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流:耳機爲廠商送測,本文發佈同一時間抽給評論區粉絲(清理乾淨的!),詳情看置頂評論。
前言
9月份已經過去一週了,大夥該開學的也都開學了,可以說是生活費都到位了,人也熱衷消費了,低端的產品和自己不配了,高端的產品你又嫌貴了。總之就是不知道買啥好,無非就是搞點外設想着打遊戲更爽。那一說到外設,大多人最先想到的還是鼠標鍵盤兩兄弟,對耳機的關注度相對來說就沒那麼高(發燒友除外)。
我想一方面可能是“1000以下聽個響”、“早知道還是原道”這種廣爲流傳的梗,給大家潛意識裏留下了一個印象——耳機這個品類的入門級產品並不像鼠標鍵盤那樣卷,所以大家看便宜耳機的時候就不太看得上眼。另一方面有的人對耳機的需求確實沒那麼大(打遊戲外放甚至靜音的人大有人在),買貴的呢又覺得沒必要,糾結來糾結去幹脆就不買了。
那問題來了,耳機真的沒必要嗎?我想說作爲一個遊戲佬,選一個適合自己的耳機也是能在很多場景下提高體驗的。比如說你打網遊和小妹妹開黑的時候周圍雜音比較多、比如午休時你想玩一會單機但是屋子裏有其他人睡覺、再比如你在外面坐長途車的時候打打喫雞手遊什麼的......,咱們也別太將就對吧。
這時候可能有小聰明蛋要說了,“那我耳朵好,身邊有點別的聲音也不影響我和隊友交流啊,戴耳機幹嘛?”拜託,耳機之所以帶麥克風,就是因爲這個東西不僅要照顧你的耳朵,也要照顧跟你通話的人的耳朵好嗎?你丫一開麥雞飛狗跳的還有電流聲,那個小妹妹會願意和你玩啊!!!
外包裝
好,問題又來了,千元以下真就聽個響嗎?99的耳機真不如9.9的嗎?嘿嘿,別急,我想我對這款99元的CVJ Konoka(可諾卡)的體驗可以給大夥帶來一些參考。注意:99是無麥的,帶麥的109,兄弟們要買的千萬別看錯了。
產品外觀
圖窮匕見!總算可以開始講正事了,咱們先看外觀:
一層套一層
耳機整體的外包裝還算正式,一個方方正正的黑盒子,正面有耳機的金色圖案和logo,外面一層塑封膜,拿手上簡單看一圈沒什麼破損的情況出現。撕開塑封能看到裏面是一個抽拉式的設計,將其打開後,映入眼簾的就只有被一整塊黑色切割海綿包裹的耳機的主體部分(這造型怎麼看着像腰子?),看起來很簡潔很舒服。
右邊則是配件盒,那他這個盒子的設計我感覺就不太成功,當然,如果真的專門做了設計的話(畢竟一百塊)。黑色的盒子加上過於板正的字體,還是個燙金的顏色,讓我感覺有一股濃濃的商務範,但你本身作爲一款入門產品來講質感又沒到那個份上,就有點起反作用了。尤其你還是作爲一個遊戲耳機來講,這個包裝真的有點老氣。
配件盒裏的配件也是比較常規,只有一根原裝線和一包可供替換的耳機套(硅膠材質L、M、S各兩對),海綿墊下面是說明書、保修卡、一個便攜袋以及一根用來撥動開關(用來調節模式)的卡針。
這裏提醒一下想給手機用的小夥伴得額外加錢自備一根轉接線,畢竟這種耳機相比頭戴式耳機的優勢之一就是便攜,插在耳機上聽歌看電影都是很常見的使用場景,但是現在的手機基本都沒有耳機口了,買來個有線耳機還得額外再買一根轉接線,純純的痛點。
再來看看耳機主體,其實當時看商品界面的渲染圖的時候感覺這耳機怪怪的,但是實際拿到實物之後發現其實做的還蠻精緻。官方海報上介紹外殼是用了高透樹脂材質,整體是一個通潤透明的外觀,可能是爲了看上去不那麼像塑料,耳機外部做了半面磨砂處理,看起來更顯高級(像高級塑料)。
那這樣一個設計說是賣點還有點太過了,但是你放到同價位一比,也確實算得上特色鮮明。如果有小夥伴要買,我強烈推薦白色也就是我手上這款,相信我,比黑色好看一個檔次。它的線材也是透明的一個設計,裏面是無氧銅材質,佩戴在耳朵上顏值還是可以的。
基本參數
這個價位的耳機其實在硬件上能講的東西不多,一個3.5mm的耳機接口、0.75mm 2Pins的插針、靈敏度112dB(誤差在3dB上下浮動)、28Ω阻抗(15%上下浮動)、線材長度125cm(上下浮動5cm)、頻響範圍在10Hz~40000Hz,整體看沒什麼雷點,性價比是比較突出的。
驅動單元上就比較大方了,它給到了一個高頻動鐵單元、一個雙磁動圈單元、和一個新型震動單元。高頻動鐵單元顧名思義就是爲高頻補充細節的,官方介紹這款上面是用了自主定製的動鐵。那雙磁動圈單元自然就是加強低頻的了,也是很大方地給了10mm的振膜。不過這都不算啥,這款耳機最特別的地方是它還給了一個“震動單元”。
這個震動單元就屬於是一次很創新的嘗試了,可以說純粹是爲了增加使用者看電影和打遊戲時的體驗而生的,它可以隨着電影或遊戲的音效產生相應的震動反饋,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以此來增加佩戴者的沉浸感,官方海報上直接宣傳說是“3D聲場體驗”。
功能上每隻耳機都配備了2個撥動杆,能夠實現四種聲學模式的調節,分別是音樂模式、監聽模式、3d電影模式和3d電競模式。誒!這裏又有一個亮點——監聽模式,這屬於是一個比較厲害但是不那麼實用的功能,出現在百元價位真的是挺卷的,也很少見。
