較少

    • 三代的問題之一,雖然全體數碼寶貝設計非常優秀,但是進化形態明顯比前代少。
    • 不算幼年期,就算加上上秋山遼該作主角團一共登場了4*4+1=17種。
    • 一代勝在主角團人數多,足足8位孩子24種進化,算上每個人的究極體就是48=32。

    • 二代雖然劇情拉胯,但是進化方式這方面又是裝甲進化又是合體進化,小朋友的觀感絕對不會差。
    • 這種進化形態的缺少,是導致三代玩具賣不出的重要原因,也是間接導致了收視率的下降。

    看不懂?恐怖片!

    •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看馴獸師之王是什麼感受,除了一堆計算機知識看不懂以外,三代給我的感受就是一部恐怖片。
    • 其中的黑化樹莉更是童年陰影,帝厲魔實體化以後的血色泡沫因爲技術力的問題表現的像血肉模糊的肉塊。

    • 更不要說後期那幾個不可名狀的克蘇魯風格抽象boss,剛剛從02數碼春遊裏出來的小孩子哪能看這些?
    • 什麼?第三部的編劇是迪迦奧特曼的編劇小中千昭?那沒事了。

    以上就是三代爲什麼收視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是爲什麼十多年後這部當時被稱爲數碼寶貝開始走下坡路的作品,觀衆間的口碑不降反升?

    完整的世界觀

    • 馴獸師之王的反派並不是某個組織和人,而是一個系統、一個程序,官方譯名爲數碼死神,國內翻譯爲帝厲魔。
    • 它的本質是一個格式化軟件,作用當數碼世界的生命超過一定數量,數碼死神就會把它們刪除。

    • 其誕生的70年代正好是計算機誕生的時期,其開始快速成長的2000年也恰好是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期。
    • 作品設定由於人類過度使用互聯網,導致大量的數據被數碼獸吸收,從而開始自我進化,導致了數碼死神的甦醒。

    • 這種超前的背景設定,一代的黑暗四天王和吸血魔獸和它比就是過家家。
    • 只能說小時候看不懂,長大了再看一遍發現真是回味無窮。

    人設和成長

    • 另外,三代的人物設定和成長劇情也是非常優秀。
    • 男主因爲過於細膩的情感表現被觀衆戲稱爲啓妹,而女主留姬因爲過於強勢的女強人設定反倒被稱爲真正的男主。

    • 三代因爲大面積減少了登場的主角團人數和數碼寶貝的數量,所以有更多的篇幅來描寫每個角色的成長和心路歷程。
    • 如果說有一個詞語能概括第三部作品,那就是:犧牲

    • 從獅子獸的死亡開始,這種犧牲精神就貫穿在整部馴獸師之王當中。小妖獸、杜賓犬獸、方舟格拉尼乃至最後的全體搭檔,都是“犧牲”的一部分。
    • 這種犧牲橋段,直接拔高了第三代作品的立意,只能說不愧是小中千昭。

    出色的數碼搭檔

    • 三代的數碼獸設計在我的眼中質量甚至超過一代,要強度有強度,要萌物有萌物。
    • 其中合體進化的究極體外形上,紅蓮騎士獸靈感來自歐洲中世紀騎士、沙古牙獸來自中國、印度、日本三地的宗教文化、裁決獸來自美漫中的經典的超英形象。

    • 這種融合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的數碼寶貝形象在當時就很受歡迎,紅蓮騎士獸在今天依舊能夠排進皇騎人氣前三。

    結語

    • 而中國觀衆對第三部的加分項還在於這是中國元素出現最多的一部數碼寶貝。
    • 十二帝魔、四聖獸、上文提到的沙古牙獸、主角之一的李建良本身就是中日混血。

    個人認爲,數碼寶貝3和數碼寶貝4是系列裏兩部具有革新意識的作品。

    • 但是變革的結局往往都是失敗,3代和4代的創新在當時不僅導致了數碼寶貝收視率和玩具銷量雙下滑。
    • 也讓萬代減少了對於數碼寶貝的資本投入,原本有望成爲“寶可夢第二“的數碼寶貝IP徹底沉寂。

    最後說幾個彩蛋知識,相信各位一定感興趣。

    • 基爾獸的正確進化路線就是滅世龍獸,紅蓮騎士獸纔是類似喪屍暴龍獸性質的扭曲進化。

    • 大耳獸的口頭禪“莫慢待”其實是粵語裏的“沒問題”,當時由於中配團隊全部來自臺灣,估計裏面沒有懂粵語的。

    • 劇中出現的海天使獸,有着幼年期的外表,但實際上人家是究極體。

    • 沙古牙獸是唯一使用2D過場動畫、並且有單獨BGM的究極體,親女兒石錘。

    #雙節日記#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