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電腦主機推薦—首個Intel獨顯NUC,可謂隨身攜帶的圖形工作站

Intel NUC裏有個非常特殊的產品線——Enthusiast系列,主打圖形性能,會在普通NUC基礎上多搭載一塊獨立顯卡,但是依然保持較小的體積,不過由於Intel在獨立顯卡上的短板,這個系列除了第一代骷髏峽谷Skull Canyon用的是自家加大號核顯Iris Pro 580之外,後面兩代都是用的別家產品,但也都是經典,尤其是冥王峽谷Hades Canyon,目前來看差不多是空前絕後的i7 8809G+Vega核顯+HBM顯存,時至今日依然是不少人的主力機。

用別人的獨立顯卡終究是受制於人,在上一代i7 1165G7+RTX2060的幻影峽谷發佈1年半後,NUC終於用上了Intel的自家顯卡,就是NUC Studio 12 Enthusiast Serpent Canyon蝰蛇峽谷,而且還是首發了全規格的Arc A770M,首發價格9999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產品:

簡單的總結

優點:

①首個Intel獨顯NUC,意義非凡,設計很棒

②這個體積下i7 12700H+A770M的性能相比上代幻影峽谷提升顯著

③外觀帥氣,接口齊全,噪音低,發熱量小,使用體驗好

④Arc獨顯生產力性能強勁

缺點:

①偏貴,不過要是當做工作站來看的話其實還行

②板磚電源嚴重拖累便攜性

③Arc顯卡性能發揮尚不完全,仍然需要打磨

產品規格

和11代幻影峽谷一樣,蝰蛇峽谷正式發售時只有一款配置:i7 12700H+Arc A770M 16GB版本,兩個DDR4sodimm內存插槽,3個M.2 SSD插槽(2個4.0一個3.0/SATA),Killer AX1690i WIFI6E無線網卡,i225LM服務器級2.5Gb有線網卡(可惜是單網口),單雷電4接口(可轉HDMI2.0),由A770M提供的2個DP 2.0和1個HDMI 2.0,以及UHS-II高速SD讀卡器、3.5mm複合音頻接口,以及Enthusiast系列標配的紅外接收器。這一切塞進了一個2.5L的機箱裏,並且還提供了80W的CPU散熱和130W的顯卡散熱能力,確實很強大,但是價格也不便宜:首發高達9999元,後續還有32G+1T+WIN11PRO的版本大概也要1萬2以上,12700H已經是老面孔了,那一堆接口雖然很強,真正的問題就是一個:Arc A770M到底性能如何?

 

開箱和拆解

這代蝰蛇峽谷的體積上升到了2.5L,但是依然非常迷你,外觀也更加硬朗。標配豎放支架,豎放不僅節省空間而且能有效提升散熱能力。

 

 

正面接口是兩個USB-A(其中一個支持關機充電)、3.5耳麥複合接口、雷電4接口、SD卡讀卡器、紅外接收器。

背面則提供了4個USB-A、1個2.5Gb網口、雷電4、3.5mm複合接口(支持光纖)、HDMI2.0b、兩個DP 1.4/2.0(2.0接口現在沒有正式標準,NUC上這個號稱帶寬符合8K要求),以及電源,接口和普通NUC的電源接口有所不同。

底面是整面的進風口,可以看到裏面有兩個渦輪風扇。

由於NUC一般是以準系統上架的,因此簡單的拆裝是必修課。頂蓋是由六角螺絲擰住的,包裝中附帶了一根六角扳手,拆掉後就可以看到Enthusiast系列標誌性的燈板了,蝰蛇峽谷提供了兩個預置燈板和一個DIY透明燈板可選,預置燈板一個是NUC系列的標誌骷髏頭,另一個是代表蝰蛇峽谷的蛇頭。

拆到第二層就需要十字螺絲刀了,二層頂蓋分別標記1-6的螺絲擰掉就行,從右側掀起第二層頂蓋,露出了下面的SSD和內存區域:

這裏我測試的是32G+1T+Win11Pro的配置,帶的內存硬盤是金士頓的Fury Impact DDR43200和KC3000 1TB,都是目前的頂級配置了。

無線網卡是標配的,Killer AX1690i,應該是目前標稱規格最高的WIFI6E無線網卡了,當年Killer網卡那是相當的牛X,然後被Intel收購之後......就剩下專屬驅動了。