使用體驗
耳機到手也沒做什麼極端的測試,就是實實在在的高強度使用了三天,相比於震感、監聽這些噱頭十足的新功能,我想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更關心最基本的音質。那可能又有小聰明蛋要問了,“百元耳機你還要個p的音質啊?”。
那我想說音質這個東西他也是相對的,你不能因爲差距小就無視對吧?真不在乎直接去買藍牙耳機好了,更便宜的也不是沒有。先說結論,經過我這幾天的體驗的話,這款耳機的音質表現是完全OK的,甚至說有點讓人驚喜。聲音的輸出非常穩定清晰,音色音準都很棒。
明明說是遊戲耳機,但相比市面上傳統產品都是在低頻上下功夫,給你一個很厚重的感覺,Konoka的調音風格整體上要清澈透亮得多。這點在聽音樂的時候優勢就很明顯了,尤其是高音部分非常細膩開闊,很符合我個人的偏好。我很推薦買了的小夥伴去嘗試他它這個音樂模式,無論是人聲還是器樂的表現都蠻讓人驚喜。
至於說這個監聽模式的話,其實就是噱頭大於實際了,拿來當做一個吸引眼球的賣點是ok的,但是實際體驗的效果嘛......嗯,怎麼說呢?你要就衝着它這個功能,然後想買來做一個監聽耳機用,那我只能說你太天真了,這個完全不ok。
聽哥哥的歌更有感覺了
相比之下它的震動模式就真的是又叫好又叫座了,前面有提到這款耳機整體的調音風格是偏清澈的,那按理來說受限於成本,它的低頻表現不會太理想,那這對一款標榜自己是“遊戲耳機”的產品來說是否有些捨本逐末了?並不是,他這個震動單元(僅在3d電影/電競模式下工作)就是爲了補充低頻的。
實現的原理也很簡單,用過一些比較牛掰的遊戲耳機的富哥應該知道,低頻牛逼的遊戲耳機它本身厚重的聲音中就會帶給你一種振感,讓你在打槍、聽腳步、甚至是拼刀的時候都氛圍感拉滿。這款耳機追求的所謂的3d效果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只不過它是通過直接增加一個震動單元,簡單粗暴地從結果上去模擬這種效果。
警家聽匪家
然後他這個震感控制的比較好,主要還是起到一個聲音增強的作用,不會說出現震的你耳朵都發麻那種情況。就我實際使用這幾天而言不管是看遊戲、刷視頻、聽歌、還是看電影,體驗都是相當不錯的,也很穩定。
另外特別要表揚的一點就是重量,你別看它佩戴時是掛耳的,單邊4.9g的重量主打的就是一個佩戴無感,輕的8得了啊!通話質量這塊沒法測,因爲商家給我寄的是無麥版,不過官方宣傳是說360度的全方位拾音,通話音質這塊應該是不用擔心的。
叭叭賴賴說了這麼多,回過頭來你再看他這個價格,一百出頭,真心是挺卷的吧?
總結
首先寫這篇文章我是沒有收費的哈,講的呢可能不夠專業,但是真實性我敢跟大家保正,看法呢也都是自己真實看法,評論區有想推薦覺得更的好產品的兄弟也儘管放開了交流。
它這個價格方面,原價是198,但是從發售以來一直都是打對摺的狀態,所以大夥就把它當成一款99的產品就可以了。再次提醒,109的纔有麥克風!
那按照我個人的一個價值觀來講,我覺得這個價位的東西能做到不在硬件上偷工減料、沒有明顯的影響體驗的瑕疵、能滿足大部分場景下的基本需求就非常ok了。從這個角度講這款Konoka(可諾卡)的表現其實已經超出我的預期了,你非要讓我上綱上線的挑一些缺點來講,這個我沒法說。
要說注意的地方就是在收到這款耳機我也做過一些瞭解,然後我看不少人反應他們用這個耳機的時候需要把聲音開到很大才有震動,這個比較統一的說法是由於鏈接不同設備推力不同導致的。大家有買了的遇到這種情況及時去和商家溝通哈,正常你開震動模式是不需要把聲音調很大的。
說白了同樣在百元這個價位,你一門心思卷所謂的音質,玩出來花來體驗也未必就比別人強到哪去。這款Konoka耳機另闢蹊徑地採用了一個震動單元作爲賣點,你說它多有技術含量吧,未必,但確實能實實在在的將我的遊戲體驗和觀影體驗拉高一大截,真正實現了“越級”的體驗。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態度,你能看出CVJ在設計產品時是有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的。
並且相比於那種頭戴式的遊戲耳機,這種有線小耳機更具便攜性,使用場景更豐富,能真正做到“一機多用”。那作爲一個平時愛聽歌的遊戲佬,我覺它是完全能夠滿足日常大部分的娛樂需求的。當然如果你是個比較注重性價比的學生黨,它這個售價也很友好,誇一句“便宜大碗”不爲過。
以上就是我對這款CVJ Konoka(可諾卡)耳機的體驗報告。第一次寫硬件區的稿子,這幾天事情多寫的也比較匆忙,就不舔個臉跟大夥要電池了。#開學必備#耳機#耳機發燒友#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