接下來的拆解就比較複雜了,也和日常使用無關了,主要是拆開看看Arc A770M顯卡到底什麼樣子:

底面是兩個一正一反渦輪扇,主要是爲了豎放考慮,靠下的那個採用了反裝設計。

主板的另一面就是CPU和GPU了,分別藏在3根和5根熱管下面,連接到一個巨大的純銅散熱片上,這個散熱片做了部分黑化,鰭片很密,做工還是非常不錯的。

 

取下螺絲後,就可以看到i7 12700H和Arc A770M的真身了:

可以看到供電相當豪華,CPU和GPU都用了8相供電,鉭電容一字排開,GPU核心面積比CPU大不少,周圍環繞着8顆GDDR6 2GB顯存,一共組成了16GB的大容量,顯存以及供電都有導熱墊照顧,和CPUGPU共享一套散熱模組。這套散熱模組實測最大導熱能力差不多有200多W,並且相當安靜。




CPU比較特別,核心部分用了硅脂,PCH部分用了導熱墊,畢竟它們只是封裝在一起,高度也並不一樣。


然後看看爲這個NUC提供能源的電源適配器.......很遺憾,還是一個超大的板磚,由於性能的提升,功耗也增加了,再加上2個雷電4接口也有電力要求,最終Intel給蝰蛇峽谷配的是一個330W的板磚電源:


尺寸上差不多能有蝰蛇峽谷的1/3大,2斤重,相當鍛鍊身體......


甚至比NUC12PRO機器本身都大很多......


和上一代幻影峽谷相比,長寬沒有大太多,但是厚了不少,體積也翻了差不多一倍。

 




結構和接口上都沒有太大變化,部分接口進行了升級。






電源適配器其實是升級了的,幻影峽谷的適配器是230W板磚,蝰蛇峽谷是330W板磚,但是這倆板磚差不多大......蝰蛇的稍微厚一點點,其實市面上已經有了GaN的板磚替代方案,這個330W的電源Alienware外星人也用上了GaN版本,雖然沒有輕多少但是確實小了一圈,NUC還是用的這個板磚......其實還不如把蝰蛇做大一點點把電源集成進去,就算是像幽靈峽谷Ghost

Canyon那樣的5L方案也比現在這種機身+板磚的方案方便很多。


拆解完畢,來看看大家最關心的性能!

性能測試

首先是CPU性能,默認狀態下蝰蛇峽谷的CPU功耗牆PL1是80W,PL2是95W,這個功耗牆已經超過了不少臺式機,要知道配置更高的飛龍峽谷PL1也就65W......因此多核心性能超過了筆記本上同爲6+8核的i9 12900H,不過單核被限制在了4.7GHz相當可惜——都這麼貴了,還不如直接上i9算了!

 




而這個顯卡嘛......性能比較難以描述,跑分,DX12的TimeSpy差不多能有筆記本3070TI 130W的水平,非常強悍,但是DX11的FireStrike差不多隻有......3060 130W~3070 110W的水平,光追測試則介於兩卡之間,比同檔次的A卡強很多,和N卡水平類似。實際上桌面版的Arc A770的目標競品就是RTX3060和RX6600XT,筆記本上RTX3060規格比臺式機的還要高一點,而蝰蛇峽谷的顯卡和CPU散熱也比一般的遊戲本強不少,滿載不過80度左右以及43db噪音,使用體驗舒適。

其實Arc是個嚴重偏科的產品,大部分晶體管都用來加強視頻功能了,個人覺得這個機器其實應該對標的是Mac Mini和Mac Studio,作爲X86平臺mini主機生產力的代表。衆所周知Intel的核顯一直在視頻編解碼上一路領先,自家的獨顯更是放大了這個優勢,率先支持了8K編解碼和AV1格式編碼,A770M裏面內置了2套媒體引擎,可以同時編解碼多路視頻,而且如果是老一點的H265 HEVC編碼之類的工作,還可以與Iris Xe核顯協同編碼,速度更高,畢竟12700H的Iris Xe裏面也有2套上一個版本的媒體引擎,同步利用起來,不論是視頻製作導出,還是直播推流等等,效率都很高——這些技術不比尬吹3060等級的遊戲性能強多了!




僅僅是規格較低的Arc 3系列獨顯,最高就可以獲得2倍的性能提升,而頻率更高性能更強,同時還有16G顯存的A770M,顯然要在這方面表現更加出色。


簡單測試了一下視頻性能,目前對Arc顯卡支持比較好的Adobe Premiere Pro軟件中,使用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跑出了1208分的高分,大概什麼意義呢?PugetBench的Premiere測試基準主機是一臺5900X CPU、64G內存、3080的機器,這個機器跑出的分數是1000分,而蝰蛇峽谷跑出了1200分,意味着在Premiere的環境下,蝰蛇峽谷的性能是5900X+3080機器的1.2倍!

 


達芬奇測試情況類似,蝰蛇峽谷跑出了1097分,意味着是基準機器i9 10900K+RTX Titan的1.1倍,這還是建立在達芬奇對Arc的優化還沒有跟上的情況下,後續等優化到位了,成績還會進一步上升,作爲Studio特化機器,蝰蛇峽谷是完全合格的。

遊戲性能方面,由於對位RTX3060,因此主力還是2K分辨率,全特效60Fps基本沒有問題。所以遊戲方面這就是一張16G大顯存的RTX3060,作爲Intel暫別桌面高性能顯卡市場幾十年的復出之作,這個性能也還算勉強及格,問題是出得實在是太晚了......實際上這顆GPU在去年年底就已經設計完成並開始生產,手裏這臺蝰蛇峽谷是22年3月生產的,也就是說A770 GPU很可能在21年就開始出貨了,但是爲啥拖到現在呢?就是爲了調驅動......一開始的驅動那真是慘不忍睹,硬生生調了小1年才能到今天可用的狀態,測試中Arc顯卡沒有出什麼幺蛾子,除了性能有點不及預期之外表現的還比較穩定,個人覺得已經算是不錯了。












甚至還可以在AMD FSR技術加持下玩玩光追的2077:


FSR2技術也是支持的......效果還挺好:


當然用AMD的技術來支持Intel的顯卡就有點尷尬了,其實Arc顯卡也有類似FSR的技術,Intel稱之爲XeSS,不過目前支持這個技術的顯卡還不是很多,手頭有的就是古墓麗影11了,也是前不久才更新的:


類似的4個檔位,但是目前測試好像“超高品質”檔並沒有什麼效果,甚至FPS還降了1.......其他檔位倒是運行良好,在性能檔位下可以把FPS提升一檔,來到4K 60,不過這個檔位畫面就比較糊了,質量檔的提升只有差不多10%左右,看來這個技術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結論放最後

先回答標題的問題:值1萬嗎?當工作站值,當遊戲機就不錯!畢竟一臺12代i7+32G內存+3060的SFF、USFF專業工作站,例如3460SFF、P360Tiny之類的機器,也得一萬多,打遊戲又用不上那些雷電4、多顯示輸出、SD讀卡器之類的功能,小體積還限制性能的發揮,但是放在工作站上就非常有用,況且蝰蛇峽谷本身的設計從工作站的角度來看還是相當不錯的,接口齊全,散熱強勁,使用體驗很好,唯一的槽點就是這個大板磚電源了,現在這個機器早發售了半年,現在價格已從最開始的9999到現在的7099,橫掃迷你主機市場。

然而如果是打遊戲的話,就算是RTX3070的性能,現在12700H+3070的遊戲本也就萬元上下,更不用說蝰蛇峽谷還是個A770M顯卡的準系統,配個內存硬盤啥的下來得一萬二三,算上屏幕啥的錢能買3080本子了......

萬衆期待的Arc獨顯,設計時候說3080性能,完工了說3070性能,最後發佈的時候成了3060性能,而且足足遲到了一年,與其在遊戲上繼續死磕,不如瞄準生產力市場,在不多的幾個生產力軟件上加大力度優化,作爲X86平臺的迷你主機解決方案,對比那些SFF、USFF工作站來說,Intel原廠方案的Serpent Canyon迷你工作站,應該還是很有點競爭力的。

 

更多遊戲資訊請關註:電玩幫遊戲資訊專區

電玩幫圖文攻略 www.vgover.